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无白血病生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鲍协炳 蔡文治 +4 位作者 何雪峰 陈苏宁 仇惠英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87-1792,共6页
目的:探讨移植前BCR-ABL基因转录本水平对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移植后无白血病生存率(LFS)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07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07例Ph^... 目的:探讨移植前BCR-ABL基因转录本水平对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移植后无白血病生存率(LFS)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07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07例Ph^+ AL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移植前有关临床因素对移植后LFS的影响。结果:107例Ph^+ ALL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43例,移植中位年龄为30(7-54)岁;总复发率为35.5%(38/107),复发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9(1.5-40.7)个月;总死亡率为36.4%(39/107),51.3%(20/39)患者死于复发,25.6%(10/39)患者死于感染,中位随访时间为移植后19.8(3.6-83.7)个月。107例中,49例移植前BCR-ABL阴性,49例移植前BCR-ABL阳性,9例BCR-ABL资料丢失。阴性患者组5年估计累积复发率(CIR)、非复发死亡率(NRM)及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26.5%、29.5%及41.6%。阳性患者组5年估计CIR、NRM及OS分别为64.4%、8.9%及48.9%。移植前基因阴性组CIR显著低于阳性组(P<0.001),NRM高于阳性组(P=0.030),两组OS相近(41.6%对48.9%,P=0.497)。多因素分析提示移植前BCR-ABL+(P=0.016)及疾病状态≥CR2(P<0.001)为LFS独立危险因素,而移植年龄为影响移植后总生存主要因素(P<0.001)。结论:复发与感染为Ph^+ 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主要死因,疾病状态≥CR2以下移植及移植前BCR-ABL+均为Ph^+ 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LFS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无白血病生存率
下载PDF
活性氧参与血小板凋亡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秀娟 张平平 +2 位作者 赵丽丽 涂彧 戴克胜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 探讨活性氧在血小板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健康人洗涤血小板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辛可卡因和凝血酶单独或联合处理.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活性氧的产生和线粒体膜电位(△Ψm)的改变,用Western blot... 目的 探讨活性氧在血小板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健康人洗涤血小板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辛可卡因和凝血酶单独或联合处理.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活性氧的产生和线粒体膜电位(△Ψm)的改变,用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抗凋亡蛋白Bcl-xL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NAC+辛可卡因组活性氧荧光值低于单用辛可卡因组(0.66±0.11对1.06±0.08,P=0.001),NAC+凝血酶组活性氧荧光值低于单用凝血酶组(0.45±0.05对0.71±0.11,P=0.001).②NAC+辛可卡因组线粒体膜电位正常的血小板百分数高于单用辛可卡因组[(86.30±9.37)%对(13.52±3.01)%,P=0,000],NAC+凝血酶组高于单用凝血酶组[(93.00±3.03)%对(76.58±5.28)%,P=0.000].③单用辛可卡因组caspase-3活化后的裂解片段明显多于DMSO对照组,NAC+辛可卡因组caspase-3活化后的裂解片段明显减少.④NAC+辛可卡因组Bcl-xL的表达较单用辛可卡因组明显增多,NAC+凝血酶组Bcl-xL的表达高于单用凝血酶组.结论 NAC对辛可卡因或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对活性氧的调控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N-乙酰半胱氨酸 血小板 膜电位 线粒体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V感染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鲍协炳 朱倩 +5 位作者 仇惠英 陈峰 薛胜利 马骁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EBV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单中心736例行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EBV血症、临床诊断的EBV相关疾病(EBV病)及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EBV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单中心736例行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EBV血症、临床诊断的EBV相关疾病(EBV病)及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736例患者中男302例,女434例,中位年龄31(2~62)岁,其中181例患者发生EBV感染,总发生率为24.6%,EBV感染发生的中位时间为57(16~892)d.EBV感染患者中,EBV血症163例(90.0%),EBV病13例(7.2%),PTLD 5例(2.8%).130例患者EBV病毒载量高于1.0&#215; 104拷贝数/ml,其中67例使用利妥昔单抗抢先治疗,该组患者EBV病及PTLD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未使用利妥昔单抗抢先治疗患者(6.0%对22.2%,P=0.009).所有感染EBV患者的总病死率为27.6%,单纯EBV血症病死率为24.5%,EBV病病死率为53.8%,PTLD病死率为60.0%.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预处理过程中采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HLA不全相合移植、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及CMV感染是allo-HSCT后发生EB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EBV初次感染发生时间与采用骨髓或脐血移植(OR=1.156,95%CI1.022~2.250,P=0.039)及cGVHD的发生(OR=0.620,95% CI 0.453~0.849,P=0.003)密切相关.结论 EBV感染为allo-HSCT后常见并发症,EBV病及PTLD病死率高.EBV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处理过程中采用ATG、HLA不全相合移植、cGVHD及CMV感染,采用利妥昔单抗抢先治疗能明显减少EBV相关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淋巴增殖性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利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分化综合征个体化预测模型列线图初探 被引量:7
4
作者 鲍协炳 胡晓慧 +5 位作者 田长玉 姬玉涵 陈苏宁 仇惠英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61-965,共5页
目的对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诱导治疗期间出现分化综合征(DS)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建立DS发生预测模型列线图,并验证其准确度。方法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收治的130例确诊的典型APL患者组成建模组。经单因素筛选临... 目的对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诱导治疗期间出现分化综合征(DS)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建立DS发生预测模型列线图,并验证其准确度。方法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收治的130例确诊的典型APL患者组成建模组。经单因素筛选临床变量后,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立进入最终模型变量;然后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模型列线图,运用Bootstrap法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C-index)用来评价模型准确度,并绘制出实际观察和列线图预测的DS发生率校准曲线。结果130例APL患者中DS发生率为30.0%,多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924kg/m2及诱导治疗期间未用激素预防DS为DS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DS发生率C-index为0.818(95%CI0.741-0.895),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与实际观察的DS发生率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成功构建APL诱导治疗期间DS发生率个体预测列线图,此系统与临床实际观察有良好的一致性且更具准确性及盲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分化综合征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伊马替尼治疗早期BCR-ABL转录本水平在251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鲍协炳 仇惠英 +5 位作者 陈苏宁 马骁 唐晓文 傅琤琤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53-558,共6页
目的 了解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伊马替尼治疗早期BCR-ABL转录本水平的预后价值,为CML患者早期预后评估和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51例接受伊马替尼—线治疗CML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治疗后3个月及6个... 目的 了解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伊马替尼治疗早期BCR-ABL转录本水平的预后价值,为CML患者早期预后评估和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51例接受伊马替尼—线治疗CML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不同BCR-ABL转录本水平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率及总体生存(OS)率,并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BCR-ABL转录本>10%组(92例)、>1%~10%组(94例)、≤1%组(65例)的PFS率分别为53.3%、71.3%、86.2% (P<0.05),OS率分别为92.4%、96.8%和93.8% (P>0.05).伊马替尼治疗后6个月时BCR-ABL转录本>10%组(22例)、>1%~10%(50例)组、≤1%(110例)组PFS率分别为27.3%、66.0%和82.7%(P<0.05),OS率分别为86.4%、94.0%、10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个月及6个月BCR-ABL转录本水平为影响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及6个月BCR-ABL转录本水平对CML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慢性 BCR-ABL阳性 伊马替尼 BCR-ABL转录本 预后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