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找一个新世界:中国近现代对“世界”的理解及其变化 被引量:20
1
作者 项飚 《开放时代》 CSSCI 2009年第9期103-114,共12页
尽管当代中国往往被当作世界社会中的一个"例外",在实践中中国人民通常认为中国近现代的发展乃是人类普遍历史进程的一部分。基于对中国近现代"世界观"的变化的梳理,本文提出三个假设:第一,在19世纪末期,对自我的... 尽管当代中国往往被当作世界社会中的一个"例外",在实践中中国人民通常认为中国近现代的发展乃是人类普遍历史进程的一部分。基于对中国近现代"世界观"的变化的梳理,本文提出三个假设:第一,在19世纪末期,对自我的对象化和对世界的外化(即把"世界"想象成一个外在实体)是一个关键的转变,这可能比"国族"观念取代"文明"或者"王朝"概念更为重要。第二,冷战时期的"三个世界"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解,把世界想象成为要主动争取的对象,认为国族建设是为了实现更大革命目标的一个手段;但是这也导致了不切实际的"革命天下"的想象。第三,在改革时期,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反而趋于单一化,同时对自己的理解也趋向于内化和简单化。文章最后呼吁发展一个"去中心"的对世界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 “世界” “三个世界”理论 19世纪末期 世界社会 当代中国 历史进程 中国人民
原文传递
“流动性聚集”和“陀螺式经济”假说:通过“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看中国社会的变化 被引量:23
2
作者 项飙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60,M0004,共9页
新冠肺炎疫情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为什么在处理紧急事件时,我们倾向于在“一切正常”和“背水一战”之间大幅度摇摆?为什么应对措施倾向于激烈化?这些措施可能有什么长期影响?本文从人口流动的角度试图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个假设性解... 新冠肺炎疫情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为什么在处理紧急事件时,我们倾向于在“一切正常”和“背水一战”之间大幅度摇摆?为什么应对措施倾向于激烈化?这些措施可能有什么长期影响?本文从人口流动的角度试图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个假设性解释。文章提出,中国进入了一个超级流动的社会,空前普遍和频繁的流动成为经济运转的基础,也是大量家庭的生计来源。这一超级流动性使得政府难以采取局部的,因人而异的干预,使得全面停止流动成为一个近乎唯一的选择。超级流动性又反过来使得这一干预导致巨大的社会波动。本文提出“流动性聚集”和“陀螺式经济”这两个假设性概念,希望初步勾勒出具有超级流动性社会的基本特征,以开始分析上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流动性 流动性聚集 陀螺式经济 紧急政策干预 社会成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