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4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言据性视角下的国家形象建构研究——以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为例
1
作者 卢珊 侯建波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1-89,共9页
言据性是表明说话人信息来源及其对信息态度的一种语言现象。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凝聚全党智慧、反映人民意愿的纲领性文献,其英译本是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国家形象的有力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通过不同据素的使用建构了说话人可... 言据性是表明说话人信息来源及其对信息态度的一种语言现象。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凝聚全党智慧、反映人民意愿的纲领性文献,其英译本是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国家形象的有力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通过不同据素的使用建构了说话人可信者、权威者、责任者的身份,向国际社会和公众真实、客观、立体地展示了中国的辉煌成就,建构了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以开放包容的胸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据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 政治话语 国家形象 形象建构
下载PDF
自然话语中致歉语“不好意思”的韵律—语用界面研究
2
作者 赵永刚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31,共12页
致歉语是一种常见的礼貌语用表达,现有研究主要探讨其词句结构和文化语境,较少关注其韵律特征。本文以汉语自然话语中口语致歉语“不好意思”为例,采取语料库研究法,探究该致歉语的韵律特征与语用功能的关系。研究发现,具有不同语用功... 致歉语是一种常见的礼貌语用表达,现有研究主要探讨其词句结构和文化语境,较少关注其韵律特征。本文以汉语自然话语中口语致歉语“不好意思”为例,采取语料库研究法,探究该致歉语的韵律特征与语用功能的关系。研究发现,具有不同语用功能的“不好意思”在停顿、时长、音高和音强等方面有着不同的韵律表现,其语用功能和韵律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具体表现为:实现概念功能的“不好意思1”与其前后话语成分之间通常无停顿,其平均时长最短,平均音高值和平均音强值都最小。实现礼貌性言语行为功能的“不好意思2”与其前后话语成分之间有时有停顿,有时无停顿,其平均时长居中,平均音高值和平均音强值都最大。实现元话语功能的“不好意思3”与其前后话语成分之间通常存在停顿,其平均时长最长,平均音高值和平均音强值都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话语 致歉语 “不好意思” 语用功能 韵律特征
下载PDF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下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研究
3
作者 朱广珍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1期84-88,共5页
本研究以英语教学法课程为例,围绕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综合培养,依托信息技术,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为主线”的自主化及合作探究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提高... 本研究以英语教学法课程为例,围绕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综合培养,依托信息技术,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为主线”的自主化及合作探究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课程通过学生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异构、师生共讲一堂课,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教学能力、育人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师德践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英语教学法 课程建设
下载PDF
多模态赋能史学通识教育的思政导引模式
4
作者 宋健楠 《科教文汇》 2024年第8期64-67,共4页
该文探讨了多模态在史学通识课程中的赋能原理和实施模式,分析了基于多模态信息的供给、推理、构建和合并过程。与传统依托文本的课程思政教育不同,多模态资源本身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因此,课程思政的引导重点在于利用... 该文探讨了多模态在史学通识课程中的赋能原理和实施模式,分析了基于多模态信息的供给、推理、构建和合并过程。与传统依托文本的课程思政教育不同,多模态资源本身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因此,课程思政的引导重点在于利用多模态信息资源加深学生对史实价值的认识,提供深度互动和自主推理、构建和整合的学习环境,强调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史学通识课 课程思政 目标
下载PDF
拉什迪《午夜之子》中的历史观刍议
5
作者 贾宏涛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7-84,共8页
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在其名著《午夜之子》中,透过主人公萨里姆·西奈的个人成长史与印度独立后社会发展史的相互交织,审视了历史对个人、家庭与民族身份认同的意义。在拉什迪看来,历史意义是含混的,这是记忆不可靠性、... 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在其名著《午夜之子》中,透过主人公萨里姆·西奈的个人成长史与印度独立后社会发展史的相互交织,审视了历史对个人、家庭与民族身份认同的意义。在拉什迪看来,历史意义是含混的,这是记忆不可靠性、人类自身视角局限性以及历史叙述者的动机共同促成的。但拉什迪同时认为,历史反思依旧是我们构建身份认同并指导当下与未来行为的重要参照,这暗含他对印度教“业报轮回”伦理观的反思与对西方线性历史观的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午夜之子》 记忆 历史观
下载PDF
“秘术”与文化——马修·阿诺德《吉普赛学者》的乌托邦构想
6
作者 马圆圆 南健翀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2-108,共7页
作为社会批评家、文化批评家和诗人,阿诺德在《吉普赛学者》中描绘出通过“秘术”实现乌托邦式理想社会的愿景。“吉普赛学者”这一文学想象的客体是牛津学者与吉普赛人的双重建构,体现了学者本人对社会信仰式微、道德弱化的伦理困境的... 作为社会批评家、文化批评家和诗人,阿诺德在《吉普赛学者》中描绘出通过“秘术”实现乌托邦式理想社会的愿景。“吉普赛学者”这一文学想象的客体是牛津学者与吉普赛人的双重建构,体现了学者本人对社会信仰式微、道德弱化的伦理困境的忧虑以及对吉普赛“秘术”济世的理想追求。这一“秘术”与阿诺德后期的文化济世思想一脉相承,均以实现乌托邦式完美社会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吉普赛学者》 诗歌 文化 乌托邦构想
下载PDF
二十大报告英译本中国家形象的情态建构
7
作者 李登程 宋健楠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99-205,共7页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情态系统理论,通过语料库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二十大报告英译本情态资源的使用特征及其对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发现,二十大报告英译本的情态资源属于文体突出的前景化资源,各板块内容在情态资源的频数、量值和类...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情态系统理论,通过语料库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二十大报告英译本情态资源的使用特征及其对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发现,二十大报告英译本的情态资源属于文体突出的前景化资源,各板块内容在情态资源的频数、量值和类型上使用了不同的配置策略,建构了“真实型”“坚定型”和“担当型”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结果有利于优化政治话语实践文本中的情态资源配置,为国家形象建构和中国政治话语文本风格研究提供语言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 国家形象 话语建构 二十大报告
下载PDF
“传播学在中国”的重新审视:学科翻译史视角
8
作者 杨涛 梁真惠 《关东学刊》 2024年第2期81-88,共8页
学科翻译史视角下的知识“世界化”叙事与学科发展史视角下的知识“本土化”叙事同构了中国传播学的“一体两面”。学科翻译史研究以域外“地方性”传播学知识在中国完成的“世界性再生产和再传播”为线索,重新审视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历... 学科翻译史视角下的知识“世界化”叙事与学科发展史视角下的知识“本土化”叙事同构了中国传播学的“一体两面”。学科翻译史研究以域外“地方性”传播学知识在中国完成的“世界性再生产和再传播”为线索,重新审视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阐释传播学知识的演变和翻译在传播学学科建构中的功能,为理解中国传播学提供新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播学 学科翻译史 知识翻译学 地方性知识 世界化
下载PDF
儿童请求形式的对比分析——“我想/要”与“(你)能不能”
9
作者 刘亚丹 李晶晶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2期627-634,共8页
基于会话分析的理论框架,对儿童以“我想/要”和“(你)能不能”这两种句式对父母发起的请求话语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分析了二者在请求权利大小与请求的目的两方面的异同,这里的权利是指请求者对自己请求行为发起的合理性与判断。研究发... 基于会话分析的理论框架,对儿童以“我想/要”和“(你)能不能”这两种句式对父母发起的请求话语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分析了二者在请求权利大小与请求的目的两方面的异同,这里的权利是指请求者对自己请求行为发起的合理性与判断。研究发现,儿童使用“我想/要”发起请求时旨在寻求父母的许可,被请求者仅需语言回应,此时儿童的请求权力以及求得认同的程度较高;而使用“(你)能不能”发起时旨在寻求帮助,被请求者需要实施具体的身体行为,且称谓语常出现在以该形式发起的请求话轮或前序列中,一些在收到回复后才会发起请求,体现了儿童对自己行为的被接受的不确定性,此时儿童请求的权利以及对求得认同的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请求 会话分析 “我想/要” “(你)能不能” 权利
下载PDF
合作自译视角下的《永远的尹雪艳》重译研究
10
作者 车丽洁 张倩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0-76,共7页
重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本研究聚焦同一原作被再次翻译到同一目的语的情形,以白先勇中文短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的柯丽德和余国藩首译本及合作自译重译本为语料,对比两个译本之间的差异,并从合作自译视角探究重译本的特征及其成... 重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本研究聚焦同一原作被再次翻译到同一目的语的情形,以白先勇中文短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的柯丽德和余国藩首译本及合作自译重译本为语料,对比两个译本之间的差异,并从合作自译视角探究重译本的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因受译者身份、翻译动机、目标读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重译本虽然存在少量对原文的偏离,但总体上仍比首译本更贴近原文。本研究旨在丰富重译研究的视角,进而深化对重译相关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远的尹雪艳》 合作自译 重译 翻译修改
下载PDF
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11
作者 木泽榕纾 刘莹 《文化产业》 2024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诸多问题。现从纳西族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存在的问题、传承路径以及保护与传承策略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诸多问题。现从纳西族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存在的问题、传承路径以及保护与传承策略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保护和传承纳西族非遗提供有益参考,推动纳西族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纳西族 传承路径 保护与传承 保护和传承 少数民族 西南地区 旅游业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汉中仙毫创意一体化定制研究
12
作者 梁嘉凝 张江 刘人伟 《中国食品》 2024年第12期125-127,共3页
一片小小的茶叶,可以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汉中茶产业呈现出快速崛起的趋... 一片小小的茶叶,可以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汉中茶产业呈现出快速崛起的趋势,分化出了中老年茶客对茶叶功效品位的高要求与年轻茶客对茶叶时尚的需求,直接刺激了茶产业链的延伸。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压力,以及传统手工制作方式生产效率低下、成本较高、难以保证食品口味一致性等问题,汉中仙毫只流行于当地,市场推广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竞争压力 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 市场推广 茶产业链 汉中茶 一体化 快速崛起
下载PDF
搭建乡村旅游新媒体矩阵
13
作者 牛妮妮 《村委主任》 2024年第8期73-75,共3页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模式,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还能显著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然而,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信息传播不足、市场定位不明确、资源整合能力弱等问题。基于此,文章结合袁家村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新...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模式,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还能显著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然而,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信息传播不足、市场定位不明确、资源整合能力弱等问题。基于此,文章结合袁家村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新媒体营销在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激发乡村旅游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整合能力 新媒体营销 新型旅游 乡村旅游 信息传播 市场定位 袁家村 新媒体矩阵
下载PDF
交往理性理论观照下的中国文学外译活动
14
作者 任晏言 党争胜 《社科纵横》 2024年第4期147-153,共7页
中国文学的译介效果离不开他者的理解和接受,这是有效地走出去的基本前提。通过借鉴交往理性,结合外译事实,从“为什么要走出去”这一根本问题出发,认为中国文学外译实质上是一场跨文化交往活动,只有遵循交往理性的有效性要求,才能在与... 中国文学的译介效果离不开他者的理解和接受,这是有效地走出去的基本前提。通过借鉴交往理性,结合外译事实,从“为什么要走出去”这一根本问题出发,认为中国文学外译实质上是一场跨文化交往活动,只有遵循交往理性的有效性要求,才能在与他者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立足于国际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外译 有效性 交往理性
下载PDF
电子词典在中国学生英文写作生动性训练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牛瑞英 许罗迈 《英语教师》 2011年第3期53-60,共8页
本文研究了电子词典在提高中国学生英文写作生动性训练中的作用。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接受相同的训练,不同的是前者使用以纸质词典为主的多种词典,而后者只能使用为其提供的电子词典。对受试课内外英文作文的分析发现,电子词典的使用可... 本文研究了电子词典在提高中国学生英文写作生动性训练中的作用。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接受相同的训练,不同的是前者使用以纸质词典为主的多种词典,而后者只能使用为其提供的电子词典。对受试课内外英文作文的分析发现,电子词典的使用可以促使学生写出更具体生动的作文,有效的电子词典可以代替学生的多途径词典查询,而且方便快捷的电子词典可以促使写作生动性训练取得更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写作 生动性 电子词典 对比实验研究
下载PDF
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安翻译学院英语专业“外贸英语函电”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莫丽娅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134-135,167,共3页
以西安翻译学院英语专业(商务方向)专业限选课"外贸英语函电"的改革为例,本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探索与实践,以外贸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内容,通过改变传统授课方式、解构学科知识体系以及... 以西安翻译学院英语专业(商务方向)专业限选课"外贸英语函电"的改革为例,本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探索与实践,以外贸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内容,通过改变传统授课方式、解构学科知识体系以及重构工作过程,达到突出课程应用性、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贸英语函电 教学改革 实践
下载PDF
再语境化视角下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思政话语建构路径探析
17
作者 尚梅 贺琳 《科学咨询》 2024年第4期34-37,共4页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是课程思政重要环节。在学生观摩以西方价值观为主导的主题演讲或访谈时如何实现思政进课堂、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是现阶段外语课程思政的研究重点。因此,本研究提出通过再语境化的方式,提炼教学材料的核心要素,以中...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是课程思政重要环节。在学生观摩以西方价值观为主导的主题演讲或访谈时如何实现思政进课堂、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是现阶段外语课程思政的研究重点。因此,本研究提出通过再语境化的方式,提炼教学材料的核心要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重新构建课堂话语,将课程思政切实落实到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育的教学活动环节,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语境化 课程思政 英语视听说
下载PDF
国内音系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2001—2021)
18
作者 王立夫 赵永刚 《安顺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6-72,共7页
以2001—2021年CNKI中收录的核心期刊及CSSCI来源期刊研究性论文为数据来源,以CiteSpace软件为研究工具,从年度发文数量、载文期刊、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关键词突现术语等不同维度对国内音系学研究现状开展可视化计量分析... 以2001—2021年CNKI中收录的核心期刊及CSSCI来源期刊研究性论文为数据来源,以CiteSpace软件为研究工具,从年度发文数量、载文期刊、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关键词突现术语等不同维度对国内音系学研究现状开展可视化计量分析。研究发现:(1)近二十年来,国内有关音系学研究的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从期刊分布看,载文核心期刊多,载文数量大,但学科领域分布较为单一,多集中于汉语类期刊;(3)音韵学、优选论、同音字汇、上古音、方言、声调、重音、演变等是国内音系学关注的研究热点;(4)国内学者对于最新的音系理论和研究方法关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系学 CiteSpace软件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视觉叙事理论框架下儿童绘本的多模态语篇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文杰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期115-117,共3页
本研究依据视觉叙事理论,以儿童绘本为语料,分析图像符号资源在多模态语篇中人际意义、概念意义和组篇意义的构建,研究发现:儿童绘本中多使用完整表征展现图像人物形象,通过展开关系和背景延续和变化促进故事发展;其次,该语篇多通过主... 本研究依据视觉叙事理论,以儿童绘本为语料,分析图像符号资源在多模态语篇中人际意义、概念意义和组篇意义的构建,研究发现:儿童绘本中多使用完整表征展现图像人物形象,通过展开关系和背景延续和变化促进故事发展;其次,该语篇多通过主观视角,借用个体类的自然风格,采用高色度和自然度但不同色调的氛围,增强图像人物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最后,该语篇文字和图像相互作用较为简洁呈现语篇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绘本 多模态语篇 视觉叙事
下载PDF
从中英文广告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被引量:2
20
作者 石琳霏 《丝绸之路》 2013年第16期51-54,共4页
[摘要]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瞬息万变的社会,广告业已经十分发达,并且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一种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实用文体,广告语在广告诸因素中最具生命力、表现力,它是广告的存在基础和精神支柱,也是社会文化的反映... [摘要]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瞬息万变的社会,广告业已经十分发达,并且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一种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实用文体,广告语在广告诸因素中最具生命力、表现力,它是广告的存在基础和精神支柱,也是社会文化的反映。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只有注重对民族文化的研究,才能避免文化冲突,顺利实现广告跨文化传播。本文以霍夫斯泰德的价值维度理论和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的价值取向理论为指导,对英汉广告所承载的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进行了深层次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语 中西文化差异 价值维度理论 价值取向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