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与运动功能预后评估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蒋维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152-153,共2页
探讨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与运动功能预后评估的相关性。方法:将2018年1月-2021年3月5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纳入到本研究中,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观察组(n=-29)于发病1周后开展康复治疗,对照组(n=-29)于发病2周后进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 探讨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与运动功能预后评估的相关性。方法:将2018年1月-2021年3月5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纳入到本研究中,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观察组(n=-29)于发病1周后开展康复治疗,对照组(n=-29)于发病2周后进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活动能力(ADL)评分、肢体运动(FMA)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病患而言,越早开展康复治疗,其运动功能预后情况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治疗 运动功能 预后评估
下载PDF
盆底肌筋膜手法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对盆底肌电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蓬蓉 柳标 凌云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12期53-57,共5页
目的探究盆底肌筋膜手法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的效果及对盆底肌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PFD 12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Kegel盆底肌锻炼法治疗,研究组采用肌筋膜手法联合常... 目的探究盆底肌筋膜手法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的效果及对盆底肌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PFD 12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Kegel盆底肌锻炼法治疗,研究组采用肌筋膜手法联合常规Kegel盆底肌锻炼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盆底肌电指标(Ⅰ类肌纤维最大电位、Ⅱ类肌纤维最大电位、前静息肌电值、后静息肌电值),盆底超声参数[膀胱尿道后角(PVA)、膀胱逼尿肌厚度(DWT)、尿道旋转角(URA)、肛提肌裂口面积(LHA)],盆底功能[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FDI-20)、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以及尿流动力学指标[最大膀胱容积、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_(max))、逼尿肌最大压力(Pdet_(max))]。结果治疗4周后,2组Ⅰ类肌纤维最大电位、Ⅱ类肌纤维最大电位、最大膀胱容积、Q_(max)水平及PISQ-12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前静息肌电值、后静息肌电值、PVA、DWT、URA、LHA、PVR、Pdet_(max)水平及PFDI-20、ICI-Q-SF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筋膜手法治疗在提高PFD患者盆底功能、改善患者盆底肌电生理水平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可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肌筋膜手法 盆底肌电 膀胱尿道后角 膀胱逼尿肌厚度 残余尿量 最大尿流率 逼尿肌最大压力
下载PDF
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对脑瘫患儿骨盆前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侯莹 刘丽华 +4 位作者 王庆娟 朱斐斐 张倩影 杨卫新 江钟立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99-603,共5页
目的 观察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WBAT)对矫正脑瘫患儿骨盆前倾的疗效。 方法 选取站立位骨盆前倾的脑瘫患儿2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WBAT组、站立训练组和肌力训练组,每组患儿9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WBAT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自行... 目的 观察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WBAT)对矫正脑瘫患儿骨盆前倾的疗效。 方法 选取站立位骨盆前倾的脑瘫患儿2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WBAT组、站立训练组和肌力训练组,每组患儿9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WBAT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自行设计的WBAT训练,肌力训练组增加骨盆稳定及下肢抗重力肌群抗阻训练,站立训练组增加站立板辅助站立训练,以上3种治疗均每次20 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治疗4周后)分别对3组患儿的骨盆倾斜角(ASIS-PSIS)、躯干倾斜角(A-P)及1 min步行距离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后,WBAT组的ASIS-PSIS和A-P分别为(18.61±3.13)°和(23.31±3.81)°,站立组的A-P为(24.48±4.33)°,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WBAT组治疗后的ASIS-PSIS与肌力训练组和站立训练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WBAT训练组的1 min步行距离为(26.81±12.61)m,肌力训练组的1 min步行距离为(21.07±8.45)m,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WBAT组治疗后的1 min步行距离与肌力训练组和站立训练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WBAT训练可显著改善骨盆前倾脑瘫患儿的ASIS-PSIS、A-P以及1 min步行距离,且其疗效优于传统的肌力训练和站立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线 姿势 脑性瘫痪 骨盆前倾 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