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精准诊疗
1
作者 蔡俊超 庆欣 +4 位作者 张雷 朱兰 刘龙山 田普训 陈刚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
通过分析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的发生机制和急慢性组织损伤的病理学特征,提出4个AMR的对因和对症防治措施:①针对AMR的病因,清除抗体和抗体产生细胞;②针对抗体引起的原发性内皮损伤机制,阻断补体依赖... 通过分析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的发生机制和急慢性组织损伤的病理学特征,提出4个AMR的对因和对症防治措施:①针对AMR的病因,清除抗体和抗体产生细胞;②针对抗体引起的原发性内皮损伤机制,阻断补体依赖的损伤机制和阻断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损伤;③针对内皮损伤后继发性的微血管管腔内血栓形成,进行抗凝溶栓治疗;④针对内皮损伤后继发性的急慢性血管性炎症反应进行抗炎治疗。本文强调,"对因措施"在AMR的防治中是最为重要的,但抗凝、溶栓和抗炎等对症措施也不可被忽视。最后,本文根据这些防治措施各自不同的特点和适应证,针对非致敏和致敏患者AMR的预防、活动性AMR受者的治疗、慢性活动性AMR受者的治疗,分别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建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特异性抗体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 补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 补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吞噬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吞噬 精准治疗
原文传递
肾移植供者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特异性判别中两个常见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郝美杰 马立平 +2 位作者 陈慧俊 李烟花 张雷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571-1574,共4页
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MR)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是AMR的病因,其准确判定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单抗原微珠法(SAB)判别DSA时容易出现漏检以及平均荧光强度(MFI)值低估两个问题。本文通过与中国人群常... 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MR)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是AMR的病因,其准确判定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单抗原微珠法(SAB)判别DSA时容易出现漏检以及平均荧光强度(MFI)值低估两个问题。本文通过与中国人群常见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进行比对,计算了常用的两种SAB试剂的漏检概率,探讨了体外实验体系中抗体交叉反应对DSA的MFI值的影响。笔者提出应重视上述两个问题的临床意义,尝试用功能性表位(eplet)分析的方法予以校正并列举了临床实例,最后分析了这种校正方法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供者特异性抗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 功能性表位
原文传递
肾移植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和抗体检测专家共识 被引量:13
3
作者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移植技术分会 上海市肾脏移植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 +3 位作者 张雷 蔡俊超 何军 郑瑾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04-716,共13页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是AMR的病因,而产生DSA的主要原因是供受者之间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错配。因此HLA分型和抗体的检测是目前肾移植临床关注的重点。本共识系统梳理了HLA分...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是AMR的病因,而产生DSA的主要原因是供受者之间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错配。因此HLA分型和抗体的检测是目前肾移植临床关注的重点。本共识系统梳理了HLA分型和抗体检测的不同方法及各自的特点,介绍了如何应用上述检测结果评估肾移植受者同种异体免疫记忆和初始免疫反应风险,并给出了相关的专家推荐意见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 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检测 供者特异性抗体 排斥反应
原文传递
人类白细胞抗原致敏等待者肾移植专家共识 被引量:10
4
作者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移植技术分会 上海市肾脏移植质量控制中心 +6 位作者 陈刚 张雷 朱兰 刘龙山 郑瑾 史赢 蔡俊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333-1340,共8页
我国致敏肾移植等待者逐年增加, 如何平衡这些患者器官分配的公平性和移植效果是移植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专家共识作为肾移植抗体介导排斥系列共识的第二篇, 围绕此问题, 从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的产生和病理机制出发, 借鉴国外经验并结... 我国致敏肾移植等待者逐年增加, 如何平衡这些患者器官分配的公平性和移植效果是移植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专家共识作为肾移植抗体介导排斥系列共识的第二篇, 围绕此问题, 从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的产生和病理机制出发, 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现状, 提出为致敏肾移植等待者获得公平器官分配机会的改进建议, 以及包括脱敏治疗在内的安全实施肾移植的路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 器官分配 脱敏治疗
原文传递
HLA抗体检测中重点问题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3
5
作者 中国输血协会HLA专委会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移植技术分会 +10 位作者 蔡俊超 戴红霞 赵晨红 张胜南 张雷 朱兰 郑瑾 沈捷 叶欣 何军 朱冬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29-134,共6页
从2003年起,洛杉矶Terasaki基金会实验室最早将纯化抗原法检测HLA抗体的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器官移植,并逐渐推广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血小板输注等临床应用领域[1,2]。近20年来的临床研究进一步确认了HLA抗... 从2003年起,洛杉矶Terasaki基金会实验室最早将纯化抗原法检测HLA抗体的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器官移植,并逐渐推广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血小板输注等临床应用领域[1,2]。近20年来的临床研究进一步确认了HLA抗体是引起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MR)的主要病因之一[3,4]。该类检测技术自2010年前后逐渐在我国推广应用,最近几年在我国大多数移植中心和血液中心得到了普及。但是,随着该类技术在国内的广泛应用,各实验中心发现,在检测方法的选择、试剂的质量确认、实验操作方法和结果判读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疑惑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抗体 血小板输注 血液中心 器官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纯化抗原 专家共识 实验操作
原文传递
血流动力学原理对排斥反应预防和治疗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蔡俊超 庆欣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449-453,共5页
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始于抗体和移植物抗原的有效结合。随血流运动中的抗体和相对固定的靶抗原能否结合,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引力势能和抗体的运动动能之间的相对大小。抗原抗体间的引力势能主要由两者间的亲和力决定,是相对固定的。人抗体的... 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始于抗体和移植物抗原的有效结合。随血流运动中的抗体和相对固定的靶抗原能否结合,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引力势能和抗体的运动动能之间的相对大小。抗原抗体间的引力势能主要由两者间的亲和力决定,是相对固定的。人抗体的动能取决于其运动速度,运动越快,动能越大(动能=质量×运动速度2/2)。由于抗体在毛细血管中流动最慢,动能最小,因此抗体最易结合并损伤毛细血管内皮。尽管抗体在毛细血管内的运动速度最慢(≤1 mm/s),但相较于抗体本身的直径而言(<10 nm),其相对运动速度是每秒钟移动10万个抗体直径大小的距离,接近百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博尔特最快跑动时相对速度的2万倍。在抗体以如此快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抗原抗体间的引力势能可能不足以克服抗体的运动动能,使得抗原抗体不易结合。这些血流动力学和抗体相对运动速度的基本概念,至少给移植临床医师提供如下启发:(1)在抗体的体外检测时,抗体和抗原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两者之间无相对运动,结合反应容易发生;而在体内环境中,随血流运动中的抗体要结合到相对固定的器官组织的靶抗原上需要克服抗体运动的动能;(2)细胞杀伤性治疗药物对血液中靶细胞的清除效率通常远高于对组织中的靶细胞,因为药物和血液中靶细胞之间是伴行状态,无相对运动,而药物要结合到组织中相对固定的靶细胞时,需要克服其巨大的运动动能;(3)有些受者在移植后体内可以检出供者特异性抗体,但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并不一定会在短期内发生,其原因可能是抗体无法和靶组织抗原有效结合。一则是由于抗原抗体间亲和力不够强,导致两者间较低的引力势能;二则是由于微血管血流通畅,抗体维持较大的动能;(4)缺血再灌注或其他因素引起血管内皮受损后,容易导致损伤部位血栓形成,引起毛细血管部分甚至全部堵塞、血流变慢,从而增加了抗体和靶抗原的结合机会;(5)根据血流速度能影响抗原抗体结合的原理,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维持一个良好的移植器官的微循环,将有助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可选的治疗方案包括:抗白细胞黏附、抗血小板沉积、抗红细胞聚集,降脂、降血黏度,多喝水、以及适当运动等。这样的治疗方针在预防和治疗细胞介导排斥反应中也同样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特异性抗体 排斥反应 微循环 抗凝治疗 血液黏稠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