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颅骨和三维塑形钛网颅骨成形术应用不同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莹 朱文昱 +3 位作者 王为华 闫可 李彩云 黄立峰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1年第6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颅骨和三维塑形钛网颅骨成形术使用不同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研究中心2016年6月-2021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颅骨成形术患者资料,共45例。按颅骨修补材料分为自体颅骨组(19例)和三维塑形钛网组(26例)。... 目的:探讨自体颅骨和三维塑形钛网颅骨成形术使用不同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研究中心2016年6月-2021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颅骨成形术患者资料,共45例。按颅骨修补材料分为自体颅骨组(19例)和三维塑形钛网组(26例)。以90 d内手术部位感染率、体温、WBC、N%和CRP为观察指标,分析比较自体颅骨组与三维塑形钛网组术后24、72、168 h体温、感染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抗菌药物(单用头孢唑啉,术后更换广谱抗菌药)、不同疗程(≤72 h,96~144 h,>144 h)对两种修补材料术后感染的影响。结果:两种修补材料术后患者体温、WBC、N%和CRP同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变化趋势相同;抗菌药物品种、用药疗程对两种修补材料术后感染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推荐使用头孢唑林、短疗程(≤72 h)预防感染,但最短有效疗程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用抗菌药物 手术部位感染 颅骨成形术 自体颅骨 钛网
下载PDF
体外培养GFP裸小鼠颅骨细胞的表形分析
2
作者 闫可 吴从严 +5 位作者 戴纯刚 赵海峰 王为华 赵耀东 朱文昱 黄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8-42,共5页
目的本研究建立的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近交系裸小鼠(GFP裸小鼠)已在示踪研究胶质瘤微环境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治疗自体颅骨成形术后骨吸收并发症的效果及机制方面未见报告,本文旨在分析体外培养GFP裸小鼠颅骨细胞的表形,为治疗颅骨吸... 目的本研究建立的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近交系裸小鼠(GFP裸小鼠)已在示踪研究胶质瘤微环境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治疗自体颅骨成形术后骨吸收并发症的效果及机制方面未见报告,本文旨在分析体外培养GFP裸小鼠颅骨细胞的表形,为治疗颅骨吸收准备工具细胞奠定基础。方法取生后3 d的GFP裸小鼠,在无菌条件下解剖双侧顶骨,连同骨膜,将颅骨剪成1 mm2左右的小片,置于含有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中,在5%CO2培养箱中作短期传代培养,收集从骨片上长出的细胞作相关检测。结果对原代(P0)和继代(P1、P2)细胞观察表明,在60 mm皿底长满90%的传代时间约6~8 d,抽样细胞计数约2.3×106~2.5×106个/皿,形态以纤维形为主,也有星形和树突状;在荧光显微镜下所有细胞全部发绿色荧光,形态与白光镜下一致;标志蛋白检测表明,在整个细胞群中同时存在BMP-6+的成骨祖细胞和CD206+、CD68+的巨噬细胞。结论基于颅骨再生,除了成骨祖细胞作为起始细胞,还必须有巨噬细胞参与维持环境稳态,培养成功的P0,P1和P2三代细胞因同时满足这个需要,有望作为工具细胞进一步用于颅骨再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转基因裸小鼠 BMP CD68 CD206 颅骨细胞培养
下载PDF
脑梗死部位与吞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周立辉 施蓉芳 吴毅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5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发生部位与吞咽障碍发生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60例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后,分为吞咽障碍组(180例)与吞咽正常组(8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发生部位与吞咽障碍发生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60例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后,分为吞咽障碍组(180例)与吞咽正常组(80例)。在患者发病48h内行头颅CT以及MRI检查以确定患者的梗死部位,并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梗死量表(NIHSS)对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采用X线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来(VFSS)来评判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进而分析脑梗死部位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及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吞咽障碍组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吞咽正常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吞咽正常组中,各梗死部位的发生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吞咽障碍组中,单侧大脑半球梗死者有98例(54.44%),其发生率明显高于双侧大脑半球及脑干梗死的发生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双侧大脑梗死患者重度吞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侧大脑半球及脑干梗死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功能的损害程度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呈正相关;脑梗死部位与吞咽功能障碍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以单侧大脑半球与吞咽障碍的关系最为密切,而双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重度吞咽障碍的发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发病部位 吞咽障碍 相关性
下载PDF
1例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肉芽组织增生的护理体会
4
作者 孟宪兰 尹湘怡 +1 位作者 朱晓文 肖敏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276-279,共4页
总结1例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肉芽组织增生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抗感染治疗;做好气道护理,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营养,确保营养支持治疗。患者出院时生命体征平稳。回顾本科室从2016年9月至今2020年8月收治病人中共出现1... 总结1例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肉芽组织增生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抗感染治疗;做好气道护理,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营养,确保营养支持治疗。患者出院时生命体征平稳。回顾本科室从2016年9月至今2020年8月收治病人中共出现1例气道内肉芽组织增生,患者进行手术,放置加强型气管套管,由于加强型气管套管植入后可能并发感染、分泌物阻塞、出血等,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需要及时观察和处理,经过精心护理,出院时生命体征平稳,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气管内肉芽组织增生 加强型气管插管 护理体会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王羽 朱文昱 +1 位作者 王晨 陆黎春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15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苏州科技城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价患者术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将预后评估良好者(评分>3分)作为...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苏州科技城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价患者术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将预后评估良好者(评分>3分)作为良好组(56例),预后不良者(评分≤3分)作为不良组(34例)。以性别、年龄、高血压史、术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出血部位、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作为自变量,对患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良好组与不良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史、术前GCS评分、手术方式、手术时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高血压史≥5年、术前GCS评分≥8分、传统开颅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24 h是高血压脑出血患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手术治疗的良好预后效果与年龄、高血压史、术前GCS评分、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等因素有关,高血压史较长的患者要注意日常血压控制,脑出血后做到及时有效手术,对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预后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1例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后伴人工气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6
作者 朱晓文 廉以欢 +2 位作者 尹湘怡 肖敏燕 孟宪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139-141,共3页
总结一例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后伴人工气道出血患者住院号00069380)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通过合理掌握吸痰时机、套管内外吸痰、选择合理负压值、加强气道湿化、调整气囊压力大小来管理患者的呼吸道损伤,以最大程度减... 总结一例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后伴人工气道出血患者住院号00069380)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通过合理掌握吸痰时机、套管内外吸痰、选择合理负压值、加强气道湿化、调整气囊压力大小来管理患者的呼吸道损伤,以最大程度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最终患者气道出血停止。护理期间指导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患者在住院52天后病情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 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后 人工气道出血 护理
下载PDF
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睡眠障碍管理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肖敏燕 陈小雨 +2 位作者 尹湘怡 朱晓文 孟宪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269-272,共4页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常见的外科疾病,经过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可稳定疾病,避免严重并发症出现,提升患者预后。但由于疾病发生后,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受损,这可能引起睡眠障碍,这会延长患者康复进程,意外事件发生风险也会升高。因此...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常见的外科疾病,经过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可稳定疾病,避免严重并发症出现,提升患者预后。但由于疾病发生后,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受损,这可能引起睡眠障碍,这会延长患者康复进程,意外事件发生风险也会升高。因此,对出现睡眠障碍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人员一定要予以重视。本次研究在参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睡眠障碍有效管理方法进行总结探究,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鹿乃损伤 睡眠障碍 护理管理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和鉴定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估的潜在长链非编码RNA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杰 闫可 +2 位作者 洪蕾 王为华 朱文昱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1年第9期662-667,共6页
目的探讨筛选出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作为评估神经胶质瘤预后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选择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2月的694个胶质瘤样本和5个癌旁组织样本,筛选胶质瘤组织与癌旁组织间有差异的lncRNA、微RNA(miRNA)和m... 目的探讨筛选出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作为评估神经胶质瘤预后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选择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2月的694个胶质瘤样本和5个癌旁组织样本,筛选胶质瘤组织与癌旁组织间有差异的lncRNA、微RNA(miRNA)和mRNA,分析三者与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构建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基于基因本体(GO)数据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mRNA的生物学功能进行富集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各lncRNA、miRNA或mRNA不同表达水平患者进行生存分析,获得与预后相关的lncRNA、miRNA和mRNA。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eRNA网络中有差异的lncRNA,构建预测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lncRNA预后模型。根据构建的模型,计算TCGA数据库中694个样本每个样本的危险值,以中位危险值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中位危险值)、低风险组(<中位危险值),并绘制两组的生存曲线;绘制依据lncRNA预后模型的危险值预测TCGA数据库中神经胶质瘤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pheatmap R软件包绘制高、低风险组患者预后模型中各lncRNA基因表达水平的热图。结果从TCGA数据库共得到神经胶质瘤与癌旁组织间有差异的44个lncRNA、19个miRNA和54个mRNA,并绘制出ceRNA网络图;经Kaplan-Meier法分析,其中22个lncRNA、7个miRNA和38个mRNA与患者总生存相关。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28个与预后相关的lncRNA,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查找最优的涉及16个lncRNA的预后风险模型,即危险值=ARHGAP31-AS1×(-0.3577)+LY86-AS1×(0.1551)+WARS2-IT1×(0.2064)+PART1×(-0.1100)+AC110491.1×(-0.1426)+CACNA1C-IT2×(-0.3813)+HAS2-AS1×(0.1288)+AC092171.1×(-0.1613)+CCDC26×(-0.1442)+HCG15×(0.3840)+AL359541.1×(-0.2892)+GRM5-AS1×(0.1205)+LINC00237×(-0.0851)+LINC00310×(-0.2130)+VCAN-AS1×(-0.0903)+LINC00303×(0.0915)。根据构建模型计算的中位危险值为0.758,高风险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16.8%(95%CI 11.4%~24.7%),低风险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5.7%(95%CI 68.5%~83.7%)。构建的lncRNA模型预测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热图显示该模型中各lncRNA基因表达水平在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患者间有一定差异。结论依据筛选的lncRNA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可较好评估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这些lncRNA有望成为神经胶质瘤预后相关的新候选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长链非编码RNA 竞争性内源RNA 预后 比例危险度模型
原文传递
颅骨修补联合同侧脑室分流术治疗颅骨缺损并脑积水35例
9
作者 张振 张恒柱 +3 位作者 李育平 佘磊 董伦 汤灿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联合同侧脑室分流术治疗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一期行颅骨修补术及脑室分流术治疗,其中颅骨修补联合同侧脑室分流术35例(同侧手术组),对侧术式43...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联合同侧脑室分流术治疗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一期行颅骨修补术及脑室分流术治疗,其中颅骨修补联合同侧脑室分流术35例(同侧手术组),对侧术式43例(对侧手术组)。结果同侧手术组在手术切口长度[(28.97±4.55)cm]、手术时间[(139.00±42.27)min]和术中出血量[(174.57±79.35)ml]明显优于对侧手术组[分别为(37.15±5.83)cm、(214.07±34.35)min、(257.21±72.02)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86、8.656、4.815,P均<0.001)。2组术后脑积水程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但2组间脑积水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感染、癫痫、硬膜下积液、钛板下积液、过度引流等并发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侧手术组的颅内出血率(2.86%)明显低于对侧手术组(20.93%;χ^(2)=4.138,P=0.042)。2组术后GC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GOS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4)。结论颅骨修补联合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与对侧术式的治疗效果一致,但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出血少、颅内出血风险小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腹膜分流术 减压术 脑积水 颅骨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