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咖啡碱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叶云 芦原坦 《中国茶叶》 2009年第6期20-21,共2页
用半定量PCR法,分别研究了4个月幼龄茶树嫩叶、成熟叶片、茎、根以及愈伤组织中咖啡碱合成酶(TCS1)、次黄嘌呤苷-5′-单酸磷酸脱氢酶(TIDH)、s-腺苷甲硫氨合成酶(sAMS)等咖啡碱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差异表达。研究表明,茶树嫩叶中TCS1... 用半定量PCR法,分别研究了4个月幼龄茶树嫩叶、成熟叶片、茎、根以及愈伤组织中咖啡碱合成酶(TCS1)、次黄嘌呤苷-5′-单酸磷酸脱氢酶(TIDH)、s-腺苷甲硫氨合成酶(sAMS)等咖啡碱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差异表达。研究表明,茶树嫩叶中TCS1基因表达量高于其他部位,TIDH基因叶内表达量多于茎和根中,但sAMS表达量在茶树各个部位差异不大;在茶树愈伤组织中,幼嫩组织TCS1基因表达量也远高于老化组织。这些结果支持前人酶学与代谢学研究中咖啡碱主要在嫩叶中合成的结论,可以推测嫩叶中咖啡碱的生物合成取决于咖啡碱合成酶的较强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碱 生物合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樟树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智慧 凌铁军 +5 位作者 张梁 鲍官虎 孙启祥 张倩 汪小刚 方从兵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0-863,共4页
本文研究了樟树叶的化学成分。主要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聚酰胺等柱层析方法对樟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1H NMR,13C 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樟树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9个化合物,分别... 本文研究了樟树叶的化学成分。主要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聚酰胺等柱层析方法对樟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1H NMR,13C 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樟树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9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槲皮素-3-O-β-D-鼠李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4)、黑色五味子单体苷(5)、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6)、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7)、新芝麻脂素(8)和maculatin(9)。化合物1为首次从樟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8为首次从樟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化学成分 黄酮 木脂素 樟科
下载PDF
HPLC-DAD-ESI-MSn和GC-MS比较陈皮、橘皮和霉变橘皮中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梁 周杰 +1 位作者 朱蔚 张世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2-199,共8页
橘皮是陈皮的原料,很容易感染指状青霉而发生霉变。文中运用HPLC-DAD-ESI-MSn和GC-MS技术分析了陈皮、橘皮以及霉变橘皮中化学成分,比较了三者的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结果表明:陈皮、橘皮以及霉变橘皮中的非挥发性成分很相似,但是挥... 橘皮是陈皮的原料,很容易感染指状青霉而发生霉变。文中运用HPLC-DAD-ESI-MSn和GC-MS技术分析了陈皮、橘皮以及霉变橘皮中化学成分,比较了三者的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结果表明:陈皮、橘皮以及霉变橘皮中的非挥发性成分很相似,但是挥发性成分差别很大,同时它们的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也不同。柑橘种植过程中使用的杀虫剂,在霉变橘皮中却没有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DAD-ESI-MSn GC-MS 黄酮类化合物 霉变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大米品质分析与种类鉴别 被引量:15
4
作者 吕慧 张正竹 +2 位作者 王胜鹏 戚丽 林茂先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2-325,共4页
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建立了大米食味品质分析与种类快速鉴别的方法。提取了102份粉碎后大米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大米水分、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定量分析模型,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价。预测模型的... 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建立了大米食味品质分析与种类快速鉴别的方法。提取了102份粉碎后大米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大米水分、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定量分析模型,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价。预测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2、0.9792和0.9736;内部交叉验证标准差(RMSECV)分别为:0.141、0.201和0.209;模型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61、0.912和0.9373;外部验证标准差(RMSEP)分别为0.179、0.206和0.243。通过计算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之间的欧氏距离来反映不同样品间的差异,对不同属性和不同产地的大米进行了定性聚类分析,种类识别准确率达到100%。结果表明,NIRS分析技术可以用于对大米品质和种类的快速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大米 偏最小二乘法 品质分析 聚类分析 种类鉴别
下载PDF
茶叶氟化物提取方法对比与电位法测定条件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显晨 郜红建 +1 位作者 张正竹 宛晓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0,共4页
对比茶叶氟化物提取方法,并对氟化物电位法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对茶叶氟化物提取效率表现为水浴法(93.17%)>酸振荡提取(68.19%)>超声提取法(62.38%)。选用电位法测定茶叶氟化物线性范围在30~200 mg.kg-1之间... 对比茶叶氟化物提取方法,并对氟化物电位法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对茶叶氟化物提取效率表现为水浴法(93.17%)>酸振荡提取(68.19%)>超声提取法(62.38%)。选用电位法测定茶叶氟化物线性范围在30~200 mg.kg-1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0.48%,相关系数R2为0.992 2,方法LOQ和LOD分别为54 mg.kg-1和18 mg.kg-1。采用此法分析了安徽省4种茶叶氟化物含量在52.26~73.80 mg.kg-1之间,低于农业部茶叶氟含量安全限量标准(≤200 mg.kg-1)。该研究结果为茶叶中氟化物含量的快速测定与茶叶质量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氟化物 提取方法 电位法测定
下载PDF
夹竹桃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郝福玲 方访 +5 位作者 凌铁军 胡丰林 孙启祥 张倩 汪小钢 方从兵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5-801,共7页
夹竹桃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观赏植物,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以及毒理和药理功能。采用气-质联用和液-质联用技术对夹竹桃鲜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应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鉴定出了66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 夹竹桃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观赏植物,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以及毒理和药理功能。采用气-质联用和液-质联用技术对夹竹桃鲜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应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鉴定出了66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有植醇(10.02%)、棕榈酸(5.99%)、角鲨烯(2.90%)等;同时鉴定得到48种非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和聚酰胺柱层析分离技术,对夹竹桃甲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分离鉴定得到3个化合物,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显示分别为槲皮素-3-O-洋槐苷、芦丁和夹竹桃苷,其中,槲皮素-3-O-洋槐苷在该植物中首次被分离到。本试验结果为夹竹桃植物资源的深入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竹桃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人工加速老化对茶叶籽储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马跃青 张雷 +3 位作者 吴卫国 张远宾 张瑛 张正竹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65,共5页
研究了人工加速老化对茶叶籽含水率、含油率、可溶性蛋白、脂肪酶、脂肪氧化酶活性、酸价、过氧化值的影响及脂肪酸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工加速老化促进茶叶籽老化进程,老化程度与老化强度成正比。随着人工加速老化时间的延长,茶叶... 研究了人工加速老化对茶叶籽含水率、含油率、可溶性蛋白、脂肪酶、脂肪氧化酶活性、酸价、过氧化值的影响及脂肪酸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工加速老化促进茶叶籽老化进程,老化程度与老化强度成正比。随着人工加速老化时间的延长,茶叶籽含水率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茶叶籽脂肪酶活力下降,脂肪氧化酶活力上升;茶叶籽油酸价和过氧化值增高;茶叶籽含油率逐渐升高,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下降,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上升。通过对茶叶籽老化不同阶段储藏特性的测定可以预测茶叶籽劣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 脂肪酶 脂肪氧化酶 人工加速老化 脂肪酸
下载PDF
基于GC-MS技术测定砀山酥梨果实主要品质特征成分的代谢物谱 被引量:2
8
作者 解敏 黄瑛 +3 位作者 王馨 王秀梅 唐娟娟 方从兵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2-696,共5页
糖、有机酸和芳香物质的组分及其含量是组成果实品质的重要经济生物学性状,对果实的口感和风味有重要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砀山酥梨成熟期果实主要品质特征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探索并建立酥梨果实代谢谱分析中样品制备、... 糖、有机酸和芳香物质的组分及其含量是组成果实品质的重要经济生物学性状,对果实的口感和风味有重要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砀山酥梨成熟期果实主要品质特征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探索并建立酥梨果实代谢谱分析中样品制备、检测以及数据处理的相关技术和方法。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酥梨有机相提取物的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代谢物包括碳氢化合物、醇类、醛类、酮类、挥发酸类、酯类等;水相提取物的主要代谢物为糖类、糖醇、有机酸类等。本研究建立的酥梨果实主要品质特征成分的代谢谱分析技术平台,将为进一步开展酥梨果实品质相关的代谢组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成分 GC-MS 代谢谱 代谢组学 砀山酥梨
下载PDF
Al^(3+)沉淀法在茶叶烟碱类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侯如燕 钱小三 +2 位作者 王孝辉 卞红正 胡晋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3-127,共5页
研究了金属Al3+沉淀茶多酚净化茶叶基质的条件,探索茶叶中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嗪、吡虫啉、噻虫胺、氯噻啉、啶虫脒和噻虫啉烟碱类农药多残留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茶叶经乙腈提取,以200 g·L-1AlCl3为沉淀剂,并用1 mol·L-1N... 研究了金属Al3+沉淀茶多酚净化茶叶基质的条件,探索茶叶中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嗪、吡虫啉、噻虫胺、氯噻啉、啶虫脒和噻虫啉烟碱类农药多残留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茶叶经乙腈提取,以200 g·L-1AlCl3为沉淀剂,并用1 mol·L-1NaOH调节pH值,再经Carb-PSA柱净化,乙腈洗脱,最后用甲醇-水(体积比为1∶9)溶解,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添加0.1~1.0 mg·kg-1的水平下,除烯啶虫胺外,7种烟碱类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75%~110%,相对标准偏差(RSD)≤12.3%。本方法操作简单,可满足茶叶中烟碱类农药多残留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Al3+ 烟碱类杀虫剂 农药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发酵茶叶水浸出物对PC12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梁 韩煜晖 秦金花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普洱茶、乌龙茶、绿茶和红茶连续三次水浸泡物中茶多酚类及嘌呤类生物碱的含量。利用PC12神经细胞损伤模型比较四种茶叶提取物对于PC12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采用热90℃,30 min/次,25倍量水,连续3次浸泡4种茶...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普洱茶、乌龙茶、绿茶和红茶连续三次水浸泡物中茶多酚类及嘌呤类生物碱的含量。利用PC12神经细胞损伤模型比较四种茶叶提取物对于PC12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采用热90℃,30 min/次,25倍量水,连续3次浸泡4种茶叶,第1次和第2次提取能够获得茶叶中的主要多酚类物质。普洱茶、乌龙茶、绿茶和红茶中前两次总多酚类成分的提取率为99.38%、94.50%、87.49%、99.15%,而嘌呤类生物碱的提取率为97.57%、95.81%、88.01%、97.95%。PC12神经细胞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各种茶叶提取物对谷氨酸导致的神经细胞兴奋性毒性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而对过氧化氢以及BSO导致的细胞损伤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PC12神经细胞 损伤 多酚
下载PDF
化学成分结合统计分析鉴别不同产地绿茶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明鸣 宁井铭 +3 位作者 张正竹 宛晓春 徐燕 罗贤静丽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1-756,共6页
绿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产地分布广,品质差异性大。目前,对茶叶产地的鉴别主要依赖感官审评,缺乏量化的评价指标,评价结果存在着不确定性。本研究对6个省份绿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主要成分因子,应用贝叶斯(Bayes)判别结... 绿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产地分布广,品质差异性大。目前,对茶叶产地的鉴别主要依赖感官审评,缺乏量化的评价指标,评价结果存在着不确定性。本研究对6个省份绿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主要成分因子,应用贝叶斯(Bayes)判别结合聚类分析对不同产地绿茶进行鉴别。结果表明,Bayes判别对6个地区27个样品能达100%的正确判别,同时聚类分析结果与原始样品基本相同,为绿茶产地的鉴别提供具体量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产地 Bayes判别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泾渭茯茶化学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宁 宛晓春 +1 位作者 周杰 张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3-108,115,共7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泾渭茯茶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以描述泾渭茯茶化学成分的整体特性。【方法】利用HPLC法分析26个泾渭茯茶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对照品,结合HPLC—MS多级质谱裂解规律,指认泾渭茯茶指纹...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泾渭茯茶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以描述泾渭茯茶化学成分的整体特性。【方法】利用HPLC法分析26个泾渭茯茶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对照品,结合HPLC—MS多级质谱裂解规律,指认泾渭茯茶指纹图谱的主要色谱峰。以乙腈-0.4%(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为梯度洗脱系统,在检测波长320nm、柱温30℃、流速1mL/min条件下,建立泾渭茯茶主要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对泾渭茯茶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获取各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与对照指纹图谱相比,26个不同类型和批次的泾渭茯茶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1~0.94,其中共有峰15个。经过HPLC—MS分析,主要的共有峰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可可碱、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普洱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槲皮素。【结论】26个批次的泾渭茯茶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渭茯茶 指纹图谱 化学成分 茶多酚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茶树叶片SOD、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0
13
作者 朱政 蒋家月 +1 位作者 江昌俊 李雯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6,共3页
以舒茶早和乌牛早2个茶树品种为材料,研究低温胁迫下茶树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2个茶树品种叶片内SOD活性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而后又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 以舒茶早和乌牛早2个茶树品种为材料,研究低温胁迫下茶树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2个茶树品种叶片内SOD活性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而后又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处理到第10天时均超过了原始水平(处理前),说明低温可能诱导新蛋白的产生;可溶性糖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一直呈增加趋势,处理到第10天时,舒茶早相对原始水平增加了约12.8倍,乌牛早增加了约2.8倍,说明低温胁迫可以促进糖类的合成。根据上述生理指标的分析,以期了解这种生理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低温胁迫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可溶性蛋白 可溶性糖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茶树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14
作者 李叶云 庞磊 +2 位作者 陈启文 周月琴 江昌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4-138,145,共6页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茶树叶片中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叶绿素含量(以叶绿素含量指数(CCI)表征)及其荧光参数Fv/Fm值的影响,探讨茶树对低温胁迫的响应特点,为茶树的引种及抗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舒茶早"和"乌...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茶树叶片中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叶绿素含量(以叶绿素含量指数(CCI)表征)及其荧光参数Fv/Fm值的影响,探讨茶树对低温胁迫的响应特点,为茶树的引种及抗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舒茶早"和"乌牛早"的当年生枝条为材料,对其分别进行-6、-9、-12、-15和-18℃的低温处理,以未经低温处理的枝条为对照,研究逆境条件下,茶树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及Fv/Fm值的变化,并根据相对电导率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6℃处理下,"舒茶早"和"乌牛早"的相对电导率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之后随着温度的降低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大。"舒茶早"和"乌牛早"叶片中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的降低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舒茶早"叶片中3个指标的含量均明显高于"乌牛早",但"舒茶早"和"乌牛早"响应低温胁迫的温度范围有所不同。"舒茶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远高于"乌牛早",温度低于-9℃时,2种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和Fv/Fm值均明显降低。"舒茶早"和"乌牛早"的LT50分别为-17.3和-16.7℃。【结论】在低温胁迫过程中,与茶树抗寒相关的生理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17℃左右低温会对茶树造成严重的生理伤害,栽培上应注意预防这种极端的低温冻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低温胁迫 相对电导率 渗透调节物质 叶绿素 FV/FM
下载PDF
安徽茶园土壤氟在茶树体内的富集与转运特征 被引量:20
15
作者 郜红建 刘腾腾 +2 位作者 张显晨 张正竹 宛晓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62-1467,共6页
研究了安徽宣城、六安和合肥茶区不同茶园土壤氟含量及在茶树体内的富集与转运特征,探讨了茶树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氟的有效性特征及其在茶树体内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安徽省典型茶园表层土壤全氟含量为:六安黄棕壤(319.7 mg.kg-1)>宣... 研究了安徽宣城、六安和合肥茶区不同茶园土壤氟含量及在茶树体内的富集与转运特征,探讨了茶树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氟的有效性特征及其在茶树体内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安徽省典型茶园表层土壤全氟含量为:六安黄棕壤(319.7 mg.kg-1)>宣城黄红壤(316.6 mg.kg-1)>合肥黄褐土(311.3 mg.kg-1),均低于我国土壤总氟背景值(478 mg.kg-1),并呈现一定的表层富集现象.表层土壤的水溶性氟含量则为:合肥黄褐土(5.32 mg.kg-1)>宣城黄红壤(3.32 mg.kg-1)>六安黄棕壤(2.65 mg.kg-1),根际土壤中水溶性氟含量也高于非根际土壤.不同茶园茶树体内氟含量有较大差异,但均呈现成叶>落叶>嫩叶>根、茎的规律.茶树嫩叶氟含量在108.2—184.3 mg.kg-1之间,低于农业部茶叶氟含量安全限量标准(≤200 mg.kg-1);而成叶中氟含量较高(531.0—1155.2 mg.kg-1).茶树对土壤氟具有较强的富集和运输能力,茶园表层土壤全氟和水溶性氟在茶树成熟叶片的富集系数分别在1.71—3.65和99.8—348之间,氟由根部向叶片的转移系数在9.7—25.5之间.研究结果可为土壤氟在茶树体内的富集及其对茶叶质量安全的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茶树 氟含量 富集 转运
下载PDF
茶树抗逆相关基因ERF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林波 房超 +3 位作者 王郁 李叶云 江昌俊 梁名志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8,共6页
对利用cDNA-AFLP技术所获得的茶树低温诱导差异表达片段TDF,通过RACE方法获得含完整编码区序列的茶树ERF基因cDNA克隆,其开放阅读框编码212个氨基酸,包含一个保守的结构域AP2/ERF,与多种植物ERF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qRT-PCR分析表明,茶... 对利用cDNA-AFLP技术所获得的茶树低温诱导差异表达片段TDF,通过RACE方法获得含完整编码区序列的茶树ERF基因cDNA克隆,其开放阅读框编码212个氨基酸,包含一个保守的结构域AP2/ERF,与多种植物ERF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qRT-PCR分析表明,茶树ERF基因受低温、乙烯、脱水、NaCl等上调表达,最大表达量分别是诱导前的121.1、22.6、2.6和2.2倍。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茶树ERF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成熟叶片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芽,而根和茎中表达量较低且相当,花和种子中表达极低。推测该基因在茶树响应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及在组织中的表达受到严格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ERF基因 基因克隆 QRT-PCR 表达分析
下载PDF
特异茶树品种“紫娟”叶色转变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林波 夏丽飞 +4 位作者 孙云南 梁名志 张正竹 李叶云 宛晓春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5,共7页
利用cDNA-AFLP技术研究了特异茶树品种"紫娟"幼嫩叶片和成熟叶片的基因表达差异。从256对引物组合中获得59个差异表达带,其中在幼嫩叶片中获得26个上调片段,成熟叶片中获得33个上调片段。通过GenBank BLASTX比对分析,所获得... 利用cDNA-AFLP技术研究了特异茶树品种"紫娟"幼嫩叶片和成熟叶片的基因表达差异。从256对引物组合中获得59个差异表达带,其中在幼嫩叶片中获得26个上调片段,成熟叶片中获得33个上调片段。通过GenBank BLASTX比对分析,所获得的片段包括转录因子、代谢相关蛋白、信号蛋白以及一些假设蛋白、未知蛋白和没有比对的基因片段。利用RT-PCR对片段ZM4、ZM7、ZM12进行表达特性分析表明,ZM4、ZM7、ZM12均在成熟叶片中上调表达。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理解"紫娟"茶树叶色转变的机理,以及相关基因克隆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AFLP 紫娟 差异表达基因 RT-PCR
下载PDF
茶树可溶性糖含量的HPLC-ELSD检测及其与茶树抗寒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葛菁 庞磊 +1 位作者 李叶云 江昌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0-473,共4页
建立了茶树叶片中可溶性糖的高效液相色谱一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的测定方法。以AgilentZorbax carbohydrate柱为分离柱,流动相为乙腈-水(75:25,V/V),流速1.0 mL.min-1,柱温30℃,上样量10μL。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85℃,雾... 建立了茶树叶片中可溶性糖的高效液相色谱一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的测定方法。以AgilentZorbax carbohydrate柱为分离柱,流动相为乙腈-水(75:25,V/V),流速1.0 mL.min-1,柱温30℃,上样量10μL。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85℃,雾化器温度36℃。通过该方法测定越冬期间皖茶91、乌牛早、平阳特早和龙井43叶片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越冬期间3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幅度一致:皖茶91>龙井43>平阳特早>乌牛早。在茶树叶片中的含量均随着气温的降低呈现增长趋势,且具有较好的规律性。蔗糖作为茶树叶片中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用HPLC-ELSD法可以方便、快速、准确的检测出来。因此低温胁迫下通过HPLC-ELSD法测定茶树叶片中蔗糖含量的变化,可作为鉴定茶树品种抗寒性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高效液相色谱 可溶性糖 越冬期 抗寒性
下载PDF
基于水分、全氮量和粗纤维含量的茶鲜叶原料质量近红外评价方法 被引量:38
19
作者 王胜鹏 宛晓春 +1 位作者 林茂先 张正竹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1,共6页
通过交叉验证和偏最小二乘法(PLS)方法,建立了茶鲜叶的近红外光谱(NIRS)与其含水量、粗纤维总量和全氮量之间相关性模型。当主成分数为7时,3个指标的R值分别为0.92、0.86和0.90;交互验证均方根方差(RMSECV)分别为0.769、0.332和0.742。... 通过交叉验证和偏最小二乘法(PLS)方法,建立了茶鲜叶的近红外光谱(NIRS)与其含水量、粗纤维总量和全氮量之间相关性模型。当主成分数为7时,3个指标的R值分别为0.92、0.86和0.90;交互验证均方根方差(RMSECV)分别为0.769、0.332和0.742。提出了基于鲜叶含水量、粗纤维总量和全氮量的茶鲜叶原料的质量系数方程,得出了鲜叶的质量系数。鲜叶质量系数越大,其质量越高。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NIRS技术评价茶鲜叶原料质量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质量系数 近红外光谱 含水量 粗纤维量 全氮量
下载PDF
应用叶绿素荧光法鉴定茶树品种抗寒性的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庞磊 周小生 +1 位作者 李叶云 江昌俊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1-524,共4页
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电导法测定结果为参照,研究适合鉴定茶树抗寒性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的茶树品种抗寒能力与电导法的结果相一致:舒茶早>皖茶9... 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电导法测定结果为参照,研究适合鉴定茶树抗寒性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的茶树品种抗寒能力与电导法的结果相一致:舒茶早>皖茶91>平阳特早茶,而Fv/Fo、Fm、Fo测定的结果则与之不相符。叶绿素荧光法在植物抗逆性鉴定过程中比电导法方便快捷,干扰因素少,可作为鉴定茶树品种抗寒性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绿素荧光法 LOGISTIC方程 抗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