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各国生物制品数据保护制度对比研究及完善我国生物制品数据保护制度的建议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建红 王晓东 +1 位作者 陈亭 韩鹏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4期921-925,共5页
试验数据保护是鼓励创新、平衡创新与仿制的重要措施,各国监管机构均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通过对美欧日韩等国家生物制品数据保护制度进行对比研究,提炼管理要素;结合我国数据保护制度的现状、设计问卷、开展调研和专家研讨;综合对比研... 试验数据保护是鼓励创新、平衡创新与仿制的重要措施,各国监管机构均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通过对美欧日韩等国家生物制品数据保护制度进行对比研究,提炼管理要素;结合我国数据保护制度的现状、设计问卷、开展调研和专家研讨;综合对比研究、调研和研讨,提出完善我国生物制品数据保护制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类似药 数据保护制度 比对研究 问卷调研 建议
原文传递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重组人源化IgG2抗体的纯度 被引量:4
2
作者 黄碧君 黄艳 +1 位作者 胡红琴 郭占云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87-293,298,共8页
目的建立利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重组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纯度的方法,并进行优化和验证。方法采用单因素法,对稀释液、碘乙酰胺浓度(非还原条件)、加热方式、进样电压、进样时间、分离电压、样品盘和卡盒温度进行多... 目的建立利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重组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纯度的方法,并进行优化和验证。方法采用单因素法,对稀释液、碘乙酰胺浓度(非还原条件)、加热方式、进样电压、进样时间、分离电压、样品盘和卡盒温度进行多水平优化,并利用优化的方法测定IgG2的纯度。以峰面积对样品加样量进行线性回归,确定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并对该方法进行精密度、准确度及溶液稳定性验证。结果最佳电泳条件为:选用超纯水作为稀释液,250 mmol/L碘乙酰胺(非还原条件),70℃干热10 min,进样电压为5 kV,进样时间为30 s,分离电压为15 kV,样品盘和卡盒温度为20℃。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在还原条件下,IgG2纯度检测的线性范围为50~150μg,相关系数为0.998,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14%,中间精密度的RSD为0.24%,且20℃放置13 h稳定;在非还原条件下,IgG2纯度检测的线性范围为50~150μg,相关系数为0.999,重复性的RSD为0.36%,中间精密度的RSD为0.16%,且20℃放置13 h稳定。结论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且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较高,测定结果稳定可靠,适用于重组人源化IgG2的纯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G 纯度 毛细管电泳法
原文传递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和《药物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与ICH S7A/S7B的对比研究及实施建议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美 田心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0期2745-2748,共4页
对比我国《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和《药物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与ICH S7A/S7B相关指导原则的差别,为前者的修订和实施提供参考。以ICHS7A/S7B为基础,逐个条目对比我国相关两个指导原则的差别,并分析... 对比我国《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和《药物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与ICH S7A/S7B相关指导原则的差别,为前者的修订和实施提供参考。以ICHS7A/S7B为基础,逐个条目对比我国相关两个指导原则的差别,并分析国内指导原则的修改方向及可实施性。我国的两个指导原则与ICHS7A/S7B的对比结果显示,我国和ICH在总体上对于非临床研究中对于药物安全药理学和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问题上的处理意见相同,在某些细节上,我国的两个指导原则描述的内容更为全面和具体。因此,国内指导原则可对ICHS7A/S7B有所借鉴,并依据国内实际情况加以修订和实施,从而提高指导原则对实际操作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导原则 安全药理学 QT间期延长 ICHS7A/S7B
原文传递
重组凝血八因子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董艳荣 王丽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674-1682,共9页
从首个重组凝血八因子产品于1992年在美国上市以来,重组产品在血友病A的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发达国家占据主要市场份额;随着对蛋白结构、功能和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逐步改善重组蛋白的分子结构和生产工艺,在提高产品安全性的同时... 从首个重组凝血八因子产品于1992年在美国上市以来,重组产品在血友病A的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发达国家占据主要市场份额;随着对蛋白结构、功能和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逐步改善重组蛋白的分子结构和生产工艺,在提高产品安全性的同时,满足患者用药的方便性和依从性。本篇综述概述了重组凝血八因子相关产品的分子结构和生产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重组凝血八因子 分子结构 生产工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