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住院病人中的应用及体会 被引量:10
1
作者 向敏 李祖丹 张忠梅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0年第1期188-189,共2页
目的:总结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采用人性化护理骨科患者2875例的临床资料,并随机调查满意度。结果:通过在骨科实施有效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未发生护理差错、事故和护理投诉。结论... 目的:总结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采用人性化护理骨科患者2875例的临床资料,并随机调查满意度。结果:通过在骨科实施有效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未发生护理差错、事故和护理投诉。结论:通过人性化护理,护士职业形象、技术水平都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骨科 应用 体会
下载PDF
利伐沙班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熊涛 李秀山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846-848,857,共4页
背景:骨科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DVT),临床多给予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血药物,但效果并不理想。目的:研究利伐沙班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及其对血液流变学(B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8例,依照... 背景:骨科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DVT),临床多给予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血药物,但效果并不理想。目的:研究利伐沙班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及其对血液流变学(B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未应用利伐沙班的对照组和应用利伐沙班的研究组各64例。观察两组术后6个月的DVT发生情况;术后1 d及术后7 d的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WBLSV)、全血高切黏度(WBHSV)、红细胞比容(Hct)及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MAXD)等血液流变学(BR)指标;术后1 d及术后7 d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出血事件等指标。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的DVT发生率(7.8%)低于对照组(21.9%)(P<0.05)。术后7 d,两组的PV、WBLSV、WBHSV、Hct及MAXD等BR指标均较术后1 d降低,研究组的PV、WBLSV、WBHSV、Hct及MAXD等BR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IL-6、IL-8、TNF-α等炎性因子均较术后1 d降低,研究组的IL-6、IL-8、TNF-α等炎性因子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研究组(10.9%)与对照组(9.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伐沙班可有效改善骨科手术患者的BR、炎性因子等指标,降低DVT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深静脉血栓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骨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分析与预防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祖丹 张忠梅 向敏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09年第3期219-220,共2页
关键词 骨科 护理 风险 预防
下载PDF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林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9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究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4—9月我院创伤骨科病房收治的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组(n=51)和疼痛护理管理组(n=52)。对两组患者护理后问... 目的探究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4—9月我院创伤骨科病房收治的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组(n=51)和疼痛护理管理组(n=52)。对两组患者护理后问题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疼痛护理管理组经过护理后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6.15%,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经过护理后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80.39%,并且疼痛护理管理组经过护理后疼痛问题的改善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运用到创伤骨科病房患者的护理工作之中,不仅有利于帮助患者缓解自身的疼痛,同时对于患者身体健康问题的改善也有着极大的帮助,拥有着良好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护理 疼痛护理 管理模式 创伤骨科 病房护理 护理效果
下载PDF
赛肤润在骨科床旁皮肤交接班流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爱华 刘金凤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1年第12期99-100,共2页
介绍了赛肤润在骨科床边皮肤交接班流程中的应用过程,发现将赛肤润应用于床旁皮肤交接班流程,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关键词 赛肤润 骨科 床边交接班
下载PDF
APN护理排班对骨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调查
6
作者 顾觉醒 王丽娟 潘国琴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2期194-195,4,共2页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对实施APN护理排班模式的满意度。方法:在骨科一病区随机抽取2组病人,分别实施功能制排班和APN排班,比较两种排班模式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APN护理排班模式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功能制排班模式。结论...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对实施APN护理排班模式的满意度。方法:在骨科一病区随机抽取2组病人,分别实施功能制排班和APN排班,比较两种排班模式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APN护理排班模式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功能制排班模式。结论:APN护理排班模式符合病人的需要,有利于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保证病人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N护理排班 骨科患者 满意度
下载PDF
异体红细胞输注与脊柱手术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田丰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异体红细胞输注患者与未输注患者在实施脊柱手术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接受脊柱手术患者资料,其中输注异体红细胞112例(红细胞输注组),未输注异体红细胞74例(非红细胞输注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 目的探讨异体红细胞输注患者与未输注患者在实施脊柱手术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接受脊柱手术患者资料,其中输注异体红细胞112例(红细胞输注组),未输注异体红细胞74例(非红细胞输注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因素进行影响因素筛选。结果红细胞输注组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及总感染发生率较高,与非红细胞输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败血症等其他感染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筛选结果显示,红细胞输注、术后引流管放置可能是影响患者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因素。结论异体红细胞输注可能与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相关,应严格把握其临床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医院感染 异体红细胞输注 引流管放置
下载PDF
注射用骨肽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彭礼林 鲍运平 王永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骨诱导生长因子(注射用骨肽)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治疗的74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注射用骨肽30 mg静滴;对照组给予碳酸钙片口服。观察骨密度、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变... 目的:探讨外源性骨诱导生长因子(注射用骨肽)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治疗的74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注射用骨肽30 mg静滴;对照组给予碳酸钙片口服。观察骨密度、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变化以及促进骨折愈合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8个月,平均7.1个月,治疗后2月,治疗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Ⅰ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PICP)、骨钙素(Bonegla protein,BGP)及健侧桡骨骨密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骨肽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提高骨诱导能力,增加骨量,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骨肽 桡骨远端骨折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一种新型腰椎间融合器的研制及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马金梁 张记恩 +3 位作者 刘克斌 易洋 黄帆 邓忠良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5-468,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腰椎间融合器(cage)的设计理念和结构,对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采用纳米羟基磷灰石和多聚氨基酸/硫酸钙共聚物材料研制的部分可吸收椎间融合器(PBIFC),在新鲜小牛L3/L4脊柱功能节段标本上测试自体植骨融合组、PBIFC...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腰椎间融合器(cage)的设计理念和结构,对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采用纳米羟基磷灰石和多聚氨基酸/硫酸钙共聚物材料研制的部分可吸收椎间融合器(PBIFC),在新鲜小牛L3/L4脊柱功能节段标本上测试自体植骨融合组、PBIFC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融合器组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状态下的活动角度值(ROM)和最大抗压载荷和拔出力。结果各运动状态,髂骨组ROM值比其余两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IFC组ROM值较nHA/PA66组大,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PBIFC组拔出力较髂骨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IFC组较传统融合器组平均拔出力值小,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髂骨组的抗压载荷显著低于两椎间融合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IFC组抗压缩载荷较n-HA/PA66组稍低,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PBIFC具有良好的植入运动稳定性、抗拔出和抗压缩性能,能满足临床植入的生物力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腰椎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记恩 佘斌斌 +3 位作者 何晓斌 彭松明 袁润强 祝利平 《颈腰痛杂志》 2000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 :研究和评估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 (MED)在临床的使用价值。方法 :应用显微椎间盘切除系统 (MED)做腰椎间盘切除及侧隐窝扩大术。在准确定位后逐级扩张切口达1.6 cm,放置工作管道及显微内窥镜 ,在电视监视下显露椎间隙 ,切除... 目的 :研究和评估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 (MED)在临床的使用价值。方法 :应用显微椎间盘切除系统 (MED)做腰椎间盘切除及侧隐窝扩大术。在准确定位后逐级扩张切口达1.6 cm,放置工作管道及显微内窥镜 ,在电视监视下显露椎间隙 ,切除少量椎板下缘及黄韧带 ,显露神经根 ,硬膜囊及突出的髓核组织 ,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 ,根据神经根是否松弛 ,作神经根管扩大。结果 :本组 30例 ,随访时间平均 9月 ,根据 Macnnab评价标准 :优 2 2例 ,良 1例 ,改为直视手术 1例。结论 :本术式创伤小 ,能直接解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及侧隐窝狭窄对神经根的压迫。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存在不足 :设备昂贵。本术式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内窥镜 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突出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并自体骨移植钛板固定术对多节段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伯明 杨操 +2 位作者 杨述华 刘克斌 何小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自体髂骨移植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病的临床和影像学效果。方法 28例患者接受了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自体骨移植钛板固定手术。临床结果评估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和Odom标准,并对融合率...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自体髂骨移植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病的临床和影像学效果。方法 28例患者接受了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自体骨移植钛板固定手术。临床结果评估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和Odom标准,并对融合率、颈椎曲度和手术并发症进行了评估。结果 28例均获随访,平均24个月(9~36个月)JOA评分,术前(7.54±0.78),术后3d(10.82±0.93),术后6个月(14.14±0.74),终访时(13.86±1.22),术后各时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椎影像资料显示牢固融合25例(89.3%),平均融合时间5.9个月。颈椎曲率为术前(14.96±1.90)°,术后3d(26.89±3.78)°,术后6个月(25.86±3.67)°,终访时(24.89±3.69)°,术后各时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多节段颈椎退变病中应用颈椎间盘切除自体骨融合钛板固定术取得了有效减压和稳定脊柱等良好的临床和影像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多节段颈椎间盘切除融合 自体骨 动态钛板
下载PDF
切开前后使用帕瑞昔布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控制和炎症因子反应的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鲍运平 李五洲 +4 位作者 彭礼林 刘克斌 骆华松 杜娟 易洋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4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是否在切开前使用帕瑞昔布可以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调节炎症反应。方法:病人被随机分为皮肤切开前使用帕瑞昔布组(切开前组)和皮肤切开后使用帕瑞昔布组(切开后组),分别静脉注射40mg帕瑞昔布,吗啡用于常规术后镇痛。分... 目的:观察是否在切开前使用帕瑞昔布可以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调节炎症反应。方法:病人被随机分为皮肤切开前使用帕瑞昔布组(切开前组)和皮肤切开后使用帕瑞昔布组(切开后组),分别静脉注射40mg帕瑞昔布,吗啡用于常规术后镇痛。分别于术后1、6、18、24h,应用疼痛视觉量表评分法(Visual analog pain scale,VAS)的分数和术后所记录的吗啡消耗量进行评估。分别于皮肤切开前30min和术后6h测定血浆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切开前组的术后1h和术后6h的疼痛视觉量表评分分数明显低于切开后组。切开前组术后6h、8h和24h的吗啡消耗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中,术后6h所测得的IL-6和IL-8的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增加,而且,切开前组的术后6h的IL-6和IL-8的水平显著低于切开后组。结论:皮肤切开前使用帕瑞昔布能降低术后疼痛和减少吗啡的消耗量,而且能够减少全髋置换术后24h内IL-6和IL-8等炎性介质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 环氧化物酶-2抑制剂(COX-2抑制剂) 全髋关节置换术 疼痛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恢复双下肢等长和外展偏心距的处理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奎 彭松明 +1 位作者 张记恩 何晓斌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2期11-13,I0003,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术前测量,应用一种简单、可靠的术中方法恢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等长和外展偏心距。方法 45例单侧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术前测量,在术中参考股骨局部解剖标志及测量与股骨柄球头的距离以恢复全... 目的探讨通过术前测量,应用一种简单、可靠的术中方法恢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等长和外展偏心距。方法 45例单侧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术前测量,在术中参考股骨局部解剖标志及测量与股骨柄球头的距离以恢复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双下肢等长和外展偏心距。结果术前患侧外展偏心距为健侧外展偏心距的85%~100%,平均94%。术后患侧外展偏心距为健侧外展偏心距的85%~110%,平均95%。双下肢长度差异<5mm定义为双下肢等长。术前40例患者双下肢不等长,均为患肢缩短,距离差异为-5^-30mm,平均-8mm。术后40例双下肢长度差异<5mm,4例双下肢长度差异5~10mm,1例>10 mm,89%的患者术后双下肢等长。结论在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这种简单、可靠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恢复双下肢等长和外展偏心距,并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器械、切口暴露和术中X线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置换术 双下肢不等长 外展偏心距
下载PDF
关节镜清理术联合电针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细胞因子和蛋白酶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晓锋 王燕妮 +1 位作者 李晨 施水彬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643-1645,1648,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电针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细胞因子和蛋白酶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电针治疗,分别于术...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电针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细胞因子和蛋白酶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电针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检测两组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细胞介素-1(IL-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1年两组TNF-ɑ、IL-1均较术前明显降低,TGF-β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TNF-ɑ、IL-1明显低于对照组,TGF-β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两组MMP1、MMP3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MMP1、MMP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清理术能有效调节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细胞因子和蛋白酶水平,而联合电针治疗的调节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清理术 电针 膝骨关节炎 细胞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深筋膜修补术治疗创伤性腓骨肌腱滑脱症 被引量:7
15
作者 向君华 彭松明 樊晓鸣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7期580-581,共2页
肌腱滑脱是指肌腱从正常解剖位置脱出,临床较少见,多为损伤所致的支持韧带断裂或骨的畸形所致。临床较为常见的肌腱滑脱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腓骨肌腱滑脱。自2000年2月-2005年3月采用深筋膜修补术治疗创伤性腓骨肌腱滑脱症5例,现报... 肌腱滑脱是指肌腱从正常解剖位置脱出,临床较少见,多为损伤所致的支持韧带断裂或骨的畸形所致。临床较为常见的肌腱滑脱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腓骨肌腱滑脱。自2000年2月-2005年3月采用深筋膜修补术治疗创伤性腓骨肌腱滑脱症5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腱滑脱 滑脱症 创伤性 修补术 深筋膜 治疗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解剖位置 韧带断裂 临床
下载PDF
糖尿病足部溃疡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五洲 荣延姣 +2 位作者 徐双迎 刘克斌 张记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93-194,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部溃疡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3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换药8例(15.09%),清创后换药14例(26.42%),皮片移植5例(9.43%),皮瓣修复8例(15.09%),单纯截趾7例(13.21%),高位截肢11例(20....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部溃疡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3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换药8例(15.09%),清创后换药14例(26.42%),皮片移植5例(9.43%),皮瓣修复8例(15.09%),单纯截趾7例(13.21%),高位截肢11例(20.75%)。一期愈合率为90.57%。结论:糖尿病足部溃疡的外科治疗是挽救肢体的积极手段,配合药物可降低患者的截肢率,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搪尿病足 截肢术
下载PDF
氨基葡萄糖对膝骨关节炎SOD、MDA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鲍运平 易洋 +4 位作者 彭礼林 杜娟 李五洲 骆华松 刘克斌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3年第10期1-2,5,共3页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以及盐酸氨基葡萄糖对SOD和MD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和B组(氨基葡萄糖治疗组),A组予以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以及盐酸氨基葡萄糖对SOD和MD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和B组(氨基葡萄糖治疗组),A组予以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口服氨基葡萄糖胶囊,连续治疗8周。A、B两组患者均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2周后,行患膝关节腔穿刺、抽吸滑液。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其关节液中SOD、MDA的含量,进行疗效评价。结果:A、B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液SOD、MDA水平比较无差异;治疗后,两组SOD均明显升高,MDA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关节液中的SOD水平较低、MDA水平升高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症状关系密切,氨基葡萄糖能升高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的SOD水平,降低MDA水平,从而降低Lequesne指数,改善临床症状,且作用效果较常规组明显。这可能是氨基葡萄糖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葡萄糖 膝骨关节炎 SOD MDA
下载PDF
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68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彭礼林 鲍运平 +2 位作者 李五洲 骆华松 刘克斌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2年第3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间接复位、建立皮下隧道、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68例临床资料。结果:6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病例切口一期愈合,骨...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间接复位、建立皮下隧道、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68例临床资料。结果:6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病例切口一期愈合,骨折无延迟愈合、不愈合及畸形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8周。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52例,良9例,中7例,差0例,优良率89.7%。结论: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具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胫骨骨折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内固定 微创 钢板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小平 马金梁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1期33-34,37,共3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62例血脂水平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62例血脂水平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TNF-α和IL-6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NIHSS评分及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分别为TC(4.21±0.88)mmol/L vs(4.69±0.93)mmol/L,TG(1.12±0.46)mmol/L vs(1.26±0.42)mmol/L,LDL-C(2.23±0.55)mmol/L vs(2.82±0.59)mmol/L,NIHSS评分(10.56±3.61)分vs(15.35±3.92)分,TNF-α(9.95±3.68)μg/L vs(15.42±3.79)μg/L,IL-6(10.34±2.81)μg/L vs(14.27±3.12)μg/L,而HDL-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1.29±0.38)mmol/L vs(1.11±0.34)mmol/L(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有助于血脂水平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阿托他伐汀
下载PDF
虎口挛缩的修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五洲 朱正荣 +2 位作者 徐双迎 刘克斌 彭旭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 :探讨治疗虎口挛缩的理想方法。方法 :自 1997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对 2 6例虎口孪缩患者 ,根据其挛缩严重程度分别采用“Z”字成形加植皮、局部皮瓣、逆行岛状瓣及游离皮瓣等不同手术方法修复。结果 :经 4个月至 2年随访 ,采用... 目的 :探讨治疗虎口挛缩的理想方法。方法 :自 1997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对 2 6例虎口孪缩患者 ,根据其挛缩严重程度分别采用“Z”字成形加植皮、局部皮瓣、逆行岛状瓣及游离皮瓣等不同手术方法修复。结果 :经 4个月至 2年随访 ,采用“Z”字成形加植皮术的患者虎口开大达健侧的 70 %~ 80 % ;采用拇示指背皮瓣的患者虎口开大达健侧的 80 %~ 85 % ;采用其他皮瓣转移修复者术后虎口开达健侧的 85 %以上。本组所有植皮和皮瓣全部成活 ,拇指伸展、外展及对掌活动好 ,外观满意。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口挛缩 修复 植皮 局部皮瓣 逆行岛状瓣 游离皮瓣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