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氧、血栓通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贾瑾尧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第3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血栓通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血栓通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观... 目的:探讨高压氧、血栓通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血栓通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血栓通联合早期康复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治疗总有效率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Barthel指数,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高压氧 血栓通 早期康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mCIMT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上肢功能障碍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晓蕾 李华珍 薛新瑞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索改良限制-诱导运动(mCIMT)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荥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29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管理组和改良组。管理组64例在不限制健侧的前提... 目的探索改良限制-诱导运动(mCIMT)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荥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29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管理组和改良组。管理组64例在不限制健侧的前提下患肢每天进行团体作业治疗及自我管理活动,改良组65例则给予mCIMT,对比两组神经功能、上肢功能、氧化应激反应。结果两组干预8周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改良组低于管理组(P<0.05)。两组干预8周末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运动活动日志-动作完成质量(MAL-QOM)和运动活动日志-患手使用频率(MAL-AOU)评分较干预前升高,改良组高于管理组(P<0.05)。两组干预8周末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较干预前降低,改良组低于管理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干预前升高,改良组高于管理组(P<0.05)。结论mCIMT可调节脑卒中偏瘫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神经功能,调节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限制-诱导运动疗法 脑卒中偏瘫 氧化应激水平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应用血管内介入联合通脑饮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贾志青 樊玉香 +1 位作者 贾瑾尧 刘晓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8期1403-140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血管内介入联合通脑饮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荥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86例A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西医组(n=43)、中西医组(n=43)两组,西医组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血管内介入联合通脑饮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荥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86例A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西医组(n=43)、中西医组(n=43)两组,西医组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加用通脑饮。评定两组治疗2周后疗效及治疗3个月预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P<0.05)。治疗2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2周后中西医组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IGF-1水平均明显增高,血清NSE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2周后中西医组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西医组,血清NSE水平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后,中西医组预后良好率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5,P<0.05)。结论对ACI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联合通脑饮治疗的效果较佳,可明显减轻中医症状及神经功能损伤,有效调节血清IGF-1、NSE水平,显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 通脑饮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5 Hz频率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晓蕾 李华珍 薛新瑞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5 Hz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认知功能、肢体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荥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83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1例)给予低频rTMS(1 Hz)和观... 目的探讨5 Hz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认知功能、肢体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荥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83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1例)给予低频rTMS(1 Hz)和观察组(42例)给予高频rTMS(5 Hz),对比两组认知功能、肢体功能、事件相关电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23.94±2.57)分、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验(LOTCA)评分(99.52±7.04)分较对照组(21.65±2.04)分、(95.46±6.48)分高(P<0.05);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上肢部分评分(38.50±4.29)分、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评分(48.84±3.47)分、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9.59±2.31)分均较对照组(31.53±4.08)分、(45.56±2.60)分、(8.07±1.88)分高(P<0.05);观察组P300的潜伏期(360.85±15.79)ms较对照组(379.46±16.82)ms短,P300的波幅(11.90±1.70)μV较对照组(11.15±1.54)μV大(P<0.05)。结论5 Hz频率rTMS可刺激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脑诱发电位,改善其认知功能和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Hz频率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后偏瘫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循经取穴湿热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玉辉 贾瑾尧 王晓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12期1989-1990,共2页
目的:观察循经取穴湿热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的效果。方法:11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加用循经取穴湿热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评分(WMFT)较... 目的:观察循经取穴湿热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的效果。方法:11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加用循经取穴湿热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评分(WMFT)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曲肘肌群、前臂旋前肌群肌张力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McGill疼痛问卷表(MPQ)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循经取穴湿热敷联合温针灸可缓解脑梗死后上肢痉挛疼痛程度,调节上肢肌张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上肢痉挛 循经取穴湿热敷 温针灸
下载PDF
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贾志青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1325-1326,1330,共3页
目的分析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7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均予以积极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42例为M组,予以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45例为N... 目的分析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7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均予以积极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42例为M组,予以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45例为N组,比较两组住院1、7、14日两组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蛋白(T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住院14日N组血清PA、ALB、TP水平高于M组(P<0.05);N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低于M组40.48%(P<0.05)。结论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应用于重症脑卒中患者,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重症脑卒中 营养状态 并发症
下载PDF
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贾志青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4期22-24,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94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静脉溶栓,并收集临床资料。治疗3个月后,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静脉溶栓效果,将mRS评分≤2分的纳...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94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静脉溶栓,并收集临床资料。治疗3个月后,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静脉溶栓效果,将mRS评分≤2分的纳入预后良好组,>2分的纳入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IS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年龄≥70岁、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TOAST分型为LAA、发病至溶栓时间≥3 h、溶栓前NIHSS评分≥15分的患者占比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卒中分布、梗死侧、发病前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史、TOAST分型、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为影响AIS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史、TOAST分型、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为影响AIS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以上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静脉溶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效果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