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茂县白水寨和沙乌都遗址2006年调查简报 被引量:3
1
作者 蒋成 陈剑 +5 位作者 徐龙 陈学志 范永刚 蔡清 代堂才 代福尧 《四川文物》 2007年第6期3-12,共10页
白水寨和沙乌都遗址的年代属于龙山时代早期,目前可以将其文化遗存分为前后2段:第1段以白水寨遗址为主体遗存,与营盘山遗址上层部分地层单位出土陶片相似,沙乌都遗址北区的部分遗存可归入本段,第2段以沙乌都遗址南区堆积为代表。白水寨... 白水寨和沙乌都遗址的年代属于龙山时代早期,目前可以将其文化遗存分为前后2段:第1段以白水寨遗址为主体遗存,与营盘山遗址上层部分地层单位出土陶片相似,沙乌都遗址北区的部分遗存可归入本段,第2段以沙乌都遗址南区堆积为代表。白水寨及沙乌都遗址的发现有助于了解四川盆地西北缘龙山时代遗存的内涵及演变情况,为探讨川西北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新石器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寨 沙乌都 遗址
下载PDF
四川茂县下关子遗址试掘简报 被引量:3
2
作者 曹桂梅 代堂才 +5 位作者 代福尧 陈剑 蒋成 陈学志 蔡清 范永刚 《四川文物》 2008年第2期3-14,I0004,共13页
下关子遗址出土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等。陶质有夹砂、泥质,颜色有黑褐、灰褐、灰、黑皮陶等。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戳印纹、齿状花边口沿和绳纹花边口沿装饰、瓦棱纹、交错绳纹、乳钉纹等。陶器以手制为主,部分经过慢轮修整加... 下关子遗址出土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等。陶质有夹砂、泥质,颜色有黑褐、灰褐、灰、黑皮陶等。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戳印纹、齿状花边口沿和绳纹花边口沿装饰、瓦棱纹、交错绳纹、乳钉纹等。陶器以手制为主,部分经过慢轮修整加工,多数见刮抹痕迹。器形多平底和假圈足,其中罐最多,有侈口、鼓腹、长颈鼓腹、敛口、直口诸种,另有喇叭口壶形器、陶臼等。石器分打制和磨制,器型有刀、穿孔石刀、锛、斧、切割器、砍斫器、尖状器、盘状器等。骨器见有笄。与绵阳边堆山、江油大水洞等遗址的文化面貌基本一致,也与宝墩文化的某些因素相似,属于四川盆地的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年代距今约4800~4500年。遗址面积较大,属河谷台地型聚落遗址,是龙山时代四川盆地西北缘地区的一处中心聚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关子遗址 龙山时代 宝墩文化 河谷台地型聚落
下载PDF
羌族儿童“尾巴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8-84,共7页
羌族的儿童"尾巴帽"是一种民间艺术,是民族服饰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解童帽所隐含的民俗审美及民俗文化,以四川茂县羌族博物馆藏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实物归纳法对其材质、工艺、装饰用色、图案、装饰特点、装饰规律及... 羌族的儿童"尾巴帽"是一种民间艺术,是民族服饰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解童帽所隐含的民俗审美及民俗文化,以四川茂县羌族博物馆藏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实物归纳法对其材质、工艺、装饰用色、图案、装饰特点、装饰规律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羌族儿童的"尾巴帽"装饰元素丰富,充满童趣,形成了自己的装饰规律,与其他类服饰相比更具特色,而且童帽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羌民族的审美和情感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通过这样的方式希望更多有志之士参与到羌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来,保护传统文化,留住传统手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尾巴帽” 材质 工艺 装饰 设计内涵 造物思想
下载PDF
营盘山遗址——藏彝走廊史前区域文化中心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剑 陈学志 +1 位作者 范永刚 蔡清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文献记载内容和考古发掘成果表明,在构成藏彝走廊的六条南北流向的大河水系中,岷江上游占居极其重要的地位。茂县营盘山遗址发现了下压奠基人牲坑的广场性质遗迹、各种类型的房址、陶窑、灶坑等现象,出土了陶质雕塑人面像等大量高规格... 文献记载内容和考古发掘成果表明,在构成藏彝走廊的六条南北流向的大河水系中,岷江上游占居极其重要的地位。茂县营盘山遗址发现了下压奠基人牲坑的广场性质遗迹、各种类型的房址、陶窑、灶坑等现象,出土了陶质雕塑人面像等大量高规格的遗物,初步确认营盘山遗址是岷江上游地区的一处大型中心聚落,也是藏彝走廊五千年前的区域文化中心,其周围还分布有十余处中小型遗址。以营盘山遗址为代表的遗存是岷江上游地区一种新发现的以具有自身特色的本土文化因素为主体成分,同时吸收了多种外来文化因素的地方文化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彝走廊 遗址 考古发掘 史前 遗物 遗存 遗迹 区域文化 中心 外来文化
下载PDF
羌绣图案探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明 郑姣 《设计》 2014年第7期175-176,共2页
本文从两方面解析羌绣图案的来源,第一方面通过考古遗存与历史文献来追溯羌绣图案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方面通过羌绣图案中的典型崇拜来分析其来源及意义。
关键词 羌绣图案 探源 典型崇拜
下载PDF
茂县牛尾村星辰飘带纹样解析及在羌族铠甲舞中的精神价值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明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6-119,共4页
飘带是羌族服饰中重要的配饰,不仅能很好地装点服装还饱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茂县太平牛尾村的星辰飘带就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精神价值。本文以星辰飘带图案作为切入点,首先从美学角度分析飘带纹样,然后揭示星辰飘带在铠甲舞中... 飘带是羌族服饰中重要的配饰,不仅能很好地装点服装还饱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茂县太平牛尾村的星辰飘带就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精神价值。本文以星辰飘带图案作为切入点,首先从美学角度分析飘带纹样,然后揭示星辰飘带在铠甲舞中的独特精神内涵,以此体现出羌族刺绣深层的文化内涵和独特个性。通过对羌族某个具体的文化作深入研究,从个案中找到羌族文化研究的共性,从而可以对羌族文化深层次价值进行更广泛深入的研究,将对羌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产生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县牛尾村 星尘飘带 羌族铠甲舞
原文传递
羌族刺绣“游绣”的艺术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郑姣 李明 耿兆辉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3-115,共3页
本文对羌族刺绣游绣的艺术特征进行描述与分析,从游绣的针法、图案、色彩、布局等方面进行叙述,深层剖析形成游绣独特风格的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 羌族 游绣 艺术特征
原文传递
羌绣在羌族丧葬习俗文化中的内涵——以阿坝州汶川县阿尔村黄伞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姣 李明 耿兆辉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98,共3页
羌绣不仅有实用及审美功用,还参与在羌族人一系列的民俗活动中,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本文以汶川县阿尔村丧葬仪式中的黄伞为切入点,深入剖析羌绣的社会文化功能及内涵。
关键词 羌绣 阿尔村 丧葬习俗 黄伞
原文传递
茂县羌绣区域性艺术特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郑姣 李明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9-120,共2页
本文通过将阿坝州茂县划分为六个片区来分析不同区域环境下羌族刺绣的艺术特征、风格、历史成因等,以期对羌绣的传承与保护以及民间存续研究带来积极意义。
关键词 茂县羌绣 区域性 艺术特征 羌绣图案
原文传递
蒲溪羌族针线包的结构及装饰语义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耿兆辉 李明 黎云靥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9-111,共3页
本文以首次发现的羌族针线包为个案,通过对羌族针线包的使用场景、存储分区、巧妙结构、多元文化装饰语义的分析,试图探寻其形成背后的原因,寻求羌族妇女的造物思想,为研究羌族刺绣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羌族针线包 结构特征 装饰语义
原文传递
羌族云云鞋艺术类型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明 郑姣 耿兆辉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2-114,共3页
云云鞋是羌族服饰的典型文化符号之一,本文通过对其制作过程、艺术类型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叙述与分析,拟让更多人了解羌绣的内涵与独特魅力,唤起人们对羌绣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意识。
关键词 云云鞋 羌绣 云纹
原文传递
四川茂县牟托一号石棺墓及陪葬坑清理简报 被引量:66
12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40,1+1,共39页
本期发表了四川茂县牟托一号石棺墓及陪葬坑的清理简报。牟托石棺墓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和玉石器,是岷江上游地区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出土文物中多种文化因素共存现象,反映了当地同周边地区的密切交往。
关键词 陪葬坑 石棺墓 出土器物 青铜器 石棺葬 长方形 玉石器 茂县 上游地区 重大发现
原文传递
茂县营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被引量:2
13
作者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9-59,共1页
营盘山遗址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凤仪镇,面积近15万平方米。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茂县羌族博物馆于2000、2002、2003、2004、2006年对营盘山遗址进行了五次考古试掘及发掘,揭露面积近2000平... 营盘山遗址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凤仪镇,面积近15万平方米。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茂县羌族博物馆于2000、2002、2003、2004、2006年对营盘山遗址进行了五次考古试掘及发掘,揭露面积近2000平方米,发现了较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遗迹包括石棺葬墓200余座、房址6座、人祭坑9座、灰坑100余个、灰沟10条、窑址及灶坑数十座,出土遗物有陶器、玉器、石器、细石器、骨器、蚌器等数千件。碳十四测年数据经树轮校正后的年代范围为距今5100~48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营盘山遗址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茂县 文物考古 文物管理所 碳十四测年 文化遗存
原文传递
汉藏文化影响下的理县羌族服饰文化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明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理县自古以来就是民族杂居地区,在这一地区聚集了藏羌汉等少数民族。文化的杂糅性是这一地区文化的主要特征。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以理县羌族妇女服饰为例,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理县羌族服饰处在汉藏之间的文化面貌。生活... 理县自古以来就是民族杂居地区,在这一地区聚集了藏羌汉等少数民族。文化的杂糅性是这一地区文化的主要特征。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以理县羌族妇女服饰为例,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理县羌族服饰处在汉藏之间的文化面貌。生活在这里的羌族一方面不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来调整自己的文化状态,另一方面又坚定地保持着自身文化特点,表明了羌族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调节力,充分展示了羌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文化 理县羌族 服饰分析
原文传递
固本与创新:羌族现代瓦帕的重构分析
15
作者 李明 耿兆辉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106,共5页
瓦帕是羌族妇女佩戴的一种头饰,近年来随着羌族服饰审美的持续变化,瓦帕的审美从朴素、华丽走向多元与包容,变迁与重构也经历从族群内趋同走向族群外趋同,文化价值从“单一”走向“多重”。本文对羌族瓦帕的现代重构进行分析,探究在“... 瓦帕是羌族妇女佩戴的一种头饰,近年来随着羌族服饰审美的持续变化,瓦帕的审美从朴素、华丽走向多元与包容,变迁与重构也经历从族群内趋同走向族群外趋同,文化价值从“单一”走向“多重”。本文对羌族瓦帕的现代重构进行分析,探究在“固本”与“创新”之间的交互作用下,瓦帕如何实现跨界融合,在现代背景下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复兴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瓦帕 现代 重构
原文传递
1984年度茂县撮箕山石棺葬发掘报告
16
作者 曾雳 李福秀 +7 位作者 郑永霞 徐学书 蔡清 周志清 陈学志 刘永文 范永刚 蔡雨茂 《南方民族考古》 2013年第1期295-364,共70页
1984年春,茂县凤仪镇砖瓦厂在凤仪坝北撮箕山取土过程中,发现了数十座石棺葬,茂汶羌族自治县文化馆闻讯后抢救性清理了9座石棺葬。同年5月,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茂汶羌族自治县文化馆联合考察了... 1984年春,茂县凤仪镇砖瓦厂在凤仪坝北撮箕山取土过程中,发现了数十座石棺葬,茂汶羌族自治县文化馆闻讯后抢救性清理了9座石棺葬。同年5月,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茂汶羌族自治县文化馆联合考察了撮箕山石棺葬墓地现场,清理石棺墓9座。1984年10月9—20日,上述单位组建联合考古工作队对撮箕山中、下部受砖瓦厂取土破坏最为严重的区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本年度发掘清理的石棺葬墓地位于山体南坡凹槽中下部,依据地形分为A、B两区。A区位于墓地东端,属于砖瓦厂已取土区域,墓葬破坏严重,海拔1710米。B区位于墓地西部,属于砖瓦厂行将取土区域,墓葬破坏略小,其东北距A区150米,海拔1700米。A、B二区山势平面形状呈东北—西南。本次在发掘区域清理的石棺葬为53座,加上1984年春天清理的9座,共计62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棺葬 墓葬考古 西南夷
原文传递
三龙地区绣花头帕艺术特征及社会环境互动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耿兆辉 李明 郑姣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8-120,共3页
绣花头帕作为三龙地区羌族外部形象的显著标志和民族符号,以独特的形式展示着特有的服饰文化。本文以田野调查和茂县羌族博物馆馆藏的绣花头帕实物为基础,从头帕的类型、佩戴方式、构图程式、图案特征、色彩、针法等角度进行研究,并结... 绣花头帕作为三龙地区羌族外部形象的显著标志和民族符号,以独特的形式展示着特有的服饰文化。本文以田野调查和茂县羌族博物馆馆藏的绣花头帕实物为基础,从头帕的类型、佩戴方式、构图程式、图案特征、色彩、针法等角度进行研究,并结合三龙地区社会环境的变迁,分析三龙地区传统绣花头帕艺术特征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阐释绣花头帕艺术特征形成的内因。期望可以为羌绣文化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龙 传统绣花头帕 艺术特征 社会环境 变迁
原文传递
传统羌绣与现代羌绣的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姣 李明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1-242,共2页
羌绣是羌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在主题、造型、色彩、针法等方面将羌民族文化历史所沉淀的审美意识、特定模式和趣味传承下来,成为羌民族璀璨的艺术。而如今的羌绣受现代文明的冲击,逐渐失去其原有的精神面貌与味道。在产业化进程中,如何对... 羌绣是羌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在主题、造型、色彩、针法等方面将羌民族文化历史所沉淀的审美意识、特定模式和趣味传承下来,成为羌民族璀璨的艺术。而如今的羌绣受现代文明的冲击,逐渐失去其原有的精神面貌与味道。在产业化进程中,如何对传统羌绣传承与创新,需要我们进行理性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羌绣 现代羌绣 文化产业 市场开发
原文传递
岷江上游与雅砻江流域两地石棺葬的文化联系
19
作者 刘永文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38,共4页
岷江上游与雅砻江流域两地都有着数量较为丰富的石棺葬遗址分布。随着考古工作的逐渐深入,愈来愈多的石棺葬遗址被发掘,各种遗物相继出土。从两地石棺葬墓葬形制方面以及遗址出土的陶器、铜器、铁器看,它们都存在着不小的联系。
关键词 岷江上游 雅砻江流域 石棺葬 文化联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