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莆田市2007年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39
1
作者 翁育伟 洪荣涛 +8 位作者 张山鹰 陈端 谢汉国 蔡少健 许龙善 严延生 郑金凤 周剑平 黄文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2007年福建省莆田市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并对病原体的可能来源进行追踪。方法利用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报告数据以及病毒分离株的序列信息,分析、阐明暴发的流行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从感染者体内分离病毒并进... 目的调查分析2007年福建省莆田市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并对病原体的可能来源进行追踪。方法利用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报告数据以及病毒分离株的序列信息,分析、阐明暴发的流行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从感染者体内分离病毒并进行病毒序列测定,分析本次暴发可能的病毒来源。结果本次暴发为登革II型病毒引起的登革热暴发流行。共报告确诊病例103例,波及5个乡镇,发病主要集中在9月8日-10月8日,多数病例发生在1-2个村(街道),发病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聚集性特征,病例临床表现均为典型登革热特征,无临床严重或死亡病例。从病毒分离株的序列分析表明,导致暴发的病毒来源可能为东南亚。外界病毒传入、高白纹伊蚊密度和临床漏诊可能是导致该起登革热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结论本次暴发流行为一起由输入性病例引起,在当地扩散造成的登革II型病毒暴发,病毒的来源可能是东南亚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流行病学调查 序列分析 传染源追踪
下载PDF
基于知信行的护理干预模式在登革热患者防治护理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丽霞 陈淑娟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的护理干预模式在登革热患者防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2019年4月至2023年10月105例登革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基于知信行的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知信行评分、自我管... 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的护理干预模式在登革热患者防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2019年4月至2023年10月105例登革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基于知信行的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知信行评分、自我管理能力测量表(ESCA)及焦虑自评表(SAS)及抑郁自评表(SDS)评分并调查虫媒监测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知信行评分及ESCA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0户家庭和73个容器中,初始监测发现4户家庭和9个容器有伊蚊或其卵,布雷图指数(BI)为30,容器指数(CI)为13.33,房屋指数(HI)为12.33;经过应急消杀灭卫生大扫除后的连续监测评估,BI、CI、HI三者依次从25、10.26及10.47降至0.结论:在登革热患者中实施基于知信行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其知信行评分、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信行护理模式 登革热 防治护理
下载PDF
涵江区2007~2010年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来源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海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6期472-473,共2页
目的探讨涵江区2007~2010年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2010初诊病人来源特别是新涂阳病人来源进行分析。结果初诊病人来源构成中主要以就诊和转诊为主,2007年分别为55.89%、43.67%;2008年分别为56.35%、42.79%;2009... 目的探讨涵江区2007~2010年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2010初诊病人来源特别是新涂阳病人来源进行分析。结果初诊病人来源构成中主要以就诊和转诊为主,2007年分别为55.89%、43.67%;2008年分别为56.35%、42.79%;2009年分别为56.38%、42.01%;2010年分别为48.94%、50.30%。初治涂阳病人来源构成中也主要以就诊和转诊为主2,007年分别为48.35%、50.33%;2008年分别为46.80%、51.92%;2009年分别为45.18%、51.20%;2010年分别为47.06%、50.42%。2007~2010年转诊病人中新涂阳病人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就诊病人,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各年度转诊病人中新涂阳病人检出率明显高于就诊病人。医疗机构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在基层病人发现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区近4年来新涂阳病人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涂阳 来源 就诊 转诊
下载PDF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2015年一起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随海田 马小军 +9 位作者 黄丽红 陈慧晗 胡奇胆 陈光敏 祝寒松 谢忠杭 张彦平 马会来 洪荣涛 欧剑鸣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5-529,共5页
目的调查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2015年一所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暴发疫情的发生原因,评价流腮疫苗(Mu V)的保护效果(VE)。方法通过主动搜索、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学校学生流腮发病和Mu V接种信息,对新发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腮... 目的调查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2015年一所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暴发疫情的发生原因,评价流腮疫苗(Mu V)的保护效果(VE)。方法通过主动搜索、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学校学生流腮发病和Mu V接种信息,对新发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腮腺炎病毒培养和基因型检测。结果全校发生流腮108例,罹患率为2.86%,其中教师1名、学生107名,涉及14个班级;77例(71.96%)为三年级班级学生,班级罹患率最高为54.38%;8-10岁发病数占93.5%;男女性别比为1.49∶1。在采集的9例病例咽拭子标本中,2例腮腺炎病毒阳性,基因型为G2血清型。各班学生Mu V总接种率为64.53%(23.08%-98.11%)。Mu V的VE为77%(RR=0.23,95%CI:0.16-0.35);接种疫苗&gt;5年后VE显著下降。结论本次疫情是一起由G2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建议全区开展中小学Mu V查漏补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暴发 调查
原文传递
莆田市涵江区2010—2014年死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方晓滨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5-37,共3页
目的了解涵江区居民死亡率及死因分布,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涵江区2010—2014年户籍人口、出生和死亡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涵江区共报告死亡个案13 344份,死亡率612.6/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191.1/10万最高,构成比31.... 目的了解涵江区居民死亡率及死因分布,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涵江区2010—2014年户籍人口、出生和死亡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涵江区共报告死亡个案13 344份,死亡率612.6/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191.1/10万最高,构成比31.2%;其次是心脏病死亡率119.41/10万,构成比19.5%;第3位是脑血管病死亡率74.1/10万,构成比12.1%。结论恶性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仍是危及涵江区居民的主要疾病,应建立切实可行的肿瘤防治网络,进一步落实慢性病防控工作,为医疗保健政策制定、为卫生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死因分析 死亡率 调查
原文传递
乳腺癌钼靶X线误诊及漏诊病例与MR影像及病理对比 被引量:2
6
作者 余寿高 辛剑锋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9期1963-196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钼靶X线误诊及漏诊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的住院患者,术前钼靶X线和MR影像检查,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1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钼靶X线误诊4例、漏诊1例的乳... 目的:探讨乳腺癌钼靶X线误诊及漏诊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的住院患者,术前钼靶X线和MR影像检查,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1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钼靶X线误诊4例、漏诊1例的乳腺癌患者与MR影像和病理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1.钼靶X线结果:乳腺癌者6例,良性病变者3例,正常者2例。2.MR影像结果:11例均为乳腺癌者。3.病理结果:11例乳腺癌, 1例为乳腺导管原位癌;其余10例为非特殊类浸润性癌。4.结果对比情况:钼靶X线准确诊断乳腺癌者6例,准确率为54.55%;误诊良性病变者4例,误诊率为36.36%;良性病变者漏诊1例,漏诊率为9.09%。MR准确诊断乳腺癌者11例,与病理一致,准确率为100%。钼靶X线检查与MR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对乳腺癌与良性病变的诊断水平X^2检验,其值均为6.4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误诊及漏诊的原因:①摄影因素②乳腺腺体类型因素③乳腺癌病灶特征因素④影像科医生因素。2.预防措施:通过预防对策,能减少乳腺癌钼靶X线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钼靶X线 误诊 漏诊 MR影像病理
下载PDF
对中医配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思考
7
作者 方晓滨 《中外医疗》 2015年第30期162-164,共3页
目的研究中医和拉米夫定配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成研究组(采用该院自拟的解毒救肝汤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与对照组(只选择拉米夫定治疗)... 目的研究中医和拉米夫定配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成研究组(采用该院自拟的解毒救肝汤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与对照组(只选择拉米夫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个月以及1年后肝功能各项指标的情况,以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以及1年后肝功能各项指标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是研究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后以上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eAg转阴率以及HBV-DNA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救肝汤配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夫米定 中医
下载PDF
福建省年龄35~75岁人群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胡祥炬 薛志榕 +6 位作者 陈铁晖 方欣 杨泽 林修全 谢晓明 刘志强 钟文玲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57-561,共5页
目的 了解福建省部分地区年龄35~75岁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方式收集福建省10个县(市、区)年龄35~75岁居民120 739人的资料,利用多因... 目的 了解福建省部分地区年龄35~75岁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方式收集福建省10个县(市、区)年龄35~75岁居民120 739人的资料,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重及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 获取居民120 739人的资料,体质量指数为(24.00±3.17)kg/m^(2),超重肥胖率47.63%(95%CI 47.28%~47.93%),肥胖率10.70%(95%CI 10.45%~10.94%),标准化超重肥胖率46.83%(95%CI 46.24%~46.95%),城市和农村超重肥胖率分别为48.68%(95%CI 47.24%~49.93%)和47.15%(95%CI 46.26%~47.93%)。超重肥胖率存在地区和人群差异,城市高于农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家庭收入高、受教育程度低、非国家公职人员、城市地区、无医保、吸烟、饮酒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福建省年龄35~75岁人群超重肥胖率高,应重点对有烟酒不良嗜好、经济收入好、文化水平低者等高危人群开展综合干预以降低肥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流行病学 患病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一线防疫人员不良情绪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9
作者 林志萍 王丽萍 +2 位作者 余斌 李海清 郑建盛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7-681,共5页
目的了解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防疫人员不良情绪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其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2月4—7日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在福建... 目的了解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防疫人员不良情绪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其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2月4—7日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在福建省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和龙岩市随机抽取的258名奋战在福建省防疫前线的一线防疫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和非递归路径分析模型分析一线防疫人员情绪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抗击新冠肺炎期间一线防疫人员的不良情绪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恐惧(0.63±0.49)分、抑郁(0.24±0.39)分、疑病(0.22±0.34)分、神经衰弱(0.18±0.32)分和强迫焦虑(0.10±0.23)分;应对方式的积极问题关注、积极情绪关注、消极问题关注、消极情绪关注和心理疏导得分分别为(1.20±0.72)、(1.45±0.82)、(0.62±0.57)、(0.75±0.65)和(1.41±1.01)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防护较差和消极问题关注较高的一线防疫人员抑郁状况较重,自我防护较差、近距离接触过可疑或确诊病例、消极情绪关注较高和积极情绪关注较低的一线防疫人员神经衰弱状况较重,女性和自我防护较差的一线防疫人员恐惧状况较重,自我防护较差、消极情绪关注较高和积极情绪关注较低的一线防疫人员强迫焦虑状况较重,女性、自我防护较差和近距离接触过可疑或确诊病例的一线防疫人员疑病状况较重。非递归路径分析结果显示,自我防护情况对恐惧、神经衰弱、抑郁、疑病和强迫焦虑状况均产生影响,其标准化总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分别为0.336、0.354、0.274、0.286和0.294;消极情绪关注和消极问题关注是抑郁和强迫焦虑状态的完全中介因素。结论应对方式对情绪反应有调节作用,可通过加强自我防护、改变消极应对方式等减少抗击新冠肺炎期间一线防疫人员不良情绪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情绪反应 影响因素 一线防疫人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