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CT和MR影像表现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晓阳 林亚妹 虞浩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7年第2期1201-1205,共5页
目的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的CT、MR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精原细胞瘤的影像表现,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密度、信号强度及强化特点,8例行CT平扫检查,5例行MRI检... 目的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的CT、MR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精原细胞瘤的影像表现,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密度、信号强度及强化特点,8例行CT平扫检查,5例行MRI检查。结果精原细胞瘤大多边界清,多呈类圆形,有包膜;阴囊内精原细胞瘤CT平扫较正常睾丸密度稍高,密度较均匀,坏死囊变、出血少见,一般不出现钙化,MR上肿瘤T1WI多表现为等信号,T2WI多表现为低信号(较正常睾丸组织),DWI多为高信号,增强后呈边缘和或瘤内分隔样早期明显强化,肿瘤实质轻度或中度强化,多发生患侧睾丸鞘膜积液,患侧腹股沟管内血管多较对侧增粗。腹部精原细胞瘤体积明显大于阴囊内精原细胞瘤,坏死囊变较阴囊内精原细胞瘤多见,MR上肿瘤T1WI多表现为等信号,T2WI多表现为稍高信号,DWI为稍高信号,增强后同阴囊内精原细胞瘤的表现相似,并可见较明显的血管影。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临床确切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细胞瘤 核磁共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振幅整合脑电图结合磁共振在早产儿脑损伤神经行为发育评估及预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胡剑清 潘丹 +1 位作者 潘素香 林晨岚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 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结合磁共振(MRI)在早产儿脑损伤神经行为发育评估及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定莆田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住院的90例脑损伤早产儿,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90例无脑损伤早产儿,... 目的 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结合磁共振(MRI)在早产儿脑损伤神经行为发育评估及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定莆田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住院的90例脑损伤早产儿,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90例无脑损伤早产儿,将其设为健康组,均给予aEEG、MRI检查,比较2组aEEG各参数评分、总评分、磁共振脑发育总成熟度评分(TMS)亚项评分、总评分。对观察组进行为期3月的随访,比较神经发育良好组、不良组aEEG各参数评分、总评分、TMS亚项评分、总评分,绘制接受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aEEG+MRI对脑损伤早产儿神经发育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aEEG各参数评分、总评分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MS各参数评分、总评分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发育不良组aEEG各参数评分、总评分均低于神经发育良好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发育不良组TMS各参数评分、总评分均低于神经发育良好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EEG+MRI预测神经发育不良的灵敏度(94.3%)、特异度(92.5%)均高于aEEG(80.3%、78.2%)、MRI(81.6%、79.9%)检测(P<0.05)。结论 aEEG结合MRI可提高对脑损伤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预测价值,对脑损伤早产儿病情评价、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振幅整合脑电图 早产儿 脑损伤 神经行为发育
下载PDF
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影像特征
3
作者 郭庆清 马小艳 李梅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6期995-999,1004,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Primary fallopiantube carcinoma PFTC)的磁共振及临床表现,提高本病术前诊断及分期的准确率,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PFTC的磁共振及临床表现,参考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Primary fallopiantube carcinoma PFTC)的磁共振及临床表现,提高本病术前诊断及分期的准确率,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PFTC的磁共振及临床表现,参考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7例单侧发病,其中左侧13例,右侧4例,2例为双侧发病。发现肿块21个,其中实性肿块7个,囊实性肿块14个。肿块实性部分均为T1WI序列等、稍低信号,T2WI序列呈较高信号改变,DWI序列所有的肿块实性部分均为高信号,弥散受限。囊性部分信号未见增高。行增强扫描3例,增强后肿块实性成分呈轻-中度持续强化,边缘强化程度高于中心。出现转移者表现为种植部位粟粒状小结节状T1WI序列等低信号、T2WI序列较高信号影,DWI序列呈明显弥散受限改变,大网膜转移者表现为大网膜增厚、固定,呈饼状改变。结论:PFTC的磁共振特征性表现为附件区的腊肠状实性、囊实性肿块或扩张输卵管内肿块影。磁共振检查,密切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对肿瘤的术前诊断及准确分期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输卵管癌 临床表现 临床分期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I联合DTI扫描评估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凌彬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2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评估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3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分为两组,GCS评分在13-15分之间为轻度组(30例),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评估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3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分为两组,GCS评分在13-15分之间为轻度组(30例),3-12分之间为中重度组(33例),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35例作为健康组,观察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出血灶检出数,分析MRI联合DTI评估患者病情的价值。结果:相比较于对照组,轻度组与中重度组在SCC,GCC,SC,AIC,PIC的FA值、ADC值均降低(P<0.05),且中重度组FA值、ADC值低于轻度组(P<0.05);对照组无出血病灶,轻度组在胼胝体、基底节、丘脑、脑干及额叶的出血灶检出数少于中重度组(P<0.05)。结论:MRI联合DTI扫描技术共同分析,能够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颅内病变状况及出血病灶数进行相对客观准确的分析,且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 老年颅脑损伤 出血灶
下载PDF
MRI与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应用价值
5
作者 周志敏 宋嘉华 +1 位作者 林堤 吴少红 《当代医学》 2023年第5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MRI与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不同影像学征象的诊断准确率及... 目的探讨MRI与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不同影像学征象的诊断准确率及阳性率、特异度、灵敏度。结果MRI检查钙化、椎间盘积气的诊断准确率均低于CT检查,椎间盘变形、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神经根受压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检查诊断阳性率、特异度、灵敏度均明显高于CT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与CT检查均有独特的优势,但MRI诊断腰椎盘突出的准确率高于CT检查,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诊断方式,以提高患者临床诊断效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MRI CT 诊断价值
下载PDF
MR灌注与弥散加权成像不同匹配与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国章 许祖梅 +2 位作者 林志坚 李梅芳 林鹏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MR灌注加权成像(PW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PWI/DWI)不同匹配与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给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巴曲酶降纤治疗,在治疗前予以MR PWI及DWI检查,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目的探讨MR灌注加权成像(PW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PWI/DWI)不同匹配与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给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巴曲酶降纤治疗,在治疗前予以MR PWI及DWI检查,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评定疗效。比较PWI/DWI不同匹配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对PWI/DWI不同匹配(PWI>DWI、PWI/DWI正常、PWI<DWI、PWI=DWI)与降纤治疗效果(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PWI>DWI 20例、PWI=DWI 11例、PWI<DWI 4例、PWI/DWI正常3例。PWI>DWI组、PWI/DWI正常组治疗后NIHSS评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P=0.003),而PWI<DWI组和PWI=DWI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P=0.229)。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WI/DWI不同匹配与降纤治疗效果呈正相关(r=0.733,P<0.001)。结论 MR PWI/DWI不同匹配与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效果有显著关系,PWI>DWI和PWI/DWI正常的患者降纤治疗的效果较好,而PWI=DWI及PWI<DWI患者降纤治疗无明显效果。PWI/DWI匹配状况可用于指导脑梗死的降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加权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脑梗死 降纤治疗
下载PDF
3D打印导航模块辅助腰椎弓根螺钉数字化置入的实验精度 被引量:10
7
作者 林海滨 张国栋 +6 位作者 陈宣煌 吴长福 郑晓晖 陈旭 余正希 林益军 黄文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9-464,共6页
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块技术辅助下实施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数字化设计的实验精度及准确度的评价方法,探讨影响准确度的关键技术。方法:14具成人尸体腰椎标本,经过薄层CT扫描,三维编辑分离椎骨,按照钉道对称原则设计钉道,根... 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块技术辅助下实施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数字化设计的实验精度及准确度的评价方法,探讨影响准确度的关键技术。方法:14具成人尸体腰椎标本,经过薄层CT扫描,三维编辑分离椎骨,按照钉道对称原则设计钉道,根据骨面可剥离范围设计具有定位面及稳定面的导航模块,高精度3D打印导航模块,在尸体标本上实施导航模块辅助下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腰椎与术前设计进行三维配准,采集术前设计以及术后螺钉的钉道的进、出钉点三维坐标值,以其差值的绝对值为实验精度指标,统计不同等级精度下的合格钉点,设计组和手术组进行卡方检验。结果:128根腰椎椎弓根螺钉无1例穿出骨质外。进钉点X、Y、Z轴精度分别为0.60mm±0.44mm、0.66nml±0.64nlm及0.48mm±0.36mm,出钉点则为1.13mm±0.82mm、0.51mm±o.44mm及0.67mm±0.62mm。结论:腰椎椎弓根螺钉数字化置入的精度可用术前设计和术后的进、出钉点的三维坐标值的差值绝对值衡量,实施的准确度可以用不同等级精度评判;根据骨面可剥离范围设计具有定位面以及稳定面的卡位模块,可实现术中唯一卡位位置;钉道对称是手术设计及实施都要遵循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数字化 3D打印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胫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数字化设计对临床修复治疗的指导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宣煌 吴献伟 +4 位作者 林海滨 吴长福 郑锋 郭庆清 张国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9期6366-6372,共7页
背景:CT重建骨折三维模型不能进行虚拟复位、内固定,不能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无法完全满足临床骨科医师的需要。目的:应用医用软件Mimics、Solidworks在胫骨近端骨折中三维重建、复位并设计内固定方案,指导临床修复手术,并观察其修复效... 背景:CT重建骨折三维模型不能进行虚拟复位、内固定,不能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无法完全满足临床骨科医师的需要。目的:应用医用软件Mimics、Solidworks在胫骨近端骨折中三维重建、复位并设计内固定方案,指导临床修复手术,并观察其修复效果。方法:纳入40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高速CT薄层扫描,在Mimics中对骨折进行重建、复位,以Solidworks进行内固定钢板、螺钉的选择和设计,并在骨折复位三维模型上进行虚拟内固定。临床据此方案进行骨折修复手术,术后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及自我评价情况(Mac Nab标准)。结果与结论:所有骨折均进行了三维重建、复位,以准确的内固定钢板及螺钉进行了虚拟内固定。临床骨折修复过程顺利,按术前设计的数字化方案成功完成,效果满意。40例患者获随访12-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3.6周;完全负重时间15-17周,平均15.8周。患者自我评价依据Mac Nab标准:优29例,良9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5%。术中钢板和螺钉规格、进钉长度、直径、位置、角度等与术前高度一致。提示应用Mimics及Solidworks可在个人电脑上设计出胫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的数字化方案,可以为现实手术提供良好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内固定器 成像 三维 骨钉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胫骨近端 骨折 数字化 内固定 医用软件
下载PDF
CT能谱成像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袁才兴 李梅芳 +2 位作者 宋嘉华 林晨岚 陈少聪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6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应用于鉴别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9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因疾病所需接受CT双能量成像检查,对比CT双能量成像诊断结果、疾病确诊...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应用于鉴别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9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因疾病所需接受CT双能量成像检查,对比CT双能量成像诊断结果、疾病确诊情况,对比90例不同性质(良性、恶性)的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中CT双能量成像检查各期能谱参数情况。结果恶性组的标准化平均碘浓度明显低于良性组(P<0.05);在不同能量水平下,腺癌的平均CT值均明显超过鳞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相同能量水平下,良性组的CT值明显超过恶性组(P<0.05)。结论应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鉴别对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利于尽快确诊患者病情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对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内孤立性结节 性质 双源CT双能量成像 鉴别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张量成像对脑梗死预后的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祖梅 郭庆清 +2 位作者 陈国章 李梅芳 林鹏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2期4-6,共3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脑梗死病人脑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特征和白质纤维束受损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对23例脑梗死患者行DTI检查,以三维立体弥散张量成像为基础的色彩图进行图像后处理,评价脑梗死区周边纤维束的情况,将纤...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脑梗死病人脑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特征和白质纤维束受损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对23例脑梗死患者行DTI检查,以三维立体弥散张量成像为基础的色彩图进行图像后处理,评价脑梗死区周边纤维束的情况,将纤维束分为受压移位、变细萎缩和破坏中断三类,并与临床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结果三维成像所见与病人预后关系密切。所有脑白质纤维束萎缩和中断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脑功能损伤,而脑白质受压移位的病人神经功能完全或近乎完全恢复。结论在脑梗死中,DTI能直接观察到白质纤维束的变化,对于评估临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联合应用MRCP、CT鉴别诊断胰头癌与胰头炎性肿块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嘉华 洪美绥 李梅芳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CT双期增强扫描与MRCP技术在鉴别诊断胰头癌和胰头炎性肿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47例胰头癌(癌组)与38例胰头炎性肿块(炎组)患者的CT双期增强和MRCP表现,依据CT双期增强和MRCP以及联合应用这两种技术分别读片。肉眼观察在平扫... 目的:探讨CT双期增强扫描与MRCP技术在鉴别诊断胰头癌和胰头炎性肿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47例胰头癌(癌组)与38例胰头炎性肿块(炎组)患者的CT双期增强和MRCP表现,依据CT双期增强和MRCP以及联合应用这两种技术分别读片。肉眼观察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肿瘤与正常胰实质的密度对比,并用MRCP显示胰管和胆总管的全貌。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MRCP显示腔内病变良好,腔外病变不能显示,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89.4%,对胰头炎性肿块为81.6%。CT双期增强扫描能显示腔内、外病变,但不能整体显示胰胆管系统,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76.6%,对胰头炎性肿块为82.2%。联合应用CT双期增强扫描与MRCP检查方法,相互补充较单一使用MRCP或CT双期增强诊断敏感率高(P<00.1)。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95.7%,对胰头炎性肿块为92.1%。结论:CT双期增强扫描和MRCP技术联合运用,是一项对胰头癌和胰头炎性肿块进行鉴别诊断的准确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肿瘤 胰头炎性肿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无典型钙化征象的肺错构瘤应用CT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才兴 许祖梅 +2 位作者 李梅芳 张丽华 薛蕴菁 《中外医疗》 2017年第35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究并分析应用CT诊断无典型钙化征象的肺错构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接受病理手术后确诊为肺错构瘤但无典型钙化征象的患者的病历资料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X线检查,研... 目的探究并分析应用CT诊断无典型钙化征象的肺错构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接受病理手术后确诊为肺错构瘤但无典型钙化征象的患者的病历资料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X线检查,研究组患者接受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检出率以及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和特异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疾病检出率(80.9%)明显高于对照组(47.7%)(P<0.05),研究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的准确率(90.8±2.9)%以及特异性(97.1±1.3)%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8.7±3.2)%、(68.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检查进行无典型钙化征象的肺错构瘤能够明显提高病灶的检出率,有效避免误诊等对患者造成的心里伤害,CT检查的特异性及其准确率相对较高,能够直观的反应患者的病灶发生部位及其发生情况,有利于后期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安全程度相对较高,值得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典型钙化征象的肺错构瘤 CT诊断 X线诊断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脑功能成像在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国章 许祖梅 +1 位作者 李梅芳 林鹏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7期33-35,共3页
目的了解脑功能成像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在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发病2~72h的脑梗死患者行MR常规及DWI、PWI检查,并将检测的结果分型。结果PWI〉DWI 48例,有半暗带存在,降纤效果最佳;... 目的了解脑功能成像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在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发病2~72h的脑梗死患者行MR常规及DWI、PWI检查,并将检测的结果分型。结果PWI〉DWI 48例,有半暗带存在,降纤效果最佳;PWI=DWI 12例,不宜降纤治疗;PWI〈DWI 2例,无需降纤治疗;DWI正常、PWI显示灌注缺损10例,应尽早降纤治疗;PWI、DWI都正常8例,可选择降纤治疗。结论联合使用PWI和DWI技术,可确认缺血半暗带及预测梗死后出血,准确选择降纤治疗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降纤治疗 半暗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150例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清贵 《影像技术》 CAS 2012年第6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在不孕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资料完整的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的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能显示输卵管的形态。阻塞部位、范围、程度及子宫形态情况。结论: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是简便实...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在不孕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资料完整的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的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能显示输卵管的形态。阻塞部位、范围、程度及子宫形态情况。结论: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是简便实用的诊断方法,且具有分离轻度粘连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子宫输卵管 碘油造影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62例胃癌的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嘉华 洪美绥 张正节 《中国民康医学》 2008年第19期2226-2228,共3页
目的:评价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胃癌病例行气体对比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层厚1~2 mm,在此基础上进行CT仿真胃镜和VRT技术,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目的:评价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胃癌病例行气体对比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层厚1~2 mm,在此基础上进行CT仿真胃镜和VRT技术,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检出病变位于胃窦部31例(50%),胃底贲门部10例(16%),体部9例(15.7%),弥漫型12例(19.3%),病变检出率为100%。多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表现为局限性胃壁增厚50例,广泛性胃壁增厚12例;其中早期胃癌10例,进展期胃癌52例;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24例;远处转移17例;本组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结论: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胃壁及腔内、外病变,并直观反映胃癌大体形态及肿瘤的范围,在胃癌的定位、定性和定量诊断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最具潜力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何丽金 林晨岚 +2 位作者 郑东慧 林朝 宋嘉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2期285-289,共5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CT影像学特征与其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入院的6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及危险度分级,且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检查。根据病...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CT影像学特征与其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入院的6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及危险度分级,且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检查。根据病理结果统计GISTs危险度分级的情况,比较不同病理危险度GISTs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65例GISTs患者中极低危险11例,低危险22例,中危险11例、高危险21例;不同病理危险度GISTs患者的肿瘤是否出现坏死或囊变、出血、粘膜侧溃疡及病灶大小、形态、边界、强化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危险度GISTs患者的肿瘤是否出现钙化、发病部位、生长方式、强化程度、肿瘤有无供血动脉、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GISTs的CT影像学特征中,肿瘤是否出现坏死或囊变、出血、粘膜侧溃疡及病灶大小、形态、边界、强化方式与恶性肿瘤风险密切相关,通过对GISTs的恶性风险的评估,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T影像学特征 病理危险度分级
下载PDF
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病毒性脑炎与急性脑梗塞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嘉华 洪美绥 张正节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磁显葡胺(Gd-DTPA)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简称Gd-DTPA MRA)表现及相关MR I改变对病毒性脑炎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临床诊断的病毒性脑炎和30例急性脑梗死的MR I及Gd-DTPA MRA表现,按疾病分组... 目的:探讨磁显葡胺(Gd-DTPA)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简称Gd-DTPA MRA)表现及相关MR I改变对病毒性脑炎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临床诊断的病毒性脑炎和30例急性脑梗死的MR I及Gd-DTPA MRA表现,按疾病分组,分析病灶分布区域的血管状态。结果:Gd-DTPA MRA显示全脑动脉及细小分支和静脉系统;急性脑梗死Gd-DTPA MRA表现相应供血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闭塞、硬化;29例病毒性脑炎Gd-DTPA MRA表现正常。两种疾病在Gd-DTPA MRA存在差异(P<0.05)。结论:Gd-DTPA MRA技术可快速而准确地显示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其相应的脑梗死,结合常规MR I能及早对病毒性脑炎与急性脑梗死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显葡胺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病毒性脑炎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胫骨近端骨折数字化内固定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陈宣煌 吴献伟 +4 位作者 林海滨 吴长福 郑锋 郭庆清 张国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医用软件Mimics、Solidworks在胫骨近端骨折中三维重建、复位的效果,并设计内固定方案。方法 30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数字化组),进行高速CT薄层扫描,在Mimics中对骨折进行重建、复位,以Solidworks进行内固定钢板、螺钉的选择和设... 目的探讨医用软件Mimics、Solidworks在胫骨近端骨折中三维重建、复位的效果,并设计内固定方案。方法 30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数字化组),进行高速CT薄层扫描,在Mimics中对骨折进行重建、复位,以Solidworks进行内固定钢板、螺钉的选择和设计,并在骨折复位三维模型上进行虚拟内固定。临床据此方案进行手术,观察治疗效果,与按传统经验的3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数字化组所有骨折均进行了三维重建、复位,以准确的内固定钢板及螺钉进行了虚拟内固定。临床手术顺利,按术前设计的数字化方案成功完成,疗效满意。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Mimics及Solidworks可在个人电脑上设计出胫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数字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近端 骨折 数字化 内固定 医用软件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术前预设计在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运用
19
作者 张怀志 林海滨 +4 位作者 戴建辉 陈旭 李星 余正希 唐晓璐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36期74-78,共5页
目的 观察术前3D打印预设计在显微镜辅助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微创非融合手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微创脊柱外科的82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方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 目的 观察术前3D打印预设计在显微镜辅助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微创非融合手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微创脊柱外科的82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方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1例。两组均在显微镜辅助微创固定通道下行腰椎椎管减压手术,A组采用术前3D打印腰椎模型评估进行预手术,确定手术入路的穿刺点和工作通道的方向及其倾斜角度,精准定位预设计,在术中参考术前3D打印模型。B组根据术前阅片,结合手术经验常规行椎间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术后1、2周患者疼痛程度,术后3、6个月后比较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其改善指数。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1、2周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6个月的单项能力评分、个人综合能力评分、ODI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3、6个月的疼痛评分、单项能力评分、个人综合能力评分、ODI评分低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术后3、6个月的ODI改善指数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6个月的ODI改善指数低于本组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的术前精准定位预设计在显微镜辅助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微创非融合手术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3D打印 精准定位 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足分支菌病16例临床及X线表现分析
20
作者 郭庆清 许祖梅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足分支菌病的临床及X线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足分支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X线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6例均有不同程度软组织肿胀,皮肤结节;其中14例71块骨受累,包括跖骨27块,跗... 目的探讨足分支菌病的临床及X线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足分支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X线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6例均有不同程度软组织肿胀,皮肤结节;其中14例71块骨受累,包括跖骨27块,跗骨31块,楔状骨16块,趾骨9块,胫骨2块及腓骨2块;1例呈单发性骨质破坏,累及第5跖骨基底部;1例无骨质破坏。X线改变为侵蚀性骨质破坏8例,溶骨性骨质破坏7例,13例关节间隙变窄,4例骨膜反应。结论本病的临床及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可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分支菌病 骨质破坏 X线摄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