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MA1-BCL10-MALT1,NF-κB信号传导通路与淋巴瘤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百周 叶洪涛 周晓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33-739,共7页
CARMA1、BCL10和MALT1是NF-κB信号传导通路中重要的3种信号蛋白分子,也是淋巴细胞特异性的传导分子。这些信号分子的异常与多种淋巴瘤的发生有重要联系。本文综述了这些信号分子的生理和各种病理异常与不同类型淋巴瘤的发生机制的联系... CARMA1、BCL10和MALT1是NF-κB信号传导通路中重要的3种信号蛋白分子,也是淋巴细胞特异性的传导分子。这些信号分子的异常与多种淋巴瘤的发生有重要联系。本文综述了这些信号分子的生理和各种病理异常与不同类型淋巴瘤的发生机制的联系,以及目前对淋巴瘤靶向治疗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CARMA1 BCL10 MALT1 NF-ΚB 信号传导通路
下载PDF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百周 叶洪涛 施达仁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6年第6期468-471,共4页
近年来对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和染色体异常。除早期发现的t(11;18)(q21;q21)/API2-MALT1融合基因外,还发现t(1;14)(p22;q32)/BCL10-IgH或t(1;2)(p22;p12)/BCL10-IgLκ;t(14;18)(q32;q21)/IgH-MALT1;t(3;... 近年来对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和染色体异常。除早期发现的t(11;18)(q21;q21)/API2-MALT1融合基因外,还发现t(1;14)(p22;q32)/BCL10-IgH或t(1;2)(p22;p12)/BCL10-IgLκ;t(14;18)(q32;q21)/IgH-MALT1;t(3;14)(p14.1;q32)/FOXP1-IgH以及BCL6基因异常。另外,对MALT淋巴瘤和由此转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关系也逐渐明确,发现了独特的或二者相互重叠的基因异常。这些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MALT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也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T淋巴瘤 基因和染色体异常
原文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在子宫颈细胞及组织的定位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吴荣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693-693,共1页
肿瘤坏死因子在子宫颈细胞及组织的定位表达吴荣ColemanN;StanleyM肿瘤坏死因子a(TNFa)是具有多功能的细胞因子之一,它在机体抗肿瘤的免疫作用方面,使其在近十年兴起的肿瘤基因治疗中占重要地位。本研究对3... 肿瘤坏死因子在子宫颈细胞及组织的定位表达吴荣ColemanN;StanleyM肿瘤坏死因子a(TNFa)是具有多功能的细胞因子之一,它在机体抗肿瘤的免疫作用方面,使其在近十年兴起的肿瘤基因治疗中占重要地位。本研究对3种传代的宫颈细胞系及石蜡包埋的宫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子宫颈肿瘤 细胞 组织 定位
原文传递
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在确诊9p三体综合征中的应用
4
作者 丁秀原 杨凤堂 +1 位作者 陈虹 DespinaSanoudou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83-385,共3页
目的 用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鉴别常规细胞遗传学难以确定的染色体异常。方法 用染色体涂染、比较基因组杂交(com parative genom ic hybridization,CGH)和多色显带分析技术(colorbandingchrom osom e analysis,RxFISH),对一例G 显带提... 目的 用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鉴别常规细胞遗传学难以确定的染色体异常。方法 用染色体涂染、比较基因组杂交(com parative genom ic hybridization,CGH)和多色显带分析技术(colorbandingchrom osom e analysis,RxFISH),对一例G 显带提示为9 号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病例进行研究。结果 患儿核型为46,XX,9p+ ,染色体涂染显示两条9 号染色体(包括短臂额外片段)被均匀涂染,CGH 和RxFISH证实为9 号短臂完全重复,核型准确描述为46,XX,dup 9p(p11→p24∷p24→qter)。结论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鉴别常规细胞遗传学难以进行诊断的、复杂的染色体结构异常,在基础及临床医学研究领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综合征 分子细胞遗传学 诊断
原文传递
γ-干扰素在淋巴细胞介导的子宫颈角化上皮细胞毒作用中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吴荣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53-256,共4页
本研究以子宫颈角化上皮为靶细胞,用试管培养技术及非同位素细胞毒性试验,探讨了干扰素(IFN-γ)对淋巴细胞介导的对宫颈角化上皮细胞毒作用的影响及细胞间吸附分子1(ICAM-1)与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在细... 本研究以子宫颈角化上皮为靶细胞,用试管培养技术及非同位素细胞毒性试验,探讨了干扰素(IFN-γ)对淋巴细胞介导的对宫颈角化上皮细胞毒作用的影响及细胞间吸附分子1(ICAM-1)与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在细胞毒作用中的意义。结果显示CaSki、SiHa、HeLa、W12及NCx均为NK抵抗、LAK敏感细胞。IFN-γ预处理靶细胞明显增加LAK细胞的杀伤活性,但对NK活性影响不大;IFN-γ预处理效应细胞可增强LAK细胞对上述靶细胞的溶解作用,但并不改变NK对靶细胞的选择性;抗ICAM-1与LFA-1单克隆抗体能有效地降低LA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而抗HLAABC及HLADR则无此作用。提示IFN-γ仅对LAK细胞介导的对宫颈角化上皮的细胞毒作用有明显增强作用,而对NK细胞无明显影响;ICAM-1-LFA-1通路为LAK细胞结合并溶解靶细胞的主要通路,且这种细胞毒作用是非MHC限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 干扰素 ICAM-1 LFA-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