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靶点注射甲钴胺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电生理、超声下神经结构、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将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障碍患者按照1︰1随机纳入试验组及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3例,男性9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为(33.92±7....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靶点注射甲钴胺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电生理、超声下神经结构、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将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障碍患者按照1︰1随机纳入试验组及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3例,男性9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为(33.92±7.54)岁。对照组12例,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33.08±11.31)岁。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靶点注射甲钴胺注射液结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神经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超声下神经直径及横截面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BMRC)感觉功能评定。结果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神经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超声下神经直径及横截面积、神经BMRC感觉评定在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的超声下神经直径及横截面积、神经BMRC感觉在治疗前后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靶点注射甲钴胺结合常规治疗对周围神经结构、感觉功能的改善优于常规治疗。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膈肌功能,并探讨其与卒中病程以及吞咽、呼吸、运动、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首次卒中后单侧偏瘫的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洼田饮水试验、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量...目的分析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膈肌功能,并探讨其与卒中病程以及吞咽、呼吸、运动、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首次卒中后单侧偏瘫的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洼田饮水试验、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采用超声测定膈肌功能,包括平静呼吸时的膈肌活动度以及用力呼吸状态下的膈肌活动度和膈肌增厚率。比较整体和不同瘫痪侧患者偏瘫侧和健侧的膈肌功能,分别比较左侧偏瘫和右侧偏瘫患侧的膈肌功能和健侧的膈肌功能。分析瘫痪侧的膈肌功能与病程、洼田饮水试验、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量表、FMA、BBS、mBI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45例卒中患者,其中左侧偏瘫27例(60.00%),右侧偏瘫18例(40.00%)。在整体患者中,用力呼吸状态下,偏瘫侧膈肌活动度(31.69±15.18 mm vs.40.24±14.66 mm,P<0.001)及膈肌增厚率(34.99%±23.70%vs.48.13%±21.98%,P<0.001)低于健侧。用力呼吸状态下,左侧偏瘫患者的偏瘫侧膈肌活动度(30.13±12.64 mm vs.44.10±12.95 mm,P<0.001)和膈肌增厚率(41.20%±23.42%vs.54.63%±21.08%,P=0.004)较健侧低;右侧偏瘫患者的偏瘫侧膈肌增厚率(25.67%±21.47%vs.38.37%±20.07%,P=0.005)较健侧低。用力呼吸状态下,右侧偏瘫患者的偏瘫侧膈肌增厚率低于左侧偏瘫患者(P=0.029)。右侧偏瘫患者的健侧膈肌活动度(P=0.028)及膈肌增厚率低于左侧偏瘫患者(P=0.012)。卒中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偏瘫侧膈肌活动度与FMA(r=0.362,P=0.015)呈正相关;用力呼吸状态下,偏瘫侧膈肌活动度与洼田饮水试验(r=0.298,P=0.047)、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量表(r=0.437,P=0.003)、FMA(r=0.330,P=0.027)、BBS(r=0.370,P=0.012)、mBI(r=0.321,P=0.031)呈正相关,偏瘫侧膈肌增厚率与病程(r=-0.298,P=0.047)呈负相关。结论卒中后偏瘫侧膈肌功能较健侧下降,右侧偏瘫患者双侧膈肌功能较左侧偏瘫患者更差。卒中患者膈肌功能与病程呈负相关,与吞咽功能、呼吸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靶点注射甲钴胺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电生理、超声下神经结构、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将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障碍患者按照1︰1随机纳入试验组及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3例,男性9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为(33.92±7.54)岁。对照组12例,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33.08±11.31)岁。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靶点注射甲钴胺注射液结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神经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超声下神经直径及横截面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BMRC)感觉功能评定。结果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神经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超声下神经直径及横截面积、神经BMRC感觉评定在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的超声下神经直径及横截面积、神经BMRC感觉在治疗前后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靶点注射甲钴胺结合常规治疗对周围神经结构、感觉功能的改善优于常规治疗。
文摘目的分析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膈肌功能,并探讨其与卒中病程以及吞咽、呼吸、运动、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首次卒中后单侧偏瘫的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洼田饮水试验、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采用超声测定膈肌功能,包括平静呼吸时的膈肌活动度以及用力呼吸状态下的膈肌活动度和膈肌增厚率。比较整体和不同瘫痪侧患者偏瘫侧和健侧的膈肌功能,分别比较左侧偏瘫和右侧偏瘫患侧的膈肌功能和健侧的膈肌功能。分析瘫痪侧的膈肌功能与病程、洼田饮水试验、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量表、FMA、BBS、mBI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45例卒中患者,其中左侧偏瘫27例(60.00%),右侧偏瘫18例(40.00%)。在整体患者中,用力呼吸状态下,偏瘫侧膈肌活动度(31.69±15.18 mm vs.40.24±14.66 mm,P<0.001)及膈肌增厚率(34.99%±23.70%vs.48.13%±21.98%,P<0.001)低于健侧。用力呼吸状态下,左侧偏瘫患者的偏瘫侧膈肌活动度(30.13±12.64 mm vs.44.10±12.95 mm,P<0.001)和膈肌增厚率(41.20%±23.42%vs.54.63%±21.08%,P=0.004)较健侧低;右侧偏瘫患者的偏瘫侧膈肌增厚率(25.67%±21.47%vs.38.37%±20.07%,P=0.005)较健侧低。用力呼吸状态下,右侧偏瘫患者的偏瘫侧膈肌增厚率低于左侧偏瘫患者(P=0.029)。右侧偏瘫患者的健侧膈肌活动度(P=0.028)及膈肌增厚率低于左侧偏瘫患者(P=0.012)。卒中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偏瘫侧膈肌活动度与FMA(r=0.362,P=0.015)呈正相关;用力呼吸状态下,偏瘫侧膈肌活动度与洼田饮水试验(r=0.298,P=0.047)、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量表(r=0.437,P=0.003)、FMA(r=0.330,P=0.027)、BBS(r=0.370,P=0.012)、mBI(r=0.321,P=0.031)呈正相关,偏瘫侧膈肌增厚率与病程(r=-0.298,P=0.047)呈负相关。结论卒中后偏瘫侧膈肌功能较健侧下降,右侧偏瘫患者双侧膈肌功能较左侧偏瘫患者更差。卒中患者膈肌功能与病程呈负相关,与吞咽功能、呼吸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