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明市莘口水电站吊装工程技术方案选优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勇 《森林工程》 2000年第4期14-16,共3页
三明莘口水电站吊装工程技术方案经论证选优,认为Ⅲ12×Ⅰ03双下支点型组合式索道是林业架空索道在农村小水电站吊装工程的创造性应用,是一种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 吊装工程 组合式索道 水坝 施工 技术方案
下载PDF
修枝对杉木节子发育和无节材比例的影响
2
作者 陈明旭 吴雅琳 +3 位作者 刘雨晖 李明 吴鹏飞 马祥庆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9-456,共8页
为揭示修枝对杉木木材节子发育和无节材比例的影响规律,以9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修枝和不修枝试验处理,在修枝9 a后进行修枝对杉木木材节子发育和无节材比例的影响研究。采用平均标准木法砍伐修枝和不修枝杉... 为揭示修枝对杉木木材节子发育和无节材比例的影响规律,以9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修枝和不修枝试验处理,在修枝9 a后进行修枝对杉木木材节子发育和无节材比例的影响研究。采用平均标准木法砍伐修枝和不修枝杉木标准木各9株,分别采用锯板法、旋切法和横纵剖结合法进行修枝和不修枝杉木标准木加工处理和各指标测定,分析修枝与不修枝的杉木木材节子发育和无节材比例的差异。结果表明:修枝能显著减少杉木木材节子的体积,采用锯板法和旋切法测定的修枝杉木节子体积分别比不修枝减少48.70%和34.44%。修枝对杉木不同高度木段节子体积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修枝对0~2 m木段节子体积影响最大。修枝能显著提高杉木人工林木材的无节材比例,采用锯板法和旋切法测定的修枝杉木无节材比例分别比不修枝杉木提高0.23%和0.26%。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杉木修枝效果指标的测定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锯板法测定操作相对方便,是可供生产上应用的表征人工林修枝效果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节子 修枝 无节材 锯板法
下载PDF
国有林场“三工”安全生产管理探讨
3
作者 蒋宗垲 《林业劳动安全》 1999年第1期16-16,24,共2页
关键词 国有林场 林场 安全生产 安全管理
下载PDF
国有林场林木资产核算方法的探讨
4
作者 李梓水 《绿色财会》 1996年第1期28-29,共2页
国有林场实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是保证国家林业投资、财政拨款、按规定提取的国有林育林基金、更新费等投资形成的以及划入国有天然林、人工林形成的经营性、非经营性等国有资金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两则》规定,资产是所有者拥... 国有林场实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是保证国家林业投资、财政拨款、按规定提取的国有林育林基金、更新费等投资形成的以及划入国有天然林、人工林形成的经营性、非经营性等国有资金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两则》规定,资产是所有者拥有或控制的可以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由于森林资源的构成复杂:包括林木、林地、野生动植物和生态资源.它只有林木和林地是培育者可以控制的,可以以货币计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资产 国有林场 林种树种 核算方法 森林资源 经济林 直接成本 林木资产核算 间接成本 人工林
下载PDF
经营模式对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小虎 刘雨晖 +2 位作者 韩丰泽 吴鹏飞 马祥庆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3-328,共6页
以福建三明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探究不同经营模式(近自然经营、常规经营、封育经营)对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分析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与其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经... 以福建三明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探究不同经营模式(近自然经营、常规经营、封育经营)对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分析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与其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下土壤共有的优势细菌类群主要为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其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以近自然经营模式最高,为22.54%;共有的优势真菌类群主要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其中,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以近自然经营模式最高,为68.60%.与常规经营和封育经营模式相比,近自然经营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真菌的Ace指数.表明近自然经营能显著提高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近自然经营 土壤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动态的比较 被引量:89
6
作者 杨玉盛 郭剑芬 +2 位作者 陈银秀 陈光水 郑燕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25,共7页
对福建柏和杉木的凋落物分解和N、P、K养分动态进行了为期 75 0d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两树种的落叶和落枝分解速率与时间呈指数关系 ,第 1年干重损失率分别为 83 4 7%和 19 4 3% (福建柏 )、6 0 78%和 2 5 0 2 % (杉木 )。落叶分解过程... 对福建柏和杉木的凋落物分解和N、P、K养分动态进行了为期 75 0d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两树种的落叶和落枝分解速率与时间呈指数关系 ,第 1年干重损失率分别为 83 4 7%和 19 4 3% (福建柏 )、6 0 78%和 2 5 0 2 % (杉木 )。落叶分解过程中 ,P浓度增加 ,而K和C浓度下降 ;但落叶N浓度 ,福建柏的先升后降 ,杉木的则单调上升 ;落枝分解过程中各元素浓度均呈现 :N单调上升 ,K和C单调下降 ,P先升后降。落叶和落枝的元素分解速率均以K最大 ,其次为C和P ,N最小。福建柏落叶元素年分解速率 ,N、P和C比杉木的大 ,但K却比杉木的小 ;而福建柏落枝元素年分解速率C和N比杉木的大 ,而P和K却比杉木的小。福建柏落叶和落枝分解过程中N、P、K的年养分释放量分别为 2 6 30、0 16 2和 1 6 0 4g·m- 2 ,分别是杉木 (1 2 0 5、0 14 3和 1 12 9g·m- 2 )的 2 18倍、1 13倍和 1 4 2倍。与杉木林相比 ,福建柏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量高 ,且养分释放 归还比值亦大 ,表明福建柏林凋落物养分周转比杉木快 ,这对维持林地土壤肥力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杉木 人工林凋落物 分解 养分释放 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
下载PDF
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产力、分布及周转的比较 被引量:51
7
作者 陈光水 何宗明 +2 位作者 谢锦升 杨玉盛 蒋宗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21,共7页
对福建三明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产力、分布及周转进行了为期 3年的研究 ,结果表明 ,福建柏年均细根生物量达 389 7g·m- 2 ,是杉木林 (2 77 2g·m- 2 )的 1 4 1倍 ;活细根年均生物量达 2 16 3g·m- 2 ,是杉木林(14 8 ... 对福建三明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产力、分布及周转进行了为期 3年的研究 ,结果表明 ,福建柏年均细根生物量达 389 7g·m- 2 ,是杉木林 (2 77 2g·m- 2 )的 1 4 1倍 ;活细根年均生物量达 2 16 3g·m- 2 ,是杉木林(14 8 4g·m- 2 )的 1 4 6倍 ;<0 5mm细根生物量 (2 4 2 2g·m- 2 )则是杉木林 (12 4 7g·m- 2 )的 1 94倍 ,其占总细根生物量比例 (6 1 2 % )比杉木林 (4 5 0 % )的高出 16 2 %。福建柏和杉木细根垂直分布在 0~ 10cm土层差异最大 ,该层福建柏总细根密度 (14 4 2g·m- 2 )是杉木 (70 2g·m- 2 )的 2 1倍。福建柏林活细根生物量 1年只出现 1次峰值 (3月 ) ,而杉木林活细根则出现 2次 (3月和 9月 )。福建柏不同径级细根第 1年分散速率及分解系数均低于杉木的。福建柏林细根年净生产量 (32 0 2g·m- 2 a- 1 )和细根年死亡量 (32 6 5g·m- 2 a- 1 ) ,分别是杉木林 (2 5 1 3和 2 4 9 2g·m- 2 a- 1 )的 1 2 7倍和 1 31倍。福建柏细根年均周转速率为 1 4 8a- 1 ,低于杉木林的 (1 6 9a- 1 )。福建柏和杉木细根生物量分别仅占其乔木层生物量的 1 70 %和 1 18% ,但细根净生产力却分别占其乔木层总净生产力的 19 84 %和19 2 1% ,细根年死亡量分别占地上部分凋落物量的 4 8 74 %和 5 1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杉木 人工林 细根 净生产力 分布 周转速率
下载PDF
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性质的比较 被引量:43
8
作者 杨玉盛 陈银秀 +2 位作者 何宗明 郭剑芬 刘春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0,共9页
对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数量、组成、季节动态、养分和能量归还及物质化学组成进行了 3a的研究 ,结果表明 :福建柏、杉木林的年均凋落物量分别为 731 83g·m- 2 、5 4 6 85g·m- 2 ,前者是后者的 1 34倍 ,其中落叶分别占... 对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数量、组成、季节动态、养分和能量归还及物质化学组成进行了 3a的研究 ,结果表明 :福建柏、杉木林的年均凋落物量分别为 731 83g·m- 2 、5 4 6 85g·m- 2 ,前者是后者的 1 34倍 ,其中落叶分别占总凋落量的 6 5 2 9%和 5 8 2 9% ,而福建柏林落枝、落果和其它组分占总凋落量的比例则比杉木林的低。福建柏林凋落物总量在 5月 (2 0 0 0年为 2月 )和 11— 12月出现两次峰值 ,且第 2次峰值远比第 1次高 ;杉木林总凋落物量 1年出现 3次峰值 (4或 5月、8月和 11月 ) ,且峰值较为接近。福建柏林凋落物年养分和能量总归还量分别为 13 96 1g·m- 2 和 14 6 36 5 8kJ·m- 2 ,杉木林的则分别为 12 0 0 5g·m- 2 和 12 2 91 17kJ·m- 2 ,前者分别是后者的 1 16倍和 1 19倍 ,其中福建柏林通过落叶归还的养分和能量则分别是杉木林的 1 6 3倍和 1 2 9倍。福建柏落叶N、P浓度和易分解物质 (水溶性物、半纤维素和粗蛋白 )含量高于杉木 ,而难分解物质 (如纤维素、木质素 )的含量低于杉木 ,且C N、C P、木质素 N及木质素 P的比值也比杉木落叶的低。说明福建柏林凋落量比杉木大 ,落叶质量亦比杉木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杉木 人工林 凋落物 养分 能量
下载PDF
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19
9
作者 林德喜 樊后保 +3 位作者 苏兵强 刘春华 蒋宗垲 沈宝贵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55-659,共5页
关键词 马尾松 林下套种 阔叶树 土壤理化性质 针阔混交林
下载PDF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异龄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分配格局 被引量:102
10
作者 樊后保 李燕燕 +3 位作者 苏兵强 林德喜 刘春华 蒋宗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463-2473,共11页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1年生火力楠、闽粤栲、苦储、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幼苗,经过16a的培育后形成了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应用分层平均标准木收获法,建立相对生长方程,对上述6种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分配...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1年生火力楠、闽粤栲、苦储、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幼苗,经过16a的培育后形成了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应用分层平均标准木收获法,建立相对生长方程,对上述6种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6个混交林的林木总生物量分别为216.41、260.06、221.92、221.65、246.13t/hm^2及201.04t/hm^2,而马尾松纯林的生物量为204.37t/hm^2;其中地上部分占81.4%~83.7%,林分之间差异较小。在混交林中,处于主林层的马尾松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比例为73.5%~85.4%。在各林分生物量组成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56.4%~64.8%,其它组分所占的比例依次为根(16.3%~18.6%)〉枝(9.O%~16.9%)〉皮(4.9%~7.3%)〉叶(1.1%~4.3%)。生物量的空间结构在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混交林中0~9m高度的生物量分配比例(67.1%)明显大于马尾松纯林(53.7%);混交林中,在2~3m高度就出现了枝、叶的分布,而马尾松纯林中则出现在13~14m。混交林中,阔叶树根系的生物量主要集中于0~40cm土层,占根系总生物量的74%~99%,60cm以下土层则根系分布很少,而马尾松的根系则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0~20cm)和60cm以下土层,分别占总生物量的26%和49%。各混交林分的净初级生产力为10.60~15.25t/(hm^2·a),而马尾松纯林的生产力仅7.34t/(hm^2·a)。林分净初级生产力(NPP)与光合器官/地上部分生物量比(X1)、细根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比(X2)存在显著的非线形关系:NPP=5.5745+1.1985 X1+2.6479X2^2。在所研究的林分中,细根(d〈2mm)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平均比例为0.2%,但细根生产力占林分净生产力的平均比达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阔叶树 混交林 生物量 净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70
11
作者 张芸 李惠通 +4 位作者 张辉 黄彬彬 刘春华 蒋宗垲 马祥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520-2531,共12页
为了阐明林龄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磷(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在福建农林大学三明莘口林场选取4个林龄(4, 20, 24, 33a)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0—20,20—40,40—60 cm深度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pH、总碳(TC)... 为了阐明林龄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磷(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在福建农林大学三明莘口林场选取4个林龄(4, 20, 24, 33a)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0—20,20—40,40—60 cm深度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pH、总碳(T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探讨它们随林龄的变化及其与C∶N∶P化学计量比之间的关系,为杉木人工林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加,质量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孔隙度先减小后增加,在20 a达到最小,TN和TP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但在24 a林分的深层土壤达到最小,TC和TK保持不变;(2)随着林龄的增加,C∶N保持不变,C∶P和N∶P在24 a成熟林达到最大,但只在20—60 cm达到显著差异;(3)TC与多数水分-物理性质及3个生态化学计量比显著相关,质量含水量和孔隙度与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均显著相关,TP与C∶P和N∶P显著负相关。土壤物理性质与土壤养分循环存在一定关联,有机质与土壤结构及养分平衡的调节有关,研究区杉木林发育过程中土壤腐殖质化进程较缓慢,24 a成熟林杉木的生长受到土壤磷的限制,在杉木速生阶段适当增施磷肥,保证林木的良好生长,促进土壤与植物的良性养分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发育阶段 养分循环 养分限制
下载PDF
33a生福建柏人工林群落能量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何宗明 陈光水 +3 位作者 王巧珍 林瑞余 蔡丽平 杨玉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69-573,共5页
在福建三明对 33a生福建柏和杉木群落能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福建柏群落和杉木群落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均以树叶最高 ,最低的为草本叶和茎或草本根 ;两个群落不同层次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的大小均为 :乔木层 >林褥层 >灌木层 >... 在福建三明对 33a生福建柏和杉木群落能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福建柏群落和杉木群落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均以树叶最高 ,最低的为草本叶和茎或草本根 ;两个群落不同层次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的大小均为 :乔木层 >林褥层 >灌木层 >草本层 ;两个群落乔木层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均以干皮最低 .两个群落不同组分灰分含量差异悬殊 ,最高的均为草本叶和茎 ,最低的均为干材 .福建柏的干重热值、去灰分热值、灰分含量均高于杉木 ,表明福建柏生成单位重量生物量的能量耗费比杉木多 .福建柏群落的能量现存量、年净增量、年归还量 (通过凋落物 )、年净固定量分别是杉木群落的 0 .97倍、1.6 5倍、1.15倍和 1.36倍 .福建柏群落的太阳能转化效率为 1.4 2 % ,而杉木群落为 1.0 4 % .林下植被虽然能量现存量仅占群落的很小一部分 ,但在能量流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林下植被的能量流动速率比乔木层大得多 ,这对维持和提高地力较为有利 .33a生福建柏群落仍然具有较大的能量年净增量 ,轮伐期应比杉木长 ;具有较高的能量流动速率 ,地力维护的能力也较强 ,是优良的造林树种 .福建柏经营密度应适当降低 ,发育群落林下植被以改良地力 .表 5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杉木 热值 灰分含量 能量 人工林群落
下载PDF
33年生福建柏人工林碳库与碳吸存 被引量:46
13
作者 何宗明 李丽红 +3 位作者 王义祥 邹双全 岳永杰 王小国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298-303,共6页
通过对福建三明33 a生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和碳吸存的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人工林碳库总量为 236.317 t/hm^2,低于杉木林(244.008 t/hm^2),其中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碳贮量分别占碳库总量 55.92%和44.08%。杉木人工林的林下... 通过对福建三明33 a生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和碳吸存的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人工林碳库总量为 236.317 t/hm^2,低于杉木林(244.008 t/hm^2),其中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碳贮量分别占碳库总量 55.92%和44.08%。杉木人工林的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层碳贮量分别是福建柏人工林的1.19倍和1.20倍。福建柏人工林乔木层有机碳年均积累量 11~20 a阶段达最大值,为 5.576t/hm^2·a^(-1),而杉木人工林最大值(5.817t/hm^2·a^(-1)较早出现于6~10 a阶段。福建柏人工林乔木层32至33 a碳净固定量为9.907 t/hm^2·a^(-1),折算成 CO2为36.326 t/hm^2·a^(-1),是杉木人工林的1.54倍,其中凋落物和死细根碳当年归还量分别为3.769 t/hm^2·a^(-1)和1.647 t/hm^2·a^(-1),分别是杉木人工林的1.75倍和1.3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库 碳吸存 福建柏 杉木
下载PDF
氮沉降对米槠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春华 吴东梅 +4 位作者 刘雨晖 陈辉 沈宝贵 蒋宗垲 刘小飞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49,共8页
[目的]研究氮(N)沉降对亚热带常绿阔叶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亚热带典型米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3个N沉降水平:对照(CK,0kg·h... [目的]研究氮(N)沉降对亚热带常绿阔叶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亚热带典型米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3个N沉降水平:对照(CK,0kg·hm^(-2)·a^(-1))、低N(LN,40kg·hm^(-2)·a^(-1))和高N(HN,80kg·hm^(-2)·a^(-1))。[结果]在0~1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高N和低N处理总微生物生物量显著增加,低N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27.4%,而高N对土壤有机碳无显著影响;在10~20 cm土层,N沉降(低N和高N处理)对土层有机碳含量和总微生物及各类群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结果分析表明,N沉降导致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全氮(TN)、C/N和微生物生物量增加是驱动表层土壤有机碳累积的关键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N沉降显著改变0~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而对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无显著影响。[结论]在亚热带常绿阔叶天然林中,短期低N沉降增加能够提高土壤碳储量,但长期N沉降对土壤碳吸存的影响仍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常绿阔叶天然林 氮沉降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凋落物的生态水文功能 被引量:31
15
作者 周丽丽 蔡丽平 +5 位作者 马祥庆 吴鹏飞 侯晓龙 陈奶莲 刘春华 蒋宗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9-253,共5页
对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进行凋落物现存量、持水特性及失水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凋落物的现存量表现为老龄林(3.47t/hm2)>中龄林(2.24t/hm2)>幼龄林(1.53t/hm2)。凋落物持水量表现为... 对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进行凋落物现存量、持水特性及失水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凋落物的现存量表现为老龄林(3.47t/hm2)>中龄林(2.24t/hm2)>幼龄林(1.53t/hm2)。凋落物持水量表现为老龄林>中龄林>幼龄林;最大持水量表现为老龄林(11.8t/hm2)>中龄林(7.73t/hm2)>幼龄林(4.24t/hm2);最大持水率表现为中龄林(477.48%)>幼龄林(376.57%)>老龄林(291.98%);最大失水量表现为老龄林(4.29t/hm2)>中龄林(2.91t/hm2)>幼龄林(1.71t/hm2);最大失水率表现为中龄林(129.90%)>老龄林(124.15%)>幼龄林(112.04%)。凋落物层吸水速率均表现在前0.5h内最快,说明凋落物层具有快速拦截地表径流的作用。凋落物的持水量、持水率、失水量、失水率与时间之间的最佳拟合关系式为W=a+bln t;吸水速率、失水速率与时间之间的最佳拟合关系式为V=atb。老林龄杉木凋落物层具有现存量大、持水量大、吸水速率强等特点,具有较强的生态水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凋落物现存量 持水特性 失水特性
下载PDF
林下套种阔叶树的马尾松林凋落物生态学研究 Ⅲ.凋落物现存量及其养分含量 被引量:26
16
作者 樊后保 苏素霞 +3 位作者 卢小兰 李丽红 王巧珍 刘春华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3-197,共5页
在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对这5个混交林群落以及马尾松纯林的林地凋落物(包括A00和A0层)进行了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上述6个群落的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分别为8448.0、15565.... 在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对这5个混交林群落以及马尾松纯林的林地凋落物(包括A00和A0层)进行了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上述6个群落的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分别为8448.0、15565.8、11993.7、12718.6、6974.2和5020.0kg·hm-2,其中A00层在各群落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7.2%、59.6%、51.3%、61.0%、85.4%及86.3%,平均为61.7%.凋落物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在群落和组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总的趋势表现为Ca>N>Mg或K>P.6个群落的林地凋落物中,5种营养元素在A00层中的总含量范围为91.56~210.85kg·hm-2,而在A0层的含量范围为21.95~156.1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种 阔叶树 马尾松林 凋落物 生态学 混交异龄林
下载PDF
人工阔叶林取代格氏栲天然林后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杨玉盛 李振问 +2 位作者 刘爱琴 张春能 邸道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4-21,共8页
于1990年在福建三明市小湖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对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和楠木人工林的土壤肥力进行试验研究,采用标准地方法,其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多层次的格氏栲天然林林地自肥能力较强,具有良好自动调节及抗逆性能。格氏栲和楠木纯人工林... 于1990年在福建三明市小湖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对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和楠木人工林的土壤肥力进行试验研究,采用标准地方法,其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多层次的格氏栲天然林林地自肥能力较强,具有良好自动调节及抗逆性能。格氏栲和楠木纯人工林,林分结构单一,凋落物层和表土层变薄,土壤结构性能变差(其中楠木林更为明显),土壤营养元素贮量锐减,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肥力下降,栽植23年后的格氏栲人工林的土壤肥力仍远低于天然林。说明天然林受干扰后需要很长时间土壤肥力才能得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土壤肥力 阔叶林
下载PDF
木荚红豆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邸道生 廖涵宗 +1 位作者 张春能 陈作智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3期60-65,共6页
本文用分层切割法测定了样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用壕沟法测定地下部分根系生物量,用“相对变比生长”模型估得22年生木荚红豆树的林分生物量。结果表明:22年生林分生物量为165.165t/ha,其中乔木层为161.571 t/ha;平均净生产量为8.933... 本文用分层切割法测定了样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用壕沟法测定地下部分根系生物量,用“相对变比生长”模型估得22年生木荚红豆树的林分生物量。结果表明:22年生林分生物量为165.165t/ha,其中乔木层为161.571 t/ha;平均净生产量为8.933 t/(ha·a)(乔木层7.344 t/(ha·a)),乔木层中树干(包括树皮)、枝、叶和根系的生物量分别为83.572、40.039、15.526和24.474 t/ha。用Logistic生长方程拟合各解析木数据表明:胸径、树高和材积速生期分别出现在9~12,9~14和15~17年生左右。该林分尚属生长旺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荚红豆树 生长 生态系统 人工林
下载PDF
林下套种阔叶树的马尾松林凋落物生态学研究 Ⅰ.凋落物量及其动态 被引量:30
19
作者 樊后保 林德喜 +3 位作者 苏兵强 刘春华 蒋宗垲 沈宝贵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9-212,共4页
在马尾松成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 ,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模式 .通过对森林凋落物的分析表明 ,上述 5个群落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 61 49.1、 75 33.2、6741 .1、71 5 1 .5和 80 4 1 .7kg· hm-2 ,而马尾松纯... 在马尾松成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 ,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模式 .通过对森林凋落物的分析表明 ,上述 5个群落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 61 49.1、 75 33.2、6741 .1、71 5 1 .5和 80 4 1 .7kg· hm-2 ,而马尾松纯林的年凋落物量为 3442 .8kg· hm-2 .各混交群落总凋落物量的季节动态呈双峰型 ,第 1次峰值出现在 2~ 4月份 ,第 2次峰值出现在 8、 9月份 .在 6个群落 (包括马尾松纯林 )的凋落物组成中 ,枯叶占绝对优势 ,在凋落物总量中占5 0 %~ 71 % ,其余依次为枯枝 ( 6%~ 2 6% )、其它组分 ( 5 %~ 1 7% )、树皮 ( 9%~ 1 9% )和繁殖器官 (≈ 1 % ) .各混交群落中来自马尾松的凋落物占 5 0 %~ 5 8% ,而来自阔叶树的凋落物占 42 %~5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林 生态学 针阔混交林 森林凋落物
下载PDF
杉木造林密度生长效应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林开敏 俞新妥 +4 位作者 邱尔发 何智英 林思祖 郑燕明 张春能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53-56,共4页
本文通过对29年生五种不同造林密度杉木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木和优势木胸径均随着密度增大而明显减小;树高随着密度增大而有减小的趋势,但不明显;平均单株材积随密度增大而减小;林分现存蓄积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但没有... 本文通过对29年生五种不同造林密度杉木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木和优势木胸径均随着密度增大而明显减小;树高随着密度增大而有减小的趋势,但不明显;平均单株材积随密度增大而减小;林分现存蓄积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在确定造林密度时,应控制在1875~3750株/hm2,培育大径材应控制在1875~2805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生长效应 造林 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