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骨骨样骨瘤的影像诊断
1
作者 张福全 林明强 +3 位作者 李方元 侯雪霖 李晓莉 孙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2074-2076,2081,共4页
目的探讨短骨骨样骨瘤的影像学特征,旨在减少该病的漏诊和误诊。方法选取9例短骨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7例行X线摄影(DR)检查,1例行数字化体层摄影检查,7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结果9例短骨骨样骨瘤... 目的探讨短骨骨样骨瘤的影像学特征,旨在减少该病的漏诊和误诊。方法选取9例短骨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7例行X线摄影(DR)检查,1例行数字化体层摄影检查,7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结果9例短骨骨样骨瘤的瘤巢直径3~9 mm,周围软组织可见明显梭形肿胀。DR和CT检查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瘤巢,周围可见骨质硬化和骨皮质增厚。瘤巢内可出现高密度钙化或骨化,与周围的骨质硬化区间隔以环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压脂T_(2)WI序列可清楚显示瘤巢周围软组织及骨髓水肿。结论短骨骨样骨瘤较为少见,且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软组织肿胀,因而影像诊断常较为困难,准确识别瘤巢是诊断短骨骨样骨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样骨瘤 短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斑块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耿明宾 朱莹莹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0期113-115,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磁共振成像斑块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莱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神... 目的:分析探讨磁共振成像斑块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莱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不良两组,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纤维帽厚度小于对照组,脂核面积、斑块面积、脂核/斑块面积、NI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纤维帽厚度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性,脂核面积、斑块面积、脂核/斑块面积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纤维帽厚度小于预后良好组,脂核面积、斑块面积、脂核/斑块面积、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纤维帽厚度降低,脂核面积、斑块面积、脂核/斑块面积、NIHSS评分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斑块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磁共振成像的检测,对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效果的判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斑块参数 神经功能预后
下载PDF
常规VIBE序列与3D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在老年患者腹部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
3
作者 林雅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VIBE序列与3D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应用于老年患者腹部磁共振检查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进行腹部磁共振检查的44例老年患者。对这些患者使用常规VIBE序列和3D自由呼吸Sta... 目的:探讨常规VIBE序列与3D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应用于老年患者腹部磁共振检查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进行腹部磁共振检查的44例老年患者。对这些患者使用常规VIBE序列和3D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进行检查。比较使用常规VIBE序列与3D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进行检查的扫描时间、一次性扫描成功情况、扫描图像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情况。结果:使用常规VIBE序列进行检查的扫描时间短于3D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P<0.05)。使用3D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进行检查的一次性扫描成功率高于常规VIBE序列(P<0.05)。使用3D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进行检查的扫描图像主观评分高于常规VIBE序列(P<0.05)。使用3D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进行检查的扫描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高于常规VIBE序列(P<0.05)。结论:常规VIBE序列与3D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应用于老年患者腹部磁共振检查中的效果显示,使用常规VIBE序列进行检查的扫描时间更短,可应用于老年急危重症患者腹部磁共振检查中,使用3D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进行检查的扫描图像质量更好,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优质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检查 VIBE序列 3D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孙蕾 刘凯 于卫中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6期1011-1013,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10月以来我院收治的62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观察分析诊断结果。结果:62例疑似冠状动...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10月以来我院收治的62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观察分析诊断结果。结果:62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CAG检查确诊55例,冠状动脉CTA检查确诊59例,两种检查方式共同确53例,冠状动脉CTA检查误诊2例,漏诊2例,两种诊断方式对比并未有显著差异性(P>0.05);以CAG作为金标准,冠状动脉CTA诊断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的灵敏度依次为97.52%、96.20%、95.24%、96.58%,冠状动脉CTA同CAG有比较高的一致性;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比,冠状动脉CTA诊断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选择冠状动脉CTA这种检查方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满意度、灵敏度及准确性,其优势在于安全便捷、无创等,且同CAG筛查结果接近,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A 冠状动脉造影 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5
作者 孙伟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0期123-125,共3页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CT检查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莱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予以CT和MRI检查。以手术病理及临床医生确诊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及MRI检查诊断效能及对疾病征象的...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CT检查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莱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予以CT和MRI检查。以手术病理及临床医生确诊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及MRI检查诊断效能及对疾病征象的检出率;分析两种检查技术的影像表现。结果:100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金标准确诊67例。CT检查正确检出65例,漏诊2例,误诊1例;MRI检查正确检出64例,漏诊3例,误诊1例;CT检查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7.01%(65/67)、96.97%(32/33)、97.00%(97/100),与MRI检查的95.52%(64/67)、96.97%(32/33)、96.00%(96/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积气征象的检出率高于MRI检查,脊髓变性、椎间盘变性征象检出率低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钙化、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诊断中实施CT检查有较大的优势,包括无创、成本低等,且准确率比较高,可根据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腰椎间盘突出症 MRI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