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在甲状腺肿瘤检验中的价值
1
作者 陈斌 《系统医学》 2022年第17期175-177,182,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疑似甲状腺肿瘤患者80例作为甲状腺肿瘤组,均接受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检验。统计分析生化免疫指标水...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疑似甲状腺肿瘤患者80例作为甲状腺肿瘤组,均接受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检验。统计分析生化免疫指标水平、甲状腺球蛋白个数、水平、甲状腺功能、检验时间、诊断价值。结果两种技术检验TPOAB、TGA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TPOAB、TGAB阳性率均高于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甲状腺球蛋白个数多于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检验,甲状腺球蛋白水平高于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灵敏性96.67%、特异性96.00%、准确性96.25%、阳性预测值93.55%、阴性预测值97.96%均高于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50、12.830、13.340、16.010、11.140,P<0.05)。结论甲状腺肿瘤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价值较放射免疫测定技术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放射免疫测定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甲状腺功能 检验时间 诊断价值
下载PDF
2017-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某区肝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金文娟 王莹莹 +4 位作者 高胜利 钮志林 宁志强 张玉 邵建国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63-769,共7页
目的分析2017-2019年某区户籍居民肝癌发病和死亡趋势。方法利用某区肿瘤登记报告系统及死因监测系统中相关数据,计算全人群、男性和女性粗发病率和粗病死率,并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及Segi's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分别计算各... 目的分析2017-2019年某区户籍居民肝癌发病和死亡趋势。方法利用某区肿瘤登记报告系统及死因监测系统中相关数据,计算全人群、男性和女性粗发病率和粗病死率,并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及Segi's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分别计算各人群的中标率和世标率。利用变化百分比(percent change,PC)、年度变化百分比和经病例数加权的年度变化百分比来评价肝癌发病和死亡的变化趋势。利用年龄别率来分析肝癌随年龄增长的流行趋势。结果某区2017-2019年全人群、男性和女性的肝癌粗发病率分别为18.86/10万、26.05/10万和11.90/10万,粗病死率分别为21.20/10万、29.29/10万和13.38/10万。男性肝癌粗发病率和粗病死率呈现下降趋势(PC分别为-16.77%和-20.15%),女性肝癌粗发病率和粗病死率变化不一致,粗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粗病死率先升后降(PC分别为-19.42%和-0.30%)。肝癌发病和死亡随年龄增长而递增,男性30岁之后开始攀升,65岁和75岁左右为加速增长的两个关键点,80岁之后达到发病高峰(130.78/10万)和死亡高峰(201.96/10万)。女性60岁之前为零星发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男性,65岁之后迅速上升,逐渐接近于男性,80岁之后(发病高峰104.40/10万,死亡高峰132.87/10万)约为75~79岁的近2倍。结论2017-2019年某区肝癌发病和死亡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随年龄增长而递增,老年人群疾病负担较重;肝癌在男性中更高发,应积极加大对中老年男性肝癌流行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发病率 病死率
原文传递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肾透明细胞癌中差异表达的关键基因
3
作者 陆凌翔 蒋民军 +1 位作者 陈建春 陆季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8期98-105,共8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NLN)及其相关分子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关系。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GSE116251和GSE168845数据集中获得ccRCC组织样本和正常肾组织样本表达谱数据,通过R软件筛选出差异表达微小...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NLN)及其相关分子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关系。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GSE116251和GSE168845数据集中获得ccRCC组织样本和正常肾组织样本表达谱数据,通过R软件筛选出差异表达微小RNA(DEmiRNAs)和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功能分析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分析DEmiRNAs及其靶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的相关性,并选择P值最小的靶基因及其相互作用的miRNA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ccRCC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基于人类蛋白质图谱(HPA)数据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验证所选基因在ccRCC组织及正常肾脏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R软件共筛选出3个DEmiRNAs和1610个DEGs。生存分析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ANLN基因及其相互作用的微小RNA-200c-3p(miR-200c-3p)与ccRCC患者的总生存期相关。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miRNAs在细胞环腺苷酸(cAMP)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溶酶体、磷酸二酯水解酶活性和细胞骨架蛋白结合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DEmiRNAs主要富集于6条信号通路,即破骨细胞分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细胞黏附分子、补体和凝血级联、吞噬体和原发性免疫缺陷。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不同TNM分期患者的ANLN、miR-200c-3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HC结果显示,与正常肾脏组织相比,ccRCC组织中的ANLN蛋白表达上调。结论miR-200c-3p及其靶基因ANLN可能参与ccRCC的发展,或可成为ccRCC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200c-3p 肾透明细胞癌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靶基因
下载PDF
射线防护喷剂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
4
作者 洪燕 张英 张晓亭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4年第7期443-449,共7页
目的探讨射线防护喷剂外喷治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102例进行直线加速器放疗治疗后产生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射线防护喷剂外喷治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102例进行直线加速器放疗治疗后产生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复方维生素B_(12)溶液外喷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射线防护喷剂(抗辐喷)外喷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放射性皮肤损伤评估量表(RISRAS)和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血清表皮细胞因子(EG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组痊愈时间为(17.66±2.51)d,短于对照组[(24.30±2.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RISRAS评分为(4.50±1.20)分,低于对照组[(6.15±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PS评分为(86.01±3.22)分,高于对照组[(81.34±4.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α、IL-6水平分别为(321.64±37.60)pg/ml和(2.11±0.62)ng/L,均低于对照组[(360.11±32.11)pg/ml和(2.70±0.74)ng/L],治疗组血清EGF水平为(1445.30±127.94)pg/ml,高于对照组[(1257.84±130.5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射线防护喷剂外喷治疗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并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推荐作为乳腺癌术后放疗的辅助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射治疗 射线防护喷剂 放射性皮肤损伤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第三方脐带血输注治疗高危淋巴细胞肿瘤效果分析
5
作者 施汪添翼 杨隽 +4 位作者 蔡宇 万理萍 牛家华 王椿 姜杰玲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9年第6期333-339,共7页
目的评价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联合第三方脐带血输注治疗高危淋巴细胞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20例确诊高危淋巴细胞恶性肿瘤并接受Haplo-HSCT联合脐带血输注治疗患者... 目的评价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联合第三方脐带血输注治疗高危淋巴细胞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20例确诊高危淋巴细胞恶性肿瘤并接受Haplo-HSCT联合脐带血输注治疗患者的资料,与同期匹配资料接受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MUD-HSCT)的15例患者以及接受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MSD-HSCT)的14例患者资料进行对比,评价Haplo-HSCT联合脐带血输注治疗高危淋巴细胞肿瘤的效果.预处理方案以替尼泊苷、环磷酰胺、全身照射为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包括环孢素A联合短程甲氨蝶呤,所有Haplo-HSCT联合脐带血输注以及MUD-HSCT患者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结果移植后MUD-HSCT组和MSD-HSCT组各有1例患者21d内死亡,不能评价,其余患者成功植入.Haplo-HSCT+脐带血组、MUD-HSCT组和MSD-HSCT组中性粒细胞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3d(10~18d)、12d(9~16d)和12d(9~14d);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1d(9~18d)、12d(10~23d)和12d(9~14d).Haplo-HSCT+脐带血组、MUD-HSCT组和MSD-HSCT组100d发生Ⅱ~Ⅳ级急性GVHD分别有10、3、3例,2年发生慢性GVHD分别有6、4、3例;2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0.6%、66.2%和26.7%,预计2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37.9%、42.9%和55.4%,以上各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aplo-HSCT联合脐带血输注治疗高危淋巴细胞肿瘤与MUD-HSCT或MSD-HSCT疗效类似.在缺乏匹配供者的情况下,可推荐其用于高危淋巴细胞肿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肿瘤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胎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