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满仓
- 1
-
-
作者
老圃
-
机构
荣宝斋画院中国画研究创作中心
荣宝斋画院中国画研究创作中心教务处
北京文史研究馆
北禅书院
-
出处
《中国书画》
2016年第4期109-109,共1页
-
-
分类号
J222
[艺术—美术]
-
-
题名艳秋与她的茶坊
- 2
-
-
作者
老圃
-
机构
荣宝斋画院中国画研究创作中心教务处
北京文史研究馆
北禅写真院
-
出处
《东方艺术》
2012年第22期23-24,共2页
-
文摘
过完正月十五再去山东,这次出行并非旅游,是年前博兴画瓷工作的延续。因为另外的缘故,先到了淄博。掌灯时分抵达淄博书画院,艳秋已在她的茶坊门前等候,只见她身上还是穿着年前的行头,头上却多了一顶奇怪的帽子。说奇怪,是因为帽子上多了几个极突出且显眼的角,数量不够八个,帽子的工艺也怪,似乎没有一点针线的痕迹,倒像是用纸壳叠成的,但又绝不是纸壳的,不拘一格,说时髦也时髦,只是戴在艳秋头上显得十分另类.而究竟另类在哪里.一时又不可名状。其实.艳秋的另类又何止这一顶帽子呢!就连帽子下面的头也着实另类。女儿家家的,原本头发又黑又亮,偏偏剪成短发.也算不上板寸.倒像刚被收割过的草地.长又不长.齐又不齐.看着让人手痒痒的.真想再割一遍,要么往上再拔一拔。
-
关键词
茶
不拘一格
帽子
淄博
时髦
旅游
纸
-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浮溪
- 3
-
-
作者
老圃
-
机构
荣宝斋画院中国画研究创作中心教务处
北京文史研究馆
北禅写真院
-
出处
《东方艺术》
2012年第22期43-46,42,共4页
-
文摘
十月十九日午后三时,我与十几名学生登上开往黄山的列车,车子出奇地慢,像一头衰老的耕牛,步履蹒跚,喘着粗气向前蠕动。眼看窗外多少列飞驰而去的同类,这头"老牛"怎么也不上火,反而走走停停更是让人心急。全国的列车都提速了,这个怪物怎敢不提速呢?何况又是去黄山的专列。大家耐着性子,这头"老牛"终于在次日凌晨五点一刻到达黄山车站。一出站便看见前来接站的大亮,他是唐辉山水画工作室的助教,我们这次写生除了我的花乌画工作室.唐辉的山水画工作室.还有范扬的山水画工作室.是三个工作室联合出行。
-
关键词
工作室
山水画
黄山
耕牛
列车
提速
车站
-
分类号
U270.331.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
-
题名专注当下
- 4
-
-
作者
老圃
-
机构
荣宝斋画院中国画研究创作中心教务处
北京文史研究馆
北禅写真院
-
出处
《东方艺术》
2012年第22期36-39,共4页
-
文摘
记得上次在雁荡山写生,我们工作室下榻的地方是靠近山里面的小村庄,村子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村里村外,到处都种着果树和各色菜蔬,是个写生的好地方。在我们住处的西侧,有一片竹林,碗口粗细的竹子鲜活翠绿,每棵都有十六七米高,竹林里还生长着各种叫不出名字的灌木,野花和野草。早饭后,大家各自出去写生,我就选择了竹林中一处还保留着未脱掉竹箨的几棵竹子下面画起来。老学员巴秋经过这里,停住脚步看了看便问:"一片竹竿子有什么好画的?"我让他坐下来看着我画.一会儿,竹干、竹节、竹箨,包括竹干上面的斑痕、每个竹节不同的细微变化、被竹干撕破的竹箨上面小虫子咬过的齿痕以及穿插在画面里的野花野草.都生动地活跃在纸上。巴秋看罢眼睛一亮:“原来这些平平淡淡的东西画出来竞如此有趣味.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我们到处转悠却很难发现想画的东西!”
-
关键词
竹林
写生
雁荡山
工作室
竹子
野草
西画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感悟生命
- 5
-
-
作者
老圃
-
机构
荣宝斋画院中国画研究创作中心教务处
北京文史研究馆
北禅写真院
-
出处
《东方艺术》
2012年第22期28-31,共4页
-
文摘
在京城东北约六十公里顺义,密云,平谷的交界处,我家还有一所老宅子,是祖上传下来的,算起来面积也有一亩多。平时只有母亲一人住在那里。五间正房,四间西厢房,院子里有个很大的菜园,说是菜园,更像花园,母亲爱花,尤爱养花,院子里除了她手植的茉莉,芍药,月季,菊花等等之类,还有许多自生自灭的野花,有些连母亲也叫不上它们的名字,只要生长出来,母亲就把它们留下,像伺候菜蔬一样地对待它们,到了六七月份,园子里彩蝶纷飞,花菜飘香,人们见了都以为这里是座私家花园。
-
关键词
感悟生命
私家花园
母亲
交界处
菜园
-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爬瓜
- 6
-
-
作者
老圃
-
机构
荣宝斋画院中国画研究创作中心教务处
北京文史研究馆
北禅写真院
-
出处
《东方艺术》
2012年第22期32-35,共4页
-
文摘
直到现在,我才把烧瓜和勺瓜看做是一种东西。几十年总认为烧瓜是烧瓜,勺瓜是勺瓜,两种瓜互不相干。儿时,乡下总要种瓜,都是生产队所有。村里分成四个生产小队,每个生产队的形成是根据村民居住的分布区域来划分的,我们家是一生产队,在村子的南头,挨着我们北面就是二生产队、三生产队、四生产队,四生产队在村子的最北面。那时每个生产队都种瓜,瓜的种类只有烧瓜、西瓜、甜瓜和面瓜四种,西瓜、甜瓜和面瓜这三种瓜是要花钱买的,烧瓜比较平常些,产量也比较高,到了收获的时候,队里要分一些给社员们吃,其余的由社员们推着独轮车.左右一边一个大筐装得满满的.走街串户吆喝着卖。分到家里的毕竟有限,很快就吃没了.孩子们看着卖瓜的过来.常常是尾随着跟着走出挺远的一段路.一是看热闹,二是没钱买.过一把眼瘾而已。
-
关键词
生产队
西瓜
甜瓜
社员
居住
-
分类号
F324.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柿子花开
- 7
-
-
作者
老圃
-
机构
荣宝斋画院中国画研究创作中心教务处
北京文史研究馆
北禅写真院
-
出处
《东方艺术》
2012年第22期47-51,46,共5页
-
文摘
也是去年的这个时候,画院的柿子花正在开放。因为邻近我画室的窗前,过来过去总会多望上几眼。说到柿子花,我并不陌生,从小到大,老家的院子中每年都有柿子树花开花落,但也只是花开花落,至于柿子花的样子,开放时的情景如何,便一概不知了,关于柿子开花只停留在概念的层面上,而这概念的形成,也不是来源于柿子开花本身,而是每年霜降过后品尝到甜美的柿子时在脑海里凭空臆造出来的.这概念是因柿子联想到开花的轻描淡写的单线勾勒,和真实的柿子开花没有半点的关联。
-
关键词
柿子
开花
概念
开放
-
分类号
S665.2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野茴香花
- 8
-
-
作者
老圃
-
机构
荣宝斋画院中国画研究创作中心教务处
北京文史研究馆
北禅写真院
-
出处
《东方艺术》
2012年第22期25-27,24,共3页
-
文摘
我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如诗如梦的童年。现在回想起来,犹如烟雾在脑海中飘荡,也像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流淌,水中映现出淡淡的倒影,一瞬间又变作碎玉流走……时间过得真快,几十年弹指一挥间,难怪孔夫子有"逝者如斯夫"的感慨。遥想当年我还是个小孩子,奶奶整天把我带在身边,我像她的一只小狗,形影不离地跟着她。那时的奶奶,不知她有多大年纪,只记得她白皙的脸上有许多皱纹.头发花白.中等偏高的个子,身穿淡灰色的衣服.落着许多的补丁.她脾气极好.从不对我发火,不管做什么.总是牵着我的小手.半步也不放松。
-
关键词
茴香
童年
奶奶
-
分类号
S573.9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青石山房杂志
- 9
-
-
作者
老圃
-
机构
荣宝斋画院中国画研究创作中心教务处
北京文史研究馆
北禅写真院
-
出处
《东方艺术》
2012年第22期40-42,共3页
-
文摘
北人多不煮茶,即使上好绝佳的普洱亦只做冲泡,所以,茶之妙处与真味是难以体验到的。"古人之茶,曰煮,曰烹,曰煎。"不作冲泡。然煮茶也要经过焙茶洗茶,一沸、二沸、三沸。焙茶是将茶放置在特制的焙炉中焙火,待茶的颜色微黄,有茶香泛出,即可出炉入铫,切忌过火,过火则焦,味必燥苦。焙火不足,则茶性不发,茶香内敛。洗茶宜用半沸之水涤荡尘土杂质,使茶干净不染,一沸还须将茶之体内杂质、异味去净,另又宜去水气.二沸再去水气.此时茶性始发.茶香淡出,汤色微红.如浅琥珀.待到三沸.水气全消,茶汤色味俱佳,已臻纯熟。古人“汤有三大辨,一曰形辨,二日声辨,三日捷辨。
-
关键词
杂志
古人
杂质
-
分类号
G237.5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