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7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培医师作为标准化病人的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黄译腺 刘晶 徐莹莹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住培医师作为标准化病人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6月—2021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62名正在培训的神经内科住培医师随机分成对... 目的探讨住培医师作为标准化病人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6月—2021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62名正在培训的神经内科住培医师随机分成对照组(31名,传统教学法)和观察组(31名,住培医师作为标准化病人的PBL教学法)进行临床住培。从神经内科轮转期6个月以上住培学员中选取标准化病人培训对象。比较2组住培医师培训之后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评分。结果观察组住培医师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培医师的综合素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培医师作为标准化病人的PBL教学法在神经科临床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培医师 标准化病人 PBL教学法 神经内科 临床 应用效果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12
2
作者 毛成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8期19-20,共2页
目的研究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2月的8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方法,观察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高... 目的研究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2月的8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方法,观察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例分析评分为(86.95±0.36)分,对照组病例评分为(82.03±0.34)分,观察组病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PBL教学法的构建,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改善教学质量,为教育改革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神经内科 教学 方法 应用 分析
下载PDF
多模式CT指导下动脉溶栓对急性致残性非大血管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张蕊 陈后勤 +4 位作者 杨进平 肖国栋 张谨枫 石冬燕 徐丹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2期57-61,68,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动脉溶栓在急性致残性非大血管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致残性非大血管脑梗死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多模式CT...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动脉溶栓在急性致残性非大血管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致残性非大血管脑梗死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多模式CT指导下应用动脉溶栓,对照组行静脉溶栓。比较2组临床疗效、溶栓前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NIHSS评分)、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再通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 h、24 h、7 d及30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7 d及30 d,观察组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MDA、IL-6、hs-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2组血管再通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CT指导下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效果及安全性相当,但动脉溶栓能减轻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动脉溶栓技术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丙二醛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外周血miR-34c、miR-29b的表达及意义
4
作者 李瀛 罗颜 +1 位作者 李文全 罗蔚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105-2109,共5页
目的探讨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者外周血miR-34c、miR-29b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筛选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性耳聋患者14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根据听力损伤情况将SNHL患者分为轻度耳聋组63... 目的探讨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者外周血miR-34c、miR-29b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筛选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性耳聋患者14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根据听力损伤情况将SNHL患者分为轻度耳聋组63例,中度耳聋组42例,重度耳聋组35例。采用qRT-PCR检测miR-34c、miR-29b的表达,并检测VEGF、氧化应激水平(TAC、SOD、MDA)、NO和Cx26;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NHL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miR-34c、miR-29b对SNHL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4组NO、TAC、SOD、Cx26水平比较,重度耳聋组<中度耳聋组<轻度耳聋组<对照组(P<0.05);VEGF和MDA水平比较,重度耳聋组>中度耳聋组>轻度耳聋组>对照组(P<0.05)。4组miR-34c mRNA和miR-29b mRNA表达水平比较,重度耳聋组>中度耳聋组>轻度耳聋组>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NHL患者外周血miR-34c、miR-29b与VEGF、MDA呈正相关,与NO、TAC、SOD、Cx26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GF、MDA、NO、Cx26、TAC、SOD、miR-34c、miR-29b是影响SNHL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因素。结论miR-34c、miR-29b在SNHL患者中过表达,可作为预测评估SNHL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4c miR-29b 感音神经性耳聋 相关性
下载PDF
微课-在线学堂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实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毛成洁 刘春风 +2 位作者 张霞 李蓓 张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35期43-47,共5页
目的研究微课-在线学堂多媒体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实习中的效果及学生体验。方法选择苏州大学医学院2015级放射医学专业学生87人,2015级临床医学本科班学生68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微课-在线学堂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神经内科帕金森病实习教学... 目的研究微课-在线学堂多媒体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实习中的效果及学生体验。方法选择苏州大学医学院2015级放射医学专业学生87人,2015级临床医学本科班学生68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微课-在线学堂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神经内科帕金森病实习教学,分析学习效果及学生体验。结果微课-在线学堂多媒体教学模式两个班学生课后作业的平均得分在88分以上,学生总体反馈评价较高。结论微课-在线学堂多媒体教学模式用于神经内科帕金森病医学生实习,学习效果良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在线学堂 实习 神经内科 多媒体 教学 教育
下载PDF
B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胡伟东 《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2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B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3级、2014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120名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BBL组(60名)和传统组(60名)。所有学生均为神经内科实习生,BB... 目的探讨B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3级、2014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120名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BBL组(60名)和传统组(60名)。所有学生均为神经内科实习生,BBL组学生采用BBL教学法实施教学,传统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实施教学。以问卷调查和考试的方式检测评价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学生病历书写、基础理论知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L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习兴趣、人文意识等方面优于传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相比较而言BBL教学法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BL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神经内科 临床实习教学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5
7
作者 程丰 邵国富 包仕尧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33-536,共4页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后抑郁 (Post-StrokeDepression ,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 ;探讨选择性 5-HT抑制剂对脑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脑卒中患者 13 2例 (脑梗死 78例 ,脑出血 5 4例 ) ,分别在病程 2周、 1,3 ,6,12...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后抑郁 (Post-StrokeDepression ,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 ;探讨选择性 5-HT抑制剂对脑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脑卒中患者 13 2例 (脑梗死 78例 ,脑出血 5 4例 ) ,分别在病程 2周、 1,3 ,6,12月时给每一位入组患者行PSD诊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ActivityofDailyLivingScale ,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DepressionScale ,HAMD)评分 ;同时完成Zung’s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 (Self -RatingAnxi etyScale ,SAS)。结果 :①脑卒中患者中约 44 70 %出现抑郁症状 ;②脑卒中类型和性别与PSD发生率无相关性 (P >0 0 5 ) ;③PS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程度有关。④PSD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病灶单侧性均无明显相关 (P >0 0 5 ) ;⑤氟西汀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病程 3、 6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 ,病程 12月时不仅抑郁症状减轻 ,日常生活能力改善 ,神经功能缺损减轻尤为显著。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见的长期并发症 ,并可影响患者功能康复的速度和程度。抗抑郁剂治疗能在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神经功能 PSD 神经功能缺损 神经病学
下载PDF
芍药苷对MPP^+所致大鼠黑质脑片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曹碧茵 孔岩 +2 位作者 徐耑 杨亚萍 刘春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4-208,共5页
目的研究芍药苷(paeoniflorin,PF)对MPP+所致大鼠黑质脑片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PF对α-synuclein(α-syn)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离体培养SD大鼠黑质器官型脑片,培养的d10给予不同浓度的MPP+(0.1、0.5、1.0mmol·L... 目的研究芍药苷(paeoniflorin,PF)对MPP+所致大鼠黑质脑片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PF对α-synuclein(α-syn)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离体培养SD大鼠黑质器官型脑片,培养的d10给予不同浓度的MPP+(0.1、0.5、1.0mmol·L-1)处理24h,并在0.5mmol.L-1MPP+处理的基础上,给予1μmol·L-1或10μmol·L-1的PF进行干预。免疫组化法计数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细胞数,定量RT-PCR法检测α-syn 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MPP+(0.1、0.5、1.0mmol.L-1)处理导致黑质致密部TH+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PP+(0.5mmol.L-1)使α-syn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F(10μmol·L-1)有效增加了TH+细胞的数量(P<0.01),并明显下调了α-syn mRNA的表达(P<0.05)。结论PF能有效拮抗MPP+导致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死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α-syn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多巴胺能神经元 黑质脑片 MPP+ α-synu-clein 大鼠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3
9
作者 白龙梅 曹勇军 +1 位作者 朱伟 刘春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阿托伐他汀分散片、拜阿司匹林肠溶片、血栓通、巴曲酶治疗...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阿托伐他汀分散片、拜阿司匹林肠溶片、血栓通、巴曲酶治疗,并辅以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GM1(生理盐水+GM1 40 mg/d)联合高压氧治疗,疗程10 d。治疗前后分别采用NIHS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的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mRS评分。结果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常规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均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mRS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χ~2=5.00,P=0.02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未能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积极予以常规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在此基础上的进行GM1联合高压氧治疗更能有效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的康复和远期疗效,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高压氧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血清及脑脊液特种蛋白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15
10
作者 朱伟 赵合庆 +1 位作者 程庆璋 肖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及脑脊液(CSF)特种蛋白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1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化脑组)、1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结脑组)、2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病脑组)血清和CSF白蛋白(Alb)、免疫球蛋... 目的探讨血清及脑脊液(CSF)特种蛋白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1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化脑组)、1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结脑组)、2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病脑组)血清和CSF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IgG、IgM、IgA)、C-反应蛋白(CRP)、α2巨球蛋白(α2-MG)、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并与10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1)CSFAlb/血清Alb(QAlb)化脑组(21.87±10.54)、结脑组(17.46±7.79)明显高于对照组(4.58±0.85)(均P<0.001);病脑组(5.14±2.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各脑炎组血清I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脑组和结脑组CSF中Ig水平明显高于病脑组和对照组(均P<0.01);其中化脑组CSF中IgM升高较结脑组更显著,结脑组IgG、IgA升高较化脑组更明显,病脑组IgM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3)CSF中CRP水平化脑组[(8.86±3.24)mg/L]和结脑组[(6.95±3.13)mg/L]显著高于对照组[(2.97±0.82)mg/L](均P<0.01),病脑组[(4.80±1.45)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脑炎组CSF中α2-MG和β2-MG水平明显高于血清(均P<0.01)及对照组(均P<0.001)。(4)与轻症组相比,重症组CSF中各种蛋白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和CSF中Alb、Ig、α2-MG、β2-MG、CRP水平有助于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病情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脑脊液 蛋白检测
下载PDF
颞叶癫癎大鼠癎性发作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汤继宏 胡斯明 +1 位作者 顾琴 包仕尧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在海人酸(KA)颞叶癫癎大鼠癎性发作后各时间点血液中的动态变化,探讨颞叶癫癎发作后脑神经元和神经髓鞘损伤程度。方法KA注射大鼠海马部位建立颞叶癫癎模型,在癎性发作后3h、6h、... 目的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在海人酸(KA)颞叶癫癎大鼠癎性发作后各时间点血液中的动态变化,探讨颞叶癫癎发作后脑神经元和神经髓鞘损伤程度。方法KA注射大鼠海马部位建立颞叶癫癎模型,在癎性发作后3h、6h、12h、24h、48h、72h抽取血液,测定其血清中NSE、MBP含量。结果癫癎发作后NSE和MBP含量逐渐增高,24hNSE含量最高,72hMBP含量最高。结论癫癎发作后存在神经元损伤和坏死,继之出现脑白质神经髓鞘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髓鞘碱性蛋白 海人酸
下载PDF
刺五加皂甙对谷氨酸毒性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应柱 顾永健 包仕尧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3-535,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元在谷氨酸毒性损伤时一氧化氮(NO)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探讨刺五加皂甙(ASS)的有效保护浓度。方法采用谷氨酸(Glu)诱导的皮质神经元凋亡模型。随机分成Glu组、正常对照组及ASS3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凋亡率,用... 目的观察神经元在谷氨酸毒性损伤时一氧化氮(NO)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探讨刺五加皂甙(ASS)的有效保护浓度。方法采用谷氨酸(Glu)诱导的皮质神经元凋亡模型。随机分成Glu组、正常对照组及ASS3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凋亡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用MTT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并在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1)Glu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增加神经元培养液中NO含量,ASS能不同程度地减少NO含量;(2)与Glu共培养的神经元,其存活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下降,ASS能增加神经元存活率;(3)经Glu处理的神经元发生凋亡,细胞超微结构呈现凋亡样改变,其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SS能减少Glu毒性神经元凋亡。结论NO介导了Glu毒性神经元凋亡,ASS可能通过抑制NO的释放及其神经毒性作用,拮抗Glu引起的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皂甙 谷氨酸 神经元 细胞凋亡 一氧化氮 缺血性脑损
下载PDF
氟西汀对脑卒中抑郁患者不同时期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被引量:18
13
作者 程丰 邵国富 包仕尧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临床体格检查、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32例(脑梗死78例,脑出血54例)。将符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 目的:探讨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临床体格检查、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32例(脑梗死78例,脑出血54例)。将符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抑郁治疗组和抑郁对照组,治疗组予氟西汀治疗。分别在病程2周、1月、3月、6月、12月时给每一位入组患者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脑卒中患者中约44.7%出现抑郁症状;抗抑郁药物PROZAC(盐酸氟西汀)能明显改善病程3,6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病程12月时不仅抑郁症状减轻,ADL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尤为显著。结论:抗抑郁治疗能使PSD患者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显著提高ADL能力和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脑卒中 抑郁障碍 神经功能康复
下载PDF
以复视为突出表现的神经梅毒文献及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晓东 程丰 +2 位作者 施辛 徐国旭 刘春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3-545,共3页
目的探讨以复视为突出表现的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所有因神经梅毒引起复视的病例报告,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与评价质量,应用Excel2007软件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12... 目的探讨以复视为突出表现的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所有因神经梅毒引起复视的病例报告,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与评价质量,应用Excel2007软件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12例患者(12篇病例报告),其临床特征有:男性多见,以复视为突出表现,有脑脊液改变,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青霉素疗效好,预后较好。结论多种类型神经梅毒均可以复视为突出表现,诊断常被推迟,遇到复视患者要有诊断神经梅毒警惕性,青霉素为首选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复视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内ZO-1蛋白动态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及血脑屏障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石向群 杨金升 +1 位作者 王运良 包仕尧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ZO-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脑屏障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02-11/2003-03在苏州大学神经病研究所实验室进行。采用线栓法复制Sprague-Dawley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 目的:探讨ZO-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脑屏障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02-11/2003-03在苏州大学神经病研究所实验室进行。采用线栓法复制Sprague-Dawley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ZO-1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化学法测定血脑屏障对伊文氏蓝的通透率,并分析二者的变化趋势。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内ZO-1蛋白的表达水平迅速降低,最低水平出现于再灌注后72h,随后逐渐恢复,至再灌注第7天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血脑屏障对伊文氏蓝的最大通透率出现在再灌注损伤第24小时,伤侧皮质区及皮质下区分别为(64.19±6.82),(99.70±6.90)μg/g,随后逐渐恢复,至第7天已基本恢复正常,其变化趋势与脑内ZO-1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相同。分析再灌注24h组伤侧半球ZO-1蛋白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相关性,ZO-1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9951,P=0.005)。结论:脑内ZO-1对维持血脑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的降低标志着血脑屏障的破坏,同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连接蛋白类 血脑屏障 大鼠
下载PDF
表现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神经梅毒一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化广 陈坚 +2 位作者 施辛 刘晖 兰青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39-140,共2页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梅毒 附属第二医院 剧烈头痛 头部CT 苏州大学 SAH 首发性
下载PDF
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功能及海马神经元代谢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晓鸣 鲍君杰 +3 位作者 张华 赵合庆 张彩元 朱莉萍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探究丁苯酞(3-N-butylphthalide,NBP)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神经元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假手术组,其余80只用2VO法制作大鼠VD模型.术后8周共存活48只大... 目的 探究丁苯酞(3-N-butylphthalide,NBP)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神经元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假手术组,其余80只用2VO法制作大鼠VD模型.术后8周共存活48只大鼠,随机分为VD模型组、NBP低剂量组、NBP中剂量组、NBP高剂量组4组,每组各12只.术后8周NBP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NBP12.5、25和50 mg/(kg&#183;d),V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则注射相同体积的0.5% Tween-80溶液,所有大鼠均连续注射4周.采用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考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1 H-MRS法检测神经元代谢产物变化.结果 定位航行试验结果表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DBP剂量成正比,即1~5 d,NBP中、高剂量组的平均逃离潜伏期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探索试验结果表明DBP高剂量组能够显著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1H-MRS检测结果表明与给药后VD模型组相比,NBP中、高剂量组NAA/Cr、Cho/Cr和mI/Cr与模型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高剂量NBP对海马内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有明显促进作用,而NBP低剂量组则无明显作用.结论 丁苯酞可以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学习记能力起到改善作用,通过调节海马神经元代谢产物,达到改善VD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血管性痴呆 水迷宫 海马神经元代谢
下载PDF
三维CT评价颈椎间盘退变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邵国富 龚建平 +2 位作者 包仕尧 李文 傅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4期624-625,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CT(3DCT)诊断颈椎病的价值。方法:采用3DCT技术检查了临床诊断为颈椎病的300例患者。结果:21.3%的患者有颈椎椎体骨质增生,42.3%的钩突关节和16.2%的小关节突有骨质增生,另外有12个小关节突有错位改变。在145例神经根型颈... 目的:探讨三维CT(3DCT)诊断颈椎病的价值。方法:采用3DCT技术检查了临床诊断为颈椎病的300例患者。结果:21.3%的患者有颈椎椎体骨质增生,42.3%的钩突关节和16.2%的小关节突有骨质增生,另外有12个小关节突有错位改变。在1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发现狭窄的椎间孔438个。其中,C6~7和C5~6椎间孔狭窄占81.3%。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骨赘压迫椎动脉(22.0%)和椎动脉变细或粗细不均(65.9%),12.1%的患者未见异常。脊髓型颈椎病3DCT表现有颈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椎间隙狭窄和颈椎间盘突出等。结论:3DCT能全面评价颈椎间盘退变和颈椎骨质增生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影响,是一种诊断颈椎病的实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颈椎间盘退变 神经 血管 脊髓 影响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及其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19
作者 邵国富 程丰 包仕尧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2期4607-4609,共3页
背景: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交活动障碍对神经功能恢复是否有影响?目的:观察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探讨盐酸氟西汀(百优解)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设计:以诊断为依... 背景: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交活动障碍对神经功能恢复是否有影响?目的:观察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探讨盐酸氟西汀(百优解)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选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01/2002-03连续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32例(脑梗死78例,脑出血54例),男79例,女53例,年龄48~87岁,平均(62.5±12.1)岁,受教育时间(5.2±4.5)年。方法:在病程2周、1,3,6,12个月时对每一位入组患者行PSD诊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同时完成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主要观察指标:神经功能缺损,ADL,HAMD,SDS,SAS评分。结果:①脑卒中患者中约44.7%出现抑郁症状。②脑卒中类型和性别与PSD发生率无相关性(P>0.05)。③PS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程度有关。④盐酸氟西汀能明显改善病程3,6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病程12个月时抑郁症状(4.63±2.37),日常生活能力(23.25±10.12),神经功能缺损(12.95±11.54)方面改善尤为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16~12.174,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能在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并发症 抑郁症 病因学 氟西汀 治疗应用 精神状态评定量表 日常生活活动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运良 包仕尧 +2 位作者 谢鹏 石向群 张志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对脑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克隆胚胎鼠的GDNF基因,构建pCDNA3-GDNF-GFP质粒,注射于大鼠脑出血部位。选用成年SD大鼠制备脑出血模...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对脑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克隆胚胎鼠的GDNF基因,构建pCDNA3-GDNF-GFP质粒,注射于大鼠脑出血部位。选用成年SD大鼠制备脑出血模型,共分9组,每组20只,假手术Ⅰ组,脑出血Ⅰ组,干预Ⅰ组观察大鼠行为学、脑组织含水量、Na,K离子浓度的变化;假手术Ⅱ组,脑出血Ⅱ组,干预Ⅱ组观察++血脑屏障的改变;假手术Ⅲ组,脑出血Ⅲ组,干预Ⅲ组观察组织形态学和GDNF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出血组和干预组相比,神经缺损评分在出血后24h为8.53±1.44和8.34±1.28(P>0.05),72h,7d,14d为7.58±1.08,5.46±0.74,3.06±0.43和4.21±0.76,3.25±0.52,1.92±0.26(P<0.01)。72h,7d时脑组织含水量为(84.26±0.64)%,(80.38±0.86)%和(78.26±0.42)%,(77.51±0.33)%(P<0.01)。72h,7d时Na,K++离子浓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坏死体积较出血组减小,GDNF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GDNF能改善出血大鼠行为学,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加脑组织抗损伤能力,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胶质细胞源性营养因子 基因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