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形成的理论逻辑
1
作者 王永灿 田坤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6期5-8,12,共5页
自然科学发展到18世纪,已经由原来的搜集材料发展到整理材料的阶段。反映在哲学领域仍然是传统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占主导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形而上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基础上,总结出辩证法的内涵及基本规律。恩格斯继承和... 自然科学发展到18世纪,已经由原来的搜集材料发展到整理材料的阶段。反映在哲学领域仍然是传统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占主导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形而上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基础上,总结出辩证法的内涵及基本规律。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对辩证法内涵及规律做了系统总结,把辩证法归结为贯穿到自然界、人类历史和人类思维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坚持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运动过程的统一,坚持了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的统一,坚持了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辩证法 理论逻辑
下载PDF
对老子自然之道的辩证解读——以马克思主义为研究视角
2
作者 王永灿 《荆楚学刊》 2019年第5期41-46,共6页
在老子思想中,自然是道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原则,是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人与万物都应当服从自然法则。但是万物是对自然之道的自觉服从,而人则是对自然的背离。老子试图以应然符合自然的方式,实现向道的复归,这实质是以人的自然性统摄... 在老子思想中,自然是道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原则,是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人与万物都应当服从自然法则。但是万物是对自然之道的自觉服从,而人则是对自然的背离。老子试图以应然符合自然的方式,实现向道的复归,这实质是以人的自然性统摄社会性,颠倒了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的关系。被后学者曲解为“道术”或“君王南面之术”。表现在发展论上,老子看到了事物的对立与变化,却没有看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上升性和周期性,把事物发展的成熟阶段的自然性混同于原始的自然性,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循环论。因此对于老子的自然之道,需要我们辩证地批判和吸收,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自然 应然 循环论 辨证否定
下载PDF
从辩证法角度看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形成
3
作者 王永灿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2期35-40,共6页
辩证法是马克思人学理论形成的基础。马克思从人的现实性中发现了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并在人的自然性中揭示了人的本质;从人的历史性中发现了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自我运动历史构成了人类发展历史;同时马克思在... 辩证法是马克思人学理论形成的基础。马克思从人的现实性中发现了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并在人的自然性中揭示了人的本质;从人的历史性中发现了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自我运动历史构成了人类发展历史;同时马克思在人类发展过程发现了人的异化,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消除异化,最终实现人的解放。这三个层面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是要注重和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二是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尤其是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要以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最高标准和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辩证法 人学
下载PDF
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的三重意蕴
4
作者 王永灿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95-101,共7页
人学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形成,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及唯物史观综合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从普遍联系中发现了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并在人的社会性中揭示了人的本质;从人类历史活动中... 人学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形成,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及唯物史观综合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从普遍联系中发现了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并在人的社会性中揭示了人的本质;从人类历史活动中发现了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活动过程构成了人类发展历史;同时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批判中发现了人的异化,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消除异化,最终实现人的解放。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对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是要注重和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二是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尤其是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要以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最高标准和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学 人的本质
下载PDF
新时代扩大文化消费对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何亚娟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68-71,共4页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消费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扩大和提升文化消费,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消费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扩大和提升文化消费,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扩大、推进文化消费是苏州创建全国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未来发展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美好生活 文化消费
下载PDF
高水平推进传统工艺的保护和发展——以苏州为例
6
作者 何亚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5期6-11,共6页
传统工艺浸润着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的审美基因,其种类和形式日益多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样态。高水平推进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建... 传统工艺浸润着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的审美基因,其种类和形式日益多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样态。高水平推进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要求。苏州作为传统“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高水平推进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是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该文阐述了推进传统工艺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苏州传统工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苏州传统工艺高水平保护和发展的主要路径,旨在为其他研究提供相关借鉴,以期为高水平推进苏州传统工艺保护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传统工艺 保护与发展 高水平 现状与问题 发展路径
下载PDF
论老子的无欲思想及其廉政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永灿 田坤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68-73,共6页
道是老子思想的最高范畴,道法自然是万物遵循的最高法则。人要达到道的层次,需要去除一己之私和过度之欲,做到节欲、寡欲和无欲。老子思想中的无欲并非是消除欲望,而是个体欲望要符合道的要求,做到顺自然之欲。无欲既包含了节制欲望的... 道是老子思想的最高范畴,道法自然是万物遵循的最高法则。人要达到道的层次,需要去除一己之私和过度之欲,做到节欲、寡欲和无欲。老子思想中的无欲并非是消除欲望,而是个体欲望要符合道的要求,做到顺自然之欲。无欲既包含了节制欲望的道德修养指向,又包含了无私、不争等政治伦理取向。老子的无欲思想对当前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无欲 廉政价值
下载PDF
试论孔子仁学思想之通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永灿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16-120,共5页
孔子的仁,在实然层面上,属于人内在的自然感情;在超越层面上,仁属于道,属于诸德之全,是诸德所当行之道。仁的实现,在其现实性上,通过人所共有的自然感情由己及人,最终实现人与天地万物的贯通;在其超越性上,仁作为形上之道贯通到具体诸... 孔子的仁,在实然层面上,属于人内在的自然感情;在超越层面上,仁属于道,属于诸德之全,是诸德所当行之道。仁的实现,在其现实性上,通过人所共有的自然感情由己及人,最终实现人与天地万物的贯通;在其超越性上,仁作为形上之道贯通到具体诸德目之中表现和实现自己。仁的现实性与超越性,共同构成了人与外部世界的感通性。而这种感通性特征,表现在思想史领域,恰恰展现为现实性与超越性这两条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仁学 感通性 现实性 超越性
下载PDF
天道无私——老子天道视域下的公私观刍议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永灿 《大理大学学报》 2022年第11期58-63,共6页
公私观念在先秦时期已经成为较成熟的思想观念,多表现为政治性、伦理性意义。老子以道为根据,以公私为道之作用、功能和境界,把公私观念上升到形而上的层面,赋予了传统公私观念以新的内涵。具体而言,天道利万物而不争、内在于万物而为... 公私观念在先秦时期已经成为较成熟的思想观念,多表现为政治性、伦理性意义。老子以道为根据,以公私为道之作用、功能和境界,把公私观念上升到形而上的层面,赋予了传统公私观念以新的内涵。具体而言,天道利万物而不争、内在于万物而为万物之德性,体现出天道无私的功能与境界;从无私到私的过程,体现了由公向私的转化,是老子辩证思想的重要体现;“少私寡欲”,是克私向公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人道向天道复归的过程。老子的公私观包含的哲学智慧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道 无亲
下载PDF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判断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永灿 《甘肃理论学刊》 2018年第1期10-14,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理论判断。这一判断,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性、阶段性和规律性特征,坚持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这一重大判断,对于我们全面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理论判断。这一判断,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性、阶段性和规律性特征,坚持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这一重大判断,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当前社会发展特征,根据实际制定具体方针政策;同时增强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减少工作失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 社会主要矛盾 哲学解读
下载PDF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政治内涵及当代价值
11
作者 王永灿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4-21,共8页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政治思想的基本命题,体现了以道治国的根本原则,是自然之道在政治层面的具体体现。从政治意涵上看,“治大国若烹小鲜”体现了“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的政治目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政治手段,“功成身...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政治思想的基本命题,体现了以道治国的根本原则,是自然之道在政治层面的具体体现。从政治意涵上看,“治大国若烹小鲜”体现了“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的政治目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政治手段,“功成身退,天之道也”的政治境界。这一政治命题中所包含的重民思想、权力制约思想及政治品质修养等内容,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仍然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大国 自然之道 政治内涵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李二曲、颜习斋经世思想异同简论
12
作者 王永灿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20-24,共5页
二曲习斋同为清初之际重要思想家。面对共同的时代问题,由于二人不同的学术背景及对时代问题不同的感受,导致在经世主张上,二曲以"明学术、正人心"为经世指向;而习斋则以复归于尧舜周孔的"三事""三物"为... 二曲习斋同为清初之际重要思想家。面对共同的时代问题,由于二人不同的学术背景及对时代问题不同的感受,导致在经世主张上,二曲以"明学术、正人心"为经世指向;而习斋则以复归于尧舜周孔的"三事""三物"为最终的经世指向。二曲重视社会教化,而颜元则重视实习、实行、实用。二人经世思想虽然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但最终都是通过讲学和主持书院等途径来实现各自的经世主张,而真正的经世抱负却无法施展,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二曲 颜习斋 经世 体用 王道
下载PDF
孔子仁学思想的形上解读
13
作者 王永灿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1-16,共6页
对于孔子的仁,存在着多样性的解释。从形上角度看,仁是全德、道与理的统一。仁作为全德,是诸德之总名,体现了仁既包含诸德,又统摄诸德;仁作为道,即是道之体,又是道之用,行仁的过程一方面是行道的过程,同时也是向道体复归的过程;而仁作为... 对于孔子的仁,存在着多样性的解释。从形上角度看,仁是全德、道与理的统一。仁作为全德,是诸德之总名,体现了仁既包含诸德,又统摄诸德;仁作为道,即是道之体,又是道之用,行仁的过程一方面是行道的过程,同时也是向道体复归的过程;而仁作为理,体现了仁的规则性、遍在性、主宰性与绝对性。作为全德的仁与作为理的仁都以道为基础,通过道来融合全德,融合理。这三者,统一于孔子仁学思想当中,构成了仁学思想完整的形上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全德
下载PDF
和而不同——论孙夏峰对朱王之学的会通
14
作者 王永灿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83-287,共5页
朱子学与王阳明学发展到明清之际,一方面表现为朱王之间的分歧和对立,另一方面则表现出流弊丛生的局面。生活在明清之际的孙夏峰,试图通过对尊德性与道问学、性论、格物穷理及知行合一等相关概念的讨论会通朱子学与阳明学,以达到既解决... 朱子学与王阳明学发展到明清之际,一方面表现为朱王之间的分歧和对立,另一方面则表现出流弊丛生的局面。生活在明清之际的孙夏峰,试图通过对尊德性与道问学、性论、格物穷理及知行合一等相关概念的讨论会通朱子学与阳明学,以达到既解决朱王之间的分歧,又解决朱王后学之流弊的学术目的。孙夏峰对朱王的和会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明清之际日渐颓废的学术风气,并且在他的影响下造就出一大批不尚空谈、注重躬行实践的思想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夏峰 朱子学 阳明学 会通
下载PDF
汤斌理学思想与廉政实践
15
作者 王永灿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05-110,共6页
清初理学名臣汤斌,其思想融合程朱陆王,归本于躬行实践,为官30余载,恪尽职守、不徇私情、廉洁公正、清正爱民,深得康熙皇帝信任和百姓爱戴。汤斌的廉政实践是和他的理学思想分不开的。从天理层面看,天理的客观性与价值性在其政治实践中... 清初理学名臣汤斌,其思想融合程朱陆王,归本于躬行实践,为官30余载,恪尽职守、不徇私情、廉洁公正、清正爱民,深得康熙皇帝信任和百姓爱戴。汤斌的廉政实践是和他的理学思想分不开的。从天理层面看,天理的客观性与价值性在其政治实践中表现为明物理与明事理的统一;从心体层面看,汤斌把仁作为心之体,仁的至善性、感通性在其政治实践中表现为爱民与利民的统一;从工夫层面看,汤斌注重修身与躬行,政治实践中表现为律己与奉公的统一。这种统一体现了传统儒家内圣外王、修齐治平的价值追求,对当前廉政文化建设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斌 理学思想 廉政文化建设
下载PDF
魏象枢理学思想简论
16
作者 王永灿 《新乡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1-5,共5页
魏象枢是清初理学名臣。他的理学思想虽承夏峰之学,既不反朱学也不反王学,提倡躬行践履之学,但总体上倾向于朱子之学。在本体论层面,理作为魏象枢理学思想的核心,消解了朱子之理的绝对性,保留了朱子之理的普遍性与主宰性。魏象枢认为,... 魏象枢是清初理学名臣。他的理学思想虽承夏峰之学,既不反朱学也不反王学,提倡躬行践履之学,但总体上倾向于朱子之学。在本体论层面,理作为魏象枢理学思想的核心,消解了朱子之理的绝对性,保留了朱子之理的普遍性与主宰性。魏象枢认为,理不仅是万物生成的根据,而且也是普遍的道德原则,因而理能够成为性之理、心之理。他把仁与理等同看待,使仁成为超越时代的道德本体。反映在工夫论上,他把仁当作道德修养的最高要求,主张通过外在的穷理躬行和内在的克己复礼实现对仁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象枢 理学 穷理 躬行
下载PDF
人文精神内涵辨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永灿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95-99,共5页
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体现出的共同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这种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反作用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超越性、内在性、时代性、传承性和动力性的特征,体现了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与人文精神不同,人... 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体现出的共同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这种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反作用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超越性、内在性、时代性、传承性和动力性的特征,体现了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与人文精神不同,人文主义更多关注人自身世界,具有人本性、现实性及历史阶段性的特征。而科学精神相对于人文精神而言,则指向人文精神真的一面。对于当代过分强调科学精神而忽视人文精神的行为,则是人为地割裂了人文精神的内容,导致人发展的片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人文主义 科学精神 辨析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独特贡献
18
作者 颜景高 王永灿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7-205,共9页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时代价值以及当代转化的重要论述,包含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独特贡献。一是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之源,其在中华优秀传...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时代价值以及当代转化的重要论述,包含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独特贡献。一是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之源,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彰显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二是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三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的文化之力,提出“世界之治”的中国方案;四是阐释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文化密码,为中华文明永续发展指明方向;五是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任务,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之源 文化之基 文化之力 文化密码 文化之路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的正义维度探析
19
作者 王永灿 颜景高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0-108,共9页
作为一个现代概念,国家治理彰显着现代政治文化的正义诉求,旨在解决自由与平等的内在分歧,形成了两种迥异的典型政府治理模式,呈现为“积极干预”模式替代“无为治理”模式的趋向。囿于西方国家的福利措施有其内在的实施限度,平等主义... 作为一个现代概念,国家治理彰显着现代政治文化的正义诉求,旨在解决自由与平等的内在分歧,形成了两种迥异的典型政府治理模式,呈现为“积极干预”模式替代“无为治理”模式的趋向。囿于西方国家的福利措施有其内在的实施限度,平等主义的价值承诺在产权私有制的社会形态内无法兑现。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限制,中国国家治理的正义诉求主要体现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政策调整之中,互惠共享成为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原则。这种正义观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植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之中,为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自由主义 公平要求 互惠共享
原文传递
试论老子思想中的圣人之道
20
作者 王永灿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19-123,共5页
道是老子思想中的最高原则,是不可形、不可名的形上本体。圣人则是道在现实世界的落实与体现,也是老子思想中的理想人格。因此老子思想中的圣人之道与作为本体的形上之道是相一致的。在知识层面,圣人体道。圣人通过理性直观去把握形上之... 道是老子思想中的最高原则,是不可形、不可名的形上本体。圣人则是道在现实世界的落实与体现,也是老子思想中的理想人格。因此老子思想中的圣人之道与作为本体的形上之道是相一致的。在知识层面,圣人体道。圣人通过理性直观去把握形上之道;在实践层面,圣人行道。圣人以道法自然为原则,做到无为、不争、无私;在修养层面,圣人修道。圣人能够自觉地以道的要求修身,做到寡欲、知足,最终实现向道的复归。这三者,统一于圣人之道,构成了完整的圣人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圣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