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晚中新世陆相哺乳动物群序列:陕西蓝田的新证据(英文) 被引量:39
1
作者 张兆群 A.W.Gentry +8 位作者 A.Kaakinen 刘丽萍 J.P.Lunkka 邱铸鼎 S.Sen R.Scott L.Werdelin 郑绍华 傅铭楷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5-176,共12页
自 2 0世纪 60年代 ,陕西蓝田地区就以连续的晚新生代地层及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而成为研究中国晚新生代哺乳动物与地层划分对比的经典地区之一。李传夔等 ( 1 984)根据灞河组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建立了灞河期 ,并与欧洲的Vallesian期对... 自 2 0世纪 60年代 ,陕西蓝田地区就以连续的晚新生代地层及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而成为研究中国晚新生代哺乳动物与地层划分对比的经典地区之一。李传夔等 ( 1 984)根据灞河组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建立了灞河期 ,并与欧洲的Vallesian期对比。邱占祥等( 1 990 ,1 995)认为化石证据不充分 ,而将其与保德期合并。近年来 ,黄土高原三趾马红粘土大量的年代学资料表明 ,红粘土沉积最早可能开始于约 8Ma前。因此 ,狭义的保德期可能只代表了晚中新世晚期 ,晚中新世哺乳动物分期的再划分问题又重新被提出。自 1 997年以来 ,我们课题组在蓝田地区共发现 52个化石地点 ,其中的 2 6个含有哺乳动物化石 ,大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共计 1 666件。经过详细野外地层测量 ,绘制了综合地层剖面 ,并将主要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地点对比标定到综合地层剖面上。经过对各门类化石的初步研究 ,以及对已有化石材料的初步修订 ,到目前为止 ,陕西蓝田灞河组共计发现哺乳动物化石 45种 ,蓝田组 2 0种。新的化石证据表明 ,灞河组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完全不同于典型意义上的保德三趾马动物群。大哺乳动物化石以灞河三趾马与贾氏三趾马为代表 ,牛科化石组合在种级甚至属级上有明显的区别。大量的陕西转角羚羊 ,小型的Protory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晚中新世 陆相 哺乳动物群序列 陕西蓝田
下载PDF
海洋固着缘毛类纤毛虫——聚缩虫两新种(原生动物,纤毛门) 被引量:3
2
作者 季道德 宋微波 Alan WARREN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2-705,共4页
报道了采自青岛沿海的聚缩虫两新种,倪氏聚缩虫Zoothamnium niisp.nov.和王氏聚缩虫Z.wangisp.nov.。两者分别以下列组合的性状区别于所有已知种:倪氏聚缩虫为双层口围缘、交替式分枝、69~88环的总银线数以及口区小膜3由3条平行等长的... 报道了采自青岛沿海的聚缩虫两新种,倪氏聚缩虫Zoothamnium niisp.nov.和王氏聚缩虫Z.wangisp.nov.。两者分别以下列组合的性状区别于所有已知种:倪氏聚缩虫为双层口围缘、交替式分枝、69~88环的总银线数以及口区小膜3由3条平行等长的动基列组成。王氏聚缩虫为单层口围缘、交替式分枝、108~135环的总银线数以及口区小膜3由两条错位排列的动基列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缘毛目 聚缩虫 新种 纤毛图式
下载PDF
柿竹园矽卡岩型钨锡钼铋矿床主要造岩矿物中REE的分布特征及成岩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骏 C.Halls C.J.Stanley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C00期84-92,共9页
通过对柿竹园矽卡岩型钨锡钼铋矿床中主要造岩矿物、矿化围岩和成矿母岩中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的分析对比,得出该矽卡岩的形成是以轻稀土富集为特征的佘田桥组含泥质条带灰岩与富含重稀土且强烈亏损铕的千里山花岗岩流体相互作用的产物。... 通过对柿竹园矽卡岩型钨锡钼铋矿床中主要造岩矿物、矿化围岩和成矿母岩中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的分析对比,得出该矽卡岩的形成是以轻稀土富集为特征的佘田桥组含泥质条带灰岩与富含重稀土且强烈亏损铕的千里山花岗岩流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稀土元素在矽卡岩中的分布和分配明显地受到被交代原岩中的稀士含量、流体中的稀土组成和矽卡岩矿物本身容纳稀土的能力等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竹园矽卡岩 钨锡钼铋矿床 造岩矿物 分布特征 成岩意义 演化经历 热接触变质 热液交代 退化变质 REE
下载PDF
字母形叶肢介(Ipsilonia)在苏格兰泥盆系的发现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丕基 S.莫里斯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43-245,300,共3页
字母形叶肢介(Ipsilonia)是诺沃日洛夫(N. Novojilov, 1953)创立的1个属,壳瓣发育后期生长带前、后端在接近背缘时都反转向外弯曲,形如翼状,壳顶位于背缘中部,有18条生长带,整个壳瓣外形象1个斜放的希腊字母“ε”,形状非常特殊,模式种I... 字母形叶肢介(Ipsilonia)是诺沃日洛夫(N. Novojilov, 1953)创立的1个属,壳瓣发育后期生长带前、后端在接近背缘时都反转向外弯曲,形如翼状,壳顶位于背缘中部,有18条生长带,整个壳瓣外形象1个斜放的希腊字母“ε”,形状非常特殊,模式种Ipsilonia auriculata Novojilov,1953产自苏联库尔斯克图里和布梁地区中泥盆世早吉维特期地层。此后,经过了35年,在世界各地均未再见报道。1988年,笔者之一应邀赴英国研究苏格兰西北部斯凯岛(Skye Island)上大河口群(The Great Estuarine Group)中侏罗世叶肢介动物群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母形叶肢介 泥盆纪 苏格兰
下载PDF
部分十字花科植物花粉形态特征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相洁 毛礼米 +1 位作者 潘昱安 王英浩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0,共8页
为了更好地比较十字花科(Brassicaceae)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Linn.)O.E.Schulz〕、芸薹(Brassica campestris Linn.)、欧洲油菜(B.napus Linn.)2个品种(叶缘具锯齿和叶缘... 为了更好地比较十字花科(Brassicaceae)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Linn.)O.E.Schulz〕、芸薹(Brassica campestris Linn.)、欧洲油菜(B.napus Linn.)2个品种(叶缘具锯齿和叶缘无锯齿)、芥菜〔B.juncea(Linn.)Czern.〕和萝卜(Raphanus sativus Linn.)的花粉形态,并比较6个材料花粉的几何形态参数差异。结果表明:6个材料花粉的极面观为三裂圆形,欧洲油菜(叶缘具锯齿)和芥菜花粉的赤道面观为椭球形,其余4个材料花粉的赤道面观为长椭球形,并且6个材料花粉均具三沟;极轴长和赤道轴长分别为22.44~28.19和19.09~24.25μm,极轴长与赤道轴长的比值为1.07~1.18;赤道面直径和极面直径分别为20.78~26.15和18.93~25.21μm;除诸葛菜花粉外壁具2层结构(即外壁外层和基层)外,其余材料花粉外壁均具3层结构(即外壁外层、基层和外壁内层),厚度1.84~2.46μm;极面弧形弯曲率为0.34~0.39。诸葛菜花粉网眼内无疣状结构,其余材料花粉网眼内均有疣状结构,其中,芸薹花粉网眼内的疣状结构最明显,芥菜花粉网眼内的疣状结构最不明显;6个材料花粉的网眼密度为0.3~0.9μm^(-2),网眼直径为0.86~1.44μm。根据上述花粉形态特征,6个材料可分成2个大类,其中,诸葛菜单独为一类,其花粉赤道面观为长椭球形,外壁较薄,网眼内无疣状结构,且网眼直径小、密度大;其余材料为另一类,其花粉赤道面观为椭球形或长椭球形,外壁较厚,网眼内有疣状结构,且网眼直径大、密度小。研究结果显示:6个材料花粉的形状和大小、外壁层次结构和厚度、极面弧形弯曲率、网眼内的疣状结构及网眼密度和大小存在一定差异。花粉网眼内的疣状结构及部分花粉几何形态参数差异可用于区分诸葛菜与其他5个材料,但光学显微镜下的花粉外壁层次结构不宜作为十字花科植物花粉鉴别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 花粉形态 几何形态参数 疣状结构
下载PDF
关于几个叶肢介化石属名的注解 被引量:1
6
作者 S.莫里斯 陈丕基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18-620,共3页
Bean(1836)在上个世纪曾描述过英国约克郡北部斯卡伯勒附近格里斯托普湾(Gristhorpe Bay)中侏罗统巴柔阶(相当 E.(o.) sauzei带)克洛顿组(Cloughton Formation)格里斯托普层的一些化石,包括双壳类 Unio distortus Bean, 介形类 Cypris c... Bean(1836)在上个世纪曾描述过英国约克郡北部斯卡伯勒附近格里斯托普湾(Gristhorpe Bay)中侏罗统巴柔阶(相当 E.(o.) sauzei带)克洛顿组(Cloughton Formation)格里斯托普层的一些化石,包括双壳类 Unio distortus Bean, 介形类 Cypris concentrica Bean 和 Cypris arcuata Bean (Cypris M?ller, 1776). 嗣后不久, Jones(1862)认为 C.concentrica 是一个叶肢介化石并将这个种归入了 Estheria R?ppell, 1837.本世纪5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肢介化石 属名注解
下载PDF
欧洲白垩纪非海相软体动物及其地层分布 被引量:1
7
作者 M.C. MUNT G. DELVENE 沙金庚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4-323,共10页
本文综述了欧洲白垩纪非海相软体动物群,列出了主要产自英格兰南部、法国和西班牙早白垩世的16个不同沉积层的59个分类单元。淡水动物群以珠蚌类双壳类和田螺类腹足类为主,但在有些地点也存有肺螺类腹足类。这些化石类群与现代类型很相... 本文综述了欧洲白垩纪非海相软体动物群,列出了主要产自英格兰南部、法国和西班牙早白垩世的16个不同沉积层的59个分类单元。淡水动物群以珠蚌类双壳类和田螺类腹足类为主,但在有些地点也存有肺螺类腹足类。这些化石类群与现代类型很相似,说明白垩纪淡水中的水草、氧气与营养环境良好。在欧特里沃期和巴列姆期,淡水与边缘海环境中的动物群组成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欧洲的淡水生物群落早在巴列姆期就已存在,此时的有些类群,如著名的Mar garitifera(s.l.)valdensis在欧洲西部有着广泛的分布。英格兰南部的早白垩世韦尔登群被认为是欧洲最连续的非海相白垩纪地层,其上部的生物群可与西班牙的LasHoyas动物群和法国的Wassy动物群相对比。这3个动物群,以及法国侏罗(汝拉)和英格兰南部波倍克的侏罗纪-白垩纪的过渡生物群——Purbeck动物群,是了解欧洲白垩纪淡水动物群的关键动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学 双壳类 腹足类 非海相软体动物 白垩纪 英格兰 法国 西班牙 欧洲
原文传递
非洲与现代人的起源 被引量:1
8
作者 克里斯.思特林格 陈星灿 《华夏考古》 CSSCI 2000年第1期98-100,共3页
Teams of scientists working in laboratories in Germany and USA claim to have recovered DNA from a Neanderthal skeleton found in 1856, and the results of their analyses support the idea that the Neanderthal were a sepa... Teams of scientists working in laboratories in Germany and USA claim to have recovered DNA from a Neanderthal skeleton found in 1856, and the results of their analyses support the idea that the Neanderthal were a separate human species that died out some 30000 years ago. If they have really succeeded, they have made an astonishing break through in human evolutionary studies. As a world famous anthropologist, Chris Stringer briefly reviews this new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现代人 历史起源 基因编码 DNA
全文增补中
光影中的生命
9
作者 《科学世界》 2014年第7期44-49,共6页
无论是阿尔卑斯山的巅峰云顶,还是纳米比亚的荒芜沙漠,全球各地的壮阔背景下,处处都绽放着生命的骄傲与荣光。现在,100张优中选优的野生生物摄影作品正在国内各地巡展,热爱自然的你,千万不要错过哟!
关键词 生命 光影 阿尔卑斯山 纳米比亚 摄影作品 野生生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