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职业女性的精神关怀——论张欣、徐小斌、蒋子丹的小说创作
1
作者 易芳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1-45,共5页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中,以商业社会的知识女性为中心,通过对她们事业、情感、生活的深层解剖,凸现了现代女性在物化时代的生存压力和精神困境,并以不同的方式开出了女性自救的药方。这一方面以张欣、徐小斌、蒋子丹为代表。
关键词 职业女性 张欣 徐小斌 蒋子丹 小说创作 中国 女性主义
下载PDF
妇女成为母系氏族公社中心的原因新探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文胜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0-53,共4页
 先民对自身生产(即种的繁衍)的关怀以及他们性知识的极端缺乏,导致了先民把生育之功完全归于妇女,而认识不到男子在生育中的作用,由此产生了最初的以女性为崇拜对象的宗教观念———生殖崇拜,这种宗教观念又导致妇女在先民心目中的地...  先民对自身生产(即种的繁衍)的关怀以及他们性知识的极端缺乏,导致了先民把生育之功完全归于妇女,而认识不到男子在生育中的作用,由此产生了最初的以女性为崇拜对象的宗教观念———生殖崇拜,这种宗教观念又导致妇女在先民心目中的地位之崇高,这实际上就是妇女成为母系氏族公社中心的主要的和根本的原因。至于人们通常所说的妇女在生产劳动中占主要地位、"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虽然也可能是妇女成为母系氏族公社中心的原因,但它们不会是主要的和根本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系氏族公社 妇女地位 生殖崇拜 宗教观念
下载PDF
圆唇元音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分布
3
作者 郑荣华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8-52,共5页
圆唇元音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分布包括静态分布和动态分布。静态分布包括:圆唇元音在普通话音素中的分布、在普通话韵母构成中的分布、在普通话音节构成中的分布。动态分布是圆唇元音在语用中的频度,该文通过语料分析,提供充当韵母结... 圆唇元音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分布包括静态分布和动态分布。静态分布包括:圆唇元音在普通话音素中的分布、在普通话韵母构成中的分布、在普通话音节构成中的分布。动态分布是圆唇元音在语用中的频度,该文通过语料分析,提供充当韵母结构成分的数据、构成音节的数据、不同文体的出现率对比数据、不同时期的出现率对比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唇元音 韵母 音节 静态分布 动态分布 普通话 语音系统
下载PDF
荆门方言熟语详释
4
作者 陈应远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2-48,共7页
荆门方言熟语具有言简意赅 ,生动形象 ;结构固定 ,样式各异 ;使用灵活 ,可整可拆 ;地域特色鲜明等特点。荆门方言熟语来源于民间传说、生活经验总结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等。
关键词 荆门方言 熟语 来源 释义
下载PDF
《左传》之预言叙述模式 被引量:7
5
作者 潘万木 黄永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3-88,共6页
《左传》好预言 ,预言者多为巫卜和史官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高级成员。预言分两大类 :直觉的经验的预言主要是根据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来判定吉凶祸福 ;技术的知识的预言主要是借助专门的工具 ,运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 ,包括卜筮、梦占... 《左传》好预言 ,预言者多为巫卜和史官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高级成员。预言分两大类 :直觉的经验的预言主要是根据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来判定吉凶祸福 ;技术的知识的预言主要是借助专门的工具 ,运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 ,包括卜筮、梦占、星占等来推测兴衰成败。预言在《左传》中最明显的功用是安排情节结构、构筑悬念以及政治伦理的训诫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言 叙述模式 情节结构 悬念 道德伦理
下载PDF
舞台上的孤独与舞台下的孤独——鲁迅笔下知识分子的分类与解读 被引量:3
6
作者 易芳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60-62,共3页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概括地代表了二十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本文没有沿用学术圈对鲁迅笔下知识分子的分类标准。而是从易卜生“舞台即人生”的戏剧角度将其界定为“舞台上的知识分子”和“舞台下的知识分子”。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概括地代表了二十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本文没有沿用学术圈对鲁迅笔下知识分子的分类标准。而是从易卜生“舞台即人生”的戏剧角度将其界定为“舞台上的知识分子”和“舞台下的知识分子”。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分类的原由,两类知识分子不同的心态和两类知识分子的对立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舞台上的知识分子 舞台下的知识分子
下载PDF
被“遮蔽的历史”的发掘——平民传记文学三题 被引量:3
7
作者 全展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3-30,共8页
平民传记文学作为被“遮蔽的历史”的发掘 ,已成为世纪之交传记文学的一个新的亮点。平民传记诉说小人物的艰难困苦 ,赞颂小人物的美德懿行 ,同时也不回避小人物的缺憾与丑陋 ,具有名人传记不可取代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文章既回顾了... 平民传记文学作为被“遮蔽的历史”的发掘 ,已成为世纪之交传记文学的一个新的亮点。平民传记诉说小人物的艰难困苦 ,赞颂小人物的美德懿行 ,同时也不回避小人物的缺憾与丑陋 ,具有名人传记不可取代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文章既回顾了平民传记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又重点评析了刘心武的《树与林同在》和陈丹燕的《上海的红颜遗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民传记文学 《树与林同在》 上海的红颜遗事》 文学创作 平民情怀 平民形象 平民作风
下载PDF
对世俗人生的关怀——论池莉、方方、范小青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3
8
作者 易芳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2-36,共5页
 在20世纪中国都市文学视域中,立足民间立场,以女性作家的细腻笔触致力于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表达对世俗人生的关怀,这方面的作家当数池莉、方方、范小青等。她们以"新写实"改造了经典的现实主义原则,创立了新的艺术表现手...  在20世纪中国都市文学视域中,立足民间立场,以女性作家的细腻笔触致力于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表达对世俗人生的关怀,这方面的作家当数池莉、方方、范小青等。她们以"新写实"改造了经典的现实主义原则,创立了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切入生活的新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莉 方方 范小青 小说创作 都市文学 现实主义原则 艺术表现手法 文学评论 人物形象
下载PDF
当代科学家传记文学概观 被引量:2
9
作者 全展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14-20,共7页
科学家传记文学以其独特内质和鲜明倾向别树一帜 ,是正在努力倡导科技进步的当今社会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现象。该文对当代科学家传记文学创作进行了一番宏观扫描 ,并横向选取吴崇其的《林巧稚》和林洙的《困惑的大匠·梁思成》
关键词 科学家传记文学 吴崇其 《林巧稚》 林洙 《困惑的大匠·梁思成》 中国
下载PDF
《左传》的卜筮叙述模式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万木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9-25,共7页
《左传》大量记录卜筮活动,在反映春秋时代的客观现实、绍介卜筮的同时,创立了独特的卜筮叙述模式。卜筮本身作为一套自给自足内部良性循环的符号体系而存在,它被一种规定的程序所控制、限定,在一定的仪式中体现其存在的意义。随着... 《左传》大量记录卜筮活动,在反映春秋时代的客观现实、绍介卜筮的同时,创立了独特的卜筮叙述模式。卜筮本身作为一套自给自足内部良性循环的符号体系而存在,它被一种规定的程序所控制、限定,在一定的仪式中体现其存在的意义。随着巫史主体地位的失落,卜筮叙述存在蜕变为形式,存在的意义消失退隐,衰败的卜筮叙述被迫走下神坛,充当起统治者障人耳目、愚弄民众的工具。由此导致了卜筮叙述系统的分化,《左传》对其进行了重新构建,借助卜筮叙述表达对历史及事件的态度,历史的卜筮叙述在这里不仅仅是作为过去一系列事实的呈现,而且作为既成事实的预言式展开进入我们的视域。它扩展了情节的张力,造就了结构的回环,增加了故事的弹性,对后来的历史叙述和虚构叙述作品均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卜筮 春秋 叙述模式 历史
下载PDF
《左传》征引叙述模式的形成及其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万木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43-49,共7页
 在崇古重史、"古训是式"的思想、行为的基础上,《左传》顺应时代之要求,借助人物言语大量、频繁地征引历史和经典,形成独特的征引叙述模式。这种征引以历史为榜样、规范,把历史当作经验,依仿历史的样子去做,或以历史为借鉴...  在崇古重史、"古训是式"的思想、行为的基础上,《左传》顺应时代之要求,借助人物言语大量、频繁地征引历史和经典,形成独特的征引叙述模式。这种征引以历史为榜样、规范,把历史当作经验,依仿历史的样子去做,或以历史为借鉴说事,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经典的征引囊括当时的《诗》、《书》、《易》、《礼》、《志》等,尤以《诗》、《书》为多,另涉名人言和谣谚。赋《诗》言志,引诗(经典)证事论理均"断章取义",以我为主。征引模式经战国中后期至秦汉"诸子"的发扬光大,对中国古代以解经注经面目出现的学术思想,对学术著作的论述方法,对虚构叙述(包括文学的自觉)的发展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叙述模式 中国 叙述学 《国语》
下载PDF
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冲突艺术美 被引量:2
12
作者 尚显成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20-122,共3页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历经400余年不衰,至今读来仍给人强烈的美感享受,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是它的冲突艺术的结果:爱与仇恨、情与礼法的矛盾冲突。通过爱战胜仇恨、爱战胜礼法的悲壮故事,讴歌了纯真的爱情与青春的活力。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冲突 艺术美
下载PDF
对女性生命意识的关怀——论陈染、林白、海男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1
13
作者 易芳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43-47,共5页
 以强烈的女性先锋意识致力于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说艺术世界,在这个女人特有的世界里,男性的主宰地位不是被放逐就是遭到无情的拆解和颠覆。这些带有鲜明的女性性别特征的作品,致力于突出女性作家的文化身份和个性特征,在某些方面颇...  以强烈的女性先锋意识致力于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说艺术世界,在这个女人特有的世界里,男性的主宰地位不是被放逐就是遭到无情的拆解和颠覆。这些带有鲜明的女性性别特征的作品,致力于突出女性作家的文化身份和个性特征,在某些方面颇为接近西方女权主义的女性阶段,这一领域以陈染、林白、海男等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生命意识 陈染 林白 海男 小说 个人化写作 躯体叙事 自恋 欲望 姐妹情谊
下载PDF
春秋时代《诗》的流播和接受——仅以《左传》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万木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30-37,共8页
《诗》从有意识的累积———采诗、献诗到最后编定 ,“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的目的明确之后经过了一个不断强化推广过程 ,并被纳入礼的范畴 ,成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工具。正是在此目的的导引下 ,《诗》... 《诗》从有意识的累积———采诗、献诗到最后编定 ,“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的目的明确之后经过了一个不断强化推广过程 ,并被纳入礼的范畴 ,成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工具。正是在此目的的导引下 ,《诗》最初的流播是自上而下、自王公大臣而诸侯卿士、自统治中心向周边辐射并呈现出中心坍缩、边缘扩张的景象 ,而围绕此目的的“国子”教育导致《诗》之《雅》《颂》在流播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此目的还造成了《诗》最初之接受只能是功用性接受和阐释性接受 ;这种接受采用“断章取义”的方法 ,并不是对《诗》的被动记忆和理解 ,而是主动地参与和发挥 ,虽为后人理解《诗》原意设置了障碍 ,却替《诗》的接受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左传》 编辑 采诗活动 文学传播 “献诗”制度
下载PDF
“石不能言最可人”——《高老庄》神话原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轻鸿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25-30,共6页
在《高老庄》中最具象征意味的是超凡脱俗独立不群的石头 ;石头原型揭示的是对人类生存之忧思 ,它与现实系统交相掩映 ,深化了作品的意蕴 ;
关键词 《高老庄》 贾平凹 小说 思维方式 中国
下载PDF
小说诗化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轻鸿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19-23,共5页
小说诗化是新时期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从文化的角度来看 ,小说诗化这种文体统一了作家的生命理想、审美意识、哲学观念三个相互关联不断转换的内涵层次 ,反映了弃绝现实嘈杂求得平和的生命理想 ,超越现实丑恶的唯美化趣味 ... 小说诗化是新时期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从文化的角度来看 ,小说诗化这种文体统一了作家的生命理想、审美意识、哲学观念三个相互关联不断转换的内涵层次 ,反映了弃绝现实嘈杂求得平和的生命理想 ,超越现实丑恶的唯美化趣味 ,摆脱理性认同神秘思维的哲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诗化 文学创作 审美意识 哲学 中国
下载PDF
禅定的人格——论林清玄禅理散文的精神家园感 被引量:1
17
作者 易芳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26-30,共5页
禅理散文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开台湾当代禅理散文之先河,在当代文坛散放出熠熠光辉,照耀人类被物质文化笼罩下逐渐蒙蔽的心灵。文章对林清玄禅理散文的内容特色展开深入的剖析,揭示其禅理散文创作的... 禅理散文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开台湾当代禅理散文之先河,在当代文坛散放出熠熠光辉,照耀人类被物质文化笼罩下逐渐蒙蔽的心灵。文章对林清玄禅理散文的内容特色展开深入的剖析,揭示其禅理散文创作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清玄 禅理散文 平常心 从容心 慈悲心 禅定
下载PDF
审美的动态复合 文本的多元阐释——电视散文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清枝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6-41,共6页
 全球视觉文化、图像文化语境中的文学传播形态———电视文学是电视与文学的结合,是电视艺术对文学艺术的阐释和再创造。电视散文是电视文学的一种形式,也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它充分运用电视技术和电视制作手段,将多种艺...  全球视觉文化、图像文化语境中的文学传播形态———电视文学是电视与文学的结合,是电视艺术对文学艺术的阐释和再创造。电视散文是电视文学的一种形式,也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它充分运用电视技术和电视制作手段,将多种艺术形式综合在一起,通过多姿多彩的电视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诵艺术、丰富蕴藉的文字字幕,立体、多元、动态地阐释文字散文文本,形成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散文 审美 电视文学 画面语言 朗诵艺术 音响
下载PDF
《诗经》行役诗的情感特征及其悲剧美 被引量:1
19
作者 伍友云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9-12,共4页
《诗经》有将近十分之一作品是以行役者的生活为创作题材的。具体从三个角度加以表现 :一是直接描写征夫、役夫的怨与恨 ;二是从思妇的角度间接描写行役之悲 ;三是从下层官吏的角度反映行役之苦。《诗经》行役诗所体现的情感特征是哀怨... 《诗经》有将近十分之一作品是以行役者的生活为创作题材的。具体从三个角度加以表现 :一是直接描写征夫、役夫的怨与恨 ;二是从思妇的角度间接描写行役之悲 ;三是从下层官吏的角度反映行役之苦。《诗经》行役诗所体现的情感特征是哀怨的。它的形成是受到了时代和社会、部落情感以及作者三方面因素的影响。《诗经》行役诗的哀怨情感构成了西方美学中悲剧论的审美范畴 ,它展现了行役者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人在不幸之中的抗争 ,从而激活了人们逝去的热情 ,使人在悲剧的氛围中享受到了生命的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行役诗 情感特征 悲剧美
下载PDF
《左传》的民间叙述立场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万木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6-20,共5页
《左传》大量引述谚、谣、歌、诵、讴等,或作为论理、推断之证据,或作为事件发生之预言,或作为时事政治的一种评价,其叙述的立场带有很强的民间性。谚为“传言”、“故训”、“善谣”,是口语中的经典,乃古人生活经验和斗争经验的积淀及... 《左传》大量引述谚、谣、歌、诵、讴等,或作为论理、推断之证据,或作为事件发生之预言,或作为时事政治的一种评价,其叙述的立场带有很强的民间性。谚为“传言”、“故训”、“善谣”,是口语中的经典,乃古人生活经验和斗争经验的积淀及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总结,在古时享有崇高之地位。谣为“徒歌”、“随从”,与远古占筮渊源甚深,后之巫卜习惯将反映民心的谣歌通过卜筮上升到“天意”、“天命”的高度,以使统治者重视来自民间的声音。歌、诵、讴等泛言之则皆为歌谣,均具当下性和评判性,就事论事、因人论人,务去陈言,往往直捣要害;而当时民间之出类拔萃者完全拥有创作歌谣的能力和用歌谣表达政见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谚谣 民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