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活力特征分析的城市安置社区公共空间研究——以苏州城区6个安置社区为例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勇 邹晴晴 李广斌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7-754,共8页
由"散居"到"集居",安置社区面临社会关系重建的巨大压力。基于公共空间活力内涵,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城市安置社区公共空间活力评价模型,以苏州市6个安置社区为例,对3种安置模式的社区公共空间活力特征进行定量评价和比... 由"散居"到"集居",安置社区面临社会关系重建的巨大压力。基于公共空间活力内涵,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城市安置社区公共空间活力评价模型,以苏州市6个安置社区为例,对3种安置模式的社区公共空间活力特征进行定量评价和比较。发现:(1)不同安置模式的社区公共空间活力存在明显差异。尽管异地安置社区的公共空间的设施完备、类型多样,但是其公共空间的社会活力度最低。对于公共空间活力提升,社区公共空间背后的社会属性比其物质属性更为重要。(2)公共空间因子活力度与关注度存在不匹配现象。基于"社会-空间"辩证互动逻辑,提出安置社区公共空间活力营造策略:对于今后安置社区,适宜"村内小集居+跨村大聚居"的安置模式,通过最大程度维系原有"熟人社区"群体的社会边界,提升公共空间活力,减轻社区社会关系重建的压力;对于现有安置社区,可根据公共空间因子活力度和关注度的匹配关系,划分公共空间改造的优先级,采用差别化的改造策略,提升公共空间活力及其改造资金的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活力评价 城市安置社区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苏州
下载PDF
社会资本视角下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困境研究——基于苏州周庄、锦溪、黎里3镇调研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勇 熊惠 李广斌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19-1226,共8页
引入社会资本理论,从网络、信任和规范3个维度,建构社会资本与名镇保护间的一个分析框架,剖析保护背后的社会资本困境及其内在根源。基于对苏州周庄等3个名镇的实证研究发现:(1)社会资本主要通过其3个关键要素从组织基础、制度体系、精... 引入社会资本理论,从网络、信任和规范3个维度,建构社会资本与名镇保护间的一个分析框架,剖析保护背后的社会资本困境及其内在根源。基于对苏州周庄等3个名镇的实证研究发现:(1)社会资本主要通过其3个关键要素从组织基础、制度体系、精神动力对名镇保护沟通机制、约束机制与合作机制进行作用;(2)当前名镇社会资本呈现网络弱化、信任缺失、规范不足现象,致使名镇保护中各多元主体协商遇冷、合作受限、行为失范;(3)提升社会资本、推动自下而上参与模式,是解决名镇保护的社会问题、走出保护困境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历史文化名镇 保护困境
下载PDF
程序正义视角下的城乡规划公共利益实现初探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勇 李广斌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55,共6页
程序正义立足于工具理性,又超越工具理性,其实现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城乡规划公共利益本质是一个程序问题,程序正义是城乡规划公共利益"突围"的主要方向,公众参与是城乡规划程序正义的本质要求,不断完善规划公众参... 程序正义立足于工具理性,又超越工具理性,其实现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城乡规划公共利益本质是一个程序问题,程序正义是城乡规划公共利益"突围"的主要方向,公众参与是城乡规划程序正义的本质要求,不断完善规划公众参与的程序是推动我国城乡规划转型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 公共利益 程序正义
下载PDF
日常生活视角下居住型历史街区的空间变动研究——基于典型年份POI数据的追踪调查 被引量:8
4
作者 周凯琦 王勇 李广斌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22-29,共8页
日常生活空间作为原住民生活世界的基本构成,是居住型历史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生活空间的变动直接影响居住型历史街区生活真实性保护与传承。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典型年份的POI数据追踪调查,对历史街区日常生活空间分异进... 日常生活空间作为原住民生活世界的基本构成,是居住型历史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生活空间的变动直接影响居住型历史街区生活真实性保护与传承。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典型年份的POI数据追踪调查,对历史街区日常生活空间分异进行可视化分析。根据不同属性的POI数据变动特征,分析历史街区日常生活空间变动总体特征。研究发现,平江历史街区原住民的日常居住、消费与休闲空间分别出现空心化、边缘化及碎片化的特征趋势。基于居住型历史街区生活真实性保护目标,对历史街区过度商业化及日常生活的异化进行了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空间 居住型历史街区 POI数据 平江历史街区
下载PDF
苏南不同类型传统村落乡村性评价及特征研究——基于苏州12个传统村落的调查 被引量:45
5
作者 王勇 周雪 李广斌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1-1321,共11页
乡村性作为乡村的本质属性,是村落得以存续的关键。在面临剧烈的内外部重组与分化中,传统村落乡村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忽视甚至埋没。以苏州12个国家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根据发展路径将其划分四类,并通过构建传统村落乡村性评价指... 乡村性作为乡村的本质属性,是村落得以存续的关键。在面临剧烈的内外部重组与分化中,传统村落乡村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忽视甚至埋没。以苏州12个国家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根据发展路径将其划分四类,并通过构建传统村落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乡村性评价。研究表明:苏州传统村落乡村性基本保持较高水平,但不同发展路径村落乡村性构成特征各异。传统技艺型村落在产业驱动下乡村性得到均衡增强,旅游发展型村落在片面激活中产生乡村性极化,综合开发型村落的自我探索维系着均衡的乡村性,生活服务型村落在城乡互动中面临乡村性衰败危险。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要以乡村性的整体均衡提升为导向,选择适宜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性指数 评价体系 传统村落 类型特征 苏南
原文传递
基于SNA的新型集中社区公共空间网络结构优化 被引量:31
6
作者 邹晴晴 王勇 李广斌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29-838,共10页
公共空间并非"存在即合理"。公共空间网络结构效率折射出社会网络的重构能力、社会资本的建构强度、社会秩序的重塑能力。新型集中社区作为近年大量涌现的新型居住形态,正面临社会关系重构的巨大压力。本文运用社会学的网络... 公共空间并非"存在即合理"。公共空间网络结构效率折射出社会网络的重构能力、社会资本的建构强度、社会秩序的重塑能力。新型集中社区作为近年大量涌现的新型居住形态,正面临社会关系重构的巨大压力。本文运用社会学的网络分析法研究公共空间网络,并对苏州新型集中社区D的公共空间网络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其结论为:公共空间网络的关联度为0.216、中心势0.358、小世界值1.978,表明空间网络整体关联度不足,呈现出破碎化的特征;商业空间整合效应的发挥受到业态配置的影响;居民社会属性对空间网络结构特征造成一定影响。最后,基于"社会—空间"互动逻辑,以社会网络重构为导向,从集中安置模式、公共空间网络优化2个层面,提出新型集中社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当前及未来的集中社区规划建设和公共空间整体优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集中社区 公共空间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法(SNA) 量化分析 苏州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