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俞玲英 王晓磊 +3 位作者 沈晓芳 曹靖 徐吉 杜华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03-108,共6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2023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神经内科治疗的316例I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住院期间误吸情况分为病例组(住...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2023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神经内科治疗的316例I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住院期间误吸情况分为病例组(住院期间发生误吸)89例和对照组(住院期间未发生误吸)227例。对2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IS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从2组中抽取70%数据作为训练集(建立列线图模型),剩余30%数据作为测试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价值。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病灶数、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自主咳嗽、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大(OR=2.201, 95%CI:1.254~3.865)、NIHSS评分高(OR=4.816, 95%CI:1.652~14.041)、多个病灶(OR=2.649, 95%CI:1.249~5.613)、Hcy高水平(OR=1.501, 95%CI:1.044~2.158)、自主咳嗽减弱或消失(OR=3.384, 95%CI:1.639~6.987)、洼田饮水试验分级高(OR=2.878, 95%CI:1.422~5.783)是IS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危险因素(P<0.05)。训练集中,列线图模型预测IS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AUC为0.872(95%CI:0.827~0.919),在测试集中验证得到的AUC为0.859(95%CI:0.807~0.904)。校准曲线分析训练集的P=0.869,测试集的P=0.898。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决策曲线分析均显示模型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 IS患者住院期间误吸风险与年龄大、NIHSS评分高、多个病灶、Hcy高水平、自主咳嗽减弱或消失、洼田饮水试验分级高有关。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有效评估IS患者住院期间的误吸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误吸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同型半胱氨酸 洼田饮水试验
下载PDF
中青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9
2
作者 邱春芳 吴燕华 +2 位作者 周玥娟 涂晓丽 姚丽娟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33,共4页
目的 探讨中青年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验证,以期为医护人员预警中青年PSD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市某三级医院收治的329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为模型开发... 目的 探讨中青年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验证,以期为医护人员预警中青年PSD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市某三级医院收治的329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为模型开发,以是否发生抑郁分为PSD组、非PSD组,分析中青年PSD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苏州市某三级医院收治的103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进行模型验证。结果 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多灶病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高、卒中病耻感评分高和希望评分低是中青年PSD的影响因素(均P<0.05)。构建的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1,经验证模型预测的总准确率84.47%,拟合度较好(χ~2=2.734、P=0.542)。结论 医护人员应关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家庭收入、病灶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卒中病耻感及希望水平;构建的预测模型可预测PSD风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脑卒中后抑郁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性痴呆与卒中后痴呆脑血流CT灌注差异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倪健坤 赵雪文 +3 位作者 计一丁 厉青 刘利 叶秋芸 《右江医学》 2022年第10期750-754,共5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性痴呆与卒中后痴呆脑血流CT灌注的差异。方法应用西门子双源CT对脑小血管病性痴呆30例,卒中后痴呆25例行颅脑CT灌注检查,所有患者用MMSE和Mo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使用西门子MMWP工作站后处理软件分别测量额叶皮...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性痴呆与卒中后痴呆脑血流CT灌注的差异。方法应用西门子双源CT对脑小血管病性痴呆30例,卒中后痴呆25例行颅脑CT灌注检查,所有患者用MMSE和Mo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使用西门子MMWP工作站后处理软件分别测量额叶皮质、额叶白质、颞叶皮质、颞叶白质的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并取年龄、性别及身体状况与患病组相仿的30例志愿者为对照组,分析脑小血管病性痴呆与卒中后痴呆的脑血流灌注特点及差异。结果脑小血管病性痴呆患者额叶皮质及白质CBF、CBV与对照组及卒中后痴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小血管病性痴呆额、颞叶白质MTT较对照组及卒中后痴呆组明显延长(P<0.05)。卒中后痴呆额颞叶皮质及白质CBF、CBV、M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小血管病性痴呆与卒中后痴呆脑血流灌注特点并不相同,额叶皮质、白质的脑灌注下降为脑小血管病性痴呆的特有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痴呆 卒中后痴呆 CT灌注
下载PDF
多奈哌齐治疗合并脑白质损害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邵嘉鑫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12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治疗合并脑白质损害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经头颅磁共振检查明确存在脑白质损害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且既往未服用过多奈哌齐,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治疗合并脑白质损害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经头颅磁共振检查明确存在脑白质损害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且既往未服用过多奈哌齐,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继续原有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原有治疗基础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随访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情况。结果对照组在随访期间未见明显认知功能改善;观察组在多奈哌齐治疗3个月后开始MoC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6个月后MMSE、AD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结论多奈哌齐可改善脑白质损害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损害 认知功能障碍 多奈哌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肥胖对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影响
5
作者 姜芮 冯杰 +2 位作者 单青婷 王伟 翟国杰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4年第8期545-550,共6页
目的探讨肥胖对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3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神经内科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297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90 d改良... 目的探讨肥胖对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3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神经内科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297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mRS评分为3~6分)和预后良好组(mRS评分为0~2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90 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297例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预后良好212例,预后不良85例,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8.62%。预后不良组肥胖(体重指数≥28.0 kg/m~2)患者占27.06%(23/85)、吸烟患者占31.76%(27/85)、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3.00(9.50,18.00)分,高于预后良好组的16.98%(36/212)、20.28%(43/212)及7.00(5.00,11.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Z=3.871、4.440、-8.01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OR=2.918,95%CI=1.364~6.242)、吸烟(OR=3.648,95%CI=1.678~7.931)、溶栓前NIHSS评分高(OR=1.269,95%CI=1.184~1.361)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肥胖是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90 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