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1957—2016年杭州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王敏华
傅伟聪
朱志鹏
陈梓茹
黄淑萍
董建文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景观合作研究中心
-
出处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6-400,419,共6页
-
基金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项目:森林公园风景游憩林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美丽城镇森林景观的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04301)
-
文摘
【目的】探究杭州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方法】基于1957-2016年(缺失1965—1972年数据)的监测数据,利用均值计算、Ridit值分析、累计百分比等方法对杭州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957—2016年平均大气能见度为10.05 km,变化趋势为-0.231 km/a;(2)大气能见度最高值出现在夏季,最低值出现在冬季,而春、秋两季的大气能见度处于夏、冬季之间且监测均值较为接近,处于夏季与冬季之间;(3)"好"(≥20 km)和"差"(<4 km)的大气能见度出现频率展示出了不同的变化特征;(4)杭州市在1956—1987年,Ridit值均大于0.5,在1987—1995年,Ridit值接近0.5,1996—2015年Ridit值处于0.5以下,而2016年Ridit值大于0.5;(5)20%、50%和80%位数的大气能见度在1957—2016年均处于下降趋势。【结论】整体而言杭州市大气能见度处于下降趋势,而2010年以后出现了下降放缓,在2016年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表明近年来杭州市对大气污染物的治理起到一定效果。
-
关键词
大气能见度
趋势
季节变化
RIDIT分析
杭州市
-
Keywords
atmosphere visibility
trend
seasonal variation
Ridit analysis
Hangzhou city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厦门市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玮
陈梓茹
傅伟聪
朱志鹏
董建文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景观合作研究中心
-
出处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9-299,共11页
-
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301)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315)
-
文摘
以厦门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2016年监测数据,分析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探究大气污染物(PM_(10)、PM_(2. 5)、SO_2、NO_2、CO、O_3)浓度及气象因子(风速WS、大气温度T、露点温度DPT、最低云层高度CCH、海平面压强SLP、相对湿度RH)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厦门市年均大气能见度为8. 97 km,年度最高值出现在夏季,最低值出现在春季;日最高值出现在中午,最低值出现在凌晨;除O_3外大气能见度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均呈负相关,与T、WS和CCH呈正相关,而与RH,DPT及SLP呈负相关;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综合得出厦门市7组典型天气的大气能见度及相关气象指标与其它污染物浓度均值;利用消光系数(βext)与大气污染物浓度,构建了回归模型(β_(ext)=0. 007PM_(2.5)+0. 143,R^2=0. 500;β_(ext)=0. 005PM_(10)+0. 119,R^2=0. 393;β_(ext)=0. 011SO_2+0. 249,R^2=0. 168;β_(ext)=0. 007NO_2+0. 155,R^2=0. 313),能代表β_(ext)与各大气污染物的关系。
-
关键词
大气能见度
大气污染物
气象因子
K均值聚类
-
Keywords
atmosphere visibility
air pollutio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K-mean cluster
-
分类号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