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1
作者 刘祖联 熊滕宾 Catherine Meads 《继续医学教育》 2007年第18期1-3,共3页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窒息的严重并发症,可以导致死亡或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短时间(出生后12~24小时内)惊厥,神经反射改变,意识状态的变化(或这些现象同时存在);以及长期存在发育延迟,癫痫,智力发育迟缓...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窒息的严重并发症,可以导致死亡或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短时间(出生后12~24小时内)惊厥,神经反射改变,意识状态的变化(或这些现象同时存在);以及长期存在发育延迟,癫痫,智力发育迟缓,或脑瘫(或这些现象同时存在)。其发生率大约每1000例活产婴儿中有3.5~6例。对此疾患的治疗手段包括亚低温、硫酸镁、抗惊厥药、木糖醇、地塞米松、尼卡地平(钙通道拮抗剂)、咖啡酸苯乙酯等,但均不足以证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高压氧治疗 临床疗效 神经系统损害 智力发育迟缓 钙通道拮抗剂 咖啡酸苯乙酯 抗惊厥药
下载PDF
ENPP1基因多态位点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靳雅丽 刘斌 +7 位作者 江朝强 徐琳 郭黎红 林大庆 林洁明 张维森 郑家强 Thomas GN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42-746,共5页
目的 研究中老年人核苷酸外焦磷酸酶/磷酸二酯酶1(ENPP1)基因多态位点rs1409181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从"广州生物库队列-CVD"项目中的1996名研究对象随机选出390名年龄≥50岁的中老年广州市居民,收集其个人资料与病史、体格检... 目的 研究中老年人核苷酸外焦磷酸酶/磷酸二酯酶1(ENPP1)基因多态位点rs1409181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从"广州生物库队列-CVD"项目中的1996名研究对象随机选出390名年龄≥50岁的中老年广州市居民,收集其个人资料与病史、体格检查并测定血清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同步连接心电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期后壁厚度(LVPWD).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LVM)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以判断左心室肥厚.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NPP1基因rs1409181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ENPP1基因GG、CG和CC 3个基因型组左心室肥厚的比率分别为21.5%、28.2%和37.5%.与GG基因型相比,CG和CC基因型经调整包括血压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在内等多种混杂因素后,对左心室肥厚的比值比(OR)分别为1.39(95%CI:0.78~2.50)和2.36(95%CI:1.21~4.60),趋势检验P=0.01.结论 ENPP1基因多态位点rs1409181与左心室肥厚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肥厚 ENPP1基因 多态性
原文传递
午睡与中老年人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马万芳 徐琳 +7 位作者 江朝强 刘斌 靳雅丽 朱彤 张维森 Thomas GN 郑家强 林大庆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1,共5页
背景午睡在国内外是一种普遍现象,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利弊影响尚无定论。目的探索午睡频率与血压及中老年人高血压的关系。方法以《广州生物库队列》招募的30518名受检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化问卷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午... 背景午睡在国内外是一种普遍现象,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利弊影响尚无定论。目的探索午睡频率与血压及中老年人高血压的关系。方法以《广州生物库队列》招募的30518名受检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化问卷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午睡频率、打鼾、睡眠总时间以及个人健康状况等,并进行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血脂和空腹血糖等检测,以此基线资料为基础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①在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教育、职业、吸烟、体力活动、腰围、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打鼾和睡眠总时间后,全部受检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随午睡频率增加而升高(F值分别为4.0、6.3和5.6,P<0.05或<0.01,线性趋势均P<0.01);对于自报一般健康状况好的受检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同样随午睡频率增加而升高(F值分别为4.4、6.6和6.1,均P<0.01,线性趋势值也均P<0.01);②调整上述潜在的混杂因素后,相对于不午睡或<1d/周组,高血压的比值比(95%CI)在1~3和≥4d/周分别为1.05(0.97~1.14)和1.16(1.09~1.22),线性趋势检验P<0.01。结论午睡频率与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午睡频率 中老年人 高血压
原文传递
中老年人血尿酸与空腹血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余永杰 江朝强 +5 位作者 靳雅丽 徐琳 刘斌 张维森 郑家强 林大庆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55-1159,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FPG与血尿酸(SUA)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广州生物库中老年队列第一期基线资料收集时10413名年龄≥50岁的广州市居民,按照不同FPG水平分组,分析FPG与SUA及高尿酸血症(HUA)的相关性。结果女性SUA水平及HUA...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FPG与血尿酸(SUA)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广州生物库中老年队列第一期基线资料收集时10413名年龄≥50岁的广州市居民,按照不同FPG水平分组,分析FPG与SUA及高尿酸血症(HUA)的相关性。结果女性SUA水平及HUA检出率随FPG水平升高而增加,各FPG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P<0.05)。男性SUA水平及HUA检出率在糖尿病(DM)组、IFG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FPG正常组(P<0.05)。按不同FPG水平分组与HUA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年龄、吸烟、饮酒、体力活动以及BMI、TG、SCr、高血压等相关因素后,女性患HUA的风险随FPG水平升高而明显增加(趋势检验P<0.01),当出现IFG时(FPG 6.1~6.9 mmol/L),女性患HUA的风险增加40%(95%CI:1.19~1.64),受检者诊断为DM与非DM者相比,女性患HUA的风险增加44%(95%CI:1.15~1.79),而男性患HUA的风险则与FPG水平的升高无明显相关(趋势检验P>0.05)。结论中老年女性SUA水平及HUA检出率随FPG水平升高而增加;FPG水平的升高使女性HUA患病风险增加,而男性则未见此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空腹血糖 血尿酸 中老年人
原文传递
广州市中老年人群肥胖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周海林 江朝强 +5 位作者 张维森 刘斌 朱彤 靳雅丽 郑家强 林大庆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29-933,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的肥胖类型对中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伤(MCI)的影响。方法以《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为平台,收集第一、二期年龄在50~85岁的19181例广州中老年人的基线资料,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详细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认... 目的研究不同的肥胖类型对中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伤(MCI)的影响。方法以《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为平台,收集第一、二期年龄在50~85岁的19181例广州中老年人的基线资料,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详细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认知能力的测量用10单词延迟记忆得分来评价。分析体重指数、腰臀比、腰围等反映肥胖的测量参数与认知评价得分的相关性。结果(1)除空腹血糖及高血压在正常与异常认知得分人群中无差异外,男女两性在年龄、教育、吸烟状况、喝酒状况、体力活动等生活方式及生理特仟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腰臀比在男女性均显示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当以认知得分≤3分作为有无轻度认知功能受损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时,腰臀比增大的中老年人群患MCI的危险性均明显增加.女性OR及95%CI为1.57(1.42-1.72),男性为1.22(1.05—1.41)。结论中心性肥胖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关联,且这种关系在女性更明显,以腰臀比预测认知功能比其他肥胖测量指数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认知能力 体重指数 腰臀比 腰围
原文传递
建立广州生物库进行慢性重大疾病研究概述 被引量:6
6
作者 江朝强 林大庆 +9 位作者 郑家强 刘斌 张维森 靳雅丽 徐琳 Kin Bong Hubert Lam Graham Neil Thomas Peymane Adap 朱彤 梁卓伟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801-808,共8页
目的报告《建立广州生物库进行慢性重大疾病研究》过去十年的研究进展和今后十年的研究展望。方法选择≥50岁的30 518名有广州市户籍的居民,收集其个人背景资料、职业接触、居住和生活环境与习惯、营养摄入及个人与家族史等详细资料,并... 目的报告《建立广州生物库进行慢性重大疾病研究》过去十年的研究进展和今后十年的研究展望。方法选择≥50岁的30 518名有广州市户籍的居民,收集其个人背景资料、职业接触、居住和生活环境与习惯、营养摄入及个人与家族史等详细资料,并作体格检查,血生化检验、尿柯铁宁及心电图、X线胸片与肺功能检测等,同时储存其白细胞与血浆在-196℃液态氮库内使其永生化;定期重复体检随访及电话随访并建立亚队列进行基因、生活方式与职业环境等因素对慢性重大疾病影响的研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建立液态氮生物库、条码识别技术与Fico11-Pague分离细胞室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室的管理系统;(2)分三个阶段收集30 518名研究对象建立生物库中老年队列;(3)基线资料分析表明,"三高"凸显,男女血压高值分别为24.0%和17.8%,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5.3%和41.3%,χ2值为39.89,P<0.001;血糖高值和糖尿病患者男性分别为11.1%和12.0%,略高于女性的9.9%和12.6%,χ2值分别为9.00和2.04,P=0.191和0.2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高脂血症更为明显,检出率则女性明显高于男性;(4)中央型肥胖、超重和全身性肥胖以及代谢综合征也呈现女性高于男性;短期记忆受损则男性为13.9%,稍高于女性的12.7%,χ2值为8.05,P=0.005;(5)发现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二手烟、饮酒、缺乏体力活动、不良睡眠状态及打鼾对健康的影响,经历不同社会经济环境(生命历程)成长发育对健康的影响,研究已发表论文80多篇;(6)第一次重复体检和电话随访已于2012年12月结束,除606名研究对象因户口迁出或身份证有误无法确定外,成功随访率达98.0%,已知1 801例死亡,随访资料仍在处理和分析中。结论既往十年《广州生物库中老年队列研究》项目已建立标准化的研究平台及完成第一次重复体检与电话随访,未来十年将继续重复体检为主的纵向随访及建立亚队列进行基因、职业与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对慢性重大疾病影响的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库 基因 环境 重大疾病 中老年队列
原文传递
工人脱离职业性噪声接触后的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林洁明 江朝强 +3 位作者 张维森 侯丽君 Cheng K K Lam T H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00-603,共4页
目的探讨工人脱离职业性噪声接触后的心电图变化。方法在进行《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时,第一阶段收集10413名年龄在≥50岁居民的一般资料、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受检者70%为女性,50%以上年龄在60~69岁;受检者中有2120名(21.0%)... 目的探讨工人脱离职业性噪声接触后的心电图变化。方法在进行《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时,第一阶段收集10413名年龄在≥50岁居民的一般资料、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受检者70%为女性,50%以上年龄在60~69岁;受检者中有2120名(21.0%)曾经接触职业性噪声,但均已脱离接触且为退休或离岗者;用上海惠普有限公司制造的MAC-CS多导联心电图机进行12导联的心电图检查;噪声职业接触史通过问卷采集,心电图由2名中级以上具有诊断资格的医师进行独立诊断。结果(1)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女性为82.4%,明显高于男性的79.1%;不论男性或女性,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P=0.000),女性随文化程度增高而明显下降(P=0.000),但无论男女,脱离职业性噪声接触后,其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与从未职业性噪声接触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曾经有职业性噪声接触与非接触者心电图异常的分类,在校正年龄因素和文化程度后,心律失常、心电轴偏移、房或室肥厚、ST-T改变、心肌劳损、冠状动脉综合征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离职业性噪声接触后的工人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未见明显高于非职业性噪音接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脱离接触 心电图
原文传递
主动脉弓钙化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海林 江朝强 +7 位作者 林大庆 郑家强 刘斌 张维森 徐琳 靳雅丽 朱彤 Thomas GN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76-779,共4页
目的探讨生活习惯及生理生化因素对主动脉弓钙化(AAC)的影响。方法收集“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第一、二期的研究对象20430名,年龄50.85岁的基线资料,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胸部X线的AAC诊断结果及详细的问卷调查数据;用logistic... 目的探讨生活习惯及生理生化因素对主动脉弓钙化(AAC)的影响。方法收集“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第一、二期的研究对象20430名,年龄50.85岁的基线资料,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胸部X线的AAC诊断结果及详细的问卷调查数据;用logistic回归分析某些生活习惯及生理生化因素与AAC患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2名高级放射诊断医师独立阅片对AAC诊断符合率为85%,Kappa值为0.68(P〈0.01),显示AAC诊断是可靠的;(2)除血压外,男女性在某些生理生化特征上有明显差别(P〈0.05);(3)年龄、吸烟、LDL-C及高血压是男女性患AAC的危险因素(P〈0.01),其OR值(95%CI):年龄男性为1.11(1.10~1.12),女性1.12(1.12—1.13);吸烟男性为1.31(1.17-1.47),女性1.31(1.09-1.57);LDL—C男性为1.16(1.06~1.27),女性为1.38(1.22-1.56);高血压男性为1.33(1.18—1.50),女性为1.27(1.18~1.38);女性患糖尿病增加患AAC的风险(P〈0.001),其OR值(95%CI)为1.38(1.22—1.56)。结论年龄、吸烟、高血压、LDL—C是患AAC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增加女性患AAC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钙化 生活习惯 生理生化因素
原文传递
广州工厂职工健康自评和吸烟者戒烟意愿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维森 江朝强 +3 位作者 林大庆 孔聪 肖吕武 郑家强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33-737,共5页
目的调查工厂职工的健康状况和戒烟意愿,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668名广州不同工作类型工厂职工的吸烟行为、自评健康状况和戒烟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吸烟者尼古丁依赖性用FTND问卷进行调查,自评健康和... 目的调查工厂职工的健康状况和戒烟意愿,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668名广州不同工作类型工厂职工的吸烟行为、自评健康状况和戒烟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吸烟者尼古丁依赖性用FTND问卷进行调查,自评健康和戒烟难度与某些因素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1)男性工人吸烟者348人,吸烟率为65.0%;女性工人吸烟者4人,吸烟率为3.0%。与朋友或其他吸烟者在一起、在家或休闲时以及饭后吸烟最常见,占男性经常吸烟者的90.6%。(2)男性经常吸烟和戒烟者自评健康状况比普通同龄人差者占10.7%,高于偶吸和从不吸烟者(5.1%),调整年龄和文化程度后,OR值为2.22(95%CI 1.08~4.59)。(3)男性经常吸烟者想过戒烟的占50.5%,其中自评健康状况比同龄人差、差不多和好者分别占73.3%、50.0%和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自评戒烟难度≤30分、31~60分和60分以上的分别占26.9%、24.9%和48.2%,自评戒烟难度(≤30分和〉30分)比数比随周围同事吸烟人数和尼古丁依赖性的增加而增大。结论男性职工经常吸烟或戒烟者自评健康较偶吸或从不吸烟者差,自评健康较差者多数想过戒烟,戒烟难度主要与周围同事吸烟和尼古丁依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烟草对健康的危害 戒烟
原文传递
广州市中老年人体脂率与常规肥胖指标相关性及其对应值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强 江朝强 +6 位作者 张维森 郑家强 徐琳 靳雅丽 饶穗丽 郑海清 林大庆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41-1344,共4页
目的 探讨广州市中老年人体脂率(BFP)与BMI、腰围(WC)和腰臀比(WHR)等常规肥胖指标的相关性,并推算BFP相应切点值。方法 基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GBCS)平台,选择3 490名50岁及以上相对健康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于曲线... 目的 探讨广州市中老年人体脂率(BFP)与BMI、腰围(WC)和腰臀比(WHR)等常规肥胖指标的相关性,并推算BFP相应切点值。方法 基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GBCS)平台,选择3 490名50岁及以上相对健康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于曲线拟合分析,确定BFP与BMI、WC和WHR间的相关方程,然后再引入性别、年龄、体力运动、吸烟、饮酒等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方程,进而推算反映肥胖程度的BMI、WC、WHR各切点值对应的BFP切点值,然后与另一组进行验证。结果 BFP随BMI、WC和WHR的增加而增加,与WC、WHR相比,BMI能更好预测BFP,其回归方程为BFP=(-23.47-8.87×性别)+2.94×(BMI)-0.024×(BMI)2,决定系数R2=0.805。根据回归方程,超重(24 kg/m2≤BMI 〈 28 kg/m2)对应的BFP分别男性为24.3%≤BFP 〈 31.1%,女性为33.2%≤BFP 〈 40.0%。与WC、WHR对应的BFP判定肥胖的一致性相比,BMI所对应的BFP判定肥胖的一致性较好,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男性为0.909,女性为0.91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男性为70.3%、85.5%;女性为75.2%、93.0%。结论 BFP与BMI的相关性较好。广州市中老年人BFP对应于超重/肥胖(BMI≥24 kg/m2)的切点值男性为24.0%,女性为3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体质指数 体脂率
原文传递
中老年人自评健康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少君 江朝强 +6 位作者 张维森 郑家强 徐琳 刘斌 靳雅丽 朱彤 林大庆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5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自评健康(SRH)与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相关性,为早期发现老年痴呆高危人群,防控老年痴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GBCS)平台,选取27 888名50岁以上广州中老年人的基线资料,采用协方差分析和非条...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自评健康(SRH)与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相关性,为早期发现老年痴呆高危人群,防控老年痴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GBCS)平台,选取27 888名50岁以上广州中老年人的基线资料,采用协方差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RH与10个单词延迟记忆测试(DWRT)和MCI的相关性。MCI定义为DWRT小于4分。结果基于与同龄人比的SRH,自评良好组DWRT得分为5.56(95%CI:5.49~5.64)分,显著高于自评一般组[5.38(95%CI:5.31~5.45)分]和较差组[5.30(95%CI:5.21~5.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0、7.10,P〈0.01)。与自评良好组比,自评一般组和较差组患MCI的风险分别增加24%(95%CI:13%~35%)和45%(95%CI:2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34.68,P〈0.01)。基于自身总体感觉的SRH,自评好者DWRT得分[5.44(95%CI:5.37~5.51)分]显著高于自评差者[5.36(95%CI:5.29~5.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0,P〈0.01)。自评差者患MCI风险相对自评好者增加23%(95%CI:1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20.96,P〈0.01)。选相对健康者做敏感性分析或按性别分层分析,结果与上述一致。结论自评健康差与MCI有关,对自评健康差者进行认知障碍测试和合理干预可能有助于防控老年痴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评健康 轻度认知障碍 中老年人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基于广州生物库的广州市中老年人饮酒行为改变及其影响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沈振敏 江朝强 +6 位作者 张维森 郑家强 徐琳 靳雅丽 胡强 朱峰 林大庆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讨广州市中老年人饮酒行为改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推动中老年人群饮酒控制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GBCS)基线(2003年9月至2008年1月)和第1次随访(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调查的17 672名50岁以上广州中老... 目的探讨广州市中老年人饮酒行为改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推动中老年人群饮酒控制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GBCS)基线(2003年9月至2008年1月)和第1次随访(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调查的17 672名50岁以上广州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一般人口学信息、社会经济地位(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等)、婚姻状态(已婚、未婚、丧偶、分居或离婚等)、生活方式(吸烟及体力运动等)、自报个人疾病史以及自评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对象饮酒情况并随访其饮酒行为改变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基线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酒精相关疾病和自评健康状况等对饮酒行为改变的影响。结果本队列中共纳入17 672名研究对象,男性占27.0%,平均随访(4.1±1.1)年。基线不饮酒或偶饮酒者中有221名(6.0%)男性和328名(2.7%)女性随访期间转为经常饮酒,其中男性转为适量饮酒者占转为经常饮酒者的99.5%,女性占97.9%。基线适量饮酒者中有261名(62.0%)男性和251名(83.9%)女性随访期间减量为不饮酒或偶饮酒;基线过量饮酒者中有249名(58.9%)男性和57名(79.2%)女性随访期间减量为适量饮酒、不饮酒或偶饮酒。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OR=1.02,95%CI:1.01~1.04)、居住郊区(OR=1.32,95%CI:1.04~1.68)、患心血管疾病(OR=1.57,95%CI:1.14~2.15)、自评健康状况好(OR=1.51,95%CI:1.17~1.93)与基线不饮或偶饮酒随访期间转为适量饮呈正相关,女性患血脂异常(OR=0.77,95%CI:0.61~0.96)与基线不饮或偶饮酒随访期间转为适量饮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女性患心血管疾病(OR=0.47,95%CI:0.23~0.96)和男性患糖尿病(OR=2.62,95%CI:1.29~5.30)分别与基线适量饮酒随访期间减量为不饮酒或偶饮酒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女性单身(OR=0.15,95%CI:0.04~0.60)与基线过量饮酒随访期间减量为适量饮酒、不饮酒或偶饮酒呈负相关,女性患高血压(OR=7.11,95%CI:1.23~41.18)和男性年龄(OR=1.04,95%CI:1.01~1.07)、患高血压(OR=1.49,95%CI:1.01~2.21)均与基线过量饮酒随访期间减量为适量饮酒、不饮酒或偶饮酒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广州市中老年人饮酒行为改变趋向良好,年龄和患高血压或糖尿病与限酒行为相关,提示应尽早加强中老年人群的控制饮酒宣传,减少饮酒所致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饮酒行为改变 前瞻性队列研究 广州生物库队列
原文传递
成年早中期体重变化与中老年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强 江朝强 +6 位作者 张维森 郑家强 徐琳 靳雅丽 沈振敏 朱峰 林大庆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99-1702,共4页
目的 探讨成年早、中期体重变化与中老年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基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GBCS)平台,选取其中28 736例≥ 50岁广州市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调整年龄、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教育... 目的 探讨成年早、中期体重变化与中老年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基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GBCS)平台,选取其中28 736例≥ 50岁广州市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调整年龄、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教育程度、职业、居住地、BMI后成年早中期体重变化、达到最重体重时的年龄等与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男性(64.3±6.7)岁,女性(61.0±7.0)岁,糖尿病患病率男、女性(13.1%和13.7%)基本一致。与体重基本不变组相比,男女性糖尿病患病风险均随其成年早、中期体重增加而增加(趋势检验P〈0.01),以体重增加〉20 kg组患糖尿病风险最高,男女性OR值分别为2.83(95% CI:1.99~4.02)和3.13(2.47~3.96)。与在20岁时已达到最高体重者相比,以40~49岁达到最重体重组糖尿病患病风险最高,男性OR=5.32(95% CI:1.92~14.8),女性OR=3.41(95% CI:2.49~4.67)。男女性成年后体重减少仅与中老年自报糖尿病有关,与新诊断糖尿病无关。结论 成年早、中期体重增加可增加中老年糖尿病患病风险,体重明显增重到发生糖尿病相隔时间可能为10~2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指数 糖尿病 2型 生物库队列
原文传递
亲友电话沟通与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郑海清 江朝强 +8 位作者 张维森 郑家强 许少君 徐琳 刘斌 饶穗丽 靳雅丽 朱彤 林大庆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8-172,176,共6页
目的探讨亲友电话沟通与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相关性,为防控老年性痴呆提供依据。方法选"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第三期基线数据中9 434名年龄≥50岁的广州居民,通过标准化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 目的探讨亲友电话沟通与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相关性,为防控老年性痴呆提供依据。方法选"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第三期基线数据中9 434名年龄≥50岁的广州居民,通过标准化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得分、与亲友电话沟通频率、年龄、文化程度等其他相关变量,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和非条件逻辑(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判定:MMSE〈24分。结果多因素调整后,亲友电话沟通频率与MMSE得分显著相关且呈剂量-反应关系,随着电话沟通频率的减少,MMSE得分降低,突出表现在郊区中老年人;以电话沟通频率≥1次/周为参比组,〈1次/月组和无沟通组患MCI的风险增加,OR分别为1.26(95%CI:1.02~1.55)和1.63(95%CI:1.25~2.11),该两组中居住在郊区中老年人患MCI的OR则分别为1.52(95%CI:1.13~2.03)和2.13(95%CI:1.51~3.01)。结论亲友电话沟通频率与中老年人认知功能呈正相关,每月〈1次电话沟通提示郊区中老人可能患上轻度认知障碍,值得进行增加电话沟通干预以测试增加亲友电话沟通能否有助防控老年性痴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认知障碍 流行病学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