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柳黎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1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Ⅳ-C)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06例慢性肝病患者的HA、LN、PCⅢ、Ⅳ-C,并与25例健康者对比。结果各组肝病四项纤维化...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Ⅳ-C)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06例慢性肝病患者的HA、LN、PCⅢ、Ⅳ-C,并与25例健康者对比。结果各组肝病四项纤维化指标较健康对照组有升高,肝硬化病人的4项指标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结论 4项指标HA、LN、PCⅢ及Ⅳ-C的联合测定有助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适合于动态观察肝病的进展,对肝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透明质酸 层粘蛋白 Ⅲ型前胶原 Ⅳ型胶原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ESSEN、NIHSS评分与Fg、DD、vWF Ag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江国华 陈国飞 朴泉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1093-109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ESSEN、NIHSS评分与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 WF Ag)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针对病例开展ESSEN卒中风险评分与NIHSS神经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ESSEN、NIHSS评分与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 WF Ag)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针对病例开展ESSEN卒中风险评分与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依据两项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以及轻型、中型、重型各三组。针对全部病例均开展Fg、DD与v WF Ag的临床检测,并通过不同评分等级患者的结果比较,探讨临床评分与检验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ESSEN评分中,中危组与高危组的Fg、DD与v WF Ag水平均明显高于低危组,其中以高危组最为显著;NIHSS评分中,中型组与重型组的Fg、DD与v WF Ag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组,其中以重型组最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SSEN评分、NIHSS评分与Fg、DD、v WF Ag水平存在密切关联,评分结果表现病情越重患者的三项指标水平越高,提示Fg、DD、v WF Ag能够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程度的评估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ESSEN卒中风险评分 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柳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343-1344,共2页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大蛋白(HBV-LP)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13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含量,采用ELISA检测HBV-LP和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模式。结果 H...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大蛋白(HBV-LP)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13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含量,采用ELISA检测HBV-LP和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模式。结果 HBV-LP与HBV DNA的阳性率在相同HBV-M模式血清标本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HBV-M模式血清标本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血清HBV-LP光密度值与血清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r=0.89,P<0.05);不同HBV DNA含量标本间,HBV-LP阳性率及光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检测血清HBV-LP光密度值与HBV DNA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血清HBV-LP可作为判断HBV复制水平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 乙肝病毒标志物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观察及其与病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顾丽琴 沈云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0期1660-166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与起病、病情及预后的关联。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将随机抽取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动态检测,对比不同梗死面积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与起病、病情及预后的关联。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将随机抽取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动态检测,对比不同梗死面积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结果观察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重型组(大面积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组、中型组(中、小梗死灶),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持续时间长,预后差。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252,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正常组的NDS评分显著进步和进步的比率明显高于异常组。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关联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DD和vWF Ag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江国华 王亮 +2 位作者 卢震 陈国飞 周瑞鸿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669-670,共2页
目的探讨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 Ag)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4例ACI患者作为脑梗死(A)组,检测治疗前后Fg、DD和vWF Ag变化;同期94例非血栓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B)组。分析三项指... 目的探讨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 Ag)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4例ACI患者作为脑梗死(A)组,检测治疗前后Fg、DD和vWF Ag变化;同期94例非血栓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B)组。分析三项指标对ACI的诊断价值。结果 A组治疗前血浆Fg、DD和vWF Ag值高于B组(P<0.05),治疗后降低(P<0.05)。取Fg>4.5g/L、DD>131μg/L、vWF Ag>142%为截断值,Fg、DD和vWF Ag诊断ACI的特异度分别为90%、78%和77%,灵敏度分别为21%、50%和82%,准确性分别为60%、65%和80%。结论检测血浆Fg、DD和vWF Ag对ACI诊断均有一定临床价值,以vWF Ag的准确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