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关节等速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轻中度肌痉挛的影响
1
作者 戴亚圆 王晓军 +2 位作者 尹杰 董秋平 苏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174,共8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等速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轻中度肌痉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卒中偏瘫患者130例,按收集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完全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等速... 目的观察膝关节等速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轻中度肌痉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卒中偏瘫患者130例,按收集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完全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等速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5 d/周,40 min/d),等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等速肌力训练(5 d/周,20 min/d),治疗周期均为6周。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患侧股直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均方根值(RMS)和积分肌电值(iEMG)、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膝关节屈伸肌的峰力矩值及其比值、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和10 m步行测试来对比2组患者股直肌表面肌电、下肢肌肉痉挛程度和运动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股直肌表面肌电RMS、iEMG、MAS评分、屈伸肌峰力矩值及其比值、FMA-LE评分和步行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股直肌表面肌电RMS、iEMG、MAS评分、膝关节屈伸肌的峰力矩值及其比值、FMA-LE评分和步行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12.3±2.2)μV比(15.5±2.9)μV,(24.8±2.3)μV·s比(29.2±3.1)μV·s,(1.34±0.15)分比(1.56±0.25)分,(20.8±3.4)N·m比(12.3±2.5)N·m、(34.5±2.3)N·m比(26.3±3.6)N·m、0.60±0.16比0.47±0.14、(26.1±2.9)分比(21.3±2.4)分、(0.61±0.14)m/s比(0.46±0.15)m/s;均P<0.05]。等速组治疗后股直肌表面肌电RMS、iEMG和MAS评分、膝关节屈伸肌的峰力矩值及其比值、FMA-LE评分和步行速度分别为(10.9±1.8)μV、(22.4±2.1)μV·s、(1.25±0.18)分、(28.7±3.0)N·m、(41.5±2.8)N·m、0.69±0.18、(29.0±2.3)分、(0.69±0.18)m/s,与治疗前[分别为(15.4±2.2)μV、(29.6±3.0)μV·s、(1.58±0.34)分、(12.6±2.3)N·m、(26.1±3.1)N·m、0.48±0.17、(21.5±2.1)分、(0.48±0.17)m/s]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等速组轻度痉挛患者和中度痉挛患者与对照组内相应轻度痉挛和中度痉挛患者股直肌表面肌电RMS、iEM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等速组内的轻度痉挛患者股直肌表面肌电RMS、iEMG[分别为(10.2±1.0)μV、(20.2±2.0)μV·s]与其治疗前[分别为(14.1±2.3)μV、(28.1±3.2)μV·s]以及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11.4±1.7)μV、(23.6±2.5)μV·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等速组内的中度痉挛患者股直肌表面肌电RMS、iEMG较治疗前改善[分别为(11.8±1.5)μV比(16.9±2.6)μV,(24.9±2.2)μV·s比(31.3±3.8)μV·s;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RMS、iEMG分别为(13.2±2.5)μV、(26.1±2.7)μV·s]比较,R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E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改善下肢伸膝肌轻中度肌痉挛状态有积极效果,且痉挛程度越轻效果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等速肌力训练 肌痉挛 表面肌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