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ε-聚赖氨酸产生菌的复合诱变筛选及其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晨奇 扶教龙 +4 位作者 陈冬铨 钱大伟 李良智 胡翠英 王桃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86-192,共7页
以白色链霉菌FQ-9为出发菌株,首次利用(甘氨酸+L-赖氨酸+磺胺胍)复合抗性,进行"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筛选出一株ε-PL产量达(0.668±0.0045)g/L的突变菌株FQC-23,产量提高了15.37%,且其遗传性稳定。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 以白色链霉菌FQ-9为出发菌株,首次利用(甘氨酸+L-赖氨酸+磺胺胍)复合抗性,进行"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筛选出一株ε-PL产量达(0.668±0.0045)g/L的突变菌株FQC-23,产量提高了15.37%,且其遗传性稳定。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培养基为(g/L):葡萄糖46.1、酵母粉13.0、(NH4)2SO45.9、Mg SO4·7H2O 0.5、K2HPO40.8、KH2PO41.36、Fe SO4·7H2O 0.03、Zn SO4·7H2O 0.04,在此条件下,FQC-23的ε-PL产量达(1.090±0.0041)g/L,比出发菌株的产量提高了87.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抗性平板 诱变 响应面分析方法 白色链霉菌
下载PDF
基于三线态一三线态湮灭上转换发光的比率型pH纳米探针
2
作者 许宗意 陈硕然 +3 位作者 王董煊 李琳 王筱梅 叶常青 《分析试验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8-334,共7页
通过将pH荧光探针分子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引入三线态―三线态湮灭上转换(TTA-UC)体系中,使TTA-UC的发射与FITC的吸收重叠,从而实现从TTA-UC到FITC的能量传递过程。TTA-UC由光敏剂四苯基四苯骈铂(PtTPBP)和湮灭剂9,10-双苯乙炔基蒽(BP... 通过将pH荧光探针分子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引入三线态―三线态湮灭上转换(TTA-UC)体系中,使TTA-UC的发射与FITC的吸收重叠,从而实现从TTA-UC到FITC的能量传递过程。TTA-UC由光敏剂四苯基四苯骈铂(PtTPBP)和湮灭剂9,10-双苯乙炔基蒽(BPEA)组成,可以实现“红转青”上转换发光。将上述有机染料负载于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luronic P123形成的纳米胶束内,能够形成比率型上转换纳米探针,并应用于水溶液中的pH检测。光敏剂PtTPBP的磷光发射由于不受pH影响,可以作为构建比率探针的内参比信号。上转换发射强度与光敏剂磷光发射强度之间的比率信号(I_(507)/I_(770))在pH 5~8范围内呈良好线性。这种新型的比率型上转换pH纳米探针为制备基于TTA-UC的比率型检测传感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三线态-三线态湮灭 比率型探针 PH检测 纳米胶束
原文传递
L-核酮糖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良智 胡冬学 胡翠英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7-222,共6页
L-核酮糖是高价值稀有糖,它是合成抗病毒药物的重要前体。系统地综述了L-核酮糖的化学合成和分别以L-阿拉伯糖、核糖醇、L-核糖等为原料的生物合成制备L-核酮糖的研究进展,深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比较了不同生物合成途径的转化率... L-核酮糖是高价值稀有糖,它是合成抗病毒药物的重要前体。系统地综述了L-核酮糖的化学合成和分别以L-阿拉伯糖、核糖醇、L-核糖等为原料的生物合成制备L-核酮糖的研究进展,深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比较了不同生物合成途径的转化率和生产速率的差异。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核酮糖 生物转化 稀有糖 L-阿拉伯糖 L-核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