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指导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围手术期中医综合疗法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梁尔斌 庞阮琴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指导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围手术期中医综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某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的胆总管结石或肝内外胆管结石伴/不伴胆囊结石患者共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指导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围手术期中医综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某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的胆总管结石或肝内外胆管结石伴/不伴胆囊结石患者共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治疗,观察组采用ERAS理念下围手术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通气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实验室指标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通气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7d的ALT、AST、TBA较术后1d均出现上升(P<0.05),AKP、GGT、TBIL、DBIL、UCB较术后1d均出现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7d的ALT、AST、TBA较对照组高(P<0.05),AKP、GGT、TBIL、DBIL、UCB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ERAS指导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围手术期中医综合疗法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肝功能、加速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腹腔镜 加速康复外科 取石术 中医治疗
下载PDF
中医四联疗法结合西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梁尔斌 庞阮琴 《河北中医》 2016年第7期1021-1023,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四联疗法结合西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四联疗法(应用胃管注入复方清胰汤、大承气汤灌肠、吴茱萸封包外敷腹部... 目的观察中医四联疗法结合西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四联疗法(应用胃管注入复方清胰汤、大承气汤灌肠、吴茱萸封包外敷腹部、维生素B1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分别观察2组患者腹痛、腹胀、发热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血淀粉酶、血脂肪酶、C反应蛋白(CRP)恢复正常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统计并发症发生率、转手术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发热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血淀粉酶、血脂肪酶、CRP恢复正常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转手术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四联疗法结合西医治疗SAP能减少并发症和转手术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70岁以上高龄胃癌的外科手术治疗预后分析
3
作者 刘晓 梁红兰 +3 位作者 黄国增 刘广成 李小勇 池兴兰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35期86-87,共2页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2010年6月发布的GLOBOCAN2008癌症报告显示,2008年全世界的胃癌新发病例大约988000例,居恶性肿瘤第4位,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胃癌胃癌新发病例大约为463000例,居恶性肿瘤第2位[1]。因胃癌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2010年6月发布的GLOBOCAN2008癌症报告显示,2008年全世界的胃癌新发病例大约988000例,居恶性肿瘤第4位,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胃癌胃癌新发病例大约为463000例,居恶性肿瘤第2位[1]。因胃癌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胃癌发现时即为晚期。从治疗效果上讲,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5%,而进展期胃癌总体疗效不理想,5年生存率约仪50%,高龄胃癌的治疗己日渐成为肿瘤学的一个严重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胃癌 手术治疗 预后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 早期临床表现 5年生存率 外科 新发病例
下载PDF
丙泊酚与七氟烷全麻对梗阻性黄疸患者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孝华 李喜荣 +2 位作者 黎玉婵 张金雄 熊翔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4期86-89,共4页
目的比较在全麻术中丙泊酚靶控输注与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时脑电双频指数(BIS)、拔管时间及发生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茂名市中医院全身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 目的比较在全麻术中丙泊酚靶控输注与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时脑电双频指数(BIS)、拔管时间及发生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茂名市中医院全身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72例,均为ASA I或Ⅱ级。按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黄疸组和非黄疸组,每组各36例。随机将两组患者均分为丙泊酚A、B组和七氟烷A、B组,每组各18例。记录各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时BIS、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七氟烷A组患者苏醒时间和苏醒时BIS、拔管时间最长,丙泊酚A组患者苏醒时间和苏醒时BIS、拔管时间均短于七氟烷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B组患者苏醒时间和苏醒时BIS、拔管时间长于七氟烷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B组患者术后24 h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七氟烷B组,黄疸组患者丙泊酚A组术后24 h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七氟烷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较七氟烷吸入麻醉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清醒更迅速,并且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比七氟烷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丙泊酚 七氟烷 苏醒时间 术后不良反应
下载PDF
分析比较腹腔镜甲状腺切除和开放甲状腺切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熊翔 周东怀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0期160-162,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甲状腺切除和开放甲状腺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及协作单位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共60甲状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及自愿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甲状腺切除和开放甲状腺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及协作单位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共60甲状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及自愿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N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临床疗效略优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术中出血量较少,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长,临床实践中要了解患者意愿,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甲状腺切除 开放甲状腺切除 甲状腺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内镜直视下放置空肠营养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梁红兰 刘晓 +2 位作者 梁克 谢锐 李双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290-291,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直视下放置空肠营养管在临床营养支持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需要禁食5天以上患者35例,给予内镜直视下放置空肠营养管,给予行空肠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结果 35例患者均在5~12 min置管成功,成功率100%。置管及疾病治疗过程... 目的探讨内镜直视下放置空肠营养管在临床营养支持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需要禁食5天以上患者35例,给予内镜直视下放置空肠营养管,给予行空肠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结果 35例患者均在5~12 min置管成功,成功率100%。置管及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良好,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内镜直视下放置空肠营养管进行空肠营养是安全可靠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胃镜 空肠营养管 肠内营养
下载PDF
三镜联合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7
作者 熊翔 彭文静 刘广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169-170,共2页
目的 总结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及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6例的临床资料.胆囊结石均多发,直径0.6~3.5 cm.胆总管结石1~3枚,直径0.5~2.6 ... 目的 总结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及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6例的临床资料.胆囊结石均多发,直径0.6~3.5 cm.胆总管结石1~3枚,直径0.5~2.6 cm.先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尽结石,2~3天行LC.如EST取石失败,立即改行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结果 5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行EST联合LC 37例,LC联合LCBDE 19例(经胆囊管探查取石8例,经胆总管探查取石并置T管引流11例).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 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可作为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镜 腹腔镜 胆道镜 胆石病
下载PDF
硬质胆道镜联合气压腔内碎石与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黄国增 陈荫曾 +2 位作者 李旺 将幸丽 陈少琴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731-732,733,共3页
目的比较硬质胆道镜联合气压腔内碎石与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心医院及协作单位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 目的比较硬质胆道镜联合气压腔内碎石与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心医院及协作单位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患者经胆总管切开后,以硬质胆道镜探入胆道,并以气压腔内碎石,尽可能取尽结石;对照组以纤维胆道镜探查胆道,并以网篮取石,尽可能不遗漏结石。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并发症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成功取石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4.8%vs 65.2%),结石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5.2%vs34.8%),取石速度<40 min者所占百分比明显多于对照组(63.6%vs 4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胆漏发生率、出血发生率、胃肠道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5%、1.5%6.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1%、10.6%、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一年复发分别为3例、6例,术后三年复发分别为4例和10例,观察组结石复发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硬质镜联合气压腔内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可降低患者的残石率和复发率,减少胆道损伤,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在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硬质胆道镜 纤维胆道镜 气压腔内碎石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永京 江信章 +1 位作者 王政 莫耀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7年第6期34-35,共2页
自1995年3月~1997年3月间,在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68例的基础上,成功地在电视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置T管引流(LCTD),取石、碎石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23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切开 胆管结石 取石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智盛 熊翔 +3 位作者 刘广成 梁尔斌 阮翰飞 王志斌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11期1471-1472,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评估术前、术后12 h及24 h的VAS评分。随访后,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发梗阻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术前,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 24 h,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发梗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 腹腔镜手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智盛 熊翔 +2 位作者 刘广成 梁尔斌 李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711-712,共2页
目的分析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采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PTC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4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PTCD组(n=25)与ERCP组(n=18)两组。... 目的分析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采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PTC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4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PTCD组(n=25)与ERCP组(n=18)两组。ERCP组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组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PTCD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低位缓解率、高位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ERCP组数据指标,数据指标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TCD组与ERCP组治疗后患者ALT、TBIL、DBIL对比治疗前,数据指标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使用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均存在一定效果,但高位梗阻适合PTCD治疗,低位梗阻适合ERCP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恶性梗阻性黄疸 安全性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30例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小勇 刘广成 刘晓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4年第6期44-45,4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胆总管结石患者30例,并予腹腔镜下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评估其效果及安全性。结果3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82.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胆总管结石患者30例,并予腹腔镜下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评估其效果及安全性。结果3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82.65±3.63)min,术后住院(2.75±1.12)d,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10~12个月,一般情况、饮食状况均良好,未见结石复发及胆道狭窄等。结论腹腔镜下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微切开 胆道镜
下载PDF
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手术不放置引流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晓 刘广成 +1 位作者 李彬 陈荫曾 《微创医学》 2015年第3期390-391,40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手术不放置引流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2例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不放置引流管者140例,放置引流管者13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住院时...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手术不放置引流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2例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不放置引流管者140例,放置引流管者13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住院时间、术后止痛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年龄、性别、类型、手术时间及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手术不放置引流管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阑尾切除 引流管
下载PDF
基因检测运用于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智盛 熊翔 王志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4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基因检测及肿瘤分子分型对消化道肿瘤术后精确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共100例,所有患者均为手术后患者,病理分型、分期明确。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基因检测及肿瘤分子分型对消化道肿瘤术后精确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共100例,所有患者均为手术后患者,病理分型、分期明确。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基因检测及肿瘤分子分型精确诊断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结果研究组局部复发例数、远处转移例数均低于对照组,3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术后采用基因检测及肿瘤分子分型精确诊断和治疗,能够对高风险患者进行早期预测,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3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检测 肿瘤分子分型 消化道肿瘤 精确诊断 预后评估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肠内营养在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熊翔 彭文静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两年间腹部手术后并发胃瘫的12例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体重、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同时对既往腹部手术后1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两年间腹部手术后并发胃瘫的12例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体重、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同时对既往腹部手术后12例胃瘫患者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评价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与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患者均获痊愈。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相比,在肝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和合并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比例上存在显著差异,肠内营养总体上能够减少平均胃瘫总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治疗2周及4周时检测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均较肠外营养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利于机体营养状况改善,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治疗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中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旺 熊翔 +1 位作者 刘广成 陈智盛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6期741-742,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效果与预后。方法选取进展期胃癌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8例。参照组患者行胃癌根治术,术后2~3周行全身化疗;试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行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术后3年的转...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效果与预后。方法选取进展期胃癌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8例。参照组患者行胃癌根治术,术后2~3周行全身化疗;试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行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术后3年的转移率和生存率,毒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CA199)水平。结果试验组术后3年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参照组,转移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均P<0.05)。两组的各类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EA和CA199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的CEA和CA199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预后,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 胃癌根治术 效果 预后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旺 熊翔 +2 位作者 刘广成 王志斌 陈智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8期1002-1003,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以便为腹壁切口疝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拓展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124例腹壁切口疝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以便为腹壁切口疝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拓展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124例腹壁切口疝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A组(61例)与B组(63例),前者性行开放式无张力山修补术治疗,后者采用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6.89%,B组总有效率为96.83%,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B组相比更高(P <0.05)。A组术后第1、3、7 d的VAS疼痛评分与B组相比均更低(P<0.05)。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2.95%; B组为7.94%,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在腹壁切口疝中的治疗效果更佳,对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等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推广与应用价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切口疝 腹腔镜 修补术
下载PDF
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翔 彭文静 +3 位作者 刘广成 刘晓 朱学品 梁尔斌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5期746-747,共2页
目的探讨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施行胰肠捆绑式吻合术进行胰肠吻合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未发生胰瘘,恢复顺利。结论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设计合... 目的探讨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施行胰肠捆绑式吻合术进行胰肠吻合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未发生胰瘘,恢复顺利。结论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简单,疗效确切,是进行胰肠吻合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预防和控制 胰管空肠吻合术 方法 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
下载PDF
胃大部份切术后急性肠扭转1例报告
19
作者 陈永京 赖少林 王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4-14,共1页
患者男,30岁,胃十二指肠溃疡反复出血病史5年,于1993年元月3日因进食不当,出现腹部疼痛,临床诊断为消化道穿孔入院手术。进腹时见胃小弯与幽门间前壁有一约0,5×2Cm穿孔;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有一巨大胼胝陈旧溃疡约2×3×3Cm... 患者男,30岁,胃十二指肠溃疡反复出血病史5年,于1993年元月3日因进食不当,出现腹部疼痛,临床诊断为消化道穿孔入院手术。进腹时见胃小弯与幽门间前壁有一约0,5×2Cm穿孔;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有一巨大胼胝陈旧溃疡约2×3×3Cm。因溃疡无法切除,作腹腔内十二指肠粘膜下旷置。行B—Ⅱ式结肠前胃室肠吻合术。 术后第二天晚,病人感下腹部胀痛,当时查T36.2℃,P88次/分,R18/次/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扭转 胃大部份切除术后 胃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球部后壁 广东省茂名市 消化道穿孔 粘连性肠梗阻 十二指肠残端漏 普外科 肠吻合术
下载PDF
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阮翰飞 李旺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1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进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予肠外营养支持,两组均为48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进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予肠外营养支持,两组均为48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水平、营养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EORTC QLQ-C30问卷调查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整体健康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7),观察组在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疲劳评分上优于对照组,但在恶心呕吐和疼痛比分上差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ORTC-QLQ STO22问卷调查中,观察组在反流、进食受限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其他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根治术后,观察组患者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术后对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水平、营养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肠内营养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