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6与C-反应蛋白在血液透析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变化及预测价值研究
1
作者 宋明 郑玉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29-0132,共4页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白介素6和 C反应蛋白在 MM病人血透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26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n=132,血液透析治疗)与对照组(n=132,靶向药物治...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白介素6和 C反应蛋白在 MM病人血透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26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n=132,血液透析治疗)与对照组(n=132,靶向药物治疗),对比两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6与C-反应蛋白、生存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依据疗效分为进展组(n=94)与缓解组(n=170),对比两组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6与C-反应蛋白数值,统计不同检测方式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数值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生存时间与疗效对比,观察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更低,但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进展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6与C-反应蛋白指标数值比缓解组更高,P<0.05;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显著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6与C-反应蛋白各指标单一检测,P<0.05。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6与C-反应蛋白在血液透析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测价值显著,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血液透析 多发性骨髓瘤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硫酸黏菌素治疗血液病患者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源兵 姜珊珊 +6 位作者 吴雅雪 李东洋 李茜 王杏 刘彬 包海燕 胡晓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78-1884,共7页
目的:探讨硫酸黏菌素治疗血液病患者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GNB)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22年04月-2022年11月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85例确诊MDR GNB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经... 目的:探讨硫酸黏菌素治疗血液病患者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GNB)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22年04月-2022年11月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85例确诊MDR GNB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硫酸黏菌素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治疗效果分为临床有效组(71例)和临床无效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液病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状态、感染部位、病原体类型、硫酸黏菌素用药时机、日剂量及使用时间以及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以探讨硫酸黏菌素疗效的影响因素。同时评估硫酸黏菌素的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液病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状态、感染部位、病原体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用药时间>7 d,美罗培南使用7 d内及时更换为硫酸黏菌素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使用硫酸黏菌素前替加环素的使用时间不影响疗效,临床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硫酸黏菌素日剂量50万U q8h疗效优于50万U q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临床有效组的硫酸黏菌素用药时间较无效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与临床无效组相比,临床有效组硫酸黏菌素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药硫酸黏菌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发现硫酸黏菌素使用时间(B:2.358;OR:10.573;CI:1.567-71.361;P=0.015)以及硫酸黏菌素联合用药(B:1.720;OR:5.586;CI:1.210-25.787;P=0.028)是影响硫酸黏菌素疗效的因素。在治疗过程中,肾毒性的发生率为5.9%,肝毒性的发生率为1.2%,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为1.2%。结论:使用硫酸黏菌素能提高血液病患者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硫酸黏菌素的使用时间及联合用药是影响其临床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且治疗过程中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黏菌素 血液病 多重耐药菌 革兰阴性菌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3
作者 夏晶 蒋军红 +4 位作者 赵晔 马骁 吴德沛 陈苏宁 陈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82-1887,共6页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诊断的21例allo-HSCT后PJ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诊断的21例allo-HSCT后PJ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治疗转归。结果:在2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1,中位年龄为36(15-62)岁,移植后并发PJP的中位时间为225 d。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和发热;实验室检查发现15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19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200/μl,20例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14例患者的乳酸脱氢酶升高,14例患者的1,3-β-D葡聚糖试验水平升高;胸部CT表现分为磨玻璃型、结节型、混合型3种,其中磨玻璃型发生率最高(18/21),结节型2例、混合型1例。通过mNGS技术均检测出耶氏肺孢子菌序列数在15-57570之间,11例患者为混合感染。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予以TMP-SMX、卡泊芬净、甲基强的松龙等个体化治疗,17例患者病情获得好转,4例死亡,均死于呼吸衰竭。结论:PJP是allo-HSCT后危急重症,诊断不易,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可取得更好的预后。mNGS诊断PJP的敏感性高,为临床提供早期精准诊断治疗可能,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氏肺孢子菌 肺炎 宏基因二代测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徐云 颜灵芝 +8 位作者 施晓兰 姚颖 王攀峰 颜霜 孟佳佳 季楠 马骁 傅琤琤 吴德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3,共8页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情况以及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通过查询病例资料和电话随访,回顾性调研了2022年8月—2023年1月就诊于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的MM患者在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情况以及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通过查询病例资料和电话随访,回顾性调研了2022年8月—2023年1月就诊于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的MM患者在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流行高峰期间COVID-19的发生率,重点收集了27例MM合并COVID-19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预后信息,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共调研116例MM患者,中位年龄69(38,86)岁,87例(75.0%)患者在流行高峰期间感染了新冠病毒:轻型12例(13.8%)、中型49例(56.3%)、重型20例(23.0%)、危重型6例(6.9%),合并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为4.6%(4/87)。住院的27例患者中,男性16例(59.3%)。MM合并COVID-19初发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26例(96.3%)、乏力20例(74.1%)、胸闷17例(63.1%)、咽痛17例(63.1%)、发热11例(40.7%)和头痛6例(22.2%)。27例患者合并的COVID-19均为中-危重型。感染新冠病毒后MM患者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而IL-6、CRP和D-二聚体则明显升高(P<0.05)。重/危重型较中型患者的淋巴细胞及血Na+水平下降更为明显;而D-二聚体、IL-6、LDH及CRP则升高(P<0.05)。MM合并COVID-19后患者的病毒抗体转阳中位天数为14(11,19)d,其中IgM抗体滴度中位数为3.25(2.06,4.69)S/CO,IgG抗体滴度中位数为6.41(2.06,9.50)S/CO。27例患者中新冠病毒抗原/核酸转阴的中位天数为22(16,30)d。25例(92.6%)好转出院,中位住院天数为20(11,33)d。结论MM合并COVID-19较2020年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仍易进展为重型/危重型,病毒清除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急粒患者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的诊断效能
5
作者 邓小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84-0187,共4页
探究临床在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检查过程中按照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 在本院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接诊疑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选择64例为对象,患者在入院后均开展细胞形态学... 探究临床在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检查过程中按照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 在本院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接诊疑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选择64例为对象,患者在入院后均开展细胞形态学检验、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检验。针对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单独检验以及联合检验的具体价值开展探究。结果 结合病理学诊断,本组患者中阳性34例,阴性30例,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过程在,检出阳性28例,阴性37例,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三种检查技术联合检验过程中,本组患者中阳性33例,阴性32例。统计骨髓细胞形态学单一检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联合检验检查结果,在准确度、敏感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预测值上,联合检验均具备优势,(P<0.05)。结合对阳性病例、阴性病例在CD34+、CD15+、CD9+以及HLA-DR对比,阳性患者明显高于阴性病例,(P<0.05)。结论 临床在对急粒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按照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共同进行诊断,可以有效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者的诊断效率,促使患者可以迅速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粒患者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免疫分型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血红蛋白水平变异性与肾性贫血患者反复输血治疗效果的关系
6
作者 郑玉莲 宋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66-0070,共5页
研究肾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变异性与反复输血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病例来自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反复输血治疗6个月以上的发生肾性贫血患者50例。方法 采集患者血液样本来测量血红蛋白水平。50名患者中,18名... 研究肾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变异性与反复输血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病例来自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反复输血治疗6个月以上的发生肾性贫血患者50例。方法 采集患者血液样本来测量血红蛋白水平。50名患者中,18名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未发生波动,32名患者出现血红蛋白水平波动。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以进一步探讨其差异。结果 血红蛋白水平无异常组,其标准化蛋白代谢分解率(NPCR)显著增高。此外,血红蛋白水平无异常组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C-反应蛋白(CRP)用量较低,与血红蛋白水平异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将两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输血患者伴随有Hb变异性情况,且与患者的预后及发生终点事件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治疗 正肾性贫血 血红蛋白水平变异性 反复输血 不良预后
下载PDF
ABO血型次要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合并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患者的诊治
7
作者 邵迎春 周士源 +4 位作者 朱倩 窦广刚 马骁 吴小津 马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995-999,共5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患者发生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passenger lymphocyte syndrome,PLS)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苏州弘慈血...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患者发生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passenger lymphocyte syndrome,PLS)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行allo-HSCT的489名患者。分析移植后并发PLS的4名患者的临床过程、诊治措施及预后。结果489名allo-HSCT患者中,4例确诊为PLS,供受体ABO血型均为次要不合(O供A或B)。PLS在allo-HSCT中的总体发生率为0.82%(4/489),在供受体ABO血型次要不合的移植中发生率为2.2%(4/179)。PLS发生在供体干细胞回输6~13 d,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明显,腰痛、黄疸、尿色加深,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迅速下降,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升高,尿胆原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并且血浆中均检测出针对受者红细胞的抗-A或抗-B。治疗上予以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甲强龙,丙种球蛋白、利妥昔单抗等治疗后患者溶血表现改善。所有患者都获得了粒系、血小板植入,并且红细胞脱离输注时间均在3周内。结论PLS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少见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ABO血型次要不合的allo-HSCT患者中,及时处置临床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客淋巴系统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 ABO血型系统 溶血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挽救性治疗80例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疗效分析
8
作者 吴源兵 姜珊珊 +6 位作者 吴雅雪 刘彬 景雨童 包海燕 马骁 吴德沛 胡晓慧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6-671,共6页
目的探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Liposomal amphotericin B,L-AmB)在血液病患者中挽救性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既往抗真菌治疗失败后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 目的探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Liposomal amphotericin B,L-AmB)在血液病患者中挽救性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既往抗真菌治疗失败后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血液科接受L-AmB治疗的80例血液病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疗效,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AmB疗效的因素。结果80例血液病患者中,确诊IFD 9例(11.2%),临床诊断IFD 43例(53.8%),拟诊IFD 28例(35.0%)。L-AmB挽救性治疗有效率为77.5%,中位每日剂量3(1~5)mg·kg^(-1)·d^(-1),中位用药疗程14(8,25)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缓解状态(OR=4.337,95%CI 1.167~16.122,P=0.029)和用药疗程(OR=1.127,95%CI 1.029~1.234,P=0.010)是影响L-AmB疗效的独立因素。L-AmB相关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和寒战(5.0%)。低钾血症发生率为28.8%,主要为1~2级。肾毒性发生率为11.3%,主要为1~2级。结论L-AmB治疗既往抗真菌治疗不耐受或无效的IFD患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病
原文传递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营养指标与移植早期临床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姜珊珊 薛胜利 +6 位作者 葛永芹 马骁 胡晓慧 杨晶 李东洋 刘丹 吴雅雪 《癌症进展》 2022年第2期130-134,165,共6页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营养指标与移植早期临床结局的关系,为患者实施营养支持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83例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在预处理前、移植前、移植后14天、移植后28天,从膳食调查、血液生化指标、...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营养指标与移植早期临床结局的关系,为患者实施营养支持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83例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在预处理前、移植前、移植后14天、移植后28天,从膳食调查、血液生化指标、人体成分分析3个方面,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量表及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SGA)进行综合营养评估,并分析移植后28天时异常体成分与移植早期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均存在营养风险。移植后28天,患者的膳食评分高于移植前1天,患者味觉异常、口腔疼痛/口干、恶心呕吐、腹泻的发生率均低于移植前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处理前至移植后28天,患者的体重、去脂肪质量(FFM)、骨骼肌质量(SMM)、体细胞质量(BCM)、体重指数(BMI)、去脂体重指数(FFMI)及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移植前及移植后14天,患者的体脂(BF)和体脂指数(FMI)均低于预处理前,但在移植后28天,两者均高于预处理前、移植前及移植后14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28天,患者的体脂百分比(PBF)、内脏脂肪面积(VFA)均高于预处理前、移植前及移植后14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28天,患者肌少性肥胖发生率高于预处理前、移植前及移植后14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28天,患者的葡萄糖、前白蛋白水平均低于移植前,甘油三酯水平高于移植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SMI、肌少性肥胖均与消化道黏膜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非复发死亡的发生有关,高VFA与aGVHD的发生有关。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体成分变化的特点为肌肉组织持续下降和脂肪组织先减后增,肌少症和肌少性肥胖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的不良临床结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营养评估 膳食调查 人体成分分析 临床结局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单系病态造血66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永 黄琨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对照评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单系病态造血(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with single lineage dysplasia,MDS⁃SLD)和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病态造血(refractory cytopenia with unilineage dysplasia,RCUD)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 目的对照评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单系病态造血(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with single lineage dysplasia,MDS⁃SLD)和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病态造血(refractory cytopenia with unilineage dysplasia,RCUD)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7年于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及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MDS⁃SLD和RCUD病人病例资料,分析外周血象、骨髓病态造血、染色体异常、预后分组及随访结果。结果共66例MDS⁃SLD,58例符合RCUD分型,另8例无法按照RCUD分型。所有病人外周血均未见原始细胞。MDS⁃SLD和RCUD外周血单系减少分别为27例、25例,两系减少39例、33例。分别有20例、18例合并染色体异常,以预后良好及中等为主。IPSS预后分组中,MDS⁃SLD仅有1例为较高危组,RCUD均属较低危。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预后分组中,两组病人均仅有1例为较高危组。6例病人随访期内出现疾病进展,其中1例转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DS⁃SLD与RCUD间染色体异常比例、IPSS及IPSS⁃R预后分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DS⁃SLD和RCUD病人外周血表现为单系或两系减少均常见,但部分病例血细胞减少与骨髓病态造血不完全一致,按照RCUD标准无法分组,但能够符合修订后的MDS⁃SLD标准。MDS⁃SLD和RCUD临床特征、预后类似,RCUD和无法按照RCUD分类的单系病态造血或单系/两系血细胞减少的MDS可以归为MDS⁃S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全血细胞减少 造血系统 染色体畸变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单系病态造血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病态造血 病态造血
下载PDF
博纳吐单抗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佳玲 黄慧娟 +4 位作者 陈妍心 何哲炜 李蒙娜 马骁 吴德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121-1127,共7页
目的:评估博纳吐单抗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患者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接受博纳吐单抗治疗的21例B-... 目的:评估博纳吐单抗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患者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接受博纳吐单抗治疗的21例B-ALL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21例B-ALL患者,中位随访5.1(1.3~8.3)个月。11例复发/难治性(relapsed and refractory,R/R)患者中,45.5%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CR伴血液学不完全恢复(CR with incomplete hematological recovery,CRi),其中80.0%达到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阴性。3例CR/CRi且MRD阳性者全部出现MRD反应。14例MRD阳性患者中,5例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9例未移植,6个月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00%和76.0%(P=0.260),2个月无白血病生存率(leukemia-free survival,LFS)分别为80.0%和33.0%(P=0.044)。既往化疗次数少于3次者较3次及以上者拥有更长久的LFS(P=0.001)。所有患者均出现任何等级的不良事件,仅1例出现3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未出现致命性不良事件。结论:博纳吐单抗在R/R和MRD阳性B-ALL患者中均获得较高的治疗反应率,早期应用有利于获得深层缓解后尽早桥接移植,延长无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纳吐单抗 双特异性抗体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发生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任永亚 马骁 +3 位作者 杨永 车梅 李东洋 钱棋棋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9期1039-1043,共5页
目的 分析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发生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9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分为微血管病组(25例)和... 目的 分析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发生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9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分为微血管病组(25例)和非微血管病组(384例)。统计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发生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的情况,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发生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409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共25例发生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发生率为6.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微血管病组移植60 d后发病、起始严重程度Ⅲ度及以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峰值严重程度Ⅲ度及以上、一线治疗失败、二线治疗方案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患者占比(52.00%、48.00%、64.00%、72.00%、56.00%)高于无微血管病组(10.68%、5.47%、19.53%、26.56%、8.5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移植60 d后发病、起始严重程度Ⅲ度及以上、一线治疗失败、二线治疗方案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均是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发生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77、1.950、1.902、2.186,P<0.05)。结论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发生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移植60 d后发病、起始严重程度Ⅲ度及以上、一线治疗失败、二线治疗方案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可对有以上特征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或治疗,降低患者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栓性微血管病 移植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及对血小板生成素和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芮明忠 王子妍 芦茜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2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及对血小板生成素和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0月江西省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40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20例)...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及对血小板生成素和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0月江西省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40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长春新碱、地塞米松联合表柔比星治疗,观察组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免疫抑制因子[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7(IL-17)]、免疫细胞(CD3^(+)CD4^(+)、CD3^(+)CD8^(+)和CD3^(+)CD4^(+)/CD3^(+)CD8^(+))、血小板生成素(TPO)、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IL-1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CD3^(+)CD4^(+)/CD3^(+)CD8^(+)高于对照组,CD3^(+)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TPO、TGF-β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抑制因子水平,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细胞水平,适合在临床进行实施和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疗效 血小板生成素 白介素-6 影响
下载PDF
二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初次移植后新生DSA致原发性植入失败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蒋若雨 周士源 +5 位作者 朱倩 马超 马骁 吴德沛 何军 吴小津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结合文献总结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因新生供体特异性抗体(DSA)产生导致原发植入失败,再次行二次移植并获得成功的罕见病例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行两次子供母haplo-HSCT的临床资料,并... 目的结合文献总结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因新生供体特异性抗体(DSA)产生导致原发植入失败,再次行二次移植并获得成功的罕见病例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行两次子供母haplo-HSCT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接受第一次子供母haplo-HSCT,因移植后产生DSA,导致原发性植入失败,给予血浆置换、抗CD20单抗等清除抗体治疗,待DSA滴度下降后行同一供体的二次移植,术后患者血象恢复正常,至今无病存活。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新生DSA,是导致haplo-HSCT后原发性植入失败的原因之一,移植前后多次进行DSA的监测和处理是预防和治疗植入失败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发性植入失败 供体特异性抗体
下载PDF
HIF-1a、IGF1、VEGF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芮明忠 芦茜 王子妍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1期86-87,共2页
目的:检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M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间在上饶市立医院血液科就诊的初诊M... 目的:检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M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间在上饶市立医院血液科就诊的初诊MM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于同科室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检测细胞中的HIF-1a,IGF1,VEGF表达水平以及预后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HIF-1a、IGF1、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a、IGF1、VEGF在MM患者中高表达,较健康志愿者明显升高,因此,患者的HIF-1a、IGF1,VEGF检查结果可作为MM诊断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缺氧诱导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细胞间隙连接在多发性骨髓瘤SP细胞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
16
作者 王子妍 张晓慧 +2 位作者 芮明忠 周敏 傅晋翔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26-334,共9页
目的观察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由连接蛋白43(Cx43)组成的细胞间隙连接(GJIC)及其介导的信号对多发性骨髓瘤(MM)侧群细胞(SP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应用流式细胞术... 目的观察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由连接蛋白43(Cx43)组成的细胞间隙连接(GJIC)及其介导的信号对多发性骨髓瘤(MM)侧群细胞(SP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应用流式细胞术分选MM细胞株RPMI 8266的SP细胞;采用RT-PCR技术及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来源MSCs、RPMI 8266、SP细胞中Cx43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直接共培养观察不同来源MSCs对SP细胞周期、Cx43蛋白表达、体外集落形成能力、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细胞因子分泌和耐药的变化以及加入连接通道抑制剂18α甘草次酸(α-GA)后的影响。结果MM-MSCs与ND-MSCs形态及表型无明显区别,与RPMI 8266细胞均表达较高水平的Cx43;与MM-MSCs共培养可使更多SP细胞进入G0期(P<0.001),SP细胞的c-myc、KIF4和SOX2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Oct-4基因表达下调,加入α-GA后,c-myc、KIF4和SOX2均有不同程度下调,但无显著性差别;使Cx43表达上调,分别为(31.00±2)%和(39.00±2)%;使体外集落形成能力上调,加入α-GA可部分抑制该作用;RPMI 8266存在少量c-myc、KIF4、SOX2和Oct-4基因表达,SP细胞亚群中该类基因明显上调,MM-MSCs分泌高水平的白介素(IL)-6,与SP细胞共培养后,其上清液中IL-6、IL-10及TGF-β表达上调(P=0.0072,P=0.037);bFGF和IL-17则无明显变化。加入α-GA后,上清液中IL-6、IL-10和TGF-β水平降低;MM细胞对硼替佐米诱导的凋亡敏感,但SP细胞敏感性较差,与MM-MSCs共培养显著减少硼替佐米介导的细胞凋亡,加入α-GA可部分恢复MM细胞对硼替佐米的敏感性。结论MM-MSCs与多发性骨髓瘤SP细胞上调Cx43蛋白表达,形成更多GJIC,并通过改变MSCs细胞因子分泌谱,促进SP细胞增殖和耐药,可能是最终导致MM复发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间隙连接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TBF方案预处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17
作者 朱文娟 周士源 +5 位作者 马超 朱倩 李静 马骁 吴德沛 吴小津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8-95,共8页
目的探讨塞替哌、氟达拉滨联合白消安(TBF)的预处理方案用于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2020年至2023年期间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74例受者资料,其中20例接受TB... 目的探讨塞替哌、氟达拉滨联合白消安(TBF)的预处理方案用于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2020年至2023年期间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74例受者资料,其中20例接受TBF预处理方案(TBF组),其余554例接受白消安+环磷酰胺(mBUCY)预处理方案,采用倾向性匹配方法,匹配比例为1:2,以疾病类型、受者年龄及受者性别作为匹配因素,最终筛选出40例mBUCY预处理方案的受者作为对照(mBUCY组)。根据Bearman评分标准评估TBF预处理相关毒性;与mBUCY组比较,观察TBF方案在预处理相关毒性,长期生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TBF组20例受者预处理期间主要的并发症为I~Ⅱ级口腔黏膜炎和胃肠道症状,未发生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TBF组粒细胞系重建时间为11 d(9~14)d,mBUCY组时间为12 d(10~28)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TBF组巨核细胞系重建时间为18 d(9~100)d,mBUCY组时间为20 d(11~100)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TBF组100 d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的发病率低于mBUCY组(5%比35%,P=0.01)。TBF组和mBUCY组受者的1年总存活率分别为68%和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TBF组1年无复发无GVHD存活(graft-versus-host disease-free,relapse-free survival,GRFS)率优于mBUCY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比37%,P=0.06)。结论TBF预处理方案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应用毒性低,安全性较好。TBF预处理方案与mBUCY预处理相比,能减少移植后Ⅱ~Ⅳ度aGVHD发生,可能改善受者的GR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 安全性 有效性
原文传递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应用
18
作者 夏晶 蒋军红 +9 位作者 赵晔 何雪峰 金松 徐婷 胡晓慧 吴小津 马骁 吴德沛 陈苏宁 陈峰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采用mNGS诊断的1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采用mNGS诊断的1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MTB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结果:11例患者中男6例,女5例;中位年龄45(28~56)岁;结核类型主要为肺结核(9例,81.8%),另外结核性脑膜炎和结核菌血症各1例;移植后并发MTB感染的中位时间为4.1(1.1~12.1)个月。临床表现:以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最常见,其中发热7例,呼吸道症状8例,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表现为发热、头痛和癫痫。实验室检查:11例患者中3例(27.3%)涂片抗酸染色阳性(2例肺泡灌洗液,1例脑脊液);9例(81.8%)外周血T-SPOT阳性;5例(45.5%)Xpert阳性(4例肺泡灌洗液,1例脑脊液);1例(9.1%)外周血MTB-PCR阳性。通过mNGS均检测出MTB序列数(1~154)。影像学表现:肺部CT表现为斑片状渗出影7例,纵隔旁团块影1例,多发粟粒状结节影1例,头颅MRI发现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大脑多发结节病灶。预后:经过积极治疗后9例患者获得MTB感染的治愈;1例患者MTB感染经积极治疗后未获得病情控制,死于肺部严重混合感染;另外1例患者死亡原因为MTB感染,总体治愈率为81.8%(9/11)。结论:mNGS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MTB的检出率,为临床早期精准治疗提供重要的病原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宏基因二代测序 诊断
原文传递
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治疗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5例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金茂 王倩 +5 位作者 陈峰 何雪峰 胡晓慧 陈苏宁 马骁 黄海雯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4年第6期343-348,共6页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VEN)联合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7年2月至2023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接受VEN联合阿扎胞苷(AZA)或地...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VEN)联合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7年2月至2023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接受VEN联合阿扎胞苷(AZA)或地西他滨(DAC)治疗的5例BPDCN患者临床资料。总结5例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5例BPDCN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发病年龄[M(Q_(1),Q_(3))]为66岁(51岁,73岁),4例以皮肤病变为起病表现,1例以淋巴结大为首发表现。3例患者采用VEN联合AZA方案作为初始诱导治疗方案,其中,2例患者接受2个疗程治疗后达到血细胞计数未完全恢复的完全缓解(CRi),分别生存26.5、14.6个月病死,1例患者接受1个疗程治疗后达到部分缓解,随访3个月生存中;1例患者初始诱导治疗时采用VEN联合DAC方案,2个疗程治疗后获得存在残留皮肤异常但非活动性疾病的临床完全缓解,并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无病生存15个月;另1例患者采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样方案联合allo-HSCT治疗后复发,接受VEN联合AZA治疗2个疗程后再次获得CRi,随访30个月无病生存中。VEN联合HMA治疗的相关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得到改善,无治疗相关死亡事件发生。结论初诊无法耐受强化化疗方案的BPDCN患者可尝试VEN+HMA方案诱导,该方案不良反应可控,可作为allo-HSCT的桥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维奈克拉 阿扎胞苷 地西他滨
原文传递
高致敏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采用蛋白A免疫吸附联合利妥昔单抗行脱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20
作者 李玲 朱文娟 +14 位作者 朱倩 周士源 马超 王俊 胡晓慧 韩悦 王荧 唐晓文 马骁 陈苏宁 仇惠英 陈璐瑶 何军 吴德沛 吴小津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8-474,共7页
目的探究高致敏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患者移植前行蛋白A免疫吸附(PAIA)联合利妥昔单抗(RTX)脱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收治的高致敏haplo-HSCT... 目的探究高致敏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患者移植前行蛋白A免疫吸附(PAIA)联合利妥昔单抗(RTX)脱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收治的高致敏haplo-HSCT患者56例, 移植前行PAIA联合RTX脱敏治疗, 吸附前后监测HLA抗体种类数量和平均荧光强度(MFI)、体液免疫和吸附过程的不良反应及100 d内的生存情况。结果仅含HLA Ⅰ类抗体的患者接受PAIA治疗后中位MFI由7 859(3 209~12 444)降至3 719(0~8 275)(P<0.001), HLA Ⅰ+Ⅱ类抗体的中位MFI由5 476(1 977~12 382)降至3 714(0~11 074)(P=0.035), 其中抗供者特异性抗体阳性患者的中位MFI由8 779(2 697~18 659)降至4 524(0~15 989)(P<0.001)。所有患者HLA-A、B、C、DR、DQ抗体种类数量在PAIA治疗后均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C、DR:P<0.001, DQ:P<0.01)。PAIA治疗前后体液免疫监测显示IgG和补体C3数量显著下降(P值分别为<0.001和0.002)。44例患者接受了移植后HLA抗体监测, 总体MFI和抗体种类数量均下降, 但有5例患者出现低MFI的新生抗体, 有9例持续高MFI, 移植后100 d总生存率是83.8%, 100 d内无病生存率为80.2%, 100 d内非复发死亡率为16.1%, 移植后100 d复发的累积发生率为4.5%。结论 PAIA联合RTX对haplo-HSCT前高敏患者的脱敏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吸附技术 造血干细胞移植 脱敏治疗 利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