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莆田市一次夜间O_(3)污染的气象特征及潜在源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林秋寒 蒋荣复 +2 位作者 吴丽娟 林楠 梁宝元 《海峡科学》 2022年第8期25-30,共6页
基于莆田市环境监测站的逐小时臭氧(O_(3))数据和气象常规资料、EC和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气流轨迹模型(HYSPLIT)对莆田市2020年11月8日夜间近地层O污染过程的气象特征和潜在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11月8日,O_(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 基于莆田市环境监测站的逐小时臭氧(O_(3))数据和气象常规资料、EC和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气流轨迹模型(HYSPLIT)对莆田市2020年11月8日夜间近地层O污染过程的气象特征和潜在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11月8日,O_(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ρ(O_(3)-8h)]超过国家二级浓度限值(160μg·m^(-3))。夜间O_(3)污染期间,本站气压较高(1022.5 h Pa左右),地面受冷空气影响,主导风向为偏北风,风速在4.5~5.0m/s之间。大气边界层高度从8日14时(1035m)逐渐下降,与O_(3)的变化趋势相反,当ρ(O_(3)-1h)于23时达到最大值,此时大气边界层高度大致稳定(800m左右),不利于O_(3)扩散。潜在源的分析结果显示,潜在源贡献因子(WPSCF)高值区(>0.4)主要出现在浙江北部,浓度权重轨迹分析(WCWT)高值区(>100μg·m^(-3))主要出现在浙江东南部和福建东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气象特征 边界层高度 潜在源分析 莆田市
下载PDF
近30年莆田市气候变化特征对水资源及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何金德 《福建热作科技》 2012年第4期56-58,共3页
使用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气象资料,对30年来莆田市的水资源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水资源不同的分布特征对于干旱和洪涝等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提出了农业生产中的减灾、防灾建议,对于指导农业生产提高灾害防御能力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区域水资源 农业气象灾害 气候变化 莆田市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特征对 社会经济发展 福建沿海地区
下载PDF
莆田市酸雨污染成因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何金德 孙蔡亮 +1 位作者 姚永建 朱能文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1期145-146,共2页
基于莆田市2006-2011年降水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的酸雨污染状况及规律。结果显示莆田市平均酸雨频率为64.3%,为中酸雨区,酸雨污染最严重在冬、春两季。通过相关性分析,相比于本地致酸污染物,周边污染物的输送对酸雨污染状况所产生的... 基于莆田市2006-2011年降水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的酸雨污染状况及规律。结果显示莆田市平均酸雨频率为64.3%,为中酸雨区,酸雨污染最严重在冬、春两季。通过相关性分析,相比于本地致酸污染物,周边污染物的输送对酸雨污染状况所产生的影响更大。在此基础上,提出既要防治本地污染源,又要重视广域污染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PH值 酸雨污染 影响因素 控制对策
下载PDF
莆田平原沿海地区臭氧污染与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楠 蒋荣复 何宇晖 《海峡科学》 2020年第2期16-20,共5页
为研究莆田地区空气污染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通过分析2016—2018年莆田地区首要污染物臭氧浓度的日变化、年变化以及臭氧浓度和气温、湿度、风速(2分钟平均)、风向(2分钟平均)之间的相关性、臭氧浓度超标时次的气象条件。分析结果表明,臭... 为研究莆田地区空气污染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通过分析2016—2018年莆田地区首要污染物臭氧浓度的日变化、年变化以及臭氧浓度和气温、湿度、风速(2分钟平均)、风向(2分钟平均)之间的相关性、臭氧浓度超标时次的气象条件。分析结果表明,臭氧浓度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4时,为99±44μɡ/m^3至108±47μɡ/m^3,谷值出现在07-08时,为41±28μɡ/m^3至51±32μɡ/m^3;月变化的最高值出现在10月,为83±37μɡ/m^3至95±37μɡ/m^3,而月变化的最低值除秀屿区政府站为7月外,其余均出现在1月;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浓度值与超标天数在4月均为最大;三年逐小时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湿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61,其余气象条件和臭氧浓度的相关性并不明显,相关系数均小于0.4;有利于臭氧超标的地面气象条件为:温度25~37℃,湿度50%~70%,风速(2分钟平均)1~4m/s,风向E至S顺时针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时间变化特征 气象影响因子 相关性 莆田地区
下载PDF
莆田市一次暖区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宇晖 郑立群 +1 位作者 蒋荣复 任赛赛 《海峡科学》 2022年第7期3-8,51,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运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分析2020年6月7—9日发生在莆田市的一次暖区暴雨过程,并对此次特大暴雨的落区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暖区暴雨过程的环境湿度大,为14g/kg,对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运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分析2020年6月7—9日发生在莆田市的一次暖区暴雨过程,并对此次特大暴雨的落区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暖区暴雨过程的环境湿度大,为14g/kg,对流有效位能为1508.9,容易发生暴雨。(2)中高层风由偏西风转为西南风,且风速增大,西南暖湿气流在冷垫上爬升导致7日暴雨,而中低层风速扰动和动量下传是8日白天暴雨的主要诱因。(3)本次暖区特大暴雨落区位于地面辐合线南侧,辐合线的出现时间与强降水时段吻合。这说明地面辐合线对降水的维持和加强有一定作用,辐合线的位置对特大暴雨的落区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风廓线雷达 地面辐合线 莆田市
下载PDF
莆田市霜减少的原因分析
6
作者 许文华 黄梅妹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第9期128-130,共3页
文章利用1980年12月—2022年2月莆田市国家气象观测站地面资料,分析了莆田市年霜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霜日地面气象要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归纳霜预报的地面要素指标并对预报指标做效果评估,研究年霜日数减少的原因。结果表明:年均霜日... 文章利用1980年12月—2022年2月莆田市国家气象观测站地面资料,分析了莆田市年霜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霜日地面气象要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归纳霜预报的地面要素指标并对预报指标做效果评估,研究年霜日数减少的原因。结果表明:年均霜日数仙游站6.7 d,莆田站1.1 d,莆田站更靠近沿海,仙游站更靠近内陆是造成年均日数差异的主要原因;莆田市年霜日数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但转折年份并没有发生气候变暖的转折年份,而是发生在1997年/1998年:1997年以后年均霜日数莆田站由2.5 d降至0.2 d,2002年之后的20年间几乎无霜,仙游站由9.9 d降至4.5 d;通过晴朗微风少云及低温等条件得到的霜日指标适用于仙游站和1997年以前的莆田站,指标的命中率均达60%以上,TS评分达59%以上;1997年以后符合霜指标的年日数明显减少,表明气候变暖对霜日减少的影响,城市化、工业化及房地产等行业发展是莆田市霜日减少的第二大原因,仙游站未来霜日也将继续加速减少,终年无霜的情况会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日 年代际 气候变暖 最低气温 最低地温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莆田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7
作者 周惠珊 黄梅妹 吴雪贞 《福建气象》 2014年第1期41-43,47,共4页
本文利用莆田市各地气象站(包括区域自动站)的降水资料和近20年暴雨洪涝灾情普查数据,采用了规范化方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自然断点分级法等数据处理方法,基于GIS技术对莆田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莆田市暴... 本文利用莆田市各地气象站(包括区域自动站)的降水资料和近20年暴雨洪涝灾情普查数据,采用了规范化方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自然断点分级法等数据处理方法,基于GIS技术对莆田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莆田市暴雨洪涝高风险区和次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及中部一带,其余地区为中等及以下风险区。并在分析基础上使用GIS技术绘制了莆田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洪涝 灾害区划 GIS
下载PDF
莆田市台风尾流暴雨的路径特征及天气形势特点
8
作者 陈艳真 何宇晖 余佳佳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11期126-128,共3页
本文选取1961-2012年共52a台风资料,归纳莆田市台风尾流暴雨的气候统计特征及路径特点,深入分析台风尾流暴雨的成因和天气形势特点,探讨尾流暴雨的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莆田台风出现尾流暴雨的比例为11%;尾流暴雨主要出现在7月6候-8月2... 本文选取1961-2012年共52a台风资料,归纳莆田市台风尾流暴雨的气候统计特征及路径特点,深入分析台风尾流暴雨的成因和天气形势特点,探讨尾流暴雨的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莆田台风出现尾流暴雨的比例为11%;尾流暴雨主要出现在7月6候-8月2候,8月5候-9月1候;21世纪以来,尾流暴雨台风频数明显多于前40a。莆田市台风尾流暴雨的路径主要有闽中北登陆深入江西(第1型)、闽南二次登陆(第2型)和登闽入粤(第3型)3种型式,其天气形势主要表现为莆田上空200h Pa辐散、500h Pa前倾槽或负变温、850h Pa强西南风急流或有暖式切变维持在莆田至宁德之间.闽南二次登陆型气旋中心垂直结构南倾,登闽入粤型长江口至莆田大的比湿梯度、500百帕以下干线以及冷空气从海上渗入莆田可作为短期预报的主要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暴雨 路径特征 垂直结构
下载PDF
莆田地区夜间臭氧污染成因分析
9
作者 蒋荣复 林楠 +3 位作者 林秋寒 吴丽娟 张琳琳 孔海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5期72-75,共4页
基于2016—2020年莆田市监测站O_(3)逐小时质量浓度观测资料和边界层高度数据,分析5年间4次夜间O_(3)质量浓度超标的过程。沿海各市的O_(3)数据、后向轨迹和MEIC污染排放清单表明,O_(3)污染前体物来源于长三角地区和福州地区。4次夜间O_... 基于2016—2020年莆田市监测站O_(3)逐小时质量浓度观测资料和边界层高度数据,分析5年间4次夜间O_(3)质量浓度超标的过程。沿海各市的O_(3)数据、后向轨迹和MEIC污染排放清单表明,O_(3)污染前体物来源于长三角地区和福州地区。4次夜间O_(3)污染期间,O_(3)与NO_(x)整体相关性小,相关系数为0.23,外来源输送导致出现O_(3)与NO_(x)整体相关性较小的现象。4次夜间O_(3)质量浓度超标成因是外来源输送的O_(3)在夜间时段随着后向轨迹向本地区输送时,O_(3)因缺少NO的滴定作用而无法分解,且垂直方向上边界层高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污染成因 夜间 后向轨迹 边界层高度 莆田市
下载PDF
基于GIS的LED气象智能化发布系统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艺芳 吴雪贞 《广东科技》 2012年第17期189-190,共2页
从气象精细化预报及服务的发展需求出发,建立适合气象部门推广使用的基于GIS的LED气象智能化发布系统。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区域天气预报、全市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的实时自动更新发布,还可对重要天气信息、紧急插播信息进行精细化发布。同... 从气象精细化预报及服务的发展需求出发,建立适合气象部门推广使用的基于GIS的LED气象智能化发布系统。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区域天气预报、全市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的实时自动更新发布,还可对重要天气信息、紧急插播信息进行精细化发布。同时,基于GIS技术,系统从LED气象显示屏返回的日志中获取信息在电子地图上进行显示和管理,并提供了终端注册和系统配置的界面化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智能化发布 天气预报 LED气象显示屏
下载PDF
一次低层冷空气触发下的局地强对流过程分析
11
作者 陈艳真 何宇晖 +1 位作者 任赛赛 黄美金 《海峡科学》 2020年第2期7-15,共9页
从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物理量条件、雷达产品四个方面,对2019年4月10日福州地区局地出现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本次局地风雹过程,回波在锋前暖区、闽中山脉附近发展,海上南下冷空气与暖空气的交汇及92... 从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物理量条件、雷达产品四个方面,对2019年4月10日福州地区局地出现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本次局地风雹过程,回波在锋前暖区、闽中山脉附近发展,海上南下冷空气与暖空气的交汇及925hPa三支气流的辐合作用下迅速加强;②过程发生时地面高温高能,静止锋与地面热低压相结合触发强对流发展;③涡度锋区和θse锋区与冷空气南下的位置对应,强对流发生在Δθse(500-850)负值中心附近,能量锋有利于激发释放大量不稳定能量,易产生强对流天气;④在回波发展的成熟阶段,雹暴最强回波达到70dBz以上,VIL最大值55kg/m2。VIL在降雹前出现跃增,-20℃层高度回波强度超过50dBz,单体结构出现明显的前倾,并具有回波悬垂、有界弱回波区、三体散射长钉等回波特征,但0℃层高度相对于福建春季降雹略偏高,所以此次冰雹不大,局地性强;⑤在强对流监测预警中,关注雷达的风暴追踪产品,其对冰雹的预报具有很好参考价值,提前量10分钟左右,主要对下游地区的指导意义较大;⑥分析中尺度系统时,当该系统距离最近的探空站超过20km,尤其是有锋面存在时,对t-logp的订正要用该区域本站的要素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冷空气 能量锋 三体散射 垂直液态水含量
下载PDF
浅谈关于气象信息发布的相关思考
12
作者 林劲文 杨东 陈建萍 《科园月刊》 2011年第3期121-122,共2页
本文就近年来我省存在非法播发气象信息的违法行为进行分析,结合执法工作中查处的个案,探讨气象部门的气象信息发布权问题,并对今后我省气象行政执法工作和信息发布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气象信息 发布 思考 气象局 垄断 广播
下载PDF
气象行政执法难的原因及其对策
13
作者 何金德 《福建气象》 2006年第1期39-41,共3页
1引言 《气象法》施行5年多的过程中,气象行政执法难一直困扰着整个气象部门,我作为基层气象行政执法人员深有体会。本文就以气象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一些体会,结合实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行政执法人员 《气象法》 原因 气象部门
下载PDF
两次前汛期暴雨过程的气象服务效益对比——以汽车保险赔偿为例
14
作者 林钒 任赛赛 +1 位作者 黄梅妹 何宇晖 《海峡科学》 2020年第6期14-17,共4页
应用地面区域气象自动站逐时雨量数据,分析前汛期2次暴雨过程(即2019年5月31日至6月2日、2018年6月18日至6月22日)的详细雨情,并设计表征灾害强度的公式;以汽车保险赔偿情况为例,评估2次过程的气象预报服务效益;探索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 应用地面区域气象自动站逐时雨量数据,分析前汛期2次暴雨过程(即2019年5月31日至6月2日、2018年6月18日至6月22日)的详细雨情,并设计表征灾害强度的公式;以汽车保险赔偿情况为例,评估2次过程的气象预报服务效益;探索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方案,作为传统预报质量评分规则的补充。结果表明,2次暴雨过程的雨情相近,前者强度更强,单位强度受灾金额更大;按传统评分规则,莆田市气象台对2次过程的预报质量无明显差异,但2019年5月31日过程减损效益达54.4%,汽车保险赔偿金额也验证了50%~60%的服务效益;橙色和红色预警信息对用户的提醒作用更突出,今后应着力提高橙色或红色预警的时间提前量,改进夜间灾害天气的服务手段;应用暴雨灾害强度、受灾金额的减灾效益评估方案具有服务效益定量化的优点,可以将其拓展至城市交通气象、盐业气象等领域的服务效益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 效益评估 灾害强度 减灾效益
下载PDF
DZZ5型气象站采集器的双路采集及故障分析
15
作者 黄梅妹 许文华 黄冬云 《福建电脑》 2022年第10期39-41,共3页
为了在推进台站无人值守过程中,业务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应用气象数据,解决无人值守情况下数据传输及时率和报到率偏低问题,对自动气象站的双路采集和故障分析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自动气象站的采集器入手,介绍采集器的特点,研究主... 为了在推进台站无人值守过程中,业务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应用气象数据,解决无人值守情况下数据传输及时率和报到率偏低问题,对自动气象站的双路采集和故障分析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自动气象站的采集器入手,介绍采集器的特点,研究主采集器的双路采集功能,以主采集器和分采集器为主造成数据缺测的原因分和故障排查,为无人运行过程中,提高数据传输及时率及报到率和排查故障提供一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集器 数据缺测 分析 方法
下载PDF
福建沿海海雾的卫星遥感监测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春桂 何金德 马治国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6-373,共8页
基于2000-2010年福建沿海18个气象站的能见度资料,利用NOAA/AVHRR、FY-1D/CAVHRR和EOS/MODIS传感器的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多光谱波段数据,分析福建沿海海雾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福建沿海海雾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方法,... 基于2000-2010年福建沿海18个气象站的能见度资料,利用NOAA/AVHRR、FY-1D/CAVHRR和EOS/MODIS传感器的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多光谱波段数据,分析福建沿海海雾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福建沿海海雾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并通过卫星数据样本分析海洋、中高云、低云和海雾等不同下垫面的光谱反射和辐射特征。同时分析了多种海雾遥感识别指数,根据海雾与其它地物光谱反射和辐射特征的差异确定监测模型的阈值指标,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白天EOS、FY-1D、NOAA-17、NOAA-16/18海雾监测模型和夜间海雾监测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90%的海雾发生在1-5月,且大多在凌晨,中南部是海雾多发区。用沿海气象观测站的能见度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验证,其准确率总体达83%,表明基于多源卫星数据的海雾遥感监测模型能较准确地对福建沿海海雾的分布和发展过程进行监测,有利于在大雾天气过后及时采取相关应对措施,以减少大雾天气对福建沿海农业生产活动,尤其是对设施农业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海雾 福建沿海 多源卫星数据
下载PDF
基于区域自动站资料的闽中地区前汛期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艳艳 吴雪贞 +1 位作者 郑宝智 孙蔡亮 《海峡科学》 2016年第9期7-10,共4页
利用2008—2011年的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归纳等方法,从时空分布、天气学分型、地面中尺度表现等方面分析闽中地区前汛期短时强降水的特征,结果表明,闽中地区前汛期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下午到傍晚,持续时间多在5~8小... 利用2008—2011年的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归纳等方法,从时空分布、天气学分型、地面中尺度表现等方面分析闽中地区前汛期短时强降水的特征,结果表明,闽中地区前汛期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下午到傍晚,持续时间多在5~8小时,区域内河谷区、河口区和喇叭口地形区为主要发源地;冷式切变型是闽中地区短时强降水发生最主要的天气形势,其次是暖式切变型;对于低槽型、冷切型和暖切型的短时强降水,降水前沿地面辐合线的走向和移速对随后1~2小时强降水落区的预报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自动站资料 前汛期 短时强降水 闽中地区
下载PDF
台风信息分析系统优化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兵 陈伟捷 《福建电脑》 2022年第2期93-95,共3页
为更好地支撑台风预报预警服务,本文采用B/S架构,应用JAVA和GIS技术及利用高分辨率自动气象观测数据,升级开发了台风信息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搭建当前台风、历史台风、相似台风、后台管理4个模块,实现了台风定点和区域的风雨信息快速... 为更好地支撑台风预报预警服务,本文采用B/S架构,应用JAVA和GIS技术及利用高分辨率自动气象观测数据,升级开发了台风信息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搭建当前台风、历史台风、相似台风、后台管理4个模块,实现了台风定点和区域的风雨信息快速检索功能,提升了相似台风风雨概率、极值等信息快速综合分析的能力,并提供了良好的用户体验式界面。系统的建成有效提升了台风预报预警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信息 风雨实况 历史台风 相似台风
下载PDF
台风“莫兰蒂”(1010)近海加强原因分析
19
作者 王瑞国 何瑚清 《中国西部科技》 2014年第11期59-61,共3页
本文应用NOAA热带风暴风场分析资料和NCEP资料分析"莫兰蒂"台风近海加强的原因,结果表明:中心附近环境风垂直切变小、高的暖核高度、越赤道气流输送的暖湿水汽、弱冷空气从西北面渗漏至气旋中心外围等因素引发"莫兰蒂&qu... 本文应用NOAA热带风暴风场分析资料和NCEP资料分析"莫兰蒂"台风近海加强的原因,结果表明:中心附近环境风垂直切变小、高的暖核高度、越赤道气流输送的暖湿水汽、弱冷空气从西北面渗漏至气旋中心外围等因素引发"莫兰蒂"近海加强,弱的环境风垂直风切和高的暖核高度是最主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兰蒂” 台风 加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