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国国家图书馆的国际合作项目 被引量:3
1
作者 林恩.布林德利 肖红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4,20,共4页
如果没有国际性的合作与协作,我们将难以实现全球数字图书馆的梦想。我们需要通过广泛的国际化合作,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开放的、无缝连接的、在互联网上可普遍获取的全球分布式的数字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在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方面做了... 如果没有国际性的合作与协作,我们将难以实现全球数字图书馆的梦想。我们需要通过广泛的国际化合作,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开放的、无缝连接的、在互联网上可普遍获取的全球分布式的数字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在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方面做了积极有效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图书馆 国际合作 英国国家图书馆 图书馆国际化
下载PDF
英国国家图书馆的纸张加固
2
作者 克雷孟茨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9-59,共1页
纸张加固的新方法: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己研究成一项通过共聚合进行纸加固的诱人的技术。英国国家图书馆组织了一项研究:即通过丙烯酸脂的聚合物沉淀来实现纸张的加固。通过将丙烯酸脂和甲基丙烯酸脂混合,而无需添加溶剂以增加渗透的做法,... 纸张加固的新方法: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己研究成一项通过共聚合进行纸加固的诱人的技术。英国国家图书馆组织了一项研究:即通过丙烯酸脂的聚合物沉淀来实现纸张的加固。通过将丙烯酸脂和甲基丙烯酸脂混合,而无需添加溶剂以增加渗透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结果。使用丙烯酸乙基,特别是丙烯酸甲基(容量比为1:5),在不定的温度和正常的大气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脂 国家图书馆 图书馆组织 容量比 乙基 聚合过程 老化试验 伽玛射线 牢固度 黑白照片
下载PDF
吐蕃禅宗的面向和禅师语录——对敦煌藏文禅宗文献P.t.116的分析
3
作者 刘霁(编译) 牛宏(编译) 《青藏高原论坛》 2024年第2期78-83,共6页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以敦煌藏文禅宗文献P.t.116中名为《无所得一法论》的文本为核心,论证该文本之基本面向是禅宗无相戒的授受仪式,认为该文本的编纂和变化是为仪式需要,因为该文本的问答形式是程式化的表现,最后点出写卷文本中不经意的...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以敦煌藏文禅宗文献P.t.116中名为《无所得一法论》的文本为核心,论证该文本之基本面向是禅宗无相戒的授受仪式,认为该文本的编纂和变化是为仪式需要,因为该文本的问答形式是程式化的表现,最后点出写卷文本中不经意的注解恰恰指明文本的不完整性和补阙处。第二部分着重分析P.t.116中所出现禅师语录的语言特征,这些语录是仪式的一部分,是施为语,即发挥实际作用的言语行为;这些语录的章法多重复类似,是为在进行指导的同时灌输理念;总之,对禅师语录中出现的禅师名单进行分析,认为他们的出现并非是注重论战和派别,而是为了仪式的权威性和包容性而集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禅宗 《无所得一法论》 藏文禅师语录 P.t.116
下载PDF
国际敦煌项目(IDP)——敦煌与新疆的古文献及文物的数字化储存与访问(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魏泓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55,共5页
为促进散藏于世界各地的藏经洞文物的综合利用,国际敦煌项目(IDP)于1994年正式启动,其核心工作是敦煌与新疆出土古文献及文物的修复、编目与保护。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IDP希望通过与收藏机构的合作,以高质量的数字图像将这些艺术品重新... 为促进散藏于世界各地的藏经洞文物的综合利用,国际敦煌项目(IDP)于1994年正式启动,其核心工作是敦煌与新疆出土古文献及文物的修复、编目与保护。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IDP希望通过与收藏机构的合作,以高质量的数字图像将这些艺术品重新拼合在一起,使学者和公众可以在网上获得越来越多的相关信息。20年来,IDP的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敦煌文献与文物的保护与共享,并在多国建立了IDP中心,包括中国的敦煌研究院。本文简要介绍了IDP在这20年间的工作与成就,讨论了IDP对藏经洞文物的研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今后工作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敦煌项目(IDP) 数字化 合作 互联网
下载PDF
英国图书馆馆藏敦煌手稿
5
作者 吴芳思 杨炳照 《文史杂志》 1995年第6期3-8,共6页
英国图书馆馆藏的中国藏品中,最珍贵的(也是数量最多的)是来自敦煌石窟窟洞那部分。事实上,这些手稿典籍,是现存英国图书馆那些最伟大的珍品中的一部分,而在最近十年中,中国部的最重要任务就是从事这部分藏品保存方面的工作,并使之更方... 英国图书馆馆藏的中国藏品中,最珍贵的(也是数量最多的)是来自敦煌石窟窟洞那部分。事实上,这些手稿典籍,是现存英国图书馆那些最伟大的珍品中的一部分,而在最近十年中,中国部的最重要任务就是从事这部分藏品保存方面的工作,并使之更方便于联合王国之外的学者,尤其是对中国学者的使用。 一、英国图书馆馆藏敦煌典籍的历史 这些敦煌文献是作为马克·奥瑞尔·斯坦因(1862~1943年)爵士的探险成果而来到伦敦的。斯坦因出生于布达佩斯,1904年成为英国公民。他曾分别在维也纳和莱比锡的大学中学习;在图丁根,他选修了波斯和印度考古,并于1883年取得博士学位。后在牛津和英国博物馆继续从事其研究,在1888年,他作出了决定性的选择:告别欧洲,来到拉合尔。在那里,他担任了两个职务:一是作为东方学院的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因 图书馆馆藏 敦煌文献 英国图书馆 博物馆 藏品 丝绸之路 中国学者 数据库 计算机
下载PDF
敦煌中国星空:综合研究迄今发现最古老的星图(下)
6
作者 让-马克·博奈-比多 弗朗索瓦丝·普热得瑞 +2 位作者 魏泓(著) 黄丽平(译) 邓文宽(审校)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59,共14页
本文主要分析斯坦因1907年在敦煌所得的星图手卷,认为此星图是用精确的数学方式绘制的。推断星图绘制于公元649—684年间,而非先前推断的公元940年。并与后世的星图做了比较。
关键词 中国天文学 敦煌星图 星表 丝绸之路
下载PDF
《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所獲未刊漢文簡牘》補遺釋文 被引量:1
7
作者 汪濤 胡平生 吴芳思 《出土文献研究》 2016年第1期320-329,8-22,共11页
《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未刊漢文簡牘》是汪濤、胡平生、吴芳思合作整理的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未刊漢文簡牘。這批殘簡主要是1906至1908年間斯坦因第二次中亞探險時在甘肅長城烽燧遺址發現采集的,也有少量的樓蘭出土的魏晉簡混雜... 《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未刊漢文簡牘》是汪濤、胡平生、吴芳思合作整理的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未刊漢文簡牘。這批殘簡主要是1906至1908年間斯坦因第二次中亞探險時在甘肅長城烽燧遺址發現采集的,也有少量的樓蘭出土的魏晉簡混雜其中。斯坦因'二探'最初看到它們時,稱之爲'一堆刨花'。許多殘簡是木觚上削下的柹片(削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因 出版社 胡平生 居延漢簡
原文传递
Foreign Travellers to Dunhuang,1920-1960
8
作者 魏泓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1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Following the publications of Stein,Pelliot and others resulting from their visits to the Dunhuang Mogao cave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the caves became more widely known and intrepid travelers,some living in Ch... Following the publications of Stein,Pelliot and others resulting from their visits to the Dunhuang Mogao cave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the caves became more widely known and intrepid travelers,some living in China and some coming from abroad,started trying to visit the site.Some took cameras and,despite the difficult conditions,managed to make a photographic record of their visits.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some of the travelers。 展开更多
下载PDF
敦煌文獻所反映的中國古代裝幀形制之演變——以英藏敦煌文獻爲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林世田(译) 《文津学志》 2007年第1期118-135,共18页
本文作者在深入調查英藏敦煌文獻中的書籍裝幀材料基礎上,綜合國内外學者研究成果,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深入研究敦煌文獻中的書籍裝幀材料,將會豐富人們對中國書史的認識。
关键词 中國書史 裝幀形制 敦煌文獻
原文传递
斯坦因、李蓋提與一則身份混淆公案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奕睿 劉波 《文津学志》 2011年第1期365-373,共9页
本文通過對《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所載《英人斯坦因來華盜取新甘地區文物經過的有關電文(1930年5月—1931年12月)》檔案中《熱河省政府轉報匈牙利人司代諾在朝陽縣佑順寺抄經情形呈(9月9日)》一文及相關文獻與背景的再解讀,確認了... 本文通過對《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所載《英人斯坦因來華盜取新甘地區文物經過的有關電文(1930年5月—1931年12月)》檔案中《熱河省政府轉報匈牙利人司代諾在朝陽縣佑順寺抄經情形呈(9月9日)》一文及相關文獻與背景的再解讀,確認了在朝陽縣佑順寺抄經者為匈牙利人李蓋提,而不是出生在匈牙利的英國公民斯坦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物保護 李蓋提 斯坦因 考古 身份
原文传递
吐蕃禅宗:一个遗失传统的发现
11
作者 牛宏(译) +1 位作者 寇金花(译) 张长虹(校) 《藏学学刊》 2021年第1期288-306,363,共20页
本文为《吐蕃禅宗》一书的导论,探讨了在藏地受指责、在汉地被遗忘的一个佛教传统——吐蕃的禅宗。对于藏文禅宗写本的理解,在解读文本本身的同时也不应忘记文本的物质属性,即将文本视为实践。敦煌发现的汉、藏文禅宗写本呈现的是九、... 本文为《吐蕃禅宗》一书的导论,探讨了在藏地受指责、在汉地被遗忘的一个佛教传统——吐蕃的禅宗。对于藏文禅宗写本的理解,在解读文本本身的同时也不应忘记文本的物质属性,即将文本视为实践。敦煌发现的汉、藏文禅宗写本呈现的是九、十世纪一种包容性的、不断发展的状态,是对以前发生的事件的汇聚。从公元八世纪下半叶到九世纪上半叶,在佛教被采纳为吐蕃国教的这段时间里,禅师很可能在藏地吸收佛教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摩诃衍,汉地禅宗顿门的代表人。敦煌禅宗写本的发现让我们重新思考吐蕃时期“顿渐之争”的结果和方式,几百年后的《拔协》等藏文历史文献的记载反映的并不一定是当时的历史事实。直到十三世纪,禅宗的文本和实践似乎在西藏仍有传承。吐蕃的禅、敦煌的禅与汉地其他地方的禅一样,都是地方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诃衍 顿渐之争 《拔协》 物质属性 吐蕃时期 藏文 解读文本 写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