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钙素原鉴别血液科患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流感染与污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菲 蔡成森 +2 位作者 张险峰 吴德沛 孙爱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在血液科患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血流感染(BSI)和污染血标本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2015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中血培养或导管培养CNS阳性并符合入组标准患者156例,分为CNS BSI组(n=66...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在血液科患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血流感染(BSI)和污染血标本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2015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中血培养或导管培养CNS阳性并符合入组标准患者156例,分为CNS BSI组(n=66)及血培养污染组(n=90),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诊断、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热峰值、C反应蛋白(CRP)、PCT等有无差异,有差异者用SPSS 21.0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之间年龄、性别、临床诊断、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热峰值(P<0.001)、CRP(P=0.002)和PCT(P=0.018)在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BSI组测得值高于污染组(P<0.05),对PCT结果作ROC曲线提示正确诊断指数最大时PCT=0.374μg/L,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0.032(95%CI:0.767~0.893,P<0.001),灵敏度为54.5%,特异度为94.4%。结论 PCT对于鉴别CNS引起的BSI或污染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其特异度高于目前临床常用实验室指标CRP,可帮助临床医师及时正确诊断BSI,减少不必要抗生素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血流感染 血液科患者
下载PDF
白头翁皂苷A对K562细胞红系诱导分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彤 张日 +6 位作者 祁小飞 白莎莎 龚芳 陈子兴 岑建农 朱明清 戴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5-979,共5页
目的:探讨白头翁皂苷A对K562细胞向红系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白头翁皂苷A作用于K562细胞后,采用联苯胺染色阳性细胞计数、细胞内血红蛋白测定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表面CD71及GPA分化抗原表达等方法评价白头翁皂苷A对K... 目的:探讨白头翁皂苷A对K562细胞向红系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白头翁皂苷A作用于K562细胞后,采用联苯胺染色阳性细胞计数、细胞内血红蛋白测定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表面CD71及GPA分化抗原表达等方法评价白头翁皂苷A对K562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白头翁皂苷A均可提高K562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上调K562细胞膜表面CD71及GPA分化抗原的表达。其中以4μg/ml的白头翁皂苷A的作用最为显著。结论:白头翁皂苷A可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皂苷A 急性髓系白血病 K562细胞
下载PDF
TIM-3/Galectin-9通路在器官移植后T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晓莉 吴小津 吴德沛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97-1100,共4页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是新近发现的免疫负调控因子,它主要表达于Th1细胞,同时也表达于Th17细胞、CD8细胞、Treg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DC细胞等免疫细胞,可与其配体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相结合,在免疫效应阶段通...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是新近发现的免疫负调控因子,它主要表达于Th1细胞,同时也表达于Th17细胞、CD8细胞、Treg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DC细胞等免疫细胞,可与其配体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相结合,在免疫效应阶段通过清除炎症效应性T细胞,促进Treg细胞的增殖及抑制功能,诱导免疫耐受,为器官移植后Ac R或a GVHD的机制研究及免疫耐受的诱导提供了一条新的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半乳糖凝集素-9 器官移植 免疫耐受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髓外复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汪娟 傅琤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61-1266,共6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积聚,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为特征。目前认为,MM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近年来MM患者髓外复发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接受造血干...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积聚,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为特征。目前认为,MM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近年来MM患者髓外复发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新型靶向药物治疗后。本文重点就MM髓外复发的发病率和发病机制、髓外骨髓瘤细胞的特征及其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髓外复发 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
下载PDF
信号通路抑制剂XL765对人白血病KG-1细胞株的抑制效应研究
5
作者 吴品 陈苏宁 +2 位作者 王谦 何川 张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9-734,共6页
目的:探讨PI3K/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XL765(SAR245409, Voxtalisib)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细胞的抑制效应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XL765对KG-1细胞增殖的影响;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XL765对KG-1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情... 目的:探讨PI3K/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XL765(SAR245409, Voxtalisib)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细胞的抑制效应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XL765对KG-1细胞增殖的影响;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XL765对KG-1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情况;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XL765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信号通路分子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XL765能有效抑制KG-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与DMSO处理组相比,加入XL765后,KG-1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显著下降(P=0.0002);XL765能有效诱导细胞凋亡(P<0.001);XL765作用KG-1细胞48 h后,细胞的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下调,BAX及Caspase3表达上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SO组对比,实验组BAX及Caspase3活化蛋白表达上调,同时BCL-2蛋白表达下调,信号蛋白PI3K、AKT及S6K磷酸化表达下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5)。结论:XL765能有效抑制KG-1细胞增殖及集落形成,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蛋白BCL2、BAX及Caspase3水平及抑制PI3K、AKT及S6K磷酸化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KG-1细胞 XL765 信号通路抑制剂
下载PDF
血液病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利奈唑胺在粒细胞缺乏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秀丽 吴德沛 +7 位作者 孙爱宁 仇惠英 金正明 苗瞄 唐晓文 何广胜 傅铮铮 韩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89-159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利奈唑胺在可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患者疗效。方法统计2005-2008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医院感染患者资料,分析100例可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患者临床特点及利奈唑胺...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利奈唑胺在可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患者疗效。方法统计2005-2008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医院感染患者资料,分析100例可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患者临床特点及利奈唑胺抗感染的临床疗效。结果 4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平均为36.5%;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为第1位致病菌(22.2%),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16.2%);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菌株比例分别为61.3%、81.3%及83.5%,检出2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100例患者应用利奈唑胺,98例可评估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8%,其中检出革兰阳性球菌者痊愈率(92.6%)明显高于革兰阴性杆菌者(35.3%)(χ2=11.6,P=0.001)及病原学检查阴性者(55.8%)(χ2=10.3,P=0.001);感染初始即应用利奈唑胺者(45例)比后来换用者(40例)体温控制所需中位时间更短,分别为3.4d及6.6d。结论医院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致病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以大肠埃希菌最多;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比例高达60%~80%;对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尽早应用利奈唑胺可取得非常好的抗感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感染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 利奈唑胺 疗效
原文传递
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高苏 李正 +8 位作者 仇惠英 金正明 唐晓文 傅铮铮 马骁 韩悦 陈苏宁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0-862,共3页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疑诊耐药菌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5月一2013年4月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4例伴粒细胞缺乏疑诊耐药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予替加环素100mg负荷剂量,继以50mg12h一次维持剂量抗感染治...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疑诊耐药菌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5月一2013年4月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4例伴粒细胞缺乏疑诊耐药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予替加环素100mg负荷剂量,继以50mg12h一次维持剂量抗感染治疗,按用药情况分为单用替加环素组21例、初始单用替加环素后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组9例及初始即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组14例,按卫生部2007年颁布的抗菌药物疗效标准评价其疗效,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44例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共治愈19例,治愈率为43.2%,治疗有效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2.47d;单用替加环素、初始单用替加环素后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初始即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47.6%、44.4%、35.7%;替加环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分别占15.9%、13.6%、6.8%。结论替加环素治疗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耐药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对于碳青霉烯类等广谱抗菌药物治疗3~5d无效,考虑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可尽早应用替加环素治疗,替加环素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耐药菌 中性粒细胞缺乏 血液病
原文传递
利奈唑胺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液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7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秀丽 徐明珠 +8 位作者 吴德沛 孙爱宁 仇惠英 苗瞄 唐晓文 付铮铮 何广胜 胡晓慧 薛胜利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液病患者革兰阳性(G+)球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6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疑诊G+球菌感染血液病患者,以利奈唑胺600 mg,每日2次抗感染治疗...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液病患者革兰阳性(G+)球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6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疑诊G+球菌感染血液病患者,以利奈唑胺600 mg,每日2次抗感染治疗,从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方面评价其疗效,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7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1.26%。单用利奈唑胺组有效率92.31%;混合感染初始即联合利奈唑胺组有效率92.59%;混合感染初始联合其他抗G+菌药物后换用利奈唑胺组有效率88.89%。3组病例体温控制中位时间分别为3.313、.76及6.58 d。恶性血液病不缓解、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合并G-菌感染是影响利奈唑胺疗效的3个重要因素。利奈唑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1%,发生肝功能轻度异常患者未予停用利奈唑胺,经保肝治疗后肝功迅速恢复,其余患者均予以停药后3 d至2周后患者。结论利奈唑胺治疗粒细胞减少血液病患者G+菌感染具有明显疗效。轻症感染或病原学检查提示明确G+菌感染病例,针对性单药利奈唑胺即可取得明显疗效。重症混合感染首选联合利奈唑胺者疗效优于利奈唑胺作为二线药物者。恶性血液病完全缓解、避免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和及时有效病原体检查有助于利奈唑胺发挥抗G+菌感染的疗效。利奈唑胺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革兰阳性球菌 粒细胞减少 血液病
原文传递
血清胸苷激酶1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婷敬 孙爱宁 +2 位作者 吴德沛 李渭阳 梁建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5-1098,共4页
本研究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的水平变化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临床意义。采用ECL印迹免疫增强发光法分别检测60例初诊AML患者诱导化疗前、化疗结束二周及巩固期外周血血清TK1浓度,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组间差异,收集60例AML患者的... 本研究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的水平变化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临床意义。采用ECL印迹免疫增强发光法分别检测60例初诊AML患者诱导化疗前、化疗结束二周及巩固期外周血血清TK1浓度,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组间差异,收集60例AML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表明,在60例AML中,获得缓解(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的血清TK1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而未缓解者则无明显变化(P>0.05);处于完全缓解的AML患者血清TK1水平持续低表达,本病复发后则显著升高(P<0.05)。TK1浓度与染色体核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初诊时是否伴有发热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监测血清TK1水平变化在AML的临床诊治、疗效监测、预后评估以及复发风险提示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TK1浓度降低提示治疗有效和肿瘤负荷减低,TK1浓度升高则提示预后欠佳和有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血清胸苷激酶1 细胞增殖标志物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对血浆ADAMTS-13活性与vWF抗原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杰 韩悦 +2 位作者 胡璐萍 吴德沛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8-572,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预处理前后ADAMTS-13活性及v WF抗原含量,探讨预处理过程对ADAMTS-13及v WF水平的影响及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13例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前后外周血,20例健康志... 目的:通过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预处理前后ADAMTS-13活性及v WF抗原含量,探讨预处理过程对ADAMTS-13及v WF水平的影响及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13例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前后外周血,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作为对照),采用FRETS-v WF73荧光试验检测血浆ADAM TS-13活性,ELISA法检测v WF抗原量。多数患者采取改良BUCY,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予TBI+CY方案预处理,淋巴瘤患者多用BEAM等方案预处理。结果:①移植后发生血栓并发症8例,49例患者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②11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前后ADAMTS-13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低,而v WF抗原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预处理后ADAM TS-13活性减低的患者占59.3%(69/113),其中活性减低范围在60%以上的患者占8.0%(9/113);相应的VWF抗原含量也出现增高(P<0.01)。③8例血栓并发症患者ADAMTS-13活性预处理后均降低,与非血栓组有明显差异(P<0.01)。活性减低超过预处理前60%的占37.5%(3/8),同时v WF抗原量增加(P<0.01)。④49例a GVHD患者ADAM TS-13活性均值在预处理后降低,但是与非a GVHD患者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其中25例患者在a GVHD发生当时ADAMTS-13活性较预处理前发生了明显减低(P<0.001),活性减低超过预处理前60%的占6.0%(2/3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移植预处理后ADAM TS-13活性下降超过预处理前60%,是后期发生血栓的风险因素(P<0.01);而预处理后ADAM TS-13活性下降不是a GVH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后ADAMTS-13活性较预处理前下降,v WF抗原含量升高;血栓病人尤为明显。ADAMTS-13活性降幅超过60%是后期发生血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预处理后ADAM TS-13活性减低与a GVHD的发生无关。所以ADAM TS-13活性降低是移植后血栓并发症的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栓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50岁以上恶性血液病患者35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小津 马骁 +9 位作者 刘跃均 赵晔 胡晓慧 周海侠 韩悦 唐晓文 付铮铮 仇惠英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85-487,共3页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50岁以上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经验。方法2002年5月至2010年1月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35例,患者年龄均超过50岁,其中18例接受减低剂量的预处理(非清髓组),17例接受清髓性预处理(清髓组)。...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50岁以上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经验。方法2002年5月至2010年1月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35例,患者年龄均超过50岁,其中18例接受减低剂量的预处理(非清髓组),17例接受清髓性预处理(清髓组)。统计受者干细胞植入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存活情况。结果35例中,32例的粒系造血获得重建,粒系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2d,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7d。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为48.6%,慢性GVHD的发生率为37.9%。受者5年预期存活率为48.5%,5年累积死亡率为51.5%,移植相关死亡率为22.9%,原发病复发率为11.4%。非清髓组慢性GVHD发生率高于清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的蒡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0岁以下恶性血液病患者可以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肿瘤
原文传递
强化免疫抑制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还能再进一步吗?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广胜 张翔 方宝枝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4期286-290,共5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eanemia.AA)是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以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增生低下为特征。凡AA患者骨髓细胞增生程度低于30%,同时伴有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ANC)绝对计数〈0.5×10^9/L,②网织红细胞〈60×10^9...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eanemia.AA)是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以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增生低下为特征。凡AA患者骨髓细胞增生程度低于30%,同时伴有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ANC)绝对计数〈0.5×10^9/L,②网织红细胞〈60×10^9/L,③血小板计数〈20×10^9/L3项中的2项可诊断为重型AA(SAA);其中,ANC〈0.2×10^9/L时诊断为极重型AA(VS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恶性肿瘤相关性血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永亚(综述) 韩悦(审校)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68-170,共3页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恶性肿瘤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诸多风险因素可以造成癌肿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恶性肿瘤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血栓形成,而参与血栓形成的各种凝血介质又可促进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其中组织因子与癌症异常增生密...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恶性肿瘤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诸多风险因素可以造成癌肿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恶性肿瘤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血栓形成,而参与血栓形成的各种凝血介质又可促进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其中组织因子与癌症异常增生密切相关,故恶性肿瘤相关性血栓的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抗凝药物在减少VTE风险的同时可抑制肿瘤的生长与进展。新型抗凝剂的开发应用也为未来恶性肿瘤VTE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本文介绍恶性肿瘤相关性血栓的风险因素、发生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恶性肿瘤 组织因子 低分子量肝素
原文传递
T细胞调控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德沛 王秀丽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1期18-23,共6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治愈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唯一有效手段。近年来allo—HSCT技术发展迅速.移植成功率及患者长期生存率都有很大改善,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及移植后复发仍是allo-HSCT后患者死亡的最主...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治愈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唯一有效手段。近年来allo—HSCT技术发展迅速.移植成功率及患者长期生存率都有很大改善,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及移植后复发仍是allo-HSCT后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有效控制GVHD及充分发挥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可大大改善移植相关病死率及移植后长期生存率。T细胞,包括辅助性T(Th)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维甲酸、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自体移植后复发患者1例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张桂芳 仇惠英 +1 位作者 沙信山 周敏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30期285-28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二次复发后的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PL二次复发后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患者第一次复发后再诱导达二次缓解,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但1月余后患者再次复发,予地西他滨、...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二次复发后的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PL二次复发后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患者第一次复发后再诱导达二次缓解,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但1月余后患者再次复发,予地西他滨、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后骨髓能获得缓解,但是患者骨髓抑制时间长,后又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颅内出血等情况而死亡。结论地西他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二次复发有一定疗效,但其骨髓抑制时间长,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复发 自体移植
下载PDF
粒细胞肉瘤9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翠娥 唐晓文 +6 位作者 孙爱宁 仇惠英 金正明 傅琤琤 马骁 何广胜 吴德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31-1234,共4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肉瘤(G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GS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9例患者均以淋巴结肿大、结外软组织肿块为首发症状。以粒细胞分化和中幼阶段嗜酸粒细胞为GS的特征性病理表现,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粒细胞肉瘤(G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GS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9例患者均以淋巴结肿大、结外软组织肿块为首发症状。以粒细胞分化和中幼阶段嗜酸粒细胞为GS的特征性病理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多为髓过氧化酶、溶菌酶、CD43、CD34、CD56和CD15阳性表达。治疗方法有局部手术切除、放疗以及针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全身性化疗方案。结论 GS的诊断依据为病变组织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及骨髓形态学、免疫学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检查,以明确为孤立型或已进展为AML,治疗上以局部手术切除、放疗以及全身性化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肉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EVI1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娟 谢静 +2 位作者 李和兰 石培民 孙爱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EVI1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并与EVI1基因阴性AML患者进行比较。方法观察309例AML病例,分析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的临床特征、细胞形态学、融合基因、早期死亡(ED)、CR率、总体生存率(OS)、无复发生存... 目的探讨EVI1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并与EVI1基因阴性AML患者进行比较。方法观察309例AML病例,分析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的临床特征、细胞形态学、融合基因、早期死亡(ED)、CR率、总体生存率(OS)、无复发生存率(RFS)、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等,并与EVI1基因阴性AML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白细胞数显著增高(P<0.05),FAB分型中M4/M5比例偏高(P<0.05)。EVI1阳性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主要为预后较差的11q23(MLL基因阳性)、inv(3)/t(3;3)、-7等重现性染色体异常,而一些预后较好的核型如t(15;17)、t(8;21)、inv(16)发生率较低。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CR率明显低于EVI1基因阴性者(54.3%∶74.1%)(P<0.05)。allo-HSCT可明显提高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OS(P<0.05)。结论 EVI1基因阳性AML白细胞数高,生存期短,化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I1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伊马替尼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佳 吴德沛 +3 位作者 陈峰 赵晔 孙爱宁 仇惠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83-587,共5页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联合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判断其是否有助于延长移植后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2011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异基因造...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联合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判断其是否有助于延长移植后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2011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Ph染色体阳性ALL患者,可评价病例共35例。其中联合应用伊马替尼的移植患者23例(观察组),未联合应用者12例(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及非复发死亡(NRM)率,从而分析联合治疗是否具有优越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细胞遗传学改变、供体来源、预处理方案、干细胞计数等基本匹配。观察组中处于第1次缓解期(CRl)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20/23比6/12,P=0.038),但单因素分析显示其并非为OS、DFS的影响因素(P=0.884、0.924)。观察组与对照组预期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45.5%和66.7%(P=0.386),其中Ⅱ度以上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26.1%和41.7%(P=0.349);预期的5年0s率分别为62.6%和41.7%(P=0.028);预期5年DFS率分别为53.7%和33.3%(P=0.054);5年NRM率分别为22.7%和41.7%(P=0.084)。观察组NRM的主要原因是感染,而对照组的主要原因是感染与重度GVHD并存。观察组白细胞与血小板植入时间均晚于对照组(白细胞植入中位时间:13比11d,P=0.008;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14比11d,P=0.002)。结论伊马替尼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助于提高Ph染色体阳性ALL患者的长期生存,而不增加急性GVHD和NRM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费城染色体 白血病 淋巴样 伊马替尼
原文传递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雷美清 刘立民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2,共4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治疗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某些遗传性及骨髓衰竭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仍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慢性GVHD(cGVHD)已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近年...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治疗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某些遗传性及骨髓衰竭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仍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慢性GVHD(cGVHD)已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近年来,有关cGVHD发病机制及诊治现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们就上述内容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CGVHD 骨髓衰竭 长期生存 生活质量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伴有9p异常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AX5基因重排及缺失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积富 董莎莎 +3 位作者 王谦 潘金兰 陈苏宁 仇惠英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9-552,共4页
目的探讨PAX5基因重排或缺失在伴有9p异常[abnormalities at chromosome 9p,abn(9p)]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中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横跨PAX5基因的RP11-344823和RP11... 目的探讨PAX5基因重排或缺失在伴有9p异常[abnormalities at chromosome 9p,abn(9p)]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中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横跨PAX5基因的RP11-344823和RP11—652D9克隆,常规抽提DNA,采用缺口平移法标记荧光素,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50例伴有abn(9p)异常的BALL患者进行PAX5基因重排或缺失的筛选,并分析其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结果50例伴有abn(9p)异常的B-ALL患者中,PAX5完全缺失的患者有23例(46%),PAX5部分缺失的患者有2例(4%),PAX5基因易位1例(2%),总的异常率为52%(26/50)。PAX5重排或缺失组患者与PAX5正常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bn(9p)的B-ALL患者中PAX5缺失或重排的发生率为52%,PAX5异常患者(26例)与PAX5检测正常患者(24例)之间生物学特征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PAX5基因 9p异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