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阳引阴”法治疗血瘀证的针灸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车建丽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120,共3页
通过对"从阳引阴"理论渊源以及血瘀证本质的探究,阐明了"从阳引阴"法治疗血瘀证针灸临床的应用原理,并结合举例说明了具体应用的各种方法及临床效果。
关键词 从阳引阴 血瘀证 针灸
下载PDF
“祛瘀生新”法在针灸临床的应用
2
作者 车建丽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6-47,共2页
介绍祛瘀生新法的理论基础、针灸方法及其治疗痛经、脑鸣、高血压病验例三则。
关键词 祛瘀生新法 痛经 脑鸣 高血压病 针灸
下载PDF
三伏灸加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36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费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88-488,共1页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三伏灸 穴位贴敷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梅花针叩刺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车建丽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51-852,共2页
目的比较梅花针叩刺与激素疗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32例急性期用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或静脉点滴地塞米松,治疗5天后2组均只用针刺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目的比较梅花针叩刺与激素疗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32例急性期用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或静脉点滴地塞米松,治疗5天后2组均只用针刺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4%,经统计学χ2检验,P<0.0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急性期梅花针叩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优于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 急性病 梅花针疗法
下载PDF
“热证可灸”的理论探讨与临证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车建丽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15-716,共2页
探讨针灸临床“热证是否宜灸”的疑难问题。对针灸经典专著的有关篇章加以引用、分析,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以及现代医学的实验研究。考证了“正反逆从”的治疗原则及“以热引热”的治疗方法为“热证可灸”的最朴素的理论依据,艾灸... 探讨针灸临床“热证是否宜灸”的疑难问题。对针灸经典专著的有关篇章加以引用、分析,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以及现代医学的实验研究。考证了“正反逆从”的治疗原则及“以热引热”的治疗方法为“热证可灸”的最朴素的理论依据,艾灸的抑菌、退热、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机理也为实验研究所证实。说明艾灸适用于包括实热和虚热在内的所有热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证/针灸疗法 针灸禁忌 灸法 反治
下载PDF
腹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6
作者 车建丽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2期20-21,共2页
  中风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其后遗症严重影响着生存与生活质量.在针灸治疗中传统的体针疗法有着肯定的作用.但如何进一步提高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是目前关于中风康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采用腹针配合刺络...   中风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其后遗症严重影响着生存与生活质量.在针灸治疗中传统的体针疗法有着肯定的作用.但如何进一步提高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是目前关于中风康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采用腹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取得了更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下载PDF
电针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与关节滑液中TNF-α与VEGF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欧阳八四 高洁 +4 位作者 车建丽 张音 李俊 杨海洲 胡天燕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04-506,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指标改变,确定电针对RA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8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电针组(34例)... 目的:观察电针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指标改变,确定电针对RA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8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电针组(34例)与对照组(即单纯针刺组,34例)。采取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配穴方法,整体取穴以阳经为主,局部取穴依以痛为腧原则,疏经通络,祛风止痛。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电针与单纯针刺对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TNF-α与VEGF均有较为显著的作用(P<0.05),电针组对关节滑液中TNF-α的改善作用等同于单纯针刺组,但在外周血的作用上优于单纯针刺组(P<0.05);治疗后在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VEGF降低,电针组的效应均优于单纯针刺组(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的降低活动性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TNF-α与VEGF的含量,改善RA发生、发展的内环境,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针刺 类风湿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