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海湿地越冬鸟类动态研究
1
作者 涂声蕾 冉景丞 +4 位作者 杨杰 马思怡 刘懿 张艳 倪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2期76-79,共4页
为了解贵州草海湿地越冬鸟类数量动态特征,通过收集多年来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的鸟类日常监测数据,对草海湿地越冬期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灰鹤(Grus grus)、斑头雁(Anser indicus)、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 为了解贵州草海湿地越冬鸟类数量动态特征,通过收集多年来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的鸟类日常监测数据,对草海湿地越冬期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灰鹤(Grus grus)、斑头雁(Anser indicus)、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白骨顶(Fulica atra)5种代表性鸟类的越冬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海湿地黑颈鹤历史最高统计数量从1985年的223只增加到2022年的2 088只,黑颈鹤数量变化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在2012—2022年10个越冬期内草海湿地5种重要珍稀鸟类的数量年均值为黑颈鹤1 597只、灰鹤745只、斑头雁3 497只、赤麻鸭2 932只、白骨顶10 566只;2012—2022年的草海湿地灰鹤、斑头雁、赤麻鸭和白骨顶4种主要水鸟总体在越冬期数量保持平稳,但不同种类在同一年份和同一种类在不同年份都有较明显的波动,说明生境稳定性并非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湿地 越冬鸟类 种群数量 黑颈鹤 灰鹤
下载PDF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灰鹤种群迁徙动态初步研究
2
作者 晏玉莹 刘延惠 +4 位作者 刘懿 陈颜明 马思怡 张平 王汝斌 《贵州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22-25,34,共5页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灰鹤(Grus grus)重要的越冬地,为研究其黑颈鹤、灰鹤种群迁徙动态,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每日同时对7个固定点监测,调查黑颈鹤和灰鹤种群数量。结果表明:两种鹤类在草海保护区...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灰鹤(Grus grus)重要的越冬地,为研究其黑颈鹤、灰鹤种群迁徙动态,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每日同时对7个固定点监测,调查黑颈鹤和灰鹤种群数量。结果表明:两种鹤类在草海保护区迁徙时期相近,整体分为迁入期、稳定期、迁出期,其中黑颈鹤种群数量迁徙规律保持较稳定的“增加—稳定—减少”模式,灰鹤为“增加—减少”模式。迁入期和迁出期黑颈鹤和灰鹤种群数量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达0.975和0.907,稳定期两种鹤类呈现比较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93。两种鹤类表现出明显的共存和竞争现象,且通过迁徙时间的差异来减少种群间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灰鹤 迁徙 种群动态 贵州草海
下载PDF
贵州草海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田源斌 董继兴 +2 位作者 李安艳 黄先飞 夏品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2-49,共8页
水下光环境对湖泊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是限制沉水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研究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特征对湖泊沉水植物恢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于2022年3~8月对草海水下光合有效辐射(PAR)时空分布进行调查,研究了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系数(K... 水下光环境对湖泊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是限制沉水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研究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特征对湖泊沉水植物恢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于2022年3~8月对草海水下光合有效辐射(PAR)时空分布进行调查,研究了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系数(K d(PAR))与总悬浮物(TSS)、无机悬浮物(ISS)、有机悬浮物(OSS)、叶绿素a(Chl.a)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等光衰减物质的关系,以及真光层深层(Z_(eu))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草海春夏季K_(d)(PAR)平均值为(2.90±1.12)m^(-1),Z_(eu)平均值为(1.84±0.69)m;光衰减因子TSS、ISS、OSS、Chl.a浓度和CDOM(380)吸收系数分别为(20.11±4.76)mg/L、(8.68±4.91)mg/L、(11.66±12.43)mg/L、(21.88±8.49)mg/m^(3)和(3.11±0.68)m^(-1);草海K_(d)(PAR)北部水域高于南部;草海水体K_(d)(PAR)与TSS(P<0.01)、ISS(P<0.01)和浊度(P<0.001)相关性显著,与Chl.a相关性不显著;春季影响草海K_(d)(PAR)的主导因子是ISS,夏季影响草海K_(d)(PAR)的因子是由ISS和CDOM共同主导,以春夏季整体来看,影响草海K_(d)(PAR)的因子是由ISS和Chl.a共同主导,这主要是由于草海水生植被衰退后风浪等导致沉积物再悬浮的缘故,且CDOM和Chl.a浓度的增加也是影响K_(d)(PAR)的关键因子;草海Z_(eu)平均值大于水深平均值,说明草海水体总体光环境有利于沉水植物生长发育,但是草海水体悬浮物质含量较高,其遮蔽可能导致沉水植物生长发育受阻,这也许是草海降低水位后沉水植物恢复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系数 沉水植物 真光层深度 悬浮物 叶绿素A 草海
下载PDF
贵州草海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及释放通量研究
4
作者 郑菲菲 龙星宇 +2 位作者 夏品华 林陶 董继兴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4-41,共8页
磷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关键性限制因子之一,为了解草型湖泊沉积物中磷形态的赋存特征及其释放风险,以典型草型湖泊——贵州草海为研究对象,运用化学连续提取法和孔隙水扩散模型分析了草海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释放通量。结果表明:草海沉积... 磷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关键性限制因子之一,为了解草型湖泊沉积物中磷形态的赋存特征及其释放风险,以典型草型湖泊——贵州草海为研究对象,运用化学连续提取法和孔隙水扩散模型分析了草海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释放通量。结果表明:草海沉积物TP含量为563.75~982.40 mg/kg,平均含量为(722.97±71.38)mg/kg,为3级污染,沉积物TP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人类活动强度大的区域TP含量较高;磷形态含量依次为NaOH-NRP>Res-P>NaOH-SRP>BD-P>HCl-P>NH 4Cl-P,其中活性磷(NaOH-NRP、BD-P和NH 4Cl-P)是草海磷的主要存在形态,占沉积物TP的58.05%;释放通量为0.03~0.08 mg/(m^(2)·d),表明草海的磷自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表现为“源”。研究发现草海有机磷的占比较高,潜在释放风险大;草海沉积物磷含量和释放通量均较藻型湖泊的低。研究成果对草型湖泊的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磷形态 释放通量 间隙水 草海
下载PDF
草海湿地芦苇对土壤重金属富集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涂声蕾 冉景丞 +2 位作者 张旭 蒙文萍 吴明康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70-175,196,共7页
在草海湿地湖面北岸对芦苇分布密集的3个区域内的芦苇植株及其生长区域土壤进行了样品采集,分别分析测定了芦苇的根、茎、叶各部位及土壤中Hg、Cr、Mn、Cu、As、Cd、Pb这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探讨了草海湿地芦苇不同器官对重金属的富集... 在草海湿地湖面北岸对芦苇分布密集的3个区域内的芦苇植株及其生长区域土壤进行了样品采集,分别分析测定了芦苇的根、茎、叶各部位及土壤中Hg、Cr、Mn、Cu、As、Cd、Pb这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探讨了草海湿地芦苇不同器官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1)芦苇的根、茎、叶各部位重金属含量均表现为Mn>Cr>Cu>Pb>As>Cd>Hg;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表现为Mn>Pb>Cd>Cr>As>Cu>Hg;7种重金属中芦苇植株不同部位和土壤中Mn元素的含量均表现为最高,在土壤中均值达535.3333 mg/kg。(2)芦苇植株不同部位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存在差异性。(3)芦苇的根部和叶片对7种重金属富集能力均表现为Cu>Cr>Mn>As>Pb>Cd>Hg;芦苇茎部对7种重金属富集能力表现为Cu>Cr>Mn>As>Pb>Hg>Cd;芦苇茎部对Cu元素的富集能力最大,极小值为8.5440,极大值为8.9460,富集系数均大于1。(4)芦苇植株不同部位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表现不同,根、茎、叶各部位对Hg、Mn、Cu这3种元素的富集能力没有差异性,对As、Cd、Pb、Cr这4种元素的富集能力具有差异性。(5)7种重金属由芦苇地下部位向地上部位的转移能力不同,芦苇对7种重金属的转移能力表现为Mn>Hg>Cu>Cr>Pb>Cd>As,Hg、Mn、Cu这3种重金属的转移系数均大于1,Cr、As、Cd、Pb这4种重金属的转移系数均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湿地 芦苇 重金属 富集能力
下载PDF
草海高原湿地芦苇扩张影响与控制技术探讨
6
作者 冉景丞 涂声蕾 +3 位作者 张旭 孔德明 蒙文萍 吴明康 《生态文明新时代》 2023年第1期41-46,共6页
本文通过查阅资料、样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草海芦苇的扩张趋势、速度、生态影响情况和有效防控技术等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草海保护区内芦苇扩散的方向由江家湾逐渐向西海码头—万吨污水处理厂—大中河—刘家巷—簸箕湾—朱家湾... 本文通过查阅资料、样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草海芦苇的扩张趋势、速度、生态影响情况和有效防控技术等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草海保护区内芦苇扩散的方向由江家湾逐渐向西海码头—万吨污水处理厂—大中河—刘家巷—簸箕湾—朱家湾等区域蔓延和扩张,截止到2022年芦苇扩张总面积达到429.10公顷,比2018年面积扩增了近3倍;芦苇扩张导致土著植物减少,群落结构改变,黑颈鹤等大型越冬鸟类栖息地受挤压,不得不选择更长的觅食距离和更长的觅食时间。在不同的干扰模式下,芦苇的株数、高度、盖度、直径、叶片数、分枝数、多度均存在不同的变化差异。研究认为,对芦苇采用割除后再翻犁的方法,加之耕种其他本土植物(如水葱、荆三菱、水莎草、灯芯草等草本)可以有效的控制草海芦苇的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 芦苇 扩张与防控
下载PDF
贵州省鸟类新记录——卷羽鹈鹕
7
作者 张鹤 黄小龙 +6 位作者 冉景丞 杨再华 刘广慧 刘懿 程绍传 晏玉莹 张旭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44,共1页
2023年11月7日在贵州省威宁县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湿地监测的调查中,于朱家湾的芦苇丛中(104°15′21.71″E,26°49′24.80″N)发现并拍摄到2只鹈鹕属Pelecanus鸟类(图1),于11月10日在西海码头(104°16′9.65″E,26... 2023年11月7日在贵州省威宁县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湿地监测的调查中,于朱家湾的芦苇丛中(104°15′21.71″E,26°49′24.80″N)发现并拍摄到2只鹈鹕属Pelecanus鸟类(图1),于11月10日在西海码头(104°16′9.65″E,26°51′8.50″N)再次发现,两地直线距离为4 km。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中国鸟类观察手册》(刘阳,陈水华,2021),确定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卷羽鹈鹕P. crispus,隶属于鹈形目Pelcaniformes鹈鹕科Pelecanidea。1只为成体,1只为亚成体,成体嘴宽大,直长而尖,上、下嘴喙的后半段为黄色,下颌上有1个橘黄色的喉囊,颊部和眼周围裸露的皮肤均为肉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羽鹈鹕 鹈形目 马敬能 颊部 喉囊 鹈鹕科 贵州省威宁县 湿地监测
下载PDF
黔中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娜 周华 +2 位作者 张旭 丁访军 彭丽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38,46,共9页
为探究马尾松人工林发育对土壤不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黔中地区不同发育阶段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马尾松人工林发育过程中土壤总有机碳(TOC)、重组有机碳(HFOC)和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比例的变化及相... 为探究马尾松人工林发育对土壤不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黔中地区不同发育阶段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马尾松人工林发育过程中土壤总有机碳(TOC)、重组有机碳(HFOC)和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比例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不同发育阶段0~80 cm土层内重组质量分数的范围为83%~91%,轻组为9%~17%,重组中有机碳的含量为1.53~33.07 g/kg,轻组为8.20~119.10 g/kg;(2)通过对土层容重和相应有机碳含量进行加权,得出5个发育阶段TOC、HFOC和LFOC的平均值为11.62~18.83 g/kg、7.52~12.05 g/kg、4.10~7.33 g/kg,TOC和HFOC在幼龄林至近熟林阶段逐渐升高,在成熟至过熟林阶段降低,LFOC随发育阶段呈降低-升高-降低-升高变化趋势;3种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且表层多显著(P<0.05)高于其他土层;(3)不同发育阶段0~80 cm土层内HFOC/TOC、LFOC/TOC的范围分别为32%~80%、20%~68%,但在发育阶段和土层深度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4)3种有机碳组分两两之间均为正相关,TOC与HFOC之间相关性最强(R 2=0.92)。研究结果表明:黔中马尾松人工林发育的后期,土壤对TOC和HFOC固持的能力下降,需进行合适的人工管理,以加强马尾松人工林的地力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分组 轻组有机碳 重组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 马尾松人工林 林龄
下载PDF
贵州草海草-藻型稳态转换过程中叶绿素a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安艳 黄先飞 +3 位作者 田源斌 董继兴 郑菲菲 夏品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71-1181,共11页
近年来贵州草海呈现出以水生植物为主的草型清水稳态向以浮游植物为主的藻型浊水稳态转变的趋势,生态功能降低。叶绿素a(Chl a)浓度是衡量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重要指标,探究Chl a浓度变化对全面掌握草海生态状况及制定相应的恢复措施具有... 近年来贵州草海呈现出以水生植物为主的草型清水稳态向以浮游植物为主的藻型浊水稳态转变的趋势,生态功能降低。叶绿素a(Chl a)浓度是衡量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重要指标,探究Chl a浓度变化对全面掌握草海生态状况及制定相应的恢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20–2021年夏秋季对草海水体进行采样,分析草海草-藻型稳态转换过程中Chl a浓度的变化;运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各环境因子与Chl a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稳态转换后(2021年调查期间)草海水体Chl a浓度显著升高,Chl a浓度均值为(17.96±10.62)μg·L^(–1),较稳态转换前(2020年调查期间)高出2.5倍;草海营养状态由中营养状态发展为富营养状态,水质恶化趋势明显;单因素GAM模型结果显示,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氮(TN)浓度和水温(WT)对Chl a浓度影响显著,解释率较高(26.70%–33.30%);环境因子影响程度为WT>COD_(Mn)>TN浓度。该研究认为COD_(Mn)、TN浓度是驱动湖区Chla浓度变化的重要因子,WT则为诱导因子。草海沉水植被的大面积消亡和Chla浓度显著升高,表明草海正处于草型向藻型转换的关键节点,须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促进沉水植被恢复,进一步深入研究草海稳态转换的成因及恢复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草海 Chl a浓度 稳态转换 环境因子 GAM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红外相机的黔金丝猴及其同域分布物种种间关联
10
作者 黄小龙 蒙秉顺 +7 位作者 李海波 冉伟 杨伟 王丞 谢波 张旭 冉景丞 张明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80,共12页
种间关系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研究物种演化和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掌握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与其所在群落物种的种间生态学关系对黔金丝猴的综合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2017–2022年在梵净山国... 种间关系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研究物种演化和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掌握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与其所在群落物种的种间生态学关系对黔金丝猴的综合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2017–2022年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运用空间关联方法构建黔金丝猴地栖鸟兽关联网络,探讨了黔金丝猴在群落中的生态学作用及其保护问题。结果表明:(1)黔金丝猴与藏酋猴(Macacathibetana)、红腹角雉(Tragopantemminckii)、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食蟹獴(Herpestes urva)、马来豪猪(Hystrix brachyura)、猪獾(Arctonyx collaris)、野猪(Sus scrofa)、勺鸡(Pucrasiamacrolopha)和小麂(Muntiacusreevesi)存在空间关联,其所处群落的物种组成与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较为相似。(2)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没有捕食黔金丝猴的地栖性天敌。(3)黔金丝猴与中华鬣羚、食蟹獴、马来豪猪、野猪、小麂和勺鸡存在竞争生态学关系,这些物种种群的过度增长可能会排挤黔金丝猴的生存空间,抑制黔金丝猴种群的增长。(4)黔金丝猴能够从藏酋猴和红腹角雉的存在中获利,对二者的有效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黔金丝猴的生存。(5)对黔金丝猴的有效保护有助于猪獾和红腹角雉的生存,也更有利于维持群落的稳定。本研究从空间角度初步探讨了黔金丝猴的种间生态学关系,研究发现,黔金丝猴不仅从群落中获益,也具有维持群落稳定的重要作用。在未来的保护和管理中,加强对黔金丝猴的单物种保护措施的同时,应强化多物种的综合平衡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关系 空间关联 黔金丝猴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