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矫正衣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小脑卒中共济失调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川 王瑾 +3 位作者 李向哲 刘根池 王盛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90-1294,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矫正衣结合常规共济失调康复训练对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小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共济失调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和动态矫正衣结合常规共济失调康复训练组(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动态矫正衣结合常规共济失调康复训练对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小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共济失调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和动态矫正衣结合常规共济失调康复训练组(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共济失调康复训练,试验组在穿戴动态矫正衣的情况下进行常规共济失调康复训练,共观察6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Berg平衡量表(BBS)、3m起立-行走测试(3m TUGT)、10m步行速度测试(10M WST)和MB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经6周治疗,两组患者的ICARS、3M TUGT、10M WST、BB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共济失调康复训练相比,动态矫正衣结合常规共济失调康复训练可更好地改善小脑卒中伴共济失调患者的共济失调症状、平衡及步行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卒中 共济失调 动态矫正衣 平衡与步行能力
下载PDF
肺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阮秋香 李向哲 +1 位作者 王彤 董耿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肺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肺部感染稳定期肺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6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并发肺部感染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 目的探讨肺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肺部感染稳定期肺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6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并发肺部感染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肺康复,共2个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6分钟步行实验(6MWT)、改良Barthel指数(MBI)、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 MRC)、C反应蛋白(CRP)、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415,P=0.02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6MWT距离增大(t=5.463,P=0.008),MBI评分增加(t=2.142,P=0.028),m MRC评分下降(t=3.689,P=0.013),CRP水平下降(t=-2.179,P=0.031),Zung焦虑自评量表得分(t=5.048,P=0.009)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得分(t=-1.388,P=0.045)均降低。结论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稳定期及早实施肺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的ADL,提高运动耐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肺部感染 肺康复 稳定期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运动耐力
下载PDF
《2016SOSORT指南:生长期特发性脊柱侧弯的骨科和康复治疗》解读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勤峰 张鹏 陈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1解读《2016 SOSORT指南:生长期特发性脊柱侧弯的骨科和康复治疗》的意义脊柱侧弯又称脊柱侧凸,是指脊柱三维结构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的脊柱椎体排列异常。站立位全脊柱正位X光片的脊柱弯曲Cobb角≥10°称为脊柱侧弯。脊... 1解读《2016 SOSORT指南:生长期特发性脊柱侧弯的骨科和康复治疗》的意义脊柱侧弯又称脊柱侧凸,是指脊柱三维结构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的脊柱椎体排列异常。站立位全脊柱正位X光片的脊柱弯曲Cobb角≥10°称为脊柱侧弯。脊柱侧弯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由遗传、脊柱生长不平衡、骨骼肌和神经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1]。严重的脊柱侧弯可能会导致患者的体型异常,引发颈腰痛,还会引起自卑、抑郁倾向及自杀观念等心理问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神经功能异常 脊柱弯曲 站立位 颈腰痛 抑郁倾向 全脊柱 脊柱侧凸
下载PDF
阻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通路后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向哲 王红星 +6 位作者 谢财忠 吴勤峰 宋新建 曹雅娜 方露 丁洁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31-1337,1344,共8页
目的:探讨阻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opomyosin-related kinase B,TrkB)信号通路后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和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3... 目的:探讨阻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opomyosin-related kinase B,TrkB)信号通路后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和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32只雌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损伤+PBS组(Sed-PBS组)、运动+PBS组(TT-PBS组)、损伤+TrkB/Fc组(Sed-TrkB/Fc组)及运动+TrkB/Fc组(TT-TrkB/Fc组)。于SCI术前1周进行L3-4鞘内置管。置管1周后使用改良Allen法制作T10不完全性SCI模型。于SCI术后第7天植入渗透压泵,并在Sed-PBS组和TT-PBS组的渗透压泵中灌入0.01M PBS,Sed-TrkB/Fc组和TT-TrkB/Fc组的渗透压泵中灌入TrkB阻滞剂(TrkB/Fc)。SCI后第8天,对TTPBS组和TT-TrkB/Fc组进行减重平板训练。术后第1天、3天、7天、14天、21天、28天和35天进行BBB评分。实验结束后取材,使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分析检测突触后膜密度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及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表达情况。结果:术后14天,TT-PBS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术后21—35天,TT-PBS组BBB评分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01);术后28—35天,TT-TrkB/Fc组BBB评分高于Sed-PBS组及Sed-TrkB/Fc组(P<0.05)。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TT-PBS组PSD-95及SYP相对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01);TT-TrkB/Fc组PSD-95及SYP相对蛋白表达量多于Sed-PBS组和Sed-TrkB/Fc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Sed-PBS组、Sed-TrkB/Fc组和TT-TrkB/Fc组相比,TT-PBS组的PSD-95相对蛋白密度明显增高(P<0.01、P<0.001、P<0.01),且SYP相对蛋白密度也明显增高(P<0.001);TT-TrkB/Fc组的PSD-95及SYP相对蛋白密度也高于Sed-TrkB/Fc组及Sed-PBS组(P<0.05)。结论:阻断BDNF-TrkB信号通路可明显抑制运动训练对不完全性SC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和腰髓突触标记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运动训练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运动功能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运动对脊髓损伤功能恢复影响机制的国内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彤 李向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22-1325,共4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楸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创伤性疾病,可导致损伤平面以下一系列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及痉挛与疼痛等并发症,严酉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楸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创伤性疾病,可导致损伤平面以下一系列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及痉挛与疼痛等并发症,严酉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功能恢复 运动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国内 中楸神经系统 创伤性疾病
下载PDF
外界干扰对健康人姿势调整时肢体活动影响的表面肌电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昕 王盛 +3 位作者 黄犇 朱奕 庄任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4-309,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条件(方向、速度)的外界干扰对健康人上、下肢在预期性姿势调整(APAs)阶段、代偿性姿势调整(CPAs)阶段的调整活动影响。方法:使用无线表面肌电采集13例(6例男性,7例女性)健康青年受到活动平板在前后方向、3种不同速度的位... 目的:探究不同条件(方向、速度)的外界干扰对健康人上、下肢在预期性姿势调整(APAs)阶段、代偿性姿势调整(CPAs)阶段的调整活动影响。方法:使用无线表面肌电采集13例(6例男性,7例女性)健康青年受到活动平板在前后方向、3种不同速度的位移后,分析相关肌肉在预期性姿势调整(APA)、代偿性姿势调整(CPA)阶段时的活动。结果:(1)在APA与CPA阶段,胫骨前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臀大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的平均积分肌电值在前向外部干扰时显著大于后向(P<0.05)。(2)除不同的速度对三角肌在APA阶段平均积分肌电值没有显著差异之外(P=0.061),干扰速度越快引起的其余6块肌肉平均积分肌肉值显著增大(P<0.05)。(3)仅在"向前中速"与"向后快速"的2种条件下,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的平均积分肌电值在APA阶段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姿势调整中,外部干扰的方向与强度对上、下肢相应肌肉在干扰发生前的预活动及发生后的调整活动均有影响,且前向干扰与越快的干扰速度所引起的姿势调整活动更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性姿势调整 代偿性姿势调整 姿势控制 平衡 外部干扰
下载PDF
高能量激光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肩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兰 李向哲 +2 位作者 黄思思 王彤 郭川 《中国康复》 2018年第5期465-468,共4页
目的:观察高能量激光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肩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肩痛患者60例被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肩痛康复治疗,A组加用高能量激光治疗,B组加用PNF治疗,C组加用高能量激光联... 目的:观察高能量激光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肩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肩痛患者60例被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肩痛康复治疗,A组加用高能量激光治疗,B组加用PNF治疗,C组加用高能量激光联合PNF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估肩痛,Fugl-Meyer评定量表评估上肢功能,改良Ba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3周后,3组McGill疼痛评分校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C组更高于A、B组(P<0.01),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大于A组(P<0.01)。治疗后,3组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和改良Ba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C组上述各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B组高于A组(P<0.01)。结论:高能量激光联合PNF治疗可明显减轻脑卒中后肩痛程度,改善肩关节运动控制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痛 高能量激光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上肢功能
下载PDF
阻断BDNF-Trk B信号通路后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后大鼠痉挛状态及腰髓内GAD6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丁洁 李向哲 +4 位作者 方露 吴勤峰 谢财忠 王红星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1-507,共7页
目的:探讨阻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 B(tropomyosin-related kinase B,TrkB)信号通路后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后肢痉挛以及腰髓内谷氨酸脱羧酶65(gluta... 目的:探讨阻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 B(tropomyosin-related kinase B,TrkB)信号通路后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后肢痉挛以及腰髓内谷氨酸脱羧酶65(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65,GAD65)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损伤+磷酸盐缓冲液组(Sed-PBS组)、运动+磷酸盐缓冲液组(TT-PBS组)、损伤+TrkB 阻滞剂组(Sed-TrkB/Fc组)以及运动+TrkB 阻滞剂组(TT-TrkB/Fc组)。采用改良Allen撞击法建立T10不完全脊髓损伤后痉挛模型,在SCI后第7天,于Sed-TrkB/Fc组和 TT-TrkB/Fc组植入灌有TrkB 阻滞剂(TrkB/Fc)的Alzet渗透压泵,其余三组渗透压泵中则注入0.01M 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进行对照。SCI后第8天,TT-PBS组和TT-TrkB/Fc组进行减重平板训练(treadmill training),每周使用H反射的Hmax/Mmax比值对术后大鼠后肢的痉挛状态进行评估,于术后5周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损伤远段脊髓GAD65的表达情况,并对大鼠小腿三头肌Hmax/Mmax比值与脊髓前角GAD65相对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4组大鼠后肢痉挛程度均逐渐加重。从第3周开始,与Sed-PBS组、Sed-TrkB/Fc 组和TT-TrkB/Fc组相比,TT-PBS组Hmax/Mmax比值明显降低(P<0.05);在术后第4—5周,TT-TrkB/Fc组比值也有下降(P<0.05)。5组大鼠GAD65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组GAD65的相对蛋白含量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但TT-PBS 组明显多于除Sham组外的其他3组(P<0.05);TT-TrkB/Fc 组GAD65的相对蛋白表达量与Sed-PBS 组和 Sed-TrkB/Fc 组相比也有所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CI后第35天,大鼠小腿三头肌Hmax/Mmax比值与脊髓前角GAD65相对表达量之间呈负相关(P<0.001)。结论:运动训练可以改善SCI后的痉挛状态,而阻断BDNF-TrkB信号通路可抑制运动训练对不完全性SCI大鼠后肢痉挛的缓解和损伤远段脊髓GAD65表达的促进作用,且SCI后的痉挛状态的改善可能与脊髓前角GAD65相对表达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运动训练 痉挛状态 谷氨酸脱羧酶65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向哲 王灿 +1 位作者 吴勤峰 王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0-164,共5页
脊髓损伤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躯体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介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促进作用及神经生物学效应,包括神经保护、神经可塑性、神经炎症过程调节等;以及BDNF在脊髓损伤后... 脊髓损伤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躯体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介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促进作用及神经生物学效应,包括神经保护、神经可塑性、神经炎症过程调节等;以及BDNF在脊髓损伤后的不良影响,如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痉挛状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修复 痉挛 神经病理性疼痛 综述
下载PDF
H反射在神经疾患功能评价中的应用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洁 方露 +2 位作者 李向哲 王红星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2-1116,共5页
H反射是由Hoffmann于1918年所描述,指次强刺激胫后神经所诱发的小腿三头肌的反射性反应[1]。它是反映脊髓水平电生理变化最常用的研究工具之一,在运动控制、临床神经生理学和应用生理学方面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H反射的基本参数包括H反... H反射是由Hoffmann于1918年所描述,指次强刺激胫后神经所诱发的小腿三头肌的反射性反应[1]。它是反映脊髓水平电生理变化最常用的研究工具之一,在运动控制、临床神经生理学和应用生理学方面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H反射的基本参数包括H反射潜伏期、H反射最大波幅、H反射与M波最大波幅之比(Hmax/Mmax),其中Hmax/Mmax比值和H反射与M反应的阈值之比(Hth/Mth)、H反射恢复曲线为H反射评定运动神经元池兴奋性常用的3个指标[2]。本文就H反射在神经疾患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以及H反射应用的影响机制方面作一综述,以便进一步加深对H反射及其应用价值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反射 神经疾患 HOFFMANN 神经生理学 小腿三头肌 电生理变化 运动神经元 胫后神经
下载PDF
早期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痛觉阈值及脊髓后角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向哲 王灿 +5 位作者 方露 丁洁 王庆华 董传明 王彤 吴勤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49-1155,共7页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训练对T10不完全性SCI大鼠机械性及热刺激痛觉阈值、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CI-对照组(SCI-Sed组)和SCI-运动组(SCI-TT组)。SCI-Sed组和...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训练对T10不完全性SCI大鼠机械性及热刺激痛觉阈值、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CI-对照组(SCI-Sed组)和SCI-运动组(SCI-TT组)。SCI-Sed组和SCI-TT组使用改良Allen’s法制作T10不完全SCI模型,Sham组只暴露脊髓。SCI-TT组于SCI第8天行减重平板训练。于SCI术前、术后第1、7、14、21、28、35天使用Von Frey单丝及热刺激痛觉测试仪对大鼠的痛觉阈值进行评估。SCI 5周后,使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所有大鼠L4—5脊髓进行染色,观察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并对大鼠痛觉阈值与胶质细胞活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机械性痛觉阈值评估结果显示,SCI术后第1天,SCI-Sed组和SCI-TT组阈值均较Sham组增加(P<0.05);之后两组阈值均低于Sham组(P<0.05);第21—35天,SCI-TT组阈值明显高于SCI-Sed组(P<0.05)。热刺激痛觉阈值结果显示,SCI术后第1天,SCI-Sed组和SCI-TT组痛觉阈值较Sham组均增加(P<0.05);SCI 7天后,两组大鼠痛觉阈值均低于Sham组(P<0.05);术后14—35天,SCI-TT组痛觉阈值明显高于SCI-Sed组(P<0.05)。小角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CI-Sed组和SCI-TT组脊髓后角内的阳性细胞数量多于Sham组(P<0.05);而SCI-TT组明显少于SCI-Sed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CI后第35天,痛觉阈值与脊髓后角胶质细胞活化数量之间呈负相关(P<0.001)。结论:早期运动训练对缓解SCI大鼠NP的发生有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后角胶质活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运动训练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12
作者 吴勤峰 施加加 +5 位作者 李向哲 郑洁 顾丽萍 徐小俊 魏天祺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8例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外伤性脊髓损伤伴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刺激靶点为初级运动皮质(M1区),刺激频率为10Hz,刺激强度...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8例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外伤性脊髓损伤伴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刺激靶点为初级运动皮质(M1区),刺激频率为10Hz,刺激强度为静息运动阈值的90%,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6周。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定疼痛,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疼痛相关情绪状况,采用简明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的前28项之和及自身总体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6周后,18例患者的SF-MPQ中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HAMD、HAMA、WHOQOLBREF(前28项之和)和WHOQOL-BREF(自身总体评分)较治疗前组内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外伤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并能改善患者疼痛相关情绪障碍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重复经颅磁刺激 神经病理性疼痛 情绪障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FES辅助踏车与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徐胜 李向哲 +6 位作者 庄任 姜文 季盼盼 陈寒雨 王盛 郭川 王彤 《中国康复》 2017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辅助踏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采用常规个体化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FES踏车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辅助踏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采用常规个体化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FES踏车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MOTOmed下肢踏车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Tinetti量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评分法(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FAC等级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Tinetti量表、FMA下肢评分、MBI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FES辅助踏车系统和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均有助于脑卒中早期下肢功能的恢复,而FES辅助踏车系统对下肢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FES辅助踏车 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摄食排便异常与过敏性疾病发生情况调查
14
作者 王灿 李向哲 +1 位作者 陈江 张蕴敏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0期76-79,共4页
目的 调查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摄食、排便和过敏性疾病情况,明确其临床特征。方法 共纳入2019年1—12月在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儿童发展中心就诊的ASD儿童20例为研究对象。向确诊ASD儿童的法定监护人发放自制调查问卷,对ASD儿... 目的 调查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摄食、排便和过敏性疾病情况,明确其临床特征。方法 共纳入2019年1—12月在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儿童发展中心就诊的ASD儿童20例为研究对象。向确诊ASD儿童的法定监护人发放自制调查问卷,对ASD儿童的一般资料、摄食、排便和既往过敏性疾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对ASD儿童的摄食异常、排便异常和过敏性疾病发生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纳入的ASD儿童中,摄食异常发生率为60%,排便异常发生率为75%,既往有过敏史或曾患过敏性疾病的比例为80%。排除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后,排便异常与过敏性疾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摄食异常与排便异常和过敏性疾病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ASD儿童普遍存在摄食异常、排便异常和过敏性疾病,且排便异常与过敏性疾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摄食异常 排便异常 过敏性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