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7
1
作者 段小锋 郑汉江 +1 位作者 陈俊君 吴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703-706,共4页
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面得到了大量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一般认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 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面得到了大量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一般认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安全有效,术后康复快,但是对于其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DISCECTOMY 脊柱微创 lumbar 硬膜囊 椎间隙感染 环锯 穿刺路径 黄韧带 神经根
下载PDF
自制椎间孔扩大成形装置在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段小锋 郑汉江 +1 位作者 陈俊君 吴鹏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自制椎间孔扩大成形装置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22~81岁,平均51岁。60例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方式治... 目的探讨自制椎间孔扩大成形装置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22~81岁,平均51岁。60例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方式治疗,术中利用自制椎间孔扩大成形装置行椎间孔扩大成形。结果 6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须利用镜下动力系统再次磨骨。手术操作时间(61.0±13.7)min,术中X线透视次数(11.5±2.8)次。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8.5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7.6±1.1)分,术后1个月腿痛VAS评分为(2.4±0.7)分,术后6个月腿痛VAS评分为(2.1±0.8)分,经配对t检验,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后随访时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优33例(55%),良23例(38.3%),可2例(3.3%),差2例(3.3%),优良率为93.3%。结论利用自制椎间孔扩大成形装置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方法简单,安全可靠,能减少医患人员放射线接触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椎间孔扩大成形 自制
下载PDF
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处理 被引量:4
3
作者 薛伫垚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0期50-52,共3页
目的研究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不同处理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从本院收治胸腰椎损伤需行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患者278例中选出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60例纳为研究对象,依据处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30,... 目的研究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不同处理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从本院收治胸腰椎损伤需行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患者278例中选出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60例纳为研究对象,依据处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30,接受常规迟发性感染综合处理+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和对照组(n=30,接受常规迟发性感染综合处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留置管留置时间等一般情况以及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天数(15.26±3.01)d、抗菌药物使用天数(13.20±2.33)d、留置管留置天数(3.09±0.53)d均低于对照组对应的(17.77±3.81)d、(15.65±3.42)d、(4.22±1.0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治疗后7 d,两组患者ESR水平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3 d、治疗后7 d的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对应水平(P<0.05);治疗后3 d、治疗后7 d,两组患者CRP水平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3 d、治疗后7 d的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对应水平(P<0.05)。结论在常规迟发性感染综合处理基础上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更能有效控制感染,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 迟发性感染 治愈时间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椎间盘镜下及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段小锋 金伟 +1 位作者 陈俊君 郑汉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期144-147,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及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术中情况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住院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单节段)并行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5...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及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术中情况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住院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单节段)并行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5人,分别行经皮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及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自如下地行走时间。且所有病例在手术前、后及最后随访时均进行JOA评分。并根据改良的Mac Nab标准评定优良率。结果 PELD组术中出血量统计为(22±8)ml,而MED组为(77±26)ml;在伤口长度方面PELD组为(0.80±0.08)cm,MED组为(2.46±0.30)cm;在住院时间方面PELD组为(5.9±0.7)d,MED组为(10±1.2)d;在自如下地行走时间方面PELD组为(1.5±0.5)d,MED组为(4.7±1.2)d,两组数据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手术时间方面PELD组为(88±22)min,MED组为(85±19)min;术后3个月及12个月随访疗效优良率在PELD组分别为91.1%与95.6%,MED组分别为88.8%与93.3%,两组数据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术中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镜 椎间孔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