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内镜治疗椎间隙感染术后持续负压引流与常规冲洗引流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坚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4期619-621,共3页
目的:对比脊柱内镜治疗椎间隙感染术后持续负压引流与常规冲洗引流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2月在本院接受脊柱内镜治疗的34例椎间隙感染患者,将术后接受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引流的1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术后采用持续负压引流的1... 目的:对比脊柱内镜治疗椎间隙感染术后持续负压引流与常规冲洗引流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2月在本院接受脊柱内镜治疗的34例椎间隙感染患者,将术后接受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引流的1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术后采用持续负压引流的17例患者纳入治疗组。比较两组各时间段的VAS评分、术后引流指标[总引流量、血红蛋白(Hb)、术后引流出入量]水平、术后各时间段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1d、3d、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总引流量、引流出入量及Hb水平较高(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d的CRP及ESR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3d、1个月、3个月的CRP及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脊柱内镜治疗椎间隙感染术后应用持续负压引流可有效减轻患者感染部位疼痛感,合理控制术后出血情况,及时引出残留脓液,减轻感染部位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隙感染 持续负压引流 持续冲洗引流 视觉模拟评分法 炎性指标
下载PDF
多元化培训模式在骨科护生教学培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李龙英 陈施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894-89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元化培训模式在骨科护生临床教学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在本院骨科实习的护生4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化培训模式,设为观察组;另选取2018年7月-2019年3月在本院骨科实习的护生42名为传统培训模式,设为... 目的探讨多元化培训模式在骨科护生临床教学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在本院骨科实习的护生4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化培训模式,设为观察组;另选取2018年7月-2019年3月在本院骨科实习的护生42名为传统培训模式,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对带教过程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对带教过程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培训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生专科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水平及对带教过程评价,能培养护生自主学习及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培训模式 骨科 护生 教学培训
下载PDF
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人工骨应用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昌盛 卓文涛 +1 位作者 黎庆初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86-994,共9页
目的:比较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和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人工骨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的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 目的:比较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和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人工骨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的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ACDF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107例患者、164节段。根据使用的植骨材料不同分为自体髂骨组(37例、53个节段)、同种异体骨组(46例、70个节段)和HA人工骨组(24例、41个节段)。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患者颈椎疼痛和功能情况。在颈椎矢状面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高度和矢状面参数[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SVA)和C2-C7 Cobb角],评估融合器下沉情况。根据Odom标准进行满意程度评估,采用Brantigan评分评估颈椎椎间融合状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植骨不融合的危险因素。结果:三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糖尿病和终板异常比例、单/非单节段比例、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临床随访时间有统计学差异(自体髂骨组41.6±18.4个月,同种异体骨组26.9±15.7个月,HA人工骨组31.3±8.4个月,P<0.05)。三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颈痛VAS评分、NDI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HA人工骨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NDI显著性高于自体髂骨组和同种异体骨组(P<0.05);三组患者VAS评分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种异体骨组的NDI和JOA评分改善程度显著性优于自体髂骨组和HA人工骨组(P<0.05)。末次随访时自体髂骨组、同种异体骨组和HA人工骨组患者满意程度优良率分别为81.1%(30/37)、84.8%(39/46)和54.2%(13/24),HA人工骨组的满意率较低(P<0.05);融合率分别为94.3%(50/53)、81.4%(57/70)和31.7%(13/41),融合器下沉发生率分别为3.8%(3/53)、4.3%(3/70)和58.5%(24/41),HA人工骨组的融合率显著性较低(P<0.05),融合器下沉发生率显著性较高(P<0.05)。末次随访时,HA人工骨组的手术节段高度显著性较低(P<0.05),三组患者的SVA和C2-C7 Cobb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种异体骨和人工骨的使用为植骨不融合的危险因素。HA人工骨组有2例患者(8.3%)因假关节形成接受翻修手术治疗。结论:同种异体骨植骨的临床效果良好,患者满意率和植骨融合率较高,融合器下沉风险较低,可作为自体骨替代材料应用于ACDF;HA人工骨植骨的临床效果相对较差,患者满意率和植骨融合率较低,融合器下沉率较高,且有较高的翻修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颈椎融合术 自体髂骨 同种异体骨 羟基磷灰石 融合率
下载PDF
骨水泥剂量差异对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时效性及安全性影响
4
作者 刘军 邓信昌 +5 位作者 赵斌修 梁晓 黄坚辉 刘富强 潘华文 吴茂聪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16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中低剂量骨水泥差异是否对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手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使用回顾性队列分析方法,收集茂名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转移瘤患者61例的临床资料。术中记录椎体骨水泥注射总量,根据... 目的:探讨使用中低剂量骨水泥差异是否对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手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使用回顾性队列分析方法,收集茂名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转移瘤患者61例的临床资料。术中记录椎体骨水泥注射总量,根据患椎平均骨水泥注入量,分为中等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中等剂量组注入量>3ml/椎体(37例);低剂量组注入量2-3ml/椎体(24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1周、3个月时,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手术前显著改善,组内比较术前术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1天与术后1周,3个月差异无显著性;2组间数据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剂量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6.6%,明显低于中剂量组43.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2组间发热及下肢麻木并发征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PVP治疗胸腰椎转移瘤微创有效,短期疗效显著,注入小剂量骨水泥也可达到满意疗效。同时,小剂量注入可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差异 骨水泥 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转移瘤 时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组织中受体相互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吴茂聪 王令玲 邓信昌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63-367,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髓核组织中受体相互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serine-threonine kinases 1,RIPK1)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治疗40例LDH...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髓核组织中受体相互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serine-threonine kinases 1,RIPK1)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治疗40例LDH患者的髓核组织标本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行手术治疗30例腰椎骨折患者的髓核组织为对照组,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患者髓核组织中RIPK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组患者髓核组织中RIPK1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髓核组织中RIPK1和TNF-α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髓核组织中RIPK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浓度与LDH患者Pearce分级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分析RIPK1与TNF-α浓度间的相关性。结果:RIPK1在对照组髓核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RIPK1蛋白在病例组中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病例组髓核组织RIPK1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髓核组织中RIPK1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髓核组织RIPK1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2)。病例组髓核组织TNF-α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9)。不同Pearce分级的LDH患者髓核组织中RIPK1和TNF-α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髓核组织中RIPK1和TNF-α浓度随着Pearce分级增加而显著升高。Pearson相关分析示LDH患者髓核组织中RIPK1和TNF-α浓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781,P<0.001)。结论:LDH患者椎间盘组织中RIP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的椎间盘组织,随着Pearce分级增高而升高,其可能是参与LDH炎性病变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牵引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观察
6
作者 何荣 邓信昌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6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牵引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10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均采取牵引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术后按照Matta评价标准, 10例患者中,优7例,良3例,可0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0%。术... 目的探讨牵引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10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均采取牵引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术后按照Matta评价标准, 10例患者中,优7例,良3例,可0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0%。术后12个月随访,按照Majeed评价标准, 10例患者中,优6例,良2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0.0%。患者无神经损伤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患者对于本次治疗满意。结论采取牵引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系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 空心钉内固定 牵引复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