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ncRNA PVT1/miR-124轴靶向Jagged-1/Notch通路抑制晶状体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涛 张振华 +3 位作者 陈文兵 刘建军 张彩霞 吕嘉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9期774-781,共8页
目的 探究环状LncRNA PVT1调节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新鲜晶状体前囊膜标本,包括前囊下白内障(ASC)手术眼和健康死后眼各9例。体外培养SRA01/04细胞,并分为空白组、TGFβ2组、si-control组、si... 目的 探究环状LncRNA PVT1调节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新鲜晶状体前囊膜标本,包括前囊下白内障(ASC)手术眼和健康死后眼各9例。体外培养SRA01/04细胞,并分为空白组、TGFβ2组、si-control组、si-PVT1组、si-PVT1+miR-NC组、si-PVT1+miR-124-inhibitor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在转染相应序列后,用5 ng·m LTGFβ2作用48 h。提取组织或细胞RNA并进行微阵列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样本或细胞中LncRNA PVT1、miR-124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和RNA结合蛋白免疫共沉淀(RIP)法分析LncRNA PVT1、miR-124、Jagged-1之间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Jagged-1、Notch-1、Notch-2、Notch-3、Snail、Slug、纤维蛋白(FN)、Ⅳ型胶原蛋白(ColⅣ)、肌动蛋白α (α-SMA)等蛋白表达。结果 LncRNA PVT1在ASC眼的前囊膜组织或TGFβ组SRA01/04细胞中表达上调,同时miR-124表达水平降低(P<0.05),且LncRNA PVT1与miR-124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性(P<0.05)。与空白组相比,TGFβ2组和si-control组FN、α-SMA、ColⅣ、Snail、Slug蛋白表达上调;与TGFβ2组和si-control组比较,si-PVT1组和si-PVT1+miR-NC组上述蛋白表达下调,但si-PVT1+miR-124-inhibitor组可逆转si-PVT1对上述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和RIP法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PVT1通过“海绵吸附”miR-124,负性调节miR-124的表达。与空白组相比,TGFβ2组Jagged-1、Notch-1、Notch-2、Notch-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与TGFβ2组和si-control组比较,si-PVT1组Jagged-1、Notch-1、Notch-2、Notch-3蛋白表达下调,同时si-PVT1+miR-124-inhibitor组可逆转si-PVT1对上述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P<0.05)。结论 TGFβ2通过一种LncRNA PVT1依赖机制诱导LECs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其机制可能是LncRNA PVT1通过“海绵吸附”miR-124负性调节其表达,进而诱导下游Jagged-1/Notch信号通路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PVT1 miR-124 Jagged-1/Notch通路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晶状体纤维化
下载PDF
粘弹剂在高眼压抗青光眼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
作者 李之喆 刘建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1期83-85,共3页
目的分析粘弹剂在高眼压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9例行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 25眼)和参照组(19例, 25眼)。参照组施行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在术中加用粘弹剂。比较... 目的分析粘弹剂在高眼压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9例行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 25眼)和参照组(19例, 25眼)。参照组施行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在术中加用粘弹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临床治疗效果、术后不同时间段眼压水平、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滤过泡机化包裹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眼压为(11.68±3.24)mm Hg(1 mm Hg=0.133 kPa),参照组则为(12.03±3.16)mm H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67,P=0.7007>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眼压为(16.04±3.14)mm Hg,低于参照组的(17.76±2.82)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77, P=0.0471<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滤过泡机化包裹发生率32.00%低于参照组的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弹剂在高眼压青光眼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不会影响患者的手术结果 ,且应用粘弹剂后患者的远期预后效果得到显著的改善,有助于患者眼内压的维持,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剂 高眼压 青光眼 手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眼底激光联合眼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汪涛 刘建军 顾永辉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年第8期964-966,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眼底激光联合眼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从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抽选96例,采取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实验组采取眼底激光联合眼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对照组采取... 目的探究分析眼底激光联合眼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从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抽选96例,采取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实验组采取眼底激光联合眼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眼底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2.92%),χ2=9.56,P=0.00。结论在视网膜病变治疗中采取眼底激光联合眼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效果显著,患者视力得到有效改善,并发症发生概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激光 眼内注射雷珠单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吲哚菁绿染色联合二次撕囊技术在成熟期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何琎 徐林 +2 位作者 汪涛 刘亚 刘建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染色联合二次撕囊技术在成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实用性。方法取20例(20只眼)成熟期白内障患者,向前房注入0.05%吲哚菁绿稀释液行前囊膜染色,再注入粘弹剂,撕囊镊撕出一个直径约3.0 mm的小囊口,冲洗溢出的乳化皮质...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染色联合二次撕囊技术在成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实用性。方法取20例(20只眼)成熟期白内障患者,向前房注入0.05%吲哚菁绿稀释液行前囊膜染色,再注入粘弹剂,撕囊镊撕出一个直径约3.0 mm的小囊口,冲洗溢出的乳化皮质,再往前房注入粘弹剂,剪开囊口,撕囊镊撕除一圈囊膜条,形成大小约6 mm的囊口,常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20只眼前囊膜经0.05%吲哚菁绿染色后呈现淡绿色,撕囊时绿色囊膜与白色晶体皮质具有十分显著的绿色与白色对比,撕囊时能清晰分辨囊膜边界和撕囊方向,便于对其及时调整、控制撕囊方向。20只眼均顺利完成撕囊,并获得满意大小的囊袋口,均于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手术结束时前房未见明显染色剂积存,侧切口处见染色剂染色。20只眼在观察期间,没有出现与染色相关的角膜内皮细胞受损、虹膜炎以及眼压异常升高等不良症状。结论吲哚菁绿染色可以有效改善前囊膜能见度,降低成熟期白内障手术的撕囊难度,二次撕囊技术可以获得大小适中的囊口,降低超乳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期白内障 二次撕囊 吲哚菁绿 超声乳化
下载PDF
DNA氧化损伤修复基因ERCC6对过氧化氢诱导的氧化损伤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之喆 俞华林 刘建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DNA氧化损伤修复基因ERCC6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氧化损伤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H_(2)O_(2)处理SRA01/04细胞,构建氧化损伤模型。取氧化损伤的SRA01/04细胞分为H_(2)O_(2)组、H_(2)O_(2)+... 目的探讨DNA氧化损伤修复基因ERCC6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氧化损伤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H_(2)O_(2)处理SRA01/04细胞,构建氧化损伤模型。取氧化损伤的SRA01/04细胞分为H_(2)O_(2)组、H_(2)O_(2)+空白质粒转染组和H_(2)O_(2)+pcDNA3.1-ERCC6质粒转染组进行转染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转染后氧化损伤的SRA01/04细胞中ERCC6 mRNA和科凯恩综合征互补B蛋白(CSB)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印迹实验和EdU染色实验分别检测转染后各组SRA01/04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和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当H_(2)O_(2)处理浓度为200μmol·L^(-1)时,SRA01/04细胞ERCC6 mRNA和CS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最低,后续转染实验H_(2)O_(2)处理浓度均采用200μmol·L^(-1)。与H_(2)O_(2)组和H_(2)O_(2)+空白质粒转染组相比,H_(2)O_(2)+pcDNA3.1-ERCC6质粒转染组SRA01/04细胞ERCC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均为P<0.05)。进一步实验发现,与另外两组相比,H_(2)O_(2)+pcDNA3.1-ERCC6质粒转染组SRA01/04细胞中的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均明显降低,而抑制凋亡的蛋白Bcl-2表达则均明显增加(均为P<0.05)。EdU染色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H_(2)O_(2)+空白质粒转染组相比,H_(2)O_(2)+pcDNA3.1-ERCC6质粒转染组SRA01/04细胞内绿色荧光亮度增高,阳性细胞数量增加,表明SRA01/04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结论ERCC6基因可能通过减弱DNA的核苷酸切除修复作用抑制氧化损伤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从而导致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白内障 氧化损伤 ERCC6 晶状体上皮细胞
下载PDF
姜黄素在抑制紫外线B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DNA氧化损伤和凋亡中的作用
6
作者 汪涛 何琎 +3 位作者 刘亚 卢萍 张梦瑜 刘建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30-535,共6页
目的 探讨姜黄素在紫外线B(UVB)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DNA氧化损伤和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株(ARPE-19)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姜黄素组、UVB照射组、UVB+DMSO组和UVB+姜黄素组。C... 目的 探讨姜黄素在紫外线B(UVB)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DNA氧化损伤和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株(ARPE-19)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姜黄素组、UVB照射组、UVB+DMSO组和UVB+姜黄素组。CCK-8实验检测姜黄素对UVB照射前后ARPE-19细胞活力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DNA氧化损伤标志蛋白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的定位;Western blot检测γH2AX、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变化;使用X-rosamine衍生物(Mito-Tracker Red CMXRos)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钙离子依赖的磷脂结核蛋白Annexin V(Annexin V-FITC)来检测UVB诱导的ARPE-1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MSO组DMSO处理24 h后的ARPE-19细胞活力无明显改变(P>0.05)。与DMSO组相比,姜黄素组采用15μmol·L^(-1)姜黄素处理24 h后ARPE-19细胞活力轻度升高(P<0.05),表明15μmol·L^(-1)姜黄素对ARPE-19细胞无毒性作用,后续实验采用该浓度处理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UVB照射组ARPE-19细胞活力降低,γH2AX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凋亡增加(均为P<0.05)。与UVB照射组相比,UVB+DMSO组ARPE-19细胞活力,γH2AX、BAX以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凋亡均无明显改变(均为P>0.05)。与UVB+DMSO组相比,UVB+姜黄素组ARPE-19细胞活力升高,γH2AX和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位升高,细胞凋亡减少(均为P<0.05)。结论 姜黄素能减轻UVB诱导的RPE细胞DNA氧化损伤和凋亡,有望为姜黄素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紫外线B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DNA氧化损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侯培莉 徐林 +1 位作者 刘亚 何琎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908-913,共6页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7月苏州科技城医院门诊收治的11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口服硫辛酸胶...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7月苏州科技城医院门诊收治的11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口服硫辛酸胶囊,0.2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丹参滴丸,20丸/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面色晦暗、视物昏花的消失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眼底改变指标(微血管瘤和出血灶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相关指标[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ct)和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面积、血管渗漏(VL)面积]及黄斑水肿相关指标[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视网膜体积(TMV)]。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1.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9%(P<0.05)。治疗后,治疗组面色晦暗消失率62.07%和视物昏花消失率5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10%、31.0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ogMAR、微血管瘤数和出血灶数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logMAR、微血管瘤数和出血灶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Rct均显著缩短,视网膜毛细血管NPA面积和VL面积均显著缩小(P<0.05);治疗后,治疗组A-Rct、视网膜毛细血管NPA面积和VL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MT、TMV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均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确切疗效,能安全有效地减轻患者视力损伤,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眼底病理改变及视网膜血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硫辛酸胶囊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黄斑水肿 眼底改变
原文传递
3D视力训练联合睫状肌运动训练应用在矫正青少年近视中的价值分析
8
作者 胡庆华 刘建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124-127,共4页
全面分析青少年近视患者基础信息,对其矫正治疗过程中的3D视力训练、睫状肌运动训练内容,临床成效进行探究。方法:本次研究起始时间:2020年4月,截止时间:2022年1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74例患者,分为2组后,组别名称为:对照组、实验组,... 全面分析青少年近视患者基础信息,对其矫正治疗过程中的3D视力训练、睫状肌运动训练内容,临床成效进行探究。方法:本次研究起始时间:2020年4月,截止时间:2022年1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74例患者,分为2组后,组别名称为:对照组、实验组,选取分组指导为:随机抽签法,且调查统计后发现,全部患者均已确诊为:青少年近视;其中,37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在对照组中收纳,37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在实验组中收纳,临床治疗时,具体干预方案为:佩戴框架眼镜+眼保健操训练(前者)、3D视力训练+睫状肌运动训练(后者),比对2组青少年近视患者最终效果,指标包括:干预前后的裸眼视力(左眼、右眼),治疗总有效率情况(显著有效、好转、无效)。结果:(1)关于左眼裸眼视力、右眼裸眼视力,干预前阶段对比,(0.27±0.19、0.30±0.18)VS(0.31±0.16、0.32±0.15),青少年近视患者无区别性,P>0.05;佩戴框架眼镜+眼保健操训练矫正,3D视力训练+睫状肌运动训练矫正后,对实验组青少年近视患者予以评测,其以上数据(0.52±0.26、0.51±0.30)相比对照组青少年近视患者(0.38±0.22、0.35±0.29),实验组青少年近视患者居更高水平,P<0.05;(2)治疗总有效率中,实验组青少年近视患者(94.59%)VS对照组青少年近视患者(75.68%),评测数据有更高显示,P<0.05。结论:矫正治疗过程中,在双眼裸眼视力、其他不良症状较好改善,提高青少年近视患者总有效率方面,3D视力训练、睫状肌运动训练效果明显,且在联合应用时更佳,可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近视 裸眼视力 治疗有效率 睫状肌运动训练 3D视力训练
下载PDF
皮质性白内障患者通过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观察分析
9
作者 高晨 刘建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55-56,共2页
分析对皮质性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象为我院眼科接收的70例皮质性白内障患者,按照皮质性白内障分型差异将其分为成熟组(36例)和未成熟组(34例),均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结果:未成熟组患... 分析对皮质性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象为我院眼科接收的70例皮质性白内障患者,按照皮质性白内障分型差异将其分为成熟组(36例)和未成熟组(34例),均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结果:未成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且术后视力较好,生活质量VF、QOL分值较高,数据和成熟组相较,P<0.05。未成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6%,明显比成熟组22.5%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皮质性白内障患者,对成熟期、未成熟期患者均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皮质性白内障 分型差异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