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微创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世真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2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手术患者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开展脊柱微创手术的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手术患者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开展脊柱微创手术的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两组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脊柱功能评分(SFI)及功能障碍评分(ODI)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且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FMA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BI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SFI评分比对照组高,且ODI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脊柱微创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较好,可使患者的脊柱功能得到恢复,疼痛有所缓解,并且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微创手术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其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
作者 田英轮 许南方 +5 位作者 陈金国 闫明 洪甘霖 侯翔宇 李危石 王圣林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22-429,共8页
目的探讨"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手术疗效及预后的特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8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160例"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男80例、女80例,年龄... 目的探讨"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手术疗效及预后的特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8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160例"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男80例、女80例,年龄(35.5±14.6)岁(范围5~77岁)。重点观察指标包括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合并畸形、手术入路选择、后路固定节段、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影像学指标包括寰齿间距、齿突超Chamberlain线距离、延髓脊髓角。结果"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的症状包括四肢无力、麻木和笨拙(67.5%,108/160),步态不稳(30.0%,48/160)和眩晕(20.0%,32/160)。其中130例(81.3%,130/160)合并脊髓病,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为(13.5±2.5)分(范围4~16分);20例(12.5%)出现颅神经病变。影像学检查显示延脊髓压迫130例(81.3%),脊髓空洞症37例(23.1%),Chiari畸形30例(18.8%)。90例患者接受CTA检查,结果显示55例患者(61.0%)存在椎动脉畸形,5例患者(6.0%)存在颈内动脉内聚迂曲。术式包括后路枕颈融合术(可复位脱位,145例)、前路经口咽松解联合后路融合(不可复位脱位,15例)。160例中57例(35.6%)采用备用术式,即不对称的组合式固定。随访时间为(50.5±22.4)个月(范围24~120个月)。152例患者(95.0%)获得坚强骨性融合;6例患者(3.8%)术后影像学未见明显骨性融合,但动力位X线片未见明显寰枢椎不稳;2例患者(1.2%)出现内固定松动,脱位复发。脊髓病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5.1±1.8)分(范围5~17分),改善率为42.9%±33.3%。术后9例(5.6%)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4例脱位复发症状加重、2例螺钉松动、2例吞咽困难和1例切口感染。结论"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是寰枢椎脱位的一个亚型,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即发病年龄小,合并脊髓病比例高、病情程度重、预后较差;常合并严重的骨畸形和血管畸形,术中常需使用组合式固定,因此术前需规划备用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寰椎 枢椎 颈椎 脱位 脊柱融合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低浓度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在PELD术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岳永达 陈国仙 +3 位作者 许卫红 林良青 罗元标 林卫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7期703-708,共6页
目的比较低浓度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与常规局部浸润麻醉在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突出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20-01—2022-01采用PELD手术治疗的100例单节段... 目的比较低浓度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与常规局部浸润麻醉在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突出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20-01—2022-01采用PELD手术治疗的10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A组50例术中采用低浓度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B组50例术中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后运动阻滞评定Bromage分级为0或1级患者的比例、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术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创伤后应激障碍PC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术中10 min时Bromage分级为0或1级患者比例低于B组(P<0.05),而两组术中45 min时这一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通道建立期、髓核摘除期、手术结束时、术后2 h、术后1 d疼痛VAS评分低于B组,而且A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术后2 h、术后1 d的ODI指数低于B组(P<0.05),而两组术后3 d的ODI指数、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1天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B组,而且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创伤后应激障碍PCL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在PELD微创手术中应用的效果优于局部浸润麻醉,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进而有望实现手术当天出院的理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 低浓度蛛网膜下腔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 局部浸润麻醉 快速康复外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