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珍菊汤对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夏招彬 孙艳 +6 位作者 韩其君 汪露 赵星 仁科 唐木克 索郎扎西 陈朝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24-4736,共13页
【目的】探讨自组方剂珍菊汤对3种不同诱因导致的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珍菊汤主要成分及其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能力测定和对5-脂氧... 【目的】探讨自组方剂珍菊汤对3种不同诱因导致的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珍菊汤主要成分及其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能力测定和对5-脂氧合酶(5-LOX)活性的抑制率探究珍菊汤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选取42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进行24 h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及21 d蓄积毒性试验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另选取113只小鼠,其中随机选取8只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其余105只随机平均分配至3种药物诱导的急性肝损伤试验,每个试验35只。各急性肝损伤试验内再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阳性药物水飞蓟宾组(Silybin)及珍菊汤高(H)、中(M)和低(L)剂量组,每组7只。Control和Model组连续灌胃生理盐水14 d;阳性药物Silybin组按50 mg/kg剂量连续灌胃14 d;珍菊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照生药浓度10.0、5.0和2.5 g/kg连续灌胃珍菊汤14 d;第15天分别以四氯化碳(CCl 4)、对乙酰氨基酚(APAP)和酒精(Alcohol)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于第16或20天剖解,检测肝脏病理,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炎性因子及肝脏特异性基因miRNA(miR-122)变化。【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得出每1 g珍菊汤组方中含有芦丁0.27 mg,木犀草苷2.72 mg,异绿原酸A 0.26 mg,盐酸小檗碱0.28 mg。珍菊汤DPPH自由基清除半数抑制浓度(IC 50)和羟自由基清除IC 50分别为2.394和104 mg/mL,总还原能力为3.73±0.04,抗炎率为75.97%±3.11%。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和蓄积毒性试验表明珍菊汤安全无毒。CCl 4、APAP和Alcohol所致急性肝损伤病理模型中,Model组小鼠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病变,不同剂量珍菊汤组和阳性药物Silybin组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与Model组相比,珍菊汤高剂量干预后,肝脏血清生化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HO)显著降低(P<0.05);抗氧化指标丙二醛(MDA)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升高(P<0.05);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肝脏miR-122基因显著降低(P<0.05)。【结论】珍菊汤是一种安全无毒的组方药物,灌胃10.0 g/kg能够显著改善小鼠肝脏病变,提高小鼠肝脏抗氧化能力,对CCl 4、APAP和Alcohol所致急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菊汤 急性肝损伤 抗氧化 抗炎 MIR-122
下载PDF
翻白草4种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仁科 《四川畜牧兽医》 2020年第9期26-29,共4页
本研究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和去离子水4种提取溶剂对翻白草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同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微量纸片法对4种活性成分进行体外抑菌试验,了解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翻白草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有酚类、鞣质类、三萜类... 本研究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和去离子水4种提取溶剂对翻白草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同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微量纸片法对4种活性成分进行体外抑菌试验,了解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翻白草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有酚类、鞣质类、三萜类、甾体类和黄酮类,主要活性成分对试验菌株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石油醚提取物对粪肠球菌ATCC25912和屎肠球菌ATCC35667的最小抑菌浓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白草 最小抑菌浓度 抑菌圈
下载PDF
氟尼辛葡甲胺对麦洼牦牛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咪 仁科 +2 位作者 汪露 索郎扎西 陈朝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0-1528,共9页
【目的】探究口服给药氟尼辛葡甲胺对牦牛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影响,为氟尼辛葡甲胺在麦洼牦牛炎症性疾病治疗中的科学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麦洼牦牛按0.04 mL/kg的剂量灌服5%氟尼辛葡甲胺溶液,给药前后12 h内根据动物排便情况随时... 【目的】探究口服给药氟尼辛葡甲胺对牦牛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影响,为氟尼辛葡甲胺在麦洼牦牛炎症性疾病治疗中的科学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麦洼牦牛按0.04 mL/kg的剂量灌服5%氟尼辛葡甲胺溶液,给药前后12 h内根据动物排便情况随时采样,以通用引物343F和798R扩增细菌16S rRNA序列V3~V4可变区,构建PE文库后利用Illumia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在PE文库覆盖率超过96.00%的条件下,各组粪便样本的OTU数量分布在1633~2435个,除幼龄麦洼牦牛给药后的OTU数量降低外,青壮年和大龄麦洼牦牛的OTU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在门分类水平上,给药前后麦洼牦牛粪便菌群结构组成中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菌群,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在给药后明显降低,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例有不同程度升高趋势,尤其以幼龄麦洼牦牛最明显;在属分类水平上,除幼龄麦洼牦牛粪便Ruminococcaceae_UCG-014、青壮年麦洼牦牛粪便Prevotellaceae_UCG-004和大龄麦洼牦牛粪便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的相对丰度变化不明显外,其他菌属在不同年龄段麦洼牦牛粪便菌群结构组成中的相对丰度在给药前后均发生明显变化。给药后各组麦洼牦牛粪便样本中实际观测到的OTUs数量及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而Simpson指数的变化不明显。多元变量统计分析(Kruskal-Wallis和LEfSe)结果表明,在门分类水平上各组间差异较明显的有拟杆菌门、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厚壁菌门、梭杆菌门(Fusobazcteria)和Kieitimatiellaeota等;在属分类水平上各组间差异明显的主要有[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等。【结论】单次灌服氟尼辛葡甲胺后,麦洼牦牛肠道菌群在门和属分类水平上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但仍以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群,表明氟尼辛葡甲胺仅影响麦洼牦牛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洼牦牛 氟尼辛葡甲胺 肠道菌群多样性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