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肿瘤护理人员安宁疗护现状的体验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晓华 陈冯梅 +3 位作者 陶利群 孙来义 顾淑勤 Janice Penrod 《全科护理》 2018年第18期2275-2277,共3页
[目的]对安宁疗护相关的情况进行调查,探讨如何对晚期肿瘤病人较好的开展安宁疗护。[方法]2016年10—2016年11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苏州某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7名护士进行深度访谈并录音,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分析法收集整理资料、分... [目的]对安宁疗护相关的情况进行调查,探讨如何对晚期肿瘤病人较好的开展安宁疗护。[方法]2016年10—2016年11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苏州某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7名护士进行深度访谈并录音,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分析法收集整理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有时护士不适宜直接与肿瘤病人说明病情;部分病人无法参与制定治疗方案;部分晚期肿瘤病人存在过度治疗;需要加强心灵关怀及信仰;需要加强安宁疗护的意识、机构及专业人员;需要加强针对晚期病人家属的身心照护。[结论]我们有必要加强肿瘤科护士相关技能及态度的培训,增加死亡教育及必要的宗教知识,鼓励病人自己了解病情并理性选择治疗方案,同时也应该重视对家属身心的照护,提供多种形式的安宁疗护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安宁疗护 质性研究
下载PDF
两种量表对肿瘤患者压力性损伤预测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祖晶 姚建琴 +2 位作者 郭菁 郝素娟 顾晓莲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两种压力性损伤危险评估量表对肿瘤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预测效果。方法对入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61名患者建立资料登记表,并在入院2 h内对其进行首次评估。由2名经过培训的护士独立应用两种量表对不同危险的患者进行压力性损... 目的探讨应用两种压力性损伤危险评估量表对肿瘤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预测效果。方法对入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61名患者建立资料登记表,并在入院2 h内对其进行首次评估。由2名经过培训的护士独立应用两种量表对不同危险的患者进行压力性损伤危险评估,每天观察受试者皮肤情况,有无压力性损伤发生及其分期,直到患者压力性损伤观察期满3周或出院、死亡。结果OH量表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25,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2.7%、19.3%、97.4%;Braden评估量表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5.5,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80.5%、28.1%、96.4%;OH量表和Braden量表的Youden指数分别是0.467和0.525;OH评估量表在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766,低于Braden评估量表0.819。结论OH量表在肿瘤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高危风险预测中并不优于Braden量表,但OH量表与Braden量表的Youden指数均较高且相差不大,提示两者均可以用于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危险预测,从而有效指引护理人员进行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H量表 BRADEN量表 压力性损伤 危险评估 肿瘤患者
下载PDF
自体DC-CIK细胞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疗效 被引量:10
3
作者 谭洁 王彬 +4 位作者 何志洁 蔡俊霞 时建明 吴锦昌 时宏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1-716,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激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在晚期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采集22例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南京医...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激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在晚期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采集22例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22例RCCIV期患者[男性12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60.8岁(21~79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体外制备成DC-CIK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DC-CIK细胞中CD3^+T、CD8^+T、CD4’T、NK(CD3-CD56^+)和NKT(CD3^+CD56^+)细胞的比例,MTT法检测DC-CIK细胞对白血病K562细胞(对NK细胞敏感)和肾癌786-0细胞(对NK细胞不敏感)的杀伤活性。受试患者于常规治疗(手术+化疗+放疗/细胞因子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DC.CIK细胞治疗,每次静脉回输细胞数约(5.0±0.5)×10。个,5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分别于疗程开始前与结束后1周内监测患者外周免疫学指标(淋巴亚群、细胞因子谱),严密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DC-CIK细胞组成为CD3‘细胞占(86.92±5.32)%、CD3^+CD8^+CD56^+(NKT细胞)占(52.04±7.33)%、CD8-CD56^+(NK细胞)占(7.85±3.15)%,DC-CIK细胞对786-0细胞和K562细胞的体外杀伤率相仿(效靶比为3:1时,杀伤率分别为(16.5±1.7)%和(18.4±1.9)%,P=0.014)。患者接受DC-CIK细胞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3CD56^+NK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外周血中IL-2、IL-12和IFN-1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升(均P〈0.05),而TNF-O/_和IL-10变化不明显(均P〉0.05)。2例患者发生一过性发热,持续4~6h恢复,1例出现短期乏力。结论:DC-CIK细胞体外能有效杀伤786-0细胞和K562细胞。输注后可提升部分RCC患者免疫水平,安全l生良好,可作为晚期RCC患者辅助治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DC-CIK细胞 肾细胞癌 免疫治疗
下载PDF
青蒿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辐照后微核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杨 曹建平 +6 位作者 樊赛军 朱巍 彭晓梅 唐艳 陈遐林 吴锦昌 周俊东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365-368,共4页
本实验主要分析青蒿素作用后p53功能突变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微核的变化。通过MTT法测定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药物作用时间对细胞毒性的影响,通过胞质分裂阻滞法(CB法)计数青蒿素作用联合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细胞的微核率(Micro... 本实验主要分析青蒿素作用后p53功能突变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微核的变化。通过MTT法测定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药物作用时间对细胞毒性的影响,通过胞质分裂阻滞法(CB法)计数青蒿素作用联合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细胞的微核率(Micronucleus frequency,MNF)和微核细胞率(Micronucleus cell frequency,MNCF),将青蒿素作用的细胞与单纯照射细胞的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的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青蒿素对实验细胞MDA-MB-435毒性较小,在实验药物浓度为200μmol/L,作用时间为24h时,将CB微核法得到的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可以得到药物作用及未经药物作用的剂量效应曲线,比较两组曲线,青蒿素作用组的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细胞(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人乳腺癌细胞 微核
下载PDF
益肺消积颗粒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不同证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晓芳 刘标 +1 位作者 国风 何志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36期3996-4001,共6页
目的观察益肺消积颗粒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一线和二/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探讨中医辨证施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NSCL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73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益... 目的观察益肺消积颗粒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一线和二/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探讨中医辨证施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NSCL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73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益肺消积颗粒+EGFR-TKIs一线组26例、益肺消积颗粒+EGFR-TKIs二/三线组22例和EGFR-TKIs单药组25例。按照中医证型将73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脾虚痰湿型13例、气滞血瘀湿阻型5例、阴虚内热型19例和气阴两虚型36例。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改善情况、ECOG评分、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生存情况[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生存期(MST)和18个月生存率]。结果73例患者中,28例(38.4%)获中医证候显著改善,27例(37.0%)获部分改善,18例(24.7%)无明显改善;24例(32.9%)ECOG评分降低≥1分,28例(38.4%)稳定,21例(28.8%)增高≥1分;ORR为56.2%(41/73),DCR为72.6%(53/73),MST为17.7个月,OS为17.7个月(7.8~25.7个月),PFS为12.7个月(5.6~18.8个月),18个月生存率为45.2%(33/73)。不同治疗方案组间ORR、OS、P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益肺消积颗粒+EGFR-TKIs一线组ORR更高,OS和PFS更长,而中医证候改善、ECOG评分和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中医证型之间患者的证候改善、ORR、DCR、OS和P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CO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肺消积颗粒能够提高EGFR-TKIs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但不同中医证型间疗效有明显差异,临床应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肺消积颗粒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非小细胞肺癌 辨证施治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勇 朱一蒙 +3 位作者 刘晓强 沈荣明 崔建勇 朱栋麟 《微创医学》 2015年第4期420-422,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的应用效果。方法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106例,随机选取同期按常规开胸手术者82例做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带胸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结果胸腔镜组中...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的应用效果。方法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106例,随机选取同期按常规开胸手术者82例做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带胸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结果胸腔镜组中转开胸3例,其术中出血量、带胸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开胸组(P<0.05),手术时间则长于开胸组,而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肺肿瘤
下载PDF
肺黏液性微乳头型腺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标 吴楠 +5 位作者 沈勤 余波 张莎莎 张瑜 饶秋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58-962,共5页
目的探讨肺黏液性微乳头型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手术切除的黏液性微乳头型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结果,并应用免疫组化、ARMS法和FISH检测EGFR、KRAS、EML4-ALK、BRAF等主要驱动基因。结果 7例患者... 目的探讨肺黏液性微乳头型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手术切除的黏液性微乳头型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结果,并应用免疫组化、ARMS法和FISH检测EGFR、KRAS、EML4-ALK、BRAF等主要驱动基因。结果 7例患者平均年龄57. 4岁,男女比为4∶3,3例有吸烟史,5例获得随访的病例中4例死亡。组织学方面,所有病例主要由微乳头构成并含有丰富的细胞内/外黏液,表现为彼此游离的黏液性微乳头和实性细胞团"漂浮"在黏液池中。肿瘤细胞呈多角形,异型性明显,有时含有黏液柱状细胞和印戒细胞。部分病例肺泡壁的结构保持完整,肺泡腔内充满黏液及肿瘤性微乳头。所有病例弥漫性表达CK7(7/7),不同程度表达TTF-1(4/7)、Napsin A(2/7)、p53(4/7)、MUC5B(4/7)、MUC5AC(3/7)和ROS1(2/7),1例表达ALK(D5F3),不表达p63、CK5/6、GATA3、CK20、CDX2和PAX8。2例有KRAS突变,1例表达ALK(D5F3)的病例经FISH证实阳性,未检测出EGFR、BRAF(V600E)和ROS1突变。结论肺黏液性微乳头型腺癌罕见,在组织和细胞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常见驱动基因改变方面与经典的微乳头型腺癌有不同之处,该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微乳头 黏液 EGFR基因 KRAS基因
下载PDF
浅析影响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石晓菁 张晓黎 +3 位作者 叶娴 程骁赪 周越 刘清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2期11-13,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于2000年11月至2012年3月期间接诊的41例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影响原发性消化... 目的:分析影响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于2000年11月至2012年3月期间接诊的41例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影响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性别、Ann Arbor分期、LDH的水平、IPI评分、肿瘤的表型和是否接受过靶向治疗与其总生存率密切相关。结论:性别为男性、Ann Arbor分期为Ⅲ期或Ⅳ期、LDH的水平较高、IPI评分为3~5分、肿瘤的表型为T细胞表型、未接受过靶向治疗是影响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 预后 靶向治疗 生存率
下载PDF
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黄超 闵寒 +4 位作者 张金坤 杨柳 周春晓 凌鑫 余强 《胃肠病学》 2019年第5期269-273,共5页
背景:腺瘤性结肠息肉病(APC)基因突变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发病风险密切相关。目的:探讨1例FAP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1例反复便血的患者接受内镜检查、病理学分析、家族史调查后诊断为FAP,应用新一代测序(NGS)技术对该FAP家系成... 背景:腺瘤性结肠息肉病(APC)基因突变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发病风险密切相关。目的:探讨1例FAP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1例反复便血的患者接受内镜检查、病理学分析、家族史调查后诊断为FAP,应用新一代测序(NGS)技术对该FAP家系成员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该家系中存在APC基因杂合突变c.2800_2803delACTT(p.T934fs),使APC基因发生移码突变,导致该基因氨基酸编码发生改变,形成结构异常的蛋白。该突变可导致较为严重的FAP症状,早发结直肠腺瘤和癌变。结论:NGS可更早、更准确地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为遗传病的早期预防提供新的检测方法。p.T934fs杂合突变是引起该FAP家系发病的根本原因,受累成员需行息肉切除手术,以避免结肠恶化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息肉病 基因 APC 移码突变 系谱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抗HER2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芮毫(综述) 张明(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8-224,共7页
胃癌是一种全球性高致死性的恶性肿瘤,早期内镜下切除可使部分患者达到临床治愈的可能,但大部分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处于不可切除的进展期状态,全身性治疗是进展期患者首要的治疗方式。目前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调控的结果,... 胃癌是一种全球性高致死性的恶性肿瘤,早期内镜下切除可使部分患者达到临床治愈的可能,但大部分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处于不可切除的进展期状态,全身性治疗是进展期患者首要的治疗方式。目前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调控的结果,因此在基因蛋白水平探索肿瘤生物特性、预后指标及发现治疗的新靶点是肿瘤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出现的数个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治疗的靶向药物,包括新型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ADC、TKI抑制剂等。文章主要就近年来胃癌抗HER2治疗的重要临床试验,建立更完善的进展期胃癌临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靶向治疗 曲妥珠单抗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用唑来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探析
11
作者 周越 张晓黎 +3 位作者 叶娴 程骁赪 石晓菁 刘清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4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用唑来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7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4例患者随机分为曲马多组和唑来膦酸钠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用唑来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7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4例患者随机分为曲马多组和唑来膦酸钠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唑来膦酸钠对唑来膦酸钠组患者进行治疗,用曲马多对曲马多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血钙的水平、全身骨骼疼痛症状的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治疗,唑来膦酸钠组患者血钙的水平和全身骨骼疼痛症状的评分均低于曲马多组患者(P<0.05),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曲马多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用唑来膦酸钠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血钙的水平,减轻其全身骨骼疼痛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钠 多发性骨髓瘤 曲马多 血钙
下载PDF
微波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辉 史小芳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2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微波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肺转移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74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化疗。在... 目的:探讨使用微波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肺转移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74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化疗。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微波消融术。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治疗后1年的生存率及病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病情的控制率及治疗后1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后1年病情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使用微波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短期内的生存率,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术 化疗 中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肺非终末呼吸单元型腺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标 吴楠 +5 位作者 沈勤 时姗姗 张莎莎 茹怡 饶秋 周晓军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03-608,共6页
目的探讨肺非终末呼吸单元(non-TRU)型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肿瘤诊疗中心病理科和解放军南京总医院病理科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72例手术切除的肺non-TRU型腺癌的病例资料,光镜下观察组织学... 目的探讨肺非终末呼吸单元(non-TRU)型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肿瘤诊疗中心病理科和解放军南京总医院病理科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72例手术切除的肺non-TRU型腺癌的病例资料,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和细胞学特征及其前驱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谱系特异性标志物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或直接基因测序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BRAF、EML4-ALK和ROS1基因。结果non-TRU型腺癌常见于男性(65.3%,47/72)、有吸烟史(68.1%,49/72)、年龄较大(平均61岁)、中央型腺癌(75.0%,54/72)、有肿瘤性坏死(61.1%,44/72)和高级别(73.6%,53/72)腺癌。光镜下,non-TRU型腺癌具有复杂多变的组织学结构,通常表现为大而不规则的、裂隙状腺样或囊泡状结构,腔内充满黏液、坏死的肿瘤细胞碎屑及中性粒细胞,或表现为伴有显著黏液产生的浸润性腺癌。肿瘤细胞具有支气管表面上皮细胞、黏液柱状细胞、多角形细胞或杯状细胞特征。25.0%(18/72)、31.9%(23/72)和38.9%(28/72)的病例伴有纤毛柱状细胞化生(CCCM)、黏液柱状细胞变(MCCC)和细支气管上皮异型增生(BCCD)。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细胞角蛋白(CK)7(100%,72/72)、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12.5%,9/72)、Napsin A(5.6%,4/72)、MUC5AC(81.9%,59/72)、MUC5B(87.5%,63/72)、p53(66.7%,48/72)、CK5/6(12.5%,9/72)、p63(18.1%,13/72)、CK20(19.4%,14/72)和CDX2(16.7%,12/72),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表达CD44(43.1%,31/72)、CD133(31.9%,23/72)、β-catenin(58.3%,42/72)、ALDH1(36.1%,26/72)、GATA6(12.5%、9/72)、SOX2(20.8%,15/72)和OCT4(29.2%,21/72)。驱动基因中19例(26.4%,19/72)KRAS突变,2例(2.8%,2/72)EGFR基因突变,1例(1.4%,1/72)EML4-ALK融合基因,未检测到BRAF和ROS1改变。 结论non-TRU型腺癌具有显著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形态学表现、免疫学表型和驱动基因改变,是肺腺癌独立的少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DNA突变分析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non-TRU型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和防治策略 被引量:10
14
作者 钱军 周俊东 邹志宏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生物治疗是近年来肿瘤临床研究中的热点,应用日益广泛,一些独特的不良反应也逐渐被认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文章就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生物治疗
原文传递
益肺消积颗粒联合EGFR-TKIs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晓芳 刘标 +3 位作者 缪俊俊 周俊东 卓士涛 吴锦昌 《江苏医药》 CAS 2017年第17期1223-1227,共5页
目的探讨益肺消积颗粒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益肺消积颗粒+吉非替尼或埃克替尼联合治疗组(A组,24例)和吉非替尼或埃克替尼单药治... 目的探讨益肺消积颗粒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益肺消积颗粒+吉非替尼或埃克替尼联合治疗组(A组,24例)和吉非替尼或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B组,23例)。记录两组中医症候和功能状态改善程度、客观反应率、疾病控制率以及生存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葡萄糖转运蛋白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并分析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数量变化。结果与B组相比,A组治疗后中医症候改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降低,客观反应率、生存率以及PPAR-γ水平增加(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外周血CTC数量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或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肺消积颗粒能提高晚期NSCLC患者对EGFR-TKIs治疗的敏感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PPAR-γ水平和CTC数量可作为临床判断益肺消积颗粒增敏EGFR-TKIs疗效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肺消积颗粒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非小细胞肺癌
原文传递
胃神经鞘瘤8例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易峰 徐天放 +5 位作者 王国虞 吴义岗 洪晗 费强 金正康 朱响 《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8例胃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胀痛、返酸(8例)、腹部包块(3例)、...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8例胃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胀痛、返酸(8例)、腹部包块(3例)、上消化道出血伴休克(1例)和解黑便(4例)。术前腹部增强CT、超声胃镜、上消化道造影(UGI)均提示胃部实质性不定性肿块。8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前无一例确诊,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恶性1例(术后生存16个月),良性7例(预后均较好)。[结论]胃神经鞘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确诊率低,误诊率高,常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可确诊,一经确诊,应及早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神经鞘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