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在一年级教学规律的含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凌国伟 《小学数学教师》 2016年第12期78-78,共1页
一般来说,一组事物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就可以称为有规律地排列。一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找规律问题,教师该怎样向学生解释规律的含义?
关键词 一年级学生 教学规律 排列 教师
原文传递
学生不喜欢列方程解应用题,怎么办
2
作者 凌国伟 《小学数学教师》 2016年第12期79-79,共1页
学生问:“老师,列方程解应用题太麻烦了!”应该如何引导? 方程是一种重要的描述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在小学里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学生中出现不喜欢列方程解应用题,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比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麻烦是常有的现象。
关键词 列方程解应用题 学生 数学模型 现实世界 算术方法 老师 初学 小学
原文传递
需不需要强调"在平面内"
3
作者 凌国伟 《小学数学教师》 2021年第7期174-174,共1页
一次聆听六年级总复习"图形的运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反复强调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特点及其用法,但始终没有提到"在平面内"。请问:在小学阶段图形运动的教学中,需不需要强调"在平面内"?(安徽宿州... 一次聆听六年级总复习"图形的运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反复强调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特点及其用法,但始终没有提到"在平面内"。请问:在小学阶段图形运动的教学中,需不需要强调"在平面内"?(安徽宿州李奇帅)我们知道:如果图形中所有的点都在同一平面内,那么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如果图形中的点不全在同一平面内,那么叫做立体图形,又称空间图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空间图形 图形运动 安徽宿州 总复习 小学阶段 教学活动
原文传递
"摆动"是旋转现象吗
4
作者 凌国伟 《小学数学教师》 2021年第7期173-174,共2页
教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时,按教材提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学生提到了秋千、海盗船等。请问:秋千、海盗船的摆动现象符合旋转的定义吗?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微信网友)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 教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时,按教材提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学生提到了秋千、海盗船等。请问:秋千、海盗船的摆动现象符合旋转的定义吗?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微信网友)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先复习一些物理知识。我们处在一个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世界中,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位置改变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平动、转动和振动。平动,其运动方式是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是完全相同的,即物体上任意两点的连线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 微信 机械运动 物理知识 秋千 图形的运动 人教版 平动
原文传递
"按比例分配"还是"按比分配"
5
作者 凌国伟 《小学数学教师》 2021年第7期173-173,共1页
六年级上册学习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之后,接着学习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上,学生提出:我们学习的是"比",为什么课题是"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应该是按比例分配,还是按比分配?查阅教师用书发现,苏教版为"... 六年级上册学习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之后,接着学习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上,学生提出:我们学习的是"比",为什么课题是"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应该是按比例分配,还是按比分配?查阅教师用书发现,苏教版为"按比例分配";北师大版整个单元所出现的都是"比",一次未提"比例";人教版表达非常明确:"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方法,比与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比例分配 教师用书 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 人教版 苏教版 比的基本性质
原文传递
教学认识1—9、0要注意什么
6
作者 凌国伟 《小学数学教师》 2021年第7期176-176,共1页
许多一年级新生已会读写20以内的数,并会进行简单的加减计算,但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有几个单元仍是学习认数。数学1—9、0的认识时应注意什么?(江苏无锡笑晨)认数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数数应对应。数是数出来的,数数时应注意从点数开始... 许多一年级新生已会读写20以内的数,并会进行简单的加减计算,但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有几个单元仍是学习认数。数学1—9、0的认识时应注意什么?(江苏无锡笑晨)认数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数数应对应。数是数出来的,数数时应注意从点数开始,数与物(图)一一对应。2.读写应正确。各个数字的读音要正确、标准。写数时注意笔顺和字形,4、5两笔写成,其余一笔写成。特别是全部由曲线条组成的四个数字3、6、8、0,更要注意写正确,写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认识 一年级新生 江苏无锡 数学教材 读写 数数 写数 认数
原文传递
解决这类问题要用"进一法"吗
7
作者 凌国伟 《小学数学教师》 2021年第7期175-176,共2页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圆柱和圆锥。书上设计了几道用铁皮材料做一个圆柱形水(油)桶的练习,要求计算这个水(油)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是用"进一法"保留结果,...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圆柱和圆锥。书上设计了几道用铁皮材料做一个圆柱形水(油)桶的练习,要求计算这个水(油)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是用"进一法"保留结果,还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结果?(江苏淮安乔海兵)取近似值,应该根据题目要求和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这个单元与之相关的习题有三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舍五入法 题目要求 两位小数 《数学》 进一法 江苏淮安 圆柱形 苏教版
原文传递
如何说清笔算除法竖式分层书写的道理
8
作者 凌国伟 《小学数学教师》 2021年第7期174-175,共2页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安排先学习口算除法,接下来学习笔算除法。受口算除法迁移的影响,学生作业中常常出现如下除法竖式书写形式:■教学中,如何说清笔算除法的竖式要分层书写的道理,让学生乐...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安排先学习口算除法,接下来学习笔算除法。受口算除法迁移的影响,学生作业中常常出现如下除法竖式书写形式:■教学中,如何说清笔算除法的竖式要分层书写的道理,让学生乐意接受呢?(贵州六盘水李先龙)学生初学笔算除法时出现这样的竖式书写形式是可以理解的,主要原因是受表内除法用竖式书写均不需分层的影响。为了改善这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写形式 表内除法 《数学》 竖式 笔算除法 教材安排 学生作业 贵州六盘水
原文传递
怎样上好准备课
9
作者 乔宁 凌国伟 《小学数学教师》 2020年第7期175-176,共2页
一年级新生在学习“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除了进行数学课的常规教学外,还要上几节准备课作为启蒙:苏教版有“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让位置”。为什么在认数之前安排这些教学内容?教学时应注意些什么?(江苏无锡乔宁)《义务教... 一年级新生在学习“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除了进行数学课的常规教学外,还要上几节准备课作为启蒙:苏教版有“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让位置”。为什么在认数之前安排这些教学内容?教学时应注意些什么?(江苏无锡乔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中第一句话是“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教学 一年级新生 江苏无锡 比一比 义务教育 苏教版 教学内容 数学课
原文传递
省略乘号相当于改变运算顺序吗
10
作者 凌国伟 《小学数学教师》 2016年第12期80-80,共1页
省略乘号相当于默认加上了括号吗?比如,15÷3x=45,其中的3x省略了乘号,是不是就默认为先算乘法,将3与x看作一个整体?可教材上没有相关的论述。如果按照四则运算的顺序,应该先算除法得到5x=45。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老师之间存... 省略乘号相当于默认加上了括号吗?比如,15÷3x=45,其中的3x省略了乘号,是不是就默认为先算乘法,将3与x看作一个整体?可教材上没有相关的论述。如果按照四则运算的顺序,应该先算除法得到5x=45。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老师之间存在争议,请专家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算顺序 乘号 省略 四则运算 默认 教材 老师
原文传递
关于面和体的困惑
11
作者 朱文娟 凌国伟 《小学数学教师》 2020年第7期176-176,共1页
从点到线、面、体的构成中,面和体一定是封闭的吗?角是面吗?大阳光照射的一片是面吗?(上海朱文娟)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师手册》这样描述体、面、线、点、角——体:当我们只研究一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不研究它的其他性质... 从点到线、面、体的构成中,面和体一定是封闭的吗?角是面吗?大阳光照射的一片是面吗?(上海朱文娟)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师手册》这样描述体、面、线、点、角——体:当我们只研究一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不研究它的其他性质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个物体叫做几何体,简称体。体有长、宽和高,并且占有一定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师 人民教育出版社 阳光照射 几何体 描述体 困惑 物体
原文传递
答案可以是663元吗
12
作者 薛仕扣 凌国伟 《小学数学教师》 2020年第7期174-174,共1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37页有这样一道练习:结合题中信息,根据购票人数的不同,票价发生变化。对于第(1)小题,一班和二班的人数均在1~50人的范围内,所以一班和二班分别购票,所需的钱分别为:48×15=7...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37页有这样一道练习:结合题中信息,根据购票人数的不同,票价发生变化。对于第(1)小题,一班和二班的人数均在1~50人的范围内,所以一班和二班分别购票,所需的钱分别为:48×15=720(元),49×15=735(元)。但是,如果购买51张票,那么所需的钱为:51×13=663(元),663元<720元,663元<735元,因此一班和二班均购买51张票,所花费的钱反而比按照实际人数购票所花费的钱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 购票 苏教版 两位数 三位数 人数 四年级
原文传递
-5°怎么读
13
作者 凌国伟 《小学数学教师》 2016年第12期78-78,共1页
在负数的教学中,教材规定-5摄氏度表示零下5摄氏度,读作“负5摄氏度”。而在生活中,我们把零度以下的温度读作零下摄氏度。不知哪种读法更规范?面对教材与生活中的不一致,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处理?
关键词 教学 教材 生活 负数 读法 教师
原文传递
单位长度一定是1吗
14
作者 范燕 凌国伟 《小学数学教师》 2020年第7期174-175,共2页
如何确定单位长度?比如下图的数轴中只有刻度0、2、4、6、8,它的单位长度是2吗?(上海范燕)初中数学教材中关于数轴是这样定义的:1.画一条水平直线,并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0,我们把这点称为原点。2.把这条直线上从原点向右的方向规... 如何确定单位长度?比如下图的数轴中只有刻度0、2、4、6、8,它的单位长度是2吗?(上海范燕)初中数学教材中关于数轴是这样定义的:1.画一条水平直线,并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0,我们把这点称为原点。2.把这条直线上从原点向右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画箭头表示),向左的方向规定为负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长度 数轴 初中数学教材 水平直线 负方向 原点
原文传递
1/1是分数单位吗
15
作者 刘艳 凌国伟 《小学数学教师》 2020年第7期173-173,共1页
在认识分数单位时,学生通过数分数、观察“分数墙”等活动,感悟出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的分数。我请学生举例,当有一个孩子说1/1是分数单位时,我解释道:“分数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平均分成1份就等于没分,没有意义。所以最大的... 在认识分数单位时,学生通过数分数、观察“分数墙”等活动,感悟出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的分数。我请学生举例,当有一个孩子说1/1是分数单位时,我解释道:“分数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平均分成1份就等于没分,没有意义。所以最大的分数单位是1/2。”但从假分数的定义来看,1/1的确是分数,同样,2/1、3/1都是分数,为什么最大的分数单位不是1/1,而是1/2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分数 分数单位 认识分数 几分之一 整体平均 学生
原文传递
平面图形旋转以后,位置变了吗
16
作者 凌国伟 《小学数学教师》 2016年第12期79-79,共1页
许多教师在教学“旋转和平移”时,说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否欠妥?比如,平面上的图形旋转整数圈后,位置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平面上的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一定角度后,图形上的点确实发生了位置变化。对此我很困惑。特向... 许多教师在教学“旋转和平移”时,说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否欠妥?比如,平面上的图形旋转整数圈后,位置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平面上的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一定角度后,图形上的点确实发生了位置变化。对此我很困惑。特向专家请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旋转 平面 位置变化 教学 教师
原文传递
怎样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
17
作者 凌国伟 《小学数学教师》 2016年第12期80-80,共1页
请问,正方体的展开图是否有必要详细探究?学生需要掌握所有的展开图吗? 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 展开图 正方体 教学 学生需要 空间观念
原文传递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法
18
作者 朱文娟 凌国伟 《小学数学教师》 2020年第7期173-174,共2页
乘法的意义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但是对于分数乘法,如15×1/3、1/2×1/3,如何从整数乘法意义和算法的角度来理解?(上海朱文娟)传统教材中分数乘法的意义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 乘法的意义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但是对于分数乘法,如15×1/3、1/2×1/3,如何从整数乘法意义和算法的角度来理解?(上海朱文娟)传统教材中分数乘法的意义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乘法 传统教材 简便运算 整数乘法 算法
原文传递
关于百分数的疑惑
19
作者 凌国伟 《小学数学教师》 2021年第7期176-176,共1页
x-20%=240(学生自创题),这样的方程能解吗?换言之,百分数能进行如20%+240、25-30%的加减计算吗?在进行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分教学时,曾强调过: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分率),不可以表示一个数(量),所以不可以加单位。作业中有关百... x-20%=240(学生自创题),这样的方程能解吗?换言之,百分数能进行如20%+240、25-30%的加减计算吗?在进行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分教学时,曾强调过: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分率),不可以表示一个数(量),所以不可以加单位。作业中有关百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从分率的角度可以理解,但加减法却很少见。百分数是不是一个数?能否参与上述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率 加减法 百分数 乘除法运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