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单一走向多元——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及其夏洛克研究在中国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伟民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96,共6页
本文以中国莎学研究中对《威尼斯商人》的认识分歧为参照系,从主题研究、夏洛克形象的多义性解读、如何看待《威尼斯商人》中的高利贷资本和商业资本、如何认识其中透露出来的莎士比亚的宗教观与金钱观等角度,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本文以中国莎学研究中对《威尼斯商人》的认识分歧为参照系,从主题研究、夏洛克形象的多义性解读、如何看待《威尼斯商人》中的高利贷资本和商业资本、如何认识其中透露出来的莎士比亚的宗教观与金钱观等角度,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和夏洛克的形象研究进行了梳理,指出正是在研究范式从单一逐渐走向多元中,我们才可能对《威尼斯商人》与夏洛克的形象作更加深入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 夏洛克 中国
下载PDF
周越然与李慕白的莎士比亚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伟民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8-92,共5页
在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历程中,对一些曾经涉足莎士比亚研究的文人,或者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或者由于研究者视野的局限,或者由于这些文人自身历史的原因,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他们往往重视、研究得不够,对他们早期的莎士比亚介绍、... 在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历程中,对一些曾经涉足莎士比亚研究的文人,或者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或者由于研究者视野的局限,或者由于这些文人自身历史的原因,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他们往往重视、研究得不够,对他们早期的莎士比亚介绍、研究的有关情况往往语焉不详。因此。造成了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中的缺失。本文在梳理有关史料的基础上,对周越然的《莎士比亚》和李慕白的《莎士比亚评传》进行了评述,并对他们的莎学经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越然 李慕白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评传》
下载PDF
莎士比亚作品研究须突破之五大障碍 被引量:1
3
作者 辜正坤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2019年第1期2-20,共19页
一切外来文学作品在被本土受众理解与欣赏之前,都至少被五重障碍包围着。这五大障碍是:(1)时代和环境差异障碍;(2)语文差异障碍;(3)思维模式差异障碍;(4)道德差异障碍;(5)审美差异障碍。一般学者能够认同这样的障碍存在,却并不一定明白... 一切外来文学作品在被本土受众理解与欣赏之前,都至少被五重障碍包围着。这五大障碍是:(1)时代和环境差异障碍;(2)语文差异障碍;(3)思维模式差异障碍;(4)道德差异障碍;(5)审美差异障碍。一般学者能够认同这样的障碍存在,却并不一定明白这些障碍是如何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效果的。因此,搞清楚这些障碍如何在具体条件下产生障碍作用,并找出解决克服障碍的途径和手段就变得非常重要。对中国读者来说,莎士比亚作品是外来作品,当然也具有这五重障碍。我们若想要尽可能完整地理解和欣赏莎士比亚的作品,就必须尽可能想办法突破这五重障碍。本文对这五大障碍的具体表现进行了阐述,也就为解决障碍开了方便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和环境差异障碍 语文差异障碍 思维模式差异障碍 道德差异障碍 审美差异障碍
下载PDF
弦歌飞花山歌乐,嘉陵含烟碧且蓝--怀念著名外国语文研究专家、翻译家蓝仁哲教授
4
作者 李伟民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4年第1期223-238,共16页
巍巍歌乐山,渺渺缙云雾,泱泱长江水,滔滔嘉陵江。在巴山蜀水之间,坐落着雄踞西南的四川外国语大学,蓝仁哲教授就是从这所大学走向世界的一位杰出学者。蓝仁哲深受学思并重、知行合一学说的影响,以厚德博雅立学问的精神,在英语语言文学... 巍巍歌乐山,渺渺缙云雾,泱泱长江水,滔滔嘉陵江。在巴山蜀水之间,坐落着雄踞西南的四川外国语大学,蓝仁哲教授就是从这所大学走向世界的一位杰出学者。蓝仁哲深受学思并重、知行合一学说的影响,以厚德博雅立学问的精神,在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翻译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而这一切都和吴宓先生对他的教诲是难以分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语言文学 外国语大学 走向世界 知行合一 翻译领域 学思并重 嘉陵江 歌乐山
下载PDF
莎士比亚点燃我们心中激情的火焰——曹禺与中国莎士比亚研究兼及中国莎剧演出
5
作者 李伟民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2011年第1期37-38,共2页
曹禺为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的首任会长。在他的创作中,受到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深刻影响。曹禺与莎士比亚悲剧观念相通之处,表现为他们都继承和发展了自古希腊以来的悲剧观念,都创造性地把握到了悲剧艺术的实质与精魂,与他们的剧作都具... 曹禺为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的首任会长。在他的创作中,受到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深刻影响。曹禺与莎士比亚悲剧观念相通之处,表现为他们都继承和发展了自古希腊以来的悲剧观念,都创造性地把握到了悲剧艺术的实质与精魂,与他们的剧作都具有反映复杂人性,体现精妙的结构,绝美的诗情,充沛的人道精神、浩瀚的想象力的特点。莎剧正是在与曹禺等戏剧大师的不断交流与对话中在中国发生影响,并建构起哲学、美学、文学的审美意义。曹禺为推动莎剧在中国的研究和尤其是舞台演出贡献了晚年的精力,使当今中国呈现出话剧莎剧、戏曲莎剧、后现代莎剧(包括影视)竞相演出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莎士比亚 戏剧 演出 研究
下载PDF
纪念威廉·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莎士比亚研究的现代性: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李伟民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思剑 李伟民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2014年第1期1-16,共16页
在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进行这次访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莎士比亚是经典中的经典。莎士比亚的现代性给我们的启示就在于莎剧的未来在于英语和非英语区的广泛传播,其中包括在现代与后现代语境中对莎士比亚的阐释与演出。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现代性 纪念
下载PDF
莎士比亚研究动态(1) 被引量:1
7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2011年第1期68-70,共3页
莎士比亚研究在外国文学研究中是相当活跃的。根据已经出版的各类学科统计报告、引用报告以及本研究在统计中获得的数据,莎士比亚在国内是被研究的最多的外国作家。尤其是在“重读经典”的呼唤声中,包括莎士比亚研究在内的传统经典作... 莎士比亚研究在外国文学研究中是相当活跃的。根据已经出版的各类学科统计报告、引用报告以及本研究在统计中获得的数据,莎士比亚在国内是被研究的最多的外国作家。尤其是在“重读经典”的呼唤声中,包括莎士比亚研究在内的传统经典作家的研究一直是吸引广大外国文学研究者的题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 动态 统计报告 外国作家 经典作家 研究者
下载PDF
世界莎学 中国叙事——“莎士比亚研究丛书”第二系列总主编前言
8
作者 杨林贵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2年第2期167-175,共9页
2016年,为了纪念400年前逝世的东西方两位戏剧家——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世界各地举办了重要的学术和文化活动,包括引起国际莎学界高度关注的、同年秋季举办的“上海国际莎学论坛”。时任国际莎士比亚学会主席霍尔布鲁克(Peter Holbrook)... 2016年,为了纪念400年前逝世的东西方两位戏剧家——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世界各地举办了重要的学术和文化活动,包括引起国际莎学界高度关注的、同年秋季举办的“上海国际莎学论坛”。时任国际莎士比亚学会主席霍尔布鲁克(Peter Holbrook)代表学会给论坛的贺信中写道:“这次论坛的召开对中国莎士比亚研究来说确实是个好兆头。谁知道呢?也许在未来几十年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文化实力的增强,将会出现一场真正的研究迁移,一场学问和学术从西方向中国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研究 中国叙事 莎学 汤显祖 霍尔布鲁克 中国经济实力 学会主席 东西方
下载PDF
莎士比亚研究动态(2)
9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2011年第1期71-79,共9页
2008年在全国外国文学刊物、戏剧研究和高校学报上约发表莎士比亚研究论文二百多篇。2008年9月29日,我国著名莎学家、翻译家方平先生在上海逝世,国内莎学学者纷纷发去唁电、唁函,《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举行了“方平先生追思会”。... 2008年在全国外国文学刊物、戏剧研究和高校学报上约发表莎士比亚研究论文二百多篇。2008年9月29日,我国著名莎学家、翻译家方平先生在上海逝世,国内莎学学者纷纷发去唁电、唁函,《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举行了“方平先生追思会”。一些莎学研讨会相继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 2008年 动态 文学刊物 研究论文 高校学报 戏剧研究
下载PDF
莎学集成中西汇通——写在商务印书馆“莎士比亚研究丛书”出版之际
10
作者 乔雪瑛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2019年第1期30-34,共5页
值五卷本“莎士比亚研究丛书”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之际,本文回顾了近几十年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繁荣发展,展现了中国莎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可喜现状,综述了本系列丛书“莎学集成、中西汇通”的特点和精华,为我国当下的莎士比亚研... 值五卷本“莎士比亚研究丛书”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之际,本文回顾了近几十年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繁荣发展,展现了中国莎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可喜现状,综述了本系列丛书“莎学集成、中西汇通”的特点和精华,为我国当下的莎士比亚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研究 发展 现状 丛书
下载PDF
后经典叙事中的黄梅戏:莎士比亚喜剧《无事生非》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伟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7-682,共6页
后经典叙事注意到叙述媒介的多样性,在叙事学讨论的范畴内,戏剧也被初步接纳。黄梅戏《无事生非》以特有的唱腔演绎了莎士比亚话剧《无事生非》,采用写意性的表现手法反映了莎士比亚喜剧精神,借助于唱腔和表演展现了其中人物的性格、心... 后经典叙事注意到叙述媒介的多样性,在叙事学讨论的范畴内,戏剧也被初步接纳。黄梅戏《无事生非》以特有的唱腔演绎了莎士比亚话剧《无事生非》,采用写意性的表现手法反映了莎士比亚喜剧精神,借助于唱腔和表演展现了其中人物的性格、心理、行动,将黄梅戏唱腔、表演之美拼贴于其情节之中。这种改编,在后经典叙事的阐释中不同于作为话剧的《无事生非》的美学形态,实现了后经典叙事、元叙事与虚拟、写意基础上的审美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经典叙事 黄梅戏 莎士比亚喜剧 Perspective Shakespeare 唱腔 写意性 喜剧精神 美学形态 话剧 表演 表现手法 元叙事 叙事学 多样性 展现 演绎 叙述 虚拟 性格
下载PDF
论朱生豪的诗词创作与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之关系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伟民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91-96,共6页
朱生豪将莎士比亚戏剧以具有强烈诗歌韵味的口语化散文形式表达出来,具有不是诗词,但在诗意的表达上,胜似诗剧的特点。朱生豪的译文押韵的地方较多,句式整齐,上下句之间形成了对称、对比的形式,节奏感强,具有音韵美、整齐美的特点,符合... 朱生豪将莎士比亚戏剧以具有强烈诗歌韵味的口语化散文形式表达出来,具有不是诗词,但在诗意的表达上,胜似诗剧的特点。朱生豪的译文押韵的地方较多,句式整齐,上下句之间形成了对称、对比的形式,节奏感强,具有音韵美、整齐美的特点,符合汉语读者的审美习惯。他的译文在准确的基础上符合汉语读者对诗歌和戏曲的审美欣赏习惯。他翻译莎剧的成功是与他具有较高的中国古典文学造诣和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修养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生豪 莎士比亚戏剧 诗词创作 译文
下载PDF
现代意识下的经典阐释——越剧莎士比亚喜剧《第十二夜》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伟民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2-199,共8页
中国舞台上曾多次改编过莎士比亚喜剧《第十二夜》,越剧《第十二夜》是众多改编中较为成功的一部。越剧《第十二夜》的改编,在固守莎剧精神、原著精髓和主题意蕴的基础上,以现代意识灌注于该剧的改编和演出之中,在莎剧和越剧之间架设起... 中国舞台上曾多次改编过莎士比亚喜剧《第十二夜》,越剧《第十二夜》是众多改编中较为成功的一部。越剧《第十二夜》的改编,在固守莎剧精神、原著精髓和主题意蕴的基础上,以现代意识灌注于该剧的改编和演出之中,在莎剧和越剧之间架设起了一座天然桥梁,为中国莎剧改编提供了一部具有现代意识、现代感觉、现代信息、现代情感,深受现代观众喜爱,具有鲜明美学追求的越剧莎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第十二夜》 越剧 莎剧改编 胡伟民
下载PDF
《王德明》:莎士比亚悲剧的互文性中国化书写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伟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55,158,共5页
民国时期的戏剧《王德明》是李健吾根据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改编的本土化莎士比亚戏剧。无论是《王德明》文本还是黄佐临导演的《乱世英雄》演出都体现与《麦克白》的互文性。《王德明》与《乱世英雄》在解构了莎氏悲剧《麦克白》... 民国时期的戏剧《王德明》是李健吾根据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改编的本土化莎士比亚戏剧。无论是《王德明》文本还是黄佐临导演的《乱世英雄》演出都体现与《麦克白》的互文性。《王德明》与《乱世英雄》在解构了莎氏悲剧《麦克白》中蕴涵的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本土化形式的莎剧,其中既有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平面移入,又形成了权力、阴谋、野心、鲜血等社会批判的变体。二者在故事安排上多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模式,冲突的发展都指向了矛盾的最后解决;人物形象在中国化基础上显现出诸多互文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德明》 《乱世英雄》 李健吾黄佐临 《麦克白》 莎士比亚 互文性
下载PDF
从主题到音舞的互文——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京剧转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伟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6-110,共5页
京剧莎剧《王子复仇记》实现了京剧与莎剧之间的互文。这种互文性和改写表现在莎剧《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主题在得到表现的基础上,实现了主题与形式的替换与重塑。从而将现代意识灌注于京剧《王子复仇记》之中,在"情与理&qu... 京剧莎剧《王子复仇记》实现了京剧与莎剧之间的互文。这种互文性和改写表现在莎剧《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主题在得到表现的基础上,实现了主题与形式的替换与重塑。从而将现代意识灌注于京剧《王子复仇记》之中,在"情与理"戏剧观念的转换与音舞对叙事的改写中,形成了内容与形式、演出方式、戏剧观念等新的互文关系,即表现为借鉴的"互文性主题"与表现为再造的"音舞性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京剧《王子复仇记》 莎剧《哈姆雷特》 文化 转型
下载PDF
元叙事的变形:越剧莎士比亚悲剧《王子复仇记》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伟民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1-138,159-160,共8页
越剧《王子复仇记》以特有的唱腔演绎了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为世界莎剧舞台增添了一朵绚丽的越剧之花。越剧《王子复仇记》采用写意性的表现手法反映了《哈姆雷特》的悲剧精神,借助于越剧的唱腔展现了《哈姆雷特》中人物的性格... 越剧《王子复仇记》以特有的唱腔演绎了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为世界莎剧舞台增添了一朵绚丽的越剧之花。越剧《王子复仇记》采用写意性的表现手法反映了《哈姆雷特》的悲剧精神,借助于越剧的唱腔展现了《哈姆雷特》中人物的性格、心理、行动,将越剧唱腔之美拼贴入《王子复仇记》的情节之中,显示出元叙事的特点。这种经过拼贴形成的具有元叙事特征的越剧美,不同于作为话剧的《哈姆雷特》的美学形态,实现了在虚拟、写意基础上的审美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越剧 《王子复仇记》《哈姆雷特》 唱腔
下载PDF
后经典叙事色彩:激活悲剧意蕴——从莎士比亚的《科利奥兰纳》到林兆华的《大将军寇流兰》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伟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5-100,共6页
林兆华的《大将军寇流兰》在舞台上创造性地演绎了莎士比亚的《科利奥兰纳》。《大将军寇流兰》在莎剧与当下的中国观众之间所建构的联系,不但使观众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科利奥兰纳》,而且通过舞台呈现,表现出后经典叙事的特征。《大将... 林兆华的《大将军寇流兰》在舞台上创造性地演绎了莎士比亚的《科利奥兰纳》。《大将军寇流兰》在莎剧与当下的中国观众之间所建构的联系,不但使观众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科利奥兰纳》,而且通过舞台呈现,表现出后经典叙事的特征。《大将军寇流兰》通过话剧舞台上摇滚乐、军鼓狂暴、无序、野性的叙事给观众以新颖、强烈的震撼,并在震撼中对剧中民众的诉求和人物性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后经典叙事中实现了当代中国观众与莎士比亚的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兆华 莎士比亚 《大将军寇流兰》 《科利奥兰纳》 后经典叙事
下载PDF
《阿史那》:莎士比亚悲剧的互文性中国化书写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伟民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83-89,共7页
民国时期的戏剧《阿史那》是李健吾根据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翻译加改编"的本土化莎士比亚戏剧。这是民国以来一种特殊的中国化莎剧。《阿史那》文本的改编体现出互文性特点。《阿史那》在重写了《奥赛罗》内容,重置了... 民国时期的戏剧《阿史那》是李健吾根据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翻译加改编"的本土化莎士比亚戏剧。这是民国以来一种特殊的中国化莎剧。《阿史那》文本的改编体现出互文性特点。《阿史那》在重写了《奥赛罗》内容,重置了情节的基础上,将中国故事置于该剧的悲剧精神之中,其中既有对中国历史、文化、人性的叩问,又有对权力、阴谋、野心的影射、担忧与批判。《阿史那》对《奥赛罗》中的人物形象在中国化基础上的改写,是具有鲜明特点的互文性中国化式的莎氏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史那》 《奥赛罗》 李健吾 莎士比亚 互文性
下载PDF
回到话剧审美艺术本体的外国戏剧改编——莎士比亚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舞台叙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伟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60,共7页
中央实验话剧院版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中国话剧舞台上一出主要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理论改编的莎剧。该剧在深入研究莎氏喜剧精神的基础上,以原作的人物、情节、故事、语言蕴含的笑声中的批判为舞台叙事总基调,创作出了具有鲜... 中央实验话剧院版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中国话剧舞台上一出主要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理论改编的莎剧。该剧在深入研究莎氏喜剧精神的基础上,以原作的人物、情节、故事、语言蕴含的笑声中的批判为舞台叙事总基调,创作出了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喜剧人物。《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以其严谨的现实主义、创新的浪漫主义舞台叙事以及布莱希特戏剧"间离性"呈现方式,营造出一台幽默、调侃、讽刺、好玩,既有浪漫主义的隐喻,也略有游戏性质,更有现实主义指涉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莎剧。中央实验话剧院版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有别于戏曲改编莎剧和当下莎剧改编中的穿越。这也是它被列入改编自外国戏剧的当代"中国话剧大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中央实验话剧院 中国
下载PDF
重构与对照中的审美呈现--音舞叙事:越剧《马龙将军》对莎士比亚《麦克白》的变身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伟民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3-138,共6页
越剧《马龙将军》实现了越剧与莎剧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体现出互文性特点。莎剧《麦克白》的狂乱精神世界在得到表现的同时,实现了越剧形式的替换与重构。从而在越剧形式的基础上,将中国戏曲意识、形式运用于《马龙将军》的表演。以音... 越剧《马龙将军》实现了越剧与莎剧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体现出互文性特点。莎剧《麦克白》的狂乱精神世界在得到表现的同时,实现了越剧形式的替换与重构。从而在越剧形式的基础上,将中国戏曲意识、形式运用于《马龙将军》的表演。以音舞诠释"情与理"、人性中的丑恶,以唱腔、程式、身段对原作的叙事给予鲜明的美丑对比建构,以越剧形式成功实现了与莎士比亚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剧《马龙将军》 莎剧《麦克白》 互文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