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科护士在《癌因性疲乏护理指南》临床试点应用中的体验
1
作者 季娟 杨益群 +4 位作者 钱科燕 田利 王芬 王丽华 李惠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35-38,共4页
目的了解肿瘤科护士在《癌因性疲乏护理指南》临床试点应用中的实践体验,反思临床应用过程,探讨指南临床应用的促进及阻碍因素,为类似的临床试点应用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质性研究对12名肿瘤科及放疗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类属分... 目的了解肿瘤科护士在《癌因性疲乏护理指南》临床试点应用中的实践体验,反思临床应用过程,探讨指南临床应用的促进及阻碍因素,为类似的临床试点应用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质性研究对12名肿瘤科及放疗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类属分析法进行资料的编码、分类、提取主题。结果应用初期,护士对开展指南临床试点应用的态度各异;应用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包括填表的负担、患者的理解力较弱和依从性差;应用过程的促进因素主要包括领导力的介入、患者重视癌因性疲乏的管理等;应用过程的阻碍因素主要包括护士人力资源相对短缺、流动性大,医生与护士沟通不足;整个应用过程中护士最主要的收获是更专业与更自信。结论在护理指南临床应用过程中,应重视护士在整个应用过程中的体验,分析其阻碍和促进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升护士的认同感,以提高临床应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因性疲乏 护理人员 指南 临床应用 体验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抗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2
作者 周菊珍 王丽华 +1 位作者 陈秋萍 鞠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目的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化学治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化学治疗并留置PICC的400例肿瘤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将就诊患者以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300例)和测试集(... 目的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化学治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化学治疗并留置PICC的400例肿瘤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将就诊患者以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300例)和测试集(100例)。根据感染发生情况将训练集患者分为无感染组和感染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及随机森林的集成分类算法分析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对比二者的预测效能。结果 训练集300例化学治疗患者中,32例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感染(10.67%),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者单次置管穿刺次数更多,PICC留置时间更长,导管移动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及换药频次更高,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免疫功能更低(均P<0.05)。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换药频次、WBC及免疫功能均为患者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随机森林模型显示不同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结果依次为: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WBC、换药频次及免疫功能。随机森林模型的集成分类算法预测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与logistic回归模型(AUC=0.791)相比预测效能更优。结论 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换药频次、WBC水平及免疫功能是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随机森林模型的集成分类算法可用于对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分析,其预测性能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治疗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感染 外周静脉 随机森林模型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患者相位角及其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程婉蓉 张凤凤 +2 位作者 孙志昂 闵寒 朱彦博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相位角(phase angle,PA)与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收集2022年10月—2023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收治的胃肠道肿瘤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营养风...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相位角(phase angle,PA)与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收集2022年10月—2023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收治的胃肠道肿瘤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进行营养评估;使用CAMRY便携式握力计测量非利手握力;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进行人体各项指标测量。结果:诊断有营养风险的PA截断值为4.85°,当PA<4.85°时,患者有营养风险的可能性较大。低PA组有营养风险患者的比例(90.9%)显著高于高PA组(27.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白蛋白、非利手握力是PA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A是反映胃肠道肿瘤患者是否有营养风险的有效指标,PA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为临床营养风险筛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恶性肿瘤 相位角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评估
下载PDF
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27
4
作者 徐红 毛一香 +1 位作者 张学光 王庆才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8-424,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对其进行化疗将进一步抑制其机体的免疫系统。因此,合理的免疫调节将是对肿瘤患者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检测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IL-2的变化规律,研究化疗... 背景与目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对其进行化疗将进一步抑制其机体的免疫系统。因此,合理的免疫调节将是对肿瘤患者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检测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IL-2的变化规律,研究化疗及化疗后不同反应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改变,并探讨对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适时、合理免疫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low cytometry,FCM)分析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4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28+、CD8+CD28+和CD4+CD25+T细胞百分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其血浆相关细胞因子IL-2的表达水平。结果:消化道肿瘤患者组CD4+、CD4+CD28+、CD8+CD28+和CD4+CD25+T细胞百分数及CD4/CD8比值分别为(36.52±3.85)%、(32.87±4.98)%、(6.87±3.11)%、(9.68±3.42)%、0.98±0.17;对照组各指标分别为:(45.23±9.20)%、(40.12±5.85)%、(15.8±4.50)%、(5.67±2.90)%、1.43±0.12。晚期消化道肿瘤化疗有效组。化疗前CD4+CD28+和CD8+CD28+T细胞百分数及CD4/CD8比值分别为:(22.93±3.98)%、(7.08±1.23)%、0.90±0.22,化疗3周后,各指标分别为(28.25±4.03)%、(12.10±3.45)%、1.24±0.22;化疗无效组,化疗前CD4+CD28+、CD8+CD28+和CD4+CD25+T细胞百分数分别为(24.08±4.02)%、(6.35±1.23)%、(8.20±2.34)%,化疗3周后,各指标分别为(16.45±3.27)%、(3.20±0.82)%、(20.34±3.69)%。结论: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1~2周后加重了免疫抑制的程度,化疗有效组患者化疗3周后全身免疫状况改善;而化疗无效组未出现相应的免疫功能的改善,甚至免疫功能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化学疗法 T细胞亚群 IL-2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化疗对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35
5
作者 戴月娣 陶莉 +4 位作者 胡夕春 袁苏徐 徐红 李道明 王蓉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化疗后血糖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并分析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3月~2006年9月收住本院的23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前后按时检测血糖的变化,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化疗后血糖变...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化疗后血糖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并分析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3月~2006年9月收住本院的23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前后按时检测血糖的变化,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化疗后血糖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化疗后即刻测血糖较化疗前显著升高(P〈0.01),化疗后第1、2、3、4天血糖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约至第5、6天左右降至化疗前水平。化疗后即刻血糖30.4%(7/23)高于16.7mmol/L,最高达23.1mmol/L。化疗前血糖升高的患者化疗后血糖更高(P〉0.05)。单个药化疗方案或多药联合方案,含抗代谢药、铂类、蒽环类、紫杉类的化疗方案分别较不含该类药的方案相比对化疗后血糖影响无差异。结论:化疗可导致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进一步升高,尤其发生在化疗前血糖升高的患者,有可能发生酮症酸中毒。随时间推移血糖逐渐下降,约至第5、6天降至化疗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 血糖 糖尿病
下载PDF
Vimentin联合CK、EpCAM用于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 被引量:9
6
作者 梁容瑞 石立彦 +4 位作者 史悦 石凤灵 李伟 陶敏 李大鹏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联合上皮标志物CK、EpCAM用于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鉴定的效果。方法:收集93例中晚期乳腺癌(Ⅲ~Ⅳ期)患者全血,免疫磁珠阴性选择法富集CTC,对比Vimentin联合CK+EpCAM(联合检测组)和... 目的:探讨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联合上皮标志物CK、EpCAM用于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鉴定的效果。方法:收集93例中晚期乳腺癌(Ⅲ~Ⅳ期)患者全血,免疫磁珠阴性选择法富集CTC,对比Vimentin联合CK+EpCAM(联合检测组)和仅CK+EpCAM(单纯检测组)染色鉴定CTC的阳性率、平均阳性细胞数量,并招募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阴性对照,对比该方法的特异性。结果:两种方法均未在健康志愿者血中检测到阳性细胞;联合检测组和单纯检测组总检出CTC阳性率分别为69.9%和76.3%,平均检出CTC细胞数分别为(4.89±4.58)个/7.5mL血液和(8.76±8.32)个/7.5mL血液,联合检测组检出率及CTC检出细胞数均高于单纯检测组;Ⅲ期患者两种检测法的检出率及CTC个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Ⅳ期患者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的CTC阳性率无差异(P〉0.05),但联合检测组CTC计数显著高于单纯检测组(P〈0.05)。依据年龄、肿瘤大小等,联合检测组均较单纯检测组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年龄〉35岁、肿瘤大小〈5cm的患者差异显著(P〈0.01),Luminal A型和Her-2阳性型患者可以通过联合检测法提高CTC检出水平,而Luminal B型和三阴型则未体现出显著的差异。结论:Vimentin联合CK、EpCAM进行CTC检测可提高检出率,同时CTC数量与肿瘤的分期及转移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循环肿瘤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VIMENTIN CK EPCAM
下载PDF
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对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内源性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熊峰 朱春荣 +1 位作者 朱彦博 李大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286-5288,共3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对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内源性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消化道恶性肿瘤组30例患者连续5 d每日给予40 mg甲泼尼龙静滴,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清皮质醇水平,肿瘤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及甲泼尼龙24 ... 目的探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对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内源性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消化道恶性肿瘤组30例患者连续5 d每日给予40 mg甲泼尼龙静滴,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清皮质醇水平,肿瘤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及甲泼尼龙24 h内抽取静脉检测血清皮质醇表达水平。对食欲、精神、睡眠、疲乏及疼痛5个方面情况进行评分。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皮质醇阳性率(56.7%)明显高于对照组(3.33%)(P<0.01),按病种来区分,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贲门癌三种疾病的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按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C30版(EORTCQLQC)-30标准计算的评分,40 mg/d的甲泼尼龙治疗后食欲、精神、睡眠、疲乏及疼痛5个方面有效率为50%左右,消化道肿瘤患者使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清皮质醇浓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无明显差异(P>0.05)。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贲门癌治疗后血清皮质醇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等剂量短期应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能够明显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不会对患者内源性皮质醇水平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恶性肿瘤 糖皮质激素 皮质醇 甲泼尼龙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的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顾海迪 叶林华 +4 位作者 袁苏徐 胡文杰 汪楠 朱金莲 王晓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1335-1339,共5页
目的:观察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49例恶性肿瘤患者(无糖尿病史者44例,有糖尿病史者5例),检测每周期化疗前及首次化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对所得数据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无糖尿病组化... 目的:观察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49例恶性肿瘤患者(无糖尿病史者44例,有糖尿病史者5例),检测每周期化疗前及首次化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对所得数据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无糖尿病组化疗后发生高血糖23例(52.3%),糖化血红蛋白升高12例(27.3%),确诊糖尿病10例(22.7%)。糖尿病组化疗后发生高血糖及高糖化血红蛋白4例。合并糖尿病组、无糖尿病组首次化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化疗前均有升高(P=0.035,P=0.0000968),无糖尿病组第2、7、8次化疗前糖化血红蛋白值较未化疗时显著升高(P=0.005,P=0.014,P=0.001),第4次化疗前空腹血糖较未化疗时显著升高(P=0.04)。结论:化疗可导致部分恶性肿瘤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升高;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帮助确诊潜在的糖尿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化疗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下载PDF
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梁容瑞 李伟 +2 位作者 赵晶 陶敏 李大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6434-6436,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性贫血(CRA)患者血清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与人重组EPO(rh EPO)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血红蛋白(Hb)水平<100 g/L的97例CRA患者进行血清EPO检测,与同期Hb正常肿瘤患者血清EPO水平进行对比,对CRA患者予规范化r...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性贫血(CRA)患者血清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与人重组EPO(rh EPO)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血红蛋白(Hb)水平<100 g/L的97例CRA患者进行血清EPO检测,与同期Hb正常肿瘤患者血清EPO水平进行对比,对CRA患者予规范化rh EPO治疗。结果 CRA患者平均EPO水平较同期Hb正常肿瘤患者高,内源性EPO水平>504 m IU/ml患者rh EPO治疗效果不佳。CRA患者治疗前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均低于同期Hb正常肿瘤患者,但不同疗效患者的以上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EPO水平检测可有效指导CRA患者抗贫血治疗药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性贫血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恶性胃肠道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宇岭 高远 +1 位作者 殷红 吴灵芝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06-507,共2页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恶性胃肠道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恶性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参芪扶正注射液+化疗)40例;对照组(单纯化疗)40例。检测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细胞亚群:CD4...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恶性胃肠道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恶性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参芪扶正注射液+化疗)40例;对照组(单纯化疗)40例。检测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较两组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K细胞、CD4T细胞百分数、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CD8T细胞百分数下降;对照组结果相反。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胃肠道恶性肿瘤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乳酸脱氢酶及肿瘤标记物对胰腺癌的预后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海霞 戴月娣 +2 位作者 张德祥 袁苏徐 陶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1392-1397,共6页
目的:观察胰腺癌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及肿瘤标记物对预后影响。方法:收集LDH及肿瘤标记物,对病理诊断明确且回访到生存期的胰腺癌患者分析预后。结果:297例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5.0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27.3%,10.1%,2.0%。肿瘤... 目的:观察胰腺癌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及肿瘤标记物对预后影响。方法:收集LDH及肿瘤标记物,对病理诊断明确且回访到生存期的胰腺癌患者分析预后。结果:297例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5.0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27.3%,10.1%,2.0%。肿瘤最大径大及分期晚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降低(P<0.05)。胰体尾癌及全胰腺癌较胰头癌生存期短,分期晚、LDH、CEA、CA19-9、CA125升高的患者生存期短(P<0.05);LDH高于300U/L患者较轻度升高者生存期短(P<0.05);CA125、CA15-3高于100U/ml患者较轻度升高者生存期短(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及CA19-9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原发部位、分期、LDH、CEA、CA19-9、CA125是胰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生存期 预后因素 乳酸脱氢酶 肿瘤标记物
下载PDF
贝伐单抗治疗晚期肿瘤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灵芝 陶敏 冯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2189-2190,共2页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在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5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给予贝伐单抗7.5mg/(kg·3w),3周为1观察周期,5mg/(kg·2w),4周为1观察周期,单药或联合化疗,观察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结果:52例患者共接受134周...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在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5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给予贝伐单抗7.5mg/(kg·3w),3周为1观察周期,5mg/(kg·2w),4周为1观察周期,单药或联合化疗,观察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结果:52例患者共接受134周期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19.2%)、出血(13.5%)和蛋白尿(9.6%),其中3例发生血栓栓塞、1例发生严重心肌缺血不能耐受继续治疗。结论:贝伐单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出血和蛋白尿,多为I-II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单抗 不良反应 恶性肿瘤
下载PDF
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100例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周莉 杨晶 徐秀娟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方法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探讨营养风险筛查结果与肿瘤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用NRS2002表对肿瘤科1~3个月的100例入院患者进行调查,比较肿瘤的发生部位和临床分...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方法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探讨营养风险筛查结果与肿瘤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用NRS2002表对肿瘤科1~3个月的100例入院患者进行调查,比较肿瘤的发生部位和临床分期对营养风险的影响,研究营养风险筛查和客观营养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的发生部位和临床分期对营养风险评价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风险评价结果与营养指标中的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结论 NRS2002不仅可以反映肿瘤不同发生部位和临床分期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且与血清前白蛋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反映肿瘤患者近期急性的营养变化情况,且操作简便,用NRS2002来预测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营养风险筛查 发生部位 临床分期 前白蛋白
下载PDF
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红 毛一香 +1 位作者 张学光 王庆才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检测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从而探讨化疗对不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改变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健康组、消化道肿瘤组、早期消化道肿瘤组及晚期消化道肿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 目的检测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从而探讨化疗对不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改变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健康组、消化道肿瘤组、早期消化道肿瘤组及晚期消化道肿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消化道肿瘤患者组IL-2的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而其IL-10和TNF-α水平略高于健康组(P>0.05),以上结果与临床分期有关,即晚期患者IL-2较早期患者更低(P<0.05),而IL-10和TNF-α则较早期患者更加升高。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1周,血浆IL-2浓度较化疗前明显下降,处于极低水平,其中化疗无效组降低更为明显。化疗后2周起,化疗有效组患者IL-2浓度逐渐回升并接近化疗前水平,化疗后3周其水平甚至显著超过化疗前水平(P<0.05);而化疗无效组,IL-2浓度虽有微弱回升但仍明显低于化疗前。血浆中IL-10和TNF-α的浓度却在化疗后呈现一个先增高后减低的趋势。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而且免疫抑制程度与其临床分期有关,早期患者的免疫抑制程度较轻,晚期患者的免疫抑制程度较重。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早期(1~2周)加剧了免疫抑制的程度,化疗有效患者,化疗后3周全身免疫状况改善;而化疗无效组未出现相应的免疫功能的改善,甚至呈现免疫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消化道肿瘤 化学治疗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采用人肿瘤类器官研究阻断Wnt信号治疗大肠癌的可行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查娟民 林倩 +2 位作者 李华善 何伟奇 周秀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7期5-8,共4页
目的建立和优化大肠癌患者肿瘤类器官培养体系,为研究阻断Wnt信号治疗大肠癌提供新模型。方法选择大肠癌患者18例,收集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配对标本。采用定量PCR测定癌组织和癌旁组织Wnt3 m RNA和肠干细胞标记分子Lgr5、Ascl2的表达水平... 目的建立和优化大肠癌患者肿瘤类器官培养体系,为研究阻断Wnt信号治疗大肠癌提供新模型。方法选择大肠癌患者18例,收集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配对标本。采用定量PCR测定癌组织和癌旁组织Wnt3 m RNA和肠干细胞标记分子Lgr5、Ascl2的表达水平。术中采集肿瘤组织,使用类器官培养基培养肿瘤类器官。使用Wnt信号抑制剂IWP-2处理肿瘤类器官,观察IWP-2对肿瘤类器官形态、生长等的影响。结果定量PCR表明,与癌旁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的Wnt3表达水平较高[分别为(1.00±0.08)和(2.99±0.27),P<0.01]。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Lgr5[分别为(1.00±0.05)和(5.63±1.80),P<0.01)]、Ascl2[分别为(1.00±0.39)和(4.03±0.33),P<0.05]的表达水平也较高。IWP-2处理可显著抑制肿瘤类器官生长[未处理和处理后类器官面积分别为(10.02±1.34)×10~4m^2和(2.97±0.62)×10~4m^2,P<0.01]。结论Wnt信号通路激活和大肠癌发生密切相关,抑制Wnt信号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可能是治疗大肠癌的一种有效方法。肿瘤类器官可以作为筛选大肠癌治疗药物的一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类器官 WNT信号 抑制剂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燕 陶敏 刘海燕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8-362,共5页
0引言 肿瘤转移是乳腺癌治疗失败的首要原因。乳腺癌患者循环血中的微转移经常规病理检查和影像检查如X线、CT等均难以发现。
关键词 乳腺癌 微转移 循环肿瘤细胞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莹 梁砚菲 陶敏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329-332,共4页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自发或者因诊疗操作由原发病灶或转移病灶播散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目前已有大量CTCs检测相关的临床试验见诸报道,这些临床研究已证实CTCs是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环节,因...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自发或者因诊疗操作由原发病灶或转移病灶播散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目前已有大量CTCs检测相关的临床试验见诸报道,这些临床研究已证实CTCs是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环节,因而对这些细胞的检测具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异质性 分子检测 临床应用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小玲 应江山 +3 位作者 袁苏徐 柴瑞 万伦康 张志文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检测并探讨晚期恶性肿瘤(复发转移和终末期)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病情转归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住院治疗的60例晚期肿瘤患者(化学治疗组)、60例姑息支持治疗患者(支持组)的临床资料,记录其临床转归情况,检测患者血清标本... 目的检测并探讨晚期恶性肿瘤(复发转移和终末期)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病情转归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住院治疗的60例晚期肿瘤患者(化学治疗组)、60例姑息支持治疗患者(支持组)的临床资料,记录其临床转归情况,检测患者血清标本中的CRP水平,随访预后结果。结果治疗前支持组血清CRP、白细胞(WBC)、癌胚抗原(CEA)水平高于化学治疗组(均P<0.05);支持组CRP与CEA呈正相关(r=0.26,P<0.05),化学治疗组CRP与WBC、CEA呈正相关(r1=0.26,P<0.05;r2=0.32,P<0.05);化学治疗有效者CRP较化学治疗前明显下降(t=2.64,P<0.05),而化学治疗无效者CRP较化学治疗前升高(t=-2.96,P<0.01);多因素分析提示共患疾病、CRP水平与晚期肿瘤患者预后有关(均P<0.05)。结论血清中CRP水平可作为评估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病情转归的一项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病情评估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Thl 7细胞与人类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秀娟 马守宝 陶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80-683,共4页
辅助性T细胞17是新发现的一种CD4^+效应T细胞亚群,具有独特的分化发育机制,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 beta,TGF-β)、IL-6、IL-23等多种因子及特异性转录因子孤儿核受体(Orphan nuclear receptor,RORγt)的参与下,初... 辅助性T细胞17是新发现的一种CD4^+效应T细胞亚群,具有独特的分化发育机制,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 beta,TGF-β)、IL-6、IL-23等多种因子及特异性转录因子孤儿核受体(Orphan nuclear receptor,RORγt)的参与下,初始CD4^+细胞分化发育为Th17细胞,活化的Th17细胞通过分泌IL-17、IL-21、IL-22等细胞因子导致炎症和疾病的发生。Th17细胞在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以及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目前已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检测到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存在,关于Th17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究竞是促进肿瘤还是抑制肿瘤仍存在较多争议,是近年来肿瘤免疫研究的热点。Th17细胞在肿瘤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为特异性靶向Th17细胞的抗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TH17细胞 IL-17
下载PDF
耳穴疗法对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道明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59-60,共2页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化疗是主要方法之一,恶心呕吐是恶性肿瘤化疗常见的一种胃肠道毒副反应,往往导致患者饮食失常、睡眠障碍、脱水等症状,并使大部分患者产生恐惧心理,不进行化疗治疗、推迟化疗或者提前终止化疗,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恶心呕吐 化疗 耳穴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