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运河苏州段文化带的基本内涵及建设举措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璇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52-59,共8页
通过研究大运河苏州段文化带的历史源流、形成背景、基本概念及其特定的优势和特质,围绕把大运河苏州段文化带建设成为样板区和示范带的战略目标和实施框架,提出大运河苏州段文化带样板区和示范带建设的推展举措。
关键词 大运河苏州段 大运河文化带 样板区 江南文化
下载PDF
吴掘邗沟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春秋吴国国家战略的演变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恩培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1-35,共5页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伐齐而开挖"邗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一背景涉及春秋吴国国家战略从"联晋抗楚"到"兴霸成王"再到"北进争霸"的历史演变。正是吴王夫差时"北进争霸"国家...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伐齐而开挖"邗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一背景涉及春秋吴国国家战略从"联晋抗楚"到"兴霸成王"再到"北进争霸"的历史演变。正是吴王夫差时"北进争霸"国家战略指导下的伐齐战争准备,催生并导致了邗沟的开掘。后世,"邗沟"既成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大运河"之一段,更成为"中国大运河"的历史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 《世界遗产名录》 邗沟 春秋 吴国 吴文化
下载PDF
为“家在苏州”的人们讲述精彩的“苏州故事”——写在《苏州文化读本》出版之际
3
作者 徐静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8,共3页
《苏州文化读本》是2014年度苏州市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课题的成果,全书十余万字,包括十五篇内容,百余幅图片。读本在统揽全貌的基础上,抓住苏州文化中特色鲜明的重点和亮点,以板块门类为单元,精心选择典型人物、经典名作、重大事件作为主... 《苏州文化读本》是2014年度苏州市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课题的成果,全书十余万字,包括十五篇内容,百余幅图片。读本在统揽全貌的基础上,抓住苏州文化中特色鲜明的重点和亮点,以板块门类为单元,精心选择典型人物、经典名作、重大事件作为主线进行描写,深入浅出,图文互动,为"家在苏州"的人们讲述精彩的"苏州故事",发出苏州特色的"好声音",传递苏州精神的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文化读本》 吴文化 地域文化 苏州精神 乡土文化教材
下载PDF
弘扬吴文化优秀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走进吴文化园》
4
作者 刘丹 《镇江高专学报》 2016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徐静编著的《走进吴文化园》以图文互动的方式,介绍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园的创建历程、吴文化园精心设置的7个特色展馆的内容与功能、吴文化园素质教育的模式和成效、吴文化研究团队丰硕的科研成果、吴文化园的影响力和辐射面。阅读此... 徐静编著的《走进吴文化园》以图文互动的方式,介绍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园的创建历程、吴文化园精心设置的7个特色展馆的内容与功能、吴文化园素质教育的模式和成效、吴文化研究团队丰硕的科研成果、吴文化园的影响力和辐射面。阅读此书,可以了解弘扬吴文化优秀传统的当代价值,了解苏州市职业大学文化研究、文化育人、社科普及的品牌特色,还可以了解高职院校如何创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平台,把弘扬吴文化优秀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为一体,探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书中阐明的以吴文化精华创建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品牌、培养区域性高素质特色人才的办学经验可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进吴文化园》 吴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育人
下载PDF
文献典籍、考古材料相互关系下的苏州古城样本——兼及苏州城墙及苏州古城春秋时建、战国时修的考古印证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恩培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20,共17页
以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为理论依据,对文献典籍和考古材料之间相互关系的不同情况进行论述,并分析苏州古城这一样本。指出,1957年平门遗址考古、2005年平四路古城墙遗址考古和2011年阊门北码头古城墙遗址的考古发现等与苏州历... 以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为理论依据,对文献典籍和考古材料之间相互关系的不同情况进行论述,并分析苏州古城这一样本。指出,1957年平门遗址考古、2005年平四路古城墙遗址考古和2011年阊门北码头古城墙遗址的考古发现等与苏州历史文献记载的"苏州城墙及苏州古城春秋时建、战国时修"的结论相合,从而完成了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中所说的"纸上之材料"(文献典籍)与"地下之新材料"(考古材料)的互相印证。与此同时,对"春秋时代吴大城位置新考"及"苏州城最早建于汉代"等新观点的提出、是时学界的反驳及上述新观点的发展等展开分析,并在对目前三座"吴都"并峙下的苏州周边文化生态进行理性分析的同时,更提出"理性下的守望与坚持"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文献 考古材料 印证
下载PDF
苏州城市形象塑造的途径探索——以近十年影视剧中苏州城市形象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陶莉 周晨 薛莲 《管理观察》 2018年第13期69-71,共3页
古城苏州以其精致典雅的人文环境、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自然环境入镜各大影视剧,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城市形象塑造还需进一步加强人文情怀,彰显城市特色和独到魅力。
关键词 苏州 城市形象 区域传统文化 城市特色
下载PDF
从历代诗文看苏州古城墙的创建特色
7
作者 徐静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1-23,共3页
历代吟咏描述苏州城墙的诗文甚多,从中可以领略到二千五百多年前苏州古城墙的创建特色,即阖闾大城的规划建设是为了实现吴王阖闾兴霸成王的政治意图;伍子胥"象天法地"开设水陆城门各八座,不仅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而且八大城... 历代吟咏描述苏州城墙的诗文甚多,从中可以领略到二千五百多年前苏州古城墙的创建特色,即阖闾大城的规划建设是为了实现吴王阖闾兴霸成王的政治意图;伍子胥"象天法地"开设水陆城门各八座,不仅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而且八大城门水陆并用特色鲜明,形成苏州水乡古城秀美景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古城墙 创建特色 丰富内涵
下载PDF
阊门:苏州古城的地标与象征
8
作者 徐静 《镇江高专学报》 2017年第4期102-105,共4页
苏州古城的前身为春秋时期吴国都城。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吴王阖闾之命筑城,开设水陆城门各8座,其中阊门巍峨雄伟,成为苏州古城的重要标志。阊门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春秋时期是吴国西破强楚而成就霸业的政治象征,汉魏六朝时... 苏州古城的前身为春秋时期吴国都城。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吴王阖闾之命筑城,开设水陆城门各8座,其中阊门巍峨雄伟,成为苏州古城的重要标志。阊门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春秋时期是吴国西破强楚而成就霸业的政治象征,汉魏六朝时期是苏州的城市地标和东南大都会的象征,中唐时期成为苏州城市盛衰的历史见证,明清时期是苏州经济繁荣的代名词。历代描写苏州阊门的诗文甚多,从中能够感受阊门的独特地位,感悟苏州古城的沧桑变迁,领悟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丰富内涵、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城 阊门 地标 象征
下载PDF
昆曲传承中的市场因素探论—以苏州市兰芽昆曲艺术剧团为例
9
作者 宋桂友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8-11,共4页
昆曲作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新世纪的命运必须得到重视,其传承与发展的方式虽有很多,但最可持续的是文化市场。苏州市兰芽昆曲艺术剧团努力培养观众、勇于走进演出市场的行动为昆曲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在传统文化的传... 昆曲作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新世纪的命运必须得到重视,其传承与发展的方式虽有很多,但最可持续的是文化市场。苏州市兰芽昆曲艺术剧团努力培养观众、勇于走进演出市场的行动为昆曲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政府、剧团、市场与观众的关系值得关注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传承发展 文化市场
下载PDF
浅析苏州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凌雯 秦莉 《时代经贸》 2018年第9期27-28,共2页
本文浅析苏州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历史与生存现状,探讨传承与发展苏州传统手工艺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传承与发展苏州传统手工艺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一套优秀社科图书的两大要素——以马中红主编丛书《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桂友 《临沂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141-144,共4页
一套优秀的社科图书须具有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两大要素,具有创新、前沿、人文关怀的品质,写作研究过程具备勇于探索、认真求证和精心完成的特点。马中红主编的丛书《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在选题上填补国内学术界空白,以民主平等的姿态,... 一套优秀的社科图书须具有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两大要素,具有创新、前沿、人文关怀的品质,写作研究过程具备勇于探索、认真求证和精心完成的特点。马中红主编的丛书《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在选题上填补国内学术界空白,以民主平等的姿态,客观的态度,选取独特视角,采取田野调查等方法,使该丛书成为了一套近年少见的优秀图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图书 要素 热点 学术 创新
下载PDF
存“至德”之诚义 扬吴地之人文—评吴恩培点校的《至德志(外二种)》
12
作者 许凌雯 陈璇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7-49,共3页
作为《苏州文献丛书》第二辑中的一本,吴恩培教授点校的《至德志(外二种)》在整理时注重了文献版本价值、史料价值、地域文化研究的历史价值以及社会文化的应用价值,对于推扬吴地的人文精神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至德志》 《苏亭小志》 《韩忠武王祠墓志》 文献点校
下载PDF
早期《申报》所载竹枝词对传统民歌的继承与革新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2期44-50,共7页
《申报》在早期的二十年间刊登了大量的竹枝词。这些竹枝词一方面继承了前代民歌形式灵活、内容生动的特点,又因其借助报章发行,具有报章文学的特色。它改变了传统民歌及前代竹枝词重抒情的特色,着重描述晚清十里洋场的风物、人文及习俗... 《申报》在早期的二十年间刊登了大量的竹枝词。这些竹枝词一方面继承了前代民歌形式灵活、内容生动的特点,又因其借助报章发行,具有报章文学的特色。它改变了传统民歌及前代竹枝词重抒情的特色,着重描述晚清十里洋场的风物、人文及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诗史"的作用;同时,将新的语言运用到竹枝词的创作中,也是对传统民歌及前代竹枝词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竹枝词 《申报》 民歌
下载PDF
古城小巷的文化意蕴——论陆文夫小说的苏州书写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桂友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2-134,共3页
作为当代杰出作家的陆文夫,他一生的主要时光都生活在古城苏州,他对苏州充满了深情,只要一提到苏州,他的笔下就总是优美,他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把苏州在他心目中璀璨夺目的形象说出来:"苏州城,一颗东方的明珠,一个江南的美人,娴静... 作为当代杰出作家的陆文夫,他一生的主要时光都生活在古城苏州,他对苏州充满了深情,只要一提到苏州,他的笔下就总是优美,他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把苏州在他心目中璀璨夺目的形象说出来:"苏州城,一颗东方的明珠,一个江南的美人,娴静、高雅、有很深厚的文化教养,又是那么多才多艺,历两千五百年而不衰老,阅尽沧桑后又焕发青春,实在有点不可思议。"(1)"古老的苏州城……成为东方的明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城 陆文夫 文化意蕴 古城 书写 小说 文化教养 东方
原文传递
伍子胥“掘墓鞭尸”及其证伪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恩培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24-28,共5页
文章针对世传伍子胥"掘墓鞭尸"事,对现存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按年代顺序进行梳理并发现,古代史事记载最权威的历史著作《春秋经》《左传》以及《国语》等对此均未作记载,而《吕氏春秋》《淮南子》《榖梁传》等只记载"鞭坟&q... 文章针对世传伍子胥"掘墓鞭尸"事,对现存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按年代顺序进行梳理并发现,古代史事记载最权威的历史著作《春秋经》《左传》以及《国语》等对此均未作记载,而《吕氏春秋》《淮南子》《榖梁传》等只记载"鞭坟""鞭墓""挞墓"等,至《史记》才出现"鞭尸"。唐司马贞和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都对伍子胥"掘墓鞭尸"提出质疑。对历史层累记载的梳理结果或已说明:"掘墓鞭尸"乃为后世复仇之风炽盛时代所杜撰并加诸伍子胥头上的不实之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子胥 掘墓鞭尸 《左传》 《吕氏春秋》 《史记》 司马迁 顾炎武
下载PDF
过云楼顾文彬艺文社交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陶莉 《文教资料》 2018年第6期87-88,共2页
顾文彬继承其父顾大澜收藏书画的爱好,与子顾承开创了顾氏家族书画收藏、古籍收藏、耕读传家之文化传承脉络。顾文彬、顾承父子构筑过云楼和怡园,以一楼一园为平台,与书画藏家、名士硕儒书画赏鉴交往、诗文切磋唱和,使得过云楼书画收藏... 顾文彬继承其父顾大澜收藏书画的爱好,与子顾承开创了顾氏家族书画收藏、古籍收藏、耕读传家之文化传承脉络。顾文彬、顾承父子构筑过云楼和怡园,以一楼一园为平台,与书画藏家、名士硕儒书画赏鉴交往、诗文切磋唱和,使得过云楼书画收藏"甲江南",怡园社交活动盛况一时,并逐渐形成了晚清吴地艺文社交群体真率会,导引当时艺文社交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文彬 书画鉴藏 艺文社交 真率会 诗文创作
下载PDF
从历代文人诗咏略窥顾野王接受史
17
作者 徐静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66-70,共5页
江南大地留有不少文化巨人顾野王的遗迹,如松陵顾公庙、亭林读书堆、越溪顾公墓等。历代文人雅士不断慕名前来寻访顾野王遗踪,追思先贤的丰功伟绩,并作诗吟咏。品读这些诗作,感受顾野王这位“江东孔子儒”的博学多才,以及其作为“自古... 江南大地留有不少文化巨人顾野王的遗迹,如松陵顾公庙、亭林读书堆、越溪顾公墓等。历代文人雅士不断慕名前来寻访顾野王遗踪,追思先贤的丰功伟绩,并作诗吟咏。品读这些诗作,感受顾野王这位“江东孔子儒”的博学多才,以及其作为“自古圣贤人”的不朽名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野王 顾公庙 遗踪 《玉篇》
下载PDF
春秋“吴都”之争与苏州古城的历史地位
18
作者 吴恩培 《社会科学文摘》 2016年第4期95-96,共2页
苏州古城"春秋时为吴国都城"的学术认定体系2000多年以来,经历代文献记载且经现代考古印证的春秋晚期江南吴地地域历史文化学术体系认定,吴地春秋历史遗址包括:"吴都"(吴大城)——苏州古城、春秋时吴国所建"离... 苏州古城"春秋时为吴国都城"的学术认定体系2000多年以来,经历代文献记载且经现代考古印证的春秋晚期江南吴地地域历史文化学术体系认定,吴地春秋历史遗址包括:"吴都"(吴大城)——苏州古城、春秋时吴国所建"离宫"——"木渎古城"及拱卫吴都的军事城堡——无锡"阖闾城"、昆山"南武城"等。这一学术认定体系的核心要素为经《春秋经》《左传》《国语》《史记》《越绝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城 春秋时期 吴都 吴大城 南武城 历史遗址 阖闾 吴国 《国语》 考古工作
原文传递
苏州古城水意象描写——以大运河和苏州古城申遗为契机
19
作者 陶莉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6-208,共3页
从地理环境来说,苏州沿江临海,是著名的水城,“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小桥水巷多”。从某种意义上说,苏州文化的重要特色就是水文化,水文化是苏州文化的鲜明特征和个性标志。水的兼容并蓄、刚柔并济都在苏州传统文... 从地理环境来说,苏州沿江临海,是著名的水城,“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小桥水巷多”。从某种意义上说,苏州文化的重要特色就是水文化,水文化是苏州文化的鲜明特征和个性标志。水的兼容并蓄、刚柔并济都在苏州传统文化中充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城 大运河 水意象 申遗 描写 苏州文化 地理环境 兼容并蓄
原文传递
苏州盘门诗读
20
作者 徐静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5-137,共3页
盘门位于苏州古城西南隅,是苏州最古老的八大城门之一。盘门城楼一层楼厅中间,竖有一块大型的木雕屏题曰"伍员筑城图"。史书记载,盘门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即周敬王六年,吴王阖闾元年。这一年,吴王阖闾重用伍子胥委派他建筑阖闾大城即... 盘门位于苏州古城西南隅,是苏州最古老的八大城门之一。盘门城楼一层楼厅中间,竖有一块大型的木雕屏题曰"伍员筑城图"。史书记载,盘门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即周敬王六年,吴王阖闾元年。这一年,吴王阖闾重用伍子胥委派他建筑阖闾大城即苏州古城,开设水陆城门各八座,分别是阊、胥、盘、蛇、娄、匠、平、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城 史书记载 公元前 阖闾 伍子胥 城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