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的地方感”理论述评与广州案例解读 被引量:64
1
作者 钱俊希 钱丽芸 朱竑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44,共5页
关于地方文化意义的研究在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全球化背景下,地方的意义正在被全球性力量中和与消解。在这种断裂之下,原有的对于"地方性"的想象反而在认同形成的过程中被不断加强。本土社会力图在一个&qu... 关于地方文化意义的研究在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全球化背景下,地方的意义正在被全球性力量中和与消解。在这种断裂之下,原有的对于"地方性"的想象反而在认同形成的过程中被不断加强。本土社会力图在一个"时空压缩"的"超空间"时代中,保存其自身基于地方意义的身份认同。哈维认为,一切基于地方意义形成的认同都是反动与禁锢的。他提出,应从资本运作的角度出发,理解地方差异的形成,从而理解地方建构中的社会关系与权力关系的建构。但马西则在批判哈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球(进步)的地方感理论,指出应从多样的社会建构出发,理解地方性的形成过程。马西认为,地方的本质特点包括:开放以及与外界密切的社会联系;地方本身是一个过程,认同在不断的再建构过程中;地方内部具有其认同的多样性;进步的地方感并不否认地方性的存在等。基于马西的进步地方感理论,研究通过对广州关于移民以及粤语传承问题讨论中出现的话语进行的文本分析,指出广州本地社会在上述讨论的过程中,其少部分话语已经呈现出进步地方感所批判的禁锢性,因此需要在重新认识地方的过程中加以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地方认同 全球(进步)的地方感 哈维 马西
下载PDF
后结构主义语境下的社会理论:米歇尔·福柯与亨利·列斐伏尔 被引量:35
2
作者 钱俊希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52,共8页
后结构主义是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率先在法语世界崛起的一股学术思潮,亦是欧洲大陆哲学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对二元对立的结构进行解构,揭示社会结构的不同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建构的辩证关系;二是认为身份认同... 后结构主义是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率先在法语世界崛起的一股学术思潮,亦是欧洲大陆哲学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对二元对立的结构进行解构,揭示社会结构的不同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建构的辩证关系;二是认为身份认同不是先验的和僵化的,而是在复杂的社会过程中被不断重新定义与再生产的。从这两大基本观点出发,本文对两位法国后结构主义代表学者米歇尔·福柯与亨利·列斐伏尔的哲学理论进行评述与总结,提示后结构主义对空间科学的意义,认为后结构视角在空间科学之中的应用需要建立在一个全新的空间观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语哲学 后结构主义 社会理论 米歇尔·福柯 亨利·列斐伏尔
下载PDF
中国城市老城区公共住房升级改造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深静 钱俊希 +1 位作者 刘斌 刘玉亭 《中国名城》 2012年第10期21-28,共8页
公共住房在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上起到很大作用,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实行积极的公共住房政策。但大量公房给政府带来沉重负担,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由此各国纷纷进行住房制度改革。为促进住房的市场化发展,中国也进... 公共住房在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上起到很大作用,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实行积极的公共住房政策。但大量公房给政府带来沉重负担,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由此各国纷纷进行住房制度改革。为促进住房的市场化发展,中国也进行了以私有化为主要手段的公房改造。但出于对历史遗留建筑的保护,部分作为公房使用的历史建筑在房改过程中并没有进行产权转换。目前,老城公房的建筑和居住环境很差,老年和贫困人口集聚等社会问题严重,急需进行改造升级。探讨如何在保护好历史建筑、提升社区活力的同时实现这部分公房的改造升级,为我国城市公房的改造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住房 老城改造 历史建筑 规划实践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绅士化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93
4
作者 何深静 钱俊希 +1 位作者 徐雨璇 刘斌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44-1056,共13页
乡村绅士化是指移民从城市迁入乡村地区,通过对一定的经济资本的利用,来达到对乡村的自然环境与独特的生活方式及文化氛围的体验与消费的过程。乡村绅士化过程造成了乡村地区人口结构的重构以及物质景观的变迁。本文选取广州小洲村作为... 乡村绅士化是指移民从城市迁入乡村地区,通过对一定的经济资本的利用,来达到对乡村的自然环境与独特的生活方式及文化氛围的体验与消费的过程。乡村绅士化过程造成了乡村地区人口结构的重构以及物质景观的变迁。本文选取广州小洲村作为研究案例,对乡村绅士化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小洲村乡村绅士化过程分为艺术先锋绅士化及学生化两个阶段。由于空间需求、付租能力、群体数量等方面的差异,两类绅士化过程对当地的物质环境、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但两者的发展紧密相连,在时间和空间上经历了延续、重叠、更替等阶段。乡村绅士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村社区经济发展的困境,也没有造成对本地居民的置换。但是随着社区住房成本的上涨,先期迁入的艺术家群体正在被付租能力更强的学生群体逐渐替换。值得注意的是,本地村民通过积极的寻租行为成为乡村绅士化的重要推动者,而非被置换者。研究发现,乡村绅士化现象的中西方差异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经济和物质层面的影响、与城市化的关系、人口置换的后果、绅士化的推动者。这些差异主要与乡村绅士化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机制和特殊的土地政策等密切相关。这一研究对于探讨转型期中国乡村绅士化现象的特征与机制以及乡村社区发展的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绅士化 时空演变 先锋艺术家 艺术学生 后农业时代 寻租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