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10个地区成年人外周血嵌合染色体变异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1
作者 宋明钰 赵禹碹 +9 位作者 韩雨廷 吕筠 余灿清 裴培 杜怀东 陈君石 陈铮鸣 孙点剑一 李立明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21-1026,共6页
目的描述外周血嵌合染色体变异(mCA)在我国10个地区30~79岁自然人群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纳入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10个项目地区中已有基线数据(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体格检查等)和外周血基因分型数据的100297名研究对象,通... 目的描述外周血嵌合染色体变异(mCA)在我国10个地区30~79岁自然人群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纳入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10个项目地区中已有基线数据(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体格检查等)和外周血基因分型数据的100297名研究对象,通过嵌合染色体变异工作流计算mCA表型检出率,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mCA检出率在不同地区、不同特征人群间的分布差异。结果共检出5810名mCA携带者,检出率为5.8%,标化后检出率为5.1%。mCA检出率随基线年龄增长逐渐升高,30~、51~、>60岁人群检出率分别为3.4%、5.0%和9.4%(趋势检验P<0.001);男性检出率(8.0%)高于女性(4.0%),城市检出率(6.4%)高于农村(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调整年龄、性别和10个地区后,当前吸烟或因病戒烟者、低体力活动水平者mCA检出率较高,肥胖者mCA检出率(5.3%)低于正常体重者(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我国10个地区30~79岁自然人群的mCA检出率存在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相关结果有助于识别分子衰老人群,指导肿瘤等年龄相关疾病的精准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染色体变异 流行分布 体细胞突变
原文传递
中国10个地区成年人生活燃料使用情况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嘉琛 吴曼 +10 位作者 余灿清 吕筠 郭彧 卞铮 谭云龙 裴培 陈君石 陈铮呜 曹卫华 李立明 代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26-1431,共6页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10个地区做饭和取暖燃料使用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 CKB于2004-2008年进行基线调查,纳入来自我国10个地区的512 891名成年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收集做饭和取暖燃料信息。本研究利用CKB基...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10个地区做饭和取暖燃料使用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 CKB于2004-2008年进行基线调查,纳入来自我国10个地区的512 891名成年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收集做饭和取暖燃料信息。本研究利用CKB基线调查数据计算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时间各类燃料的使用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有52.1%的研究对象使用固体燃料做饭或取暖,农村使用率明显高于城市。有36.1%的人使用固体燃料做饭(煤20.1%,柴/炭16.0%);36.7%的人使用固体燃料取暖(煤22.7%,柴/炭14.0%)。各项目地区在固体燃料使用率和主要使用的燃料种类上差异明显。文化程度越低、家庭收入越低的人群清洁燃料使用率越低。煤和柴/炭使用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城市比农村下降更为明显。结论 我国仍有许多农村居民和低收入人群依靠固体燃料生活,是需要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燃料 室内空气污染 做饭 取暖
原文传递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0
3
作者 冯芳 李静 +3 位作者 李希 LANDRAY Martin ARMITAGE Jane 蒋立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抗血小板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影响用药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国北方和中、东部14个城市的病程>3个月的IS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服用抗血小板类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共有6422例IS患者被调查,均有... 目的探讨中国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抗血小板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影响用药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国北方和中、东部14个城市的病程>3个月的IS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服用抗血小板类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共有6422例IS患者被调查,均有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适应证,但仅有72.4%患者(4652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其中98.7%服用阿司匹林;IS≥3年的患者服药率(64.0%)明显低于IS<1年的患者(72.0%)(P<0.001);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服药率明显高于无此类合并症的患者(均P<0.001)。结论中国I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现状与IS二级预防指南推荐的均应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尤其是病程较长的IS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 缺血性脑卒中 二级预防
下载PDF
中国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17
4
作者 蒋立新 李静 +7 位作者 冯芳 李希 CHEN Yi-ping CHEN Zheng-ming LANDRAY Martin ARMITAGE Jane CHEN Fang 杨跃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4期264-268,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患者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方法借助1项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在中国实施之际,于2007年6~12月在10个城市的39家三级医院对符合标准的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CVD患者进行调查,... 目的了解中国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患者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方法借助1项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在中国实施之际,于2007年6~12月在10个城市的39家三级医院对符合标准的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CVD患者进行调查,利用电子问卷采集临床资料,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调查4429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CVD患者,年龄50~80岁,平均(644-8)岁.66.2%为男性,3345例(75.5%)合并冠心病,2053例(46.4%)合并心肌梗死,1976例(44.6%)合并缺血性脑卒中,3181例(71.8%)合并高血压。仅1952例(44.1%)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其中1411例(72.3%)患者未在确诊糖尿病后立即开始服用他汀,而451例(23.1%)患者末在确诊CVD后即开始服用他汀。辛伐他汀(20mg≤且〈40mg)和阿托伐他汀(10mg≤且〈20mg)为最常用剂量,分别占63.5%(489/770)和61.0%(428/702)。结论目前中国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CVD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明显不足,应加强对医师的培训和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努力缩小临床章践与循讦医学证据和指南柞荐乡间的荠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他汀类药物
下载PDF
中国男性高危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吸烟状况及戒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静 葛蕾 +15 位作者 李希 冯芳 刘佳敏 高岩 张海波 乌汉毕力格 魏小帅 李丽 张丹 庞鑫 CHEN Yi-ping CHEN Zheng-ming LANDRAY Martin ARMITAGE Jane CHEN Fang 蒋立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5期383-386,401,共5页
目的调查中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和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患者吸烟现状,分析影响其戒烟的因素。方法借助一项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在中国实施之际,在14座城市的51家医院中对病史超过3... 目的调查中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和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患者吸烟现状,分析影响其戒烟的因素。方法借助一项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在中国实施之际,在14座城市的51家医院中对病史超过3个月的男性CHD或IS患者进行调查。利用电子问卷采集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于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期间,调查男性CHD或IS患者12 473例,调查对象年龄(63±8)岁,调查距发病的中位时间为18个月。吸烟率与目前吸烟率分别为72.7%和26.5%。接受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的患者戒烟率明显高于其他CHD或IS患者(OR=1.90,95%CI:1.71~2.11),合并糖尿病(OR=1.20,95%CI:1.10~1.32)或原发性高血压(OR=1.27,95%CI:1.17~1.39)的患者戒烟率高于其他CHD或IS患者。目前吸烟患者平均吸烟量为12支/d,平均吸烟量和重度吸烟者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而下降(P<0.001)。结论对中国男性CHD或IS患者戒烟的干预措施仍然不足。对这些高危患者,尤其是中年患者加强控烟力度,将极大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缺血性脑卒中 吸烟 流行
下载PDF
中国10个地区成年人心力衰竭流行情况及其吸烟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杨若彤 韩雨廷 +10 位作者 吕筠 余灿清 郭彧 卞铮 裴培 杜怀东 陈君石 陈铮鸣 黄涛 李立明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7-793,共7页
目的:描述我国心力衰竭(心衰)流行情况,探究吸烟行为与心衰发病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基线调查为2004年6月至2008年7月。剔除BMI信息缺失、基线调查后即失访以及基线自报有冠心病、脑卒中或恶性肿... 目的:描述我国心力衰竭(心衰)流行情况,探究吸烟行为与心衰发病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基线调查为2004年6月至2008年7月。剔除BMI信息缺失、基线调查后即失访以及基线自报有冠心病、脑卒中或恶性肿瘤的研究对象,共纳入487197人进行分析。本研究使用的随访数据截至2016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吸烟行为与心衰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研究对象中位随访10.15年,随访期间共有4208人新发心衰,粗发病率为0.87/1000人年,累积发病率为0.86%。基线年龄越大,心衰发病率越高。高年龄组、农村、男性心衰发病率分别高于低年龄组、城市、女性人群。相比于非吸烟者,偶尔吸烟者心衰发病风险无显著差异(HR=1.05;95%CI:0.91~1.22),而既往吸烟者(HR=1.48;95%CI:1.31~1.67)和当前吸烟者(HR=1.34;95%CI:1.22~1.49)的风险升高。合并非吸烟或偶尔吸烟者组后,既往吸烟者(HR=1.33;95%CI:1.21~1.46)和当前吸烟者(HR=1.46;95%CI:1.31~1.64)相比于该组的心衰发病风险均升高。当前吸烟者(趋势检验P=0.347)和既往吸烟者(趋势检验P=0.066)的吸烟量与心衰风险间均不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与非吸烟或偶尔吸烟组相比,既往吸烟者戒烟<5、5~、10~、≥20年的心衰发病风险比分别为1.61(95%CI:1.36~1.92)、1.55(95%CI:1.27~1.90)、1.24(95%CI:1.02~1.51)、1.35(95%CI:1.08~1.68)(趋势检验P=0.091),非因疾病戒烟者与因疾病戒烟者心衰发病风险比分别为1.23(95%CI:1.04~1.45)和1.62(95%CI:1.41~1.86)。健康吸烟行为较非健康吸烟行为对心力衰竭有明显的保护作用(HR=0.75;95%CI:0.69~0.81)。城乡地区和冠心病家族史与吸烟行为是否健康存在对心衰发病风险的交互作用(交互检验P<0.05)。结论:我国心力衰竭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无论吸烟频率、吸烟量、戒烟时长和戒烟原因,既往吸烟和当前吸烟者相比于从不吸烟或偶尔吸烟者,心衰风险均较高。吸烟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继续坚持全面禁烟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吸烟行为 戒烟
原文传递
河南辉县地区居民午睡习惯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7
作者 孙花荣 温俏睿 +5 位作者 余灿清 吕筠 裴培 郭彧 陈铮鸣 李立明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了解河南辉县地区居民午睡习惯与心血管疾病(CVD)发病风险的关联,为该地区午睡习惯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数据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河南新乡辉县地区数据。在河南省辉县招募59866名30~79岁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问卷调... 目的了解河南辉县地区居民午睡习惯与心血管疾病(CVD)发病风险的关联,为该地区午睡习惯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数据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河南新乡辉县地区数据。在河南省辉县招募59866名30~79岁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社会学特征、生活方式、疾病史、家族史、心理状态及睡眠行为等基线信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随访,随访结局为诊断除非致死性高血压外的CVD、死亡、失访或到2017年12月31日为止。采用logistic回归(分类变量)和线性回归(连续变量)描述不同午睡习惯人群调整年龄和性别后的基线特征。使用Stata 15.0软件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并进行亚组分析,分析交互作用。结果59866名研究对象中,73.7%有夏季午睡习惯,13.9%有常年午睡习惯。在平均随访(9.2±3.1)年期间,共确诊17142例CVD,CVD发病率为28.6%,累计粗发病密度为29.2/10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多种潜在混杂因素后,与无午睡习惯者相比,有夏季午睡习惯者发生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HR=1.07),有常年午睡习惯者发生CVD、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均较高(HR值分别为1.11、1.12、1.15和1.14),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可能对午睡与CVD关联存在效应修饰作用(P交互值分别为0.001和0.024),仅在年龄<65岁者(HR值分别为1.10和1.16)和女性(HR值分别为1.09和1.17)中发现夏季午睡及常年午睡与CVD发病风险增加有关。结论河南辉县地区居民常年午睡与CVD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午睡作为CVD可能的危险因素应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午睡 心血管疾病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现状调查 被引量:6
8
作者 李静 李希 +15 位作者 冯芳 刘佳敏 高岩 张海波 张丹 乌汉毕力格 魏小帅 李丽 葛蕾 庞鑫 Chen Yi-ping Chen Zheng-ming Landray Martin Armitage Jane Chen Fang 蒋立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方法借助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HPS2-THRIVE在中国实施之际,在14座城市的51家医院中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利用电子问卷,收集基本情况、病史、吸烟、饮... 目的了解中国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方法借助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HPS2-THRIVE在中国实施之际,在14座城市的51家医院中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利用电子问卷,收集基本情况、病史、吸烟、饮酒和用药资料,测量血压及身高、体质量和腰围,计算达标率。结果 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共调查冠心病患者13 015例,年龄50~80岁,平均(63±8)岁。8033例患者(61.7%)已知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其中90.6%服用降压药物,仅30.1%血压控制达标。50~59岁、60~69岁和70~80岁年龄组达标率分别为35.8%、29.3%和25.0%。未服药组、服用1种药物组、服用2种药物组和服用3种及以上组的血压达标率分别为21.1%、26.8%、32.3%和34.9%。大量饮酒者、合并糖尿病或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血压达标率(分别为23.8%、19.8%和24.4%)明显低于无此情况者(分别为29.8%、39.5%和32.2%)。相反,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服用他汀类药物者血压达标率(分别为35.2%、32.0%和35.2%)均高于无此情况者(分别为25.1%、29.8%和23.2%)。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中,仅58.9%血压正常。结论中国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距指南要求仍存在很大差距,在大量饮酒以及合并糖尿病或脑卒中的患者中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高血压 中国
下载PDF
中国10个地区成年人慢性肾脏病流行情况及其生活方式影响因素 被引量:9
9
作者 王雪 史可香 +9 位作者 余灿清 吕筠 郭彧 裴培 夏庆梅 杜怀东 陈君石 陈铮鸣 李立明 代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6-392,共7页
目的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人群的慢性肾脏病(CKD)分布,分析生活方式与CKD发病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数据来源于CKB基线调查及随访监测(截至2018年12月31日),描述CKD发病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 目的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人群的慢性肾脏病(CKD)分布,分析生活方式与CKD发病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数据来源于CKB基线调查及随访监测(截至2018年12月31日),描述CKD发病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活方式因素与CKD的关联。结果研究纳入505147名研究对象,平均随访11.26年,期间共有4920例发病病例,发病率为83.43/10万人年,肾小球肾病为最主要亚型。CKD发病率在城市、男性、年龄≥60岁人群中更高,分别为87.83/10万人年、86.37/10万人年、132.06/10万人年。相比于从不或偶尔吸烟者,当前吸烟男性CKD风险增加(HR=1.18,95%CI:1.05~1.31)。以非肥胖人群为参照组,由BMI判定的全身性肥胖(HR=1.19,95%CI:1.10~1.29)和腰围判定的中心性肥胖(HR=1.27,95%CI:1.19~1.35)均与更高的CKD发病风险相关。结论CKB项目人群CKD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差异,且其发病风险受到生活方式多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疾病分布 生活方式因素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饮茶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关联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春语 程思 +8 位作者 庞元捷 余灿清 孙点剑一 裴培 陈君石 陈铮鸣 吕筠 李立明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27-1036,共10页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饮茶与恶性肿瘤发病之间的关联。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100639名具有全基因组基因分型数据的研究对象,剔除基线时患有恶性肿瘤的个体,最终纳入分析100218名。饮茶信息为基线自报,按是否每日...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饮茶与恶性肿瘤发病之间的关联。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100639名具有全基因组基因分型数据的研究对象,剔除基线时患有恶性肿瘤的个体,最终纳入分析100218名。饮茶信息为基线自报,按是否每日饮茶、每日饮茶杯数、每日饮茶克数分别进行分析。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计算3个饮茶变量与随访期间新发的全部恶性肿瘤及多种类型恶性肿瘤(胃癌、肝和肝内胆管癌、结肠直肠癌、气管/支气管和肺癌以及女性乳腺癌)的关联。为控制饮酒行为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多变量MR法或限制在不饮酒人群中进行分析。利用逆方差加权、加权中位数法、MR-Egger法等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分别使用54、42、28个SNP位点构建非加权遗传风险评分作为上述3个饮茶变量的工具变量。研究对象随访(11.4±3.0)年,期间确定新发的恶性肿瘤6886名。模型中调整年龄、年龄2、性别、地区、芯片类型及12个遗传主成分后,MR分析的结果显示,饮茶与全部恶性肿瘤以及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的发病无统计学关联。相比于非每日饮茶者,每日饮茶者的全部恶性肿瘤及部分亚型(胃癌、肝和肝内胆管癌、结肠直肠癌、气管/支气管和肺癌以及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比(HR)值(95%CI)分别为0.99(0.78~1.26)、1.17(0.58~2.36)、0.86(0.40~1.84)、0.85(0.42~1.73)、1.39(0.85~2.26)以及0.63(0.28~1.38)。控制饮酒的影响以及多种敏感性分析显示类似的结果。结论在中国人群中,本研究证据不支持饮茶与恶性肿瘤发病之间的因果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茶 肿瘤 孟德尔随机化
原文传递
中国成年高血压患者达到强化收缩压控制目标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海铭 赵禹碹 +9 位作者 吕筠 余灿清 郭彧 裴培 杜怀东 陈君石 陈铮鸣 孙点剑一 李立明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75-1182,共8页
目的在中国成年高血压人群中,分析达到强化收缩压(SBP)控制目标(≤130 mmHg)与新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成年高血压患者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达到强化和常规SBP控制目标的影响因素,... 目的在中国成年高血压人群中,分析达到强化收缩压(SBP)控制目标(≤130 mmHg)与新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成年高血压患者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达到强化和常规SBP控制目标的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达到强化和常规SBP控制目标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结果共纳入3628名自报连续服药控制血压的参与者,其中5.0%达到了强化SBP控制目标。在调整性别、年龄以及城乡后,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2.36,95%CI:1.32~4.04)、坚持健康膳食(OR=2.09,95%CI:1.45~2.96)、每日摄入新鲜水果(OR=1.67,95%CI:1.17~2.36)以及采用联合用药(OR=1.82,95%CI:1.03~3.09)的患者更容易达到强化SBP控制目标。随访(10.0±3.7)年后,复合心脑血管结局发生1278名。本研究未观察到达到强化SBP控制目标与常规目标者发生复合心脑血管结局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89,95%CI:0.63~1.2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随SBP控制水平的增强有降低的趋势(趋势检验P<0.05)。结论本研究观察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随SBP控制水平增强而降低的趋势,但未观察到达到强化SBP控制目标相比于常规控制目标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显著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脑血管疾病 强化收缩压控制
原文传递
慢性肾脏病患者中体力活动与死亡风险的前瞻性关联研究
12
作者 史可香 王雪 +9 位作者 余灿清 吕筠 郭彧 孙点剑一 裴培 夏庆梅 陈君石 陈铮鸣 李立明 代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0-726,共7页
目的探究中国成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体力活动与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CVD)死亡和CKD死亡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基线调查的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总体力活动、不同类型、不同强度体力活动水平... 目的探究中国成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体力活动与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CVD)死亡和CKD死亡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基线调查的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总体力活动、不同类型、不同强度体力活动水平与全因死亡、CVD死亡、CKD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共纳入6676名CKD患者,随访时间M(Q_(1),Q_(3))为11.99(11.13,13.03)年,死亡698名(10.46%)。与总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总体力活动水平最高组全因死亡、CVD死亡、CKD死亡风险较低,风险比(HR)值(95%CI)分别为0.61(0.47~0.80)、0.40(0.25~0.65)、0.25(0.07~0.85)。工作、交通、家务相关体力活动与全因死亡、CVD死亡风险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其中,与工作相关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最高组全因死亡(HR=0.56,95%CI:0.38~0.82)、CVD死亡(HR=0.39,95%CI:0.20~0.74)风险较低;与交通相关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最高组CVD死亡风险较低(HR=0.43,95%CI:0.22~0.84);与家务相关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最高组全因死亡(HR=0.61,95%CI:0.45~0.82)、CVD死亡(HR=0.44,95%CI:0.26~0.76)、CKD死亡(HR=0.03,95%CI:0.01~0.17)风险较低;未发现休闲相关体力活动与死亡风险间的关联。低强度、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均与全因死亡、CVD死亡、CKD死亡风险呈负相关,低强度体力活动水平最高组对应的HR值(95%CI)分别为0.64(0.50~0.82)、0.42(0.26~0.66)、0.29(0.10~0.83),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最高组对应的HR值(95%CI)分别为0.63(0.48~0.82)、0.39(0.24~0.64)、0.23(0.07~0.73)。结论体力活动可以降低CKD患者全因死亡、CVD死亡和CKD死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体力活动 死亡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10个项目地区成年人超重/肥胖现况分析 被引量:40
13
作者 王醴湘 吕筠 +8 位作者 郭彧 卞铮 余灿清 周汇燕 谭云龙 裴培 陈君石 陈铮呜 李立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90-1194,共5页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10个地区人群超重/肥胖现状的地区差异.方法 CKB项目于2004-2008年在城市和农村各5个地区募集30 ~79岁队列成员并完成基线调查,剔除BMI异常个体后,分析10个地区中512 489名队列成员基线调查时...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10个地区人群超重/肥胖现状的地区差异.方法 CKB项目于2004-2008年在城市和农村各5个地区募集30 ~79岁队列成员并完成基线调查,剔除BMI异常个体后,分析10个地区中512 489名队列成员基线调查时的BMI和WC及其对应的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分组情况的地区差异.结果 10个地区女性的超重/肥胖(45.3%)和中心性肥胖(44.6%)水平均高于男性(41.7%和38.3%).青岛项目点人群的超重/肥胖率(男性为66.9%,女性为67.5%)和中心性肥胖率(男性为63.3%,女性为64.9%)均为最高.超重/肥胖的地区差异在男性中更为明显;除河南以外的农村项目点超重/肥胖率相对较低.在BMI<24.0 kg/m2的非超重/肥胖人群中,部分个体达到中心性肥胖标准(男性为9.8%,女性为15.3%);该比例在青岛项目点更高(男性为22.2%,女性为23.2%).结论 CKB项目10个地区研究人群的超重/肥胖情况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中心性肥胖 地区差异
原文传递
海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关系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王小焕 胡锡敏 +6 位作者 郭彧 卞铮 李立明 陈铮鸣 李惠梅 李贻磊 符智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86-991,共6页
目的了解海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关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05年6月-2008年7月对在海南省美兰区整群抽取的30 000名30~79岁成年居民进行基线调查,随后开展长期随访... 目的了解海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关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05年6月-2008年7月对在海南省美兰区整群抽取的30 000名30~79岁成年居民进行基线调查,随后开展长期随访,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海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关系。结果截至2013年12月31日,研究对象中有309人死亡,3人失访,失访率为0.01%;随访时间为0~9年,平均随访(6.7±1.4)年,累积随访175 667人年。随访结束时研究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2 824例,累计发病率为10.8%;缺血性心脏病发病669例,累计发病率为2.6%;脑血管疾病发病2 059例,累计发病率为7.8%;出血性脑卒中发病91例,累计发病率为0.4%;缺血性脑卒中发病1 716例,累计发病率为6.5%。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否吸烟、是否饮酒、体力活动水平、新鲜蔬菜摄入、新鲜水果摄入、红肉摄入、脑卒中家族史、急性心梗家族史、糖尿病患病情况和体质指数(BMI)等14个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血压正常者相比,高血压人群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均有所增加,HR值(95%CI)由大到小依次为出血性脑卒中[2.76(1.77~4.29)]、缺血性心脏病[1.25(1.06~1.49)]、心血管疾病[1.19(1.10~1.30)]、脑血管疾病[1.15(1.04~1.27)]和缺血性脑卒中[1.11(1.00~1.23)],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人群依次为出血性脑卒中[1.79(1.07~3.00)]、缺血性心脏病[1.23(1.01~1.50)]和心血管疾病[1.15(1.04~1.27)],收缩舒张期高血压人群依次为出血性脑卒中[3.84(2.14~6.88)]、缺血性心脏病[1.45(1.10~1.91)]、心血管疾病[1.32(1.14~1.51)]、缺血性脑卒中[1.30(1.09~1.54)]和脑血管疾病[1.29(1.10~1.52)](均P <0.05)。结论高血压人群能增加不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收缩舒张期高血压增加幅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脑血管疾病 发病 关系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成年人睡眠时间与脑卒中患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武海滨 王浩 +10 位作者 胡如英 钟节鸣 钱一建 王春梅 谢开婿 陈玲俐 龚巍巍 郭彧 俞敏 陈铮呜 李立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10-1215,共6页
目的 探讨成年人睡眠时间与脑卒中患病的关系.方法 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浙江省桐乡市项目点57 704名30 ~ 79岁常住居民有效基线调查数据,使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研究睡眠时间和脑卒中患病的关... 目的 探讨成年人睡眠时间与脑卒中患病的关系.方法 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浙江省桐乡市项目点57 704名30 ~ 79岁常住居民有效基线调查数据,使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研究睡眠时间和脑卒中患病的关系.结果 调查对象中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3.15±10.20)岁和(51.72±9.69)岁,14.43%的男性和15.30%的女性报告睡眠时间≤6 h/d,5.39%的男性和5.95%的女性报告睡眠时间≥10 h/d.男性脑卒中患病率为0.92%,女性为0.44%,均随睡眠时间呈“U”形的分布.在调整年龄、社会经济状况、行为习惯和健康状态的因素后,与7 h/d睡眠时间相比,睡眠时间≥10 h/d与男女性脑卒中患病均存在关联,OR值分别为2.11 (95%CI: 1.32~ 3.37)和2.13(95%CI: 1.24~3.65),睡眠时间不足与脑卒中之间未见统计学关联.此外,女性睡眠时经常打鼾也与脑卒中的患病相关(OR=1.63,95%CI: 1.11~2.40).结论 睡眠时间过长与脑卒中患病存在关联,女性睡眠时经常打鼾能够增加脑卒中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睡眠时间 打鼾 患病率
原文传递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10个项目地区成年人群饮茶行为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夏 吕筠 +8 位作者 郭彧 卞铮 余灿清 周汇燕 谭云龙 裴培 陈君石 陈铮鸣 李立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95-1199,共5页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10个项目地区成年人群饮茶行为特征的地区差异.方法 分析CKB 10个项目地区512 891名30 ~ 79岁队列成员基线调查时饮茶行为信息,重点描述饮茶者每周饮茶行为特征的地区差异.结果 10个项目地区全部...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10个项目地区成年人群饮茶行为特征的地区差异.方法 分析CKB 10个项目地区512 891名30 ~ 79岁队列成员基线调查时饮茶行为信息,重点描述饮茶者每周饮茶行为特征的地区差异.结果 10个项目地区全部队列成员中,男性每周饮茶率(50.7%)高于女性(21.3%).其中湖南项目地区调查人群每周饮茶率最高(男性74.3%,女性76.6%),河南项目地区最低(男性5.5%,女性1.0%).除浙江和海口以外的其他8个项目地区,每周饮茶者以饮绿茶为主.青岛项目地区平均每次(男性3.8 g,女性3.1 g)、每日(男性6.2g,女性4.1g)和每周(男性38.4 g,女性25.0 g)茶叶消耗量均最高.结论 CKB的10个项目地区研究人群在饮茶频率、品种、消耗量和浓淡喜好等特征上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茶 频率 品种 地区差异
原文传递
体质指数和腰围对浙江地区成年人糖尿病发生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浩 胡如英 +11 位作者 钱一建 王春梅 谢开婿 陈玲琍 潘东霞 张益丹 卞铮 郭彧 Fiona Bragg 俞敏 李立明 陈铮鸣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0-815,共6页
目的 探讨BMI和腰围对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方法 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浙江省桐乡市数据,剔除基线时自报患有恶性肿瘤、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患者后,纳入分析30-79岁53 916人。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糖尿病发... 目的 探讨BMI和腰围对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方法 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浙江省桐乡市数据,剔除基线时自报患有恶性肿瘤、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患者后,纳入分析30-79岁53 916人。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糖尿病发病风险比(HR)。结果 调查对象累计随访391 512人年(平均随访7.26年)。随访期间,男性944人和女性1 643人被新诊断为糖尿病。多因素调整后,与BMI正常组的人群相比,男性超重和肥胖组糖尿病发病的HR值(95%CI)分别为2.72(95%CI:2.47-2.99)和6.27(95%CI:5.33-7.36)。女性超重和肥胖组HR值(95%CI)分别为2.19(95%CI:2.04-2.36)和3.78(95%CI:3.36-4.26);与腰围正常组的人群相比,男性Ⅰ级(85.0-89.9)和Ⅱ级中心性肥胖(≥ 90.0)组糖尿病发病的HR值(95%CI)分别为2.56(2.22-2.95)和4.66(4.14-5.24)。女性Ⅰ级(80.0-84.9)和Ⅱ级中心性肥胖(≥ 85.0)组HR值(95%CI)分别为1.99(1.80-2.21)和3.16(2.90-3.44)。结论 超重/肥胖以及中心性肥胖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均会升高。在开展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的同时,更应控制腰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体质指数 腰围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成年人睡眠状况与糖尿病患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苏健 陶然 +10 位作者 周金意 杨婕 显玉 胡一河 陆艳 金建荣 卞铮 郭彧 陈铮鸣 李立明 武鸣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7-601,共5页
目的探讨成年人睡眠状况与糖尿病患病关系。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市项目点53260名30~79岁常住居民基线调查数据,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状况与糖尿病患病关系。结果调查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5.3%,入睡... 目的探讨成年人睡眠状况与糖尿病患病关系。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市项目点53260名30~79岁常住居民基线调查数据,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状况与糖尿病患病关系。结果调查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5.3%,入睡困难、容易早醒和经常打鼾的比例分别为7.2%、10.0%和29.5%,22.6%的调查对象报告睡眠时间≤6h。经多因素模型调整后,入睡困难(男性:OR=1.63,95%CI:1.30—2.05;女性:OR=1.48,95%CI:1.27—1.73)、容易早醒(男性:OR=1.37,95%C1:1.12~1.68;女性:OR=1.31,95%CI:1.14~1.51)和经常打鼾(男性:OR=1.16,95%CI:1.00~1.34;女性:OR=1.39,95%CI:1.23~1.57)均与糖尿病罹患风险存在关联。女性服用助眠药物与糖尿病的患病相关(0R=1.42,95%CI:1.06~1.92)。与睡眠时间8h相比,睡眠时间不足(≤6h)与男女性糖尿病患病均存在统计学关联,OR值分别为1.37(95%CI:1.17~1.60)和1.24(95%CI:1.08~1.41),睡眠时间过长(≥9h)与糖尿病未见统计学关联。结论睡眠问题(入睡困难、容易早醒、药物助眠、经常打鼾和睡眠时间不足)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密切相关,睡眠时间过长与糖尿病患病未见统计学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睡眠状况 风险
原文传递
糖尿病家族史与成人糖尿病关联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苏健 周金意 +10 位作者 陶然 万亚男 覃玉 陆艳 华钰洁 金建荣 卞铮 郭彧 陈铮鸣 武鸣 李立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28-833,共6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家族史与成人糖尿病发病的关联。方法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苏州市吴中区数据,剔除基线时患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的个体,共49266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随访人年数的计算从研究对象完成基线调查时开始... 目的分析糖尿病家族史与成人糖尿病发病的关联。方法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苏州市吴中区数据,剔除基线时患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的个体,共49266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随访人年数的计算从研究对象完成基线调查时开始,至最早出现以下任一事件的时间终止:糖尿病发病、死亡、失访或2013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糖尿病家族史与糖尿病发病风险比(HR)。结果研究对象累计随访348677人年(平均随访7.08年)。随访期间,男性423例和女性791例被新诊断为糖尿病。与无家族史者相比,有家族史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HR(95%CI)值为1.90(1.57~2.29),并且个体具有糖尿病病史的亲属数量越多,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越高(P趋势<0.05)。母亲型、同胞型和同胞双亲型家族史与糖尿病发病风险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HR(95%CI)值分别为2.03(1.45~2.77)、2.07(1.56~2.68)和2.39(1.14~4.34)。未发现吸烟、饮酒、体重指数和体力活动对糖尿病家族史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存在效应修饰作用(P交互>0.05)。结论糖尿病家族史可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且发病风险随着家属中有糖尿病史者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史 糖尿病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成年女性初潮年龄与糖尿病患病关系及交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浩 胡如英 +9 位作者 钟节鸣 钱一建 王春梅 谢开婿 陈玲琍 卞铮 郭彧 俞敏 陈铮鸣 李立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61-1365,共5页
目的 探讨成年女性初潮年龄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方法 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浙江省桐乡市项目点32 364名30-79岁女性常住居民有效基线调查数据,使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研究初潮年龄与糖尿病患病的... 目的 探讨成年女性初潮年龄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方法 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浙江省桐乡市项目点32 364名30-79岁女性常住居民有效基线调查数据,使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研究初潮年龄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使用回归模型中初潮年龄与不同变量的乘积项,评价二者的交互作用。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51.42±9.63)岁,3.73%的女性初潮年龄≤12岁,24.17%的女性初潮年龄≥17岁。调查对象糖尿病患病率为5.75%。调整年龄、社会经济状况、糖尿病家族史、行为习惯、闭经、BMI和腰围等因素后,与初潮年龄≥17岁相比,初潮年龄15-16、13-14和≤12岁女性成年后糖尿病患病OR值(95% CI)分别为1.13(1.00-1.27)、1.29(1.12-1.49)和1.68(1.31-2.15)。吸烟、饮酒、体力活动、肥胖等与初潮年龄无相乘交互作用(P〉0.05)。结论 初潮年龄与女性糖尿病患病存在着关联。初潮年龄越早,成年后患糖尿病风险越大。初潮年龄和吸烟等成年期暴露因素对糖尿病无相乘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潮年龄 糖尿病 患病率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